月球之谜 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7-09 07:12:3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教学反思

《月球之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作者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学生通过学习上一篇说明文《太阳》之后,对说明文的特点和说明方法已经有所了解,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和学习内容,我确定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对照课标的要求,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做得比较成功:

1.激趣导题,确立目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还不够持久,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在简单地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之后,我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节课的课题《月球之谜》,引导学生通过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由问题入手,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自己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急切的求知欲望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并进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2.精读文本,感悟神秘

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抓住“遐想”一词,引导学生想象:人们会产生哪些遐想?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这些话有感情地朗读;接着,我再用“你还有哪些感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加深对文本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随后,又以“为了探索月球之谜,科学家做了哪些努力?”来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索月球奥秘的经过,产生“我也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长大之后才能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自然界的无穷奥秘”的动力,体现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的综合。

3.遵循规律,层层推进

阅读教学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语言文字的规律,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品读感悟——总结升华——迁移运用。”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首先,扫清生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深入探究,用“从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感悟?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科学家做了哪些努力?”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推进,理解内容,品读感悟,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后,总结课文内容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写好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

当然,由于本人的教学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还相对较差,因此,这节课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得还不够到位,感情朗读方法的指导还有所欠缺,有的学生还是读得结结巴巴,漏字、添字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第2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运用诗句积累、资料交流、说话练习等形式感受月亮的神秘,了解月亮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3.激发爱科学的兴趣和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学习重点:

了解月亮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感受月亮的神秘。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明月图)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望着明月,你想到了什么?

2.皎洁的月光引起了小朋友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啊!古代的诗人借明月寄相思,借明月抒情怀,写下了不少关于月亮的诗句。来吟诵一下你课前收集的描写月亮的诗句吧!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一起来读一读。

3.多么动人的诗句,多么美丽的月亮!(出示句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指名读。“遐想”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来理解吗?找近义词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一样,都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对于月亮,人们充满了好奇。齐读第一段。

5.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月球之谜》。“之”是什么意思?“谜”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在书上标一标:课文写了哪些月球之谜?

2.反馈:说一说有哪些月球之谜。

3.认读生字词,指导书写难写的生字。

三、学习课文,感受“奇异”

1.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踏上月球,终于揭开了月球神秘的面纱。默读第2段,划出写月球景色的句子。

2.读句子,说一说:月球上有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

3.补充资料,认识环形山。

4.月球上没有美丽的嫦娥,没有洁白的玉兔,和我们想象的太不一样了。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是怎样的景色吗?如果你是登上月球的那个宇航员,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月球上奇异的景色吗?

大家好!我登上月球后,看见这里的天空____________,表面却____________。我的周围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我没看到____________,没发现____________。在我看来,月球是____________。

5.课前老师请大家收集了关于月球的资料,现在请你做一次整理,选择你认为最奇异的一点一会儿再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交流。

小组内交流关于月球的资料,组长组织好发言顺序,要求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全班交流。听了同伴的发言,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有什么疑问?

五、课堂小结,完成作业

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个月球之谜已经被解开了?齐读第二段。这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

第3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运用诗句积累、资料交流、说话练习等形式感受月亮的神秘,了解月亮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3.激发爱科学的兴趣和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学习重点:

了解月亮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感受月亮的神秘。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明月图)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望着明月,你想到了什么?

2.皎洁的月光引起了小朋友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啊!古代的诗人借明月寄相思,借明月抒情怀,写下了不少关于月亮的诗句。来吟诵一下你课前收集的描写月亮的诗句吧!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一起来读一读。

3.多么动人的诗句,多么美丽的月亮!(出示句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指名读。“遐想”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来理解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月球之谜 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运用诗句积累、资料交流、说话练习等形式感受月亮的神秘,了解月亮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3.激发爱科学的兴趣和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学习重点:

了解月亮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感受月亮的神秘。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明月图)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望着明月,你想到了什么?

2.皎洁的月光引起了小朋友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啊!古代的诗人借明月寄相思,借明月抒情怀,写下了不少关于月亮的诗句。来吟诵一下你课前收集的描写月亮的诗句吧!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一起来读一读。

3.多么动人的诗句,多么美丽的月亮!(出示句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指名读。“遐想”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来理解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课文原文

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课文原文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jiǎo)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里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古往今来,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的世界。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再看看用植物做试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这一连串试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据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教学流程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教学流程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教学流程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准备:

1、带生字的词语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

3、学生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可以是有关月亮的故事、诗歌或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教学反思范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教学反思范文

《月球之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作者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学生通过学习上一篇说明文《太阳》之后,对说明文的特点和说明方法已经有所了解,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和学习内容,我确定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月球之谜 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月球之谜 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