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二十四年的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7-08 07:12:1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初识二十四年的散文

初识二十四年的散文

天空黑沉沉的,年幼的孩子放学回到家的时候,父亲搬着犁头从田间刚回来,右手手背还淌着血,脸上的神情暗暗地,像集赞了多年的怨气似的,目光冷冷地看着晚归的孩子。

许是因为被犁头划伤了手,又或者是真的看见孩子晚归了生气,更可能两者都有。怨气一下子都爆发了,一手夺过孩子手里的背包便扔在了地上,然后对着仅仅只有他胸口高的孩子大声吼道:“这么晚了才回来,你是跑哪里望路(找死)去了?”

年幼的孩子怯怯地看着父亲,眼睛里的泪水打着旋儿,可就是不敢让它流出来,生怕哭出来了会被骂得更惨。

父亲骂完了便接过母亲递过来的饭大口大口地刨了起来,孩子还站在角落里,低着头,怯怯地看着周遭的一切。

发生这件事的时候,我不过才七岁,到现在过去已经十七年了,有时候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心还是觉得像是在拧着疼,总觉得在这件事情上,父亲就像一个暴君,甚至没有问清楚我到底做什么完归了,一股脑地将自己的怒气全撒在了我的身上。

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有一个想要逃离他们的愿望,到后来十六岁的时候,发生的另外一件事儿,让我更加想远离他们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在青春期的时候,都有各种不切实际的愿望,并且还有一种不撞南墙心不死的豪迈。

我记得那时候我刚上高中,和早恋的对象分开之后,像着了魔似的,动不动就在大半夜里哭,那段时间成绩也下滑得非常厉害,从班级前三到班级倒数第七,我只用了两次月考就完全实现了。

那段时间班主任基本每天都在找我谈话,可每当他苦口婆心和我说的时候,我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搪塞掉他让我好好学习的话,久而久之,可能觉得我无药可救,也就没有再搭理我了。

那时候我经常打电话给我的父亲,每天都会想和他说好多好多的话,可是每次话到嘴边的时候,却又不知道怎么和他提起我和初恋分手的'事情。每当他心急如焚一遍又一遍地问我,到底怎么了的时候,我总是憋着,然后一顿痛哭。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不想告诉他为什么我不开心,却还是禁不住想要得到他开心的愿望。可能真的是因为不知所措了,也可能是真的觉得受伤了,他才是我的依靠。

父亲的耐心很少,长期地哭总是会换来他无尽地谩骂,这就像一个陷入怪圈里的死循环,我难过想倾诉——他问我怎么回事——我忍着不说只是哭——他发火——我们再次爆发战争。这样的过程兜兜转转,重复了快一年,终于我忍受不住了,找班主任退学,犟着要去新东方学厨师,那时候眼光很短,总觉得有一件还算过得去的手艺,就足够支撑自己一生的生活。

我瞒着他和班主任退学了,然后骗他说自己生病了需要休学,然后自己买票去到他工作的那个城市,然后我就后悔了。

我永远忘不掉当他带着我走进他居住房子时候的样子,低矮的房子既不是砖头封的也不是木头搭的,几根长得比较大的竹子,用铁丝缠在一起,厚一点的石棉瓦乱七八糟的钉在上面,外面就是轰隆隆的木工作业的机器。

他将我的行李放下来,母亲坐在床上神色黯然地看着我,眼睛里说不出是责备还是无奈,眉毛皱着,那是我第一次发现母亲的眼睛已经陷下去了,周遭的眼眶突兀着,说不出的苍老。

我不敢再看下去,转过身看着父亲,父亲的嘴角微微颤抖着,可能他想说什么来的,可到底咽了一口口水之后,终是一言不发。他拿出碗筷静静地给我盛了一碗饭,四月的漳州很热,可是桌上的菜已经冷了,看得出来母亲因为我的到来早就做好了饭菜,可是我的心里全是对他们不能理解我那青春伤痛的抱怨,一点感激也没有。

一家人沉默着将饭吃到一半,我有些按捺不住了,试探性地小声问父亲道:“爸爸,能给我一些钱吗?我想去学厨师。”

父亲听了这话,像一下子点燃了煤气筒似的,马上就炸开了,筷子往桌上狠狠地一摔,破口大骂道:“不知道怎么生了你这样一个华生子(逆子),书不好好念,一天就想一些外门邪道。”

说完他便摔门而去了,老式的木门撞在石棉瓦上面,发出闷闷的声音,母亲斜睨了我一眼,放下碗跟着父亲出去了。不一会儿外面就传进来刨木头时发出来的,“轰隆隆”的声音,而我却在里间看着桌上的残羹冷炙,一个劲儿地哭着,像是在抱怨父亲不能满足我的愿望。

到底还是没有去了新东方,九月开学,父亲再一次送我上学。我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默许了他的提议,可是心里却始终想着赶紧离开他们,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都可以。

三年后果然如我所愿,高考成绩出来了,湖南可报考的五个平行志愿,我清一色填了离家千里之外的学校,父亲看了看我的志愿,眉毛皱了皱,他相比三年前更加老了,皱眉头的时候,“川”字纹拧得更紧了,可是脾气却改好了很多,只是淡淡道:“就不能离我们稍微近一点么?”

那时候我还太年轻,身上的棱角像是造物者用斧头刚刚劈出来的似的,我看着他,然后坚定地摇摇头,说道:“我觉得我们离得远一点比较好。”

这些年过去了之后,我总算懂得了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常常在脑海里想起来这句话,常常在想,如果多年以后,我自己的孩子对我说这样的话,我会用什么样的心情面对它。

可是那些说过的话就像是丢出去的雷,炸过了,就没有再次收回来的机会。

大学因为离得远,回家的时间更少了,和父亲的关系从之前的对立变成了陌生,那是一种更加使人难过的关系,我永远买不到符合他尺码的衣服,他对我喜好的记忆,则永远停留在了西红柿鸡蛋汤。

我们像住在同一屋檐下却从没有交集过的平行线,永远不咸不淡地,远远观望着。

大学时候获得的成绩,他从为为我高兴过,犯过的错,他也再没有给我任何指正。他小心翼翼地和我相处着,生怕一句话说多了我就烦了,也怕那句话说错了我马上就走了。我也对他尊敬有余,亲热不足,我没有和他说过我的男朋友,也没有告诉他我的大学生活,我们的话题常常停留在小时候的事情上,常常说着说着,他沉默了,我坐一会儿便也睡下了。

母亲说,当初生下我的气候,批命的八字先生就说我这一生和父亲不和,尽管父亲从小就偏爱我甚于哥哥,可到底还是没能逃过命运。

我不知道怎么回复母亲的话,怕说了母亲跟着难过,也怕说出来的话像十八岁时那句“我们还是离得远远的比较好”一样伤人。

日子不咸不淡地过着,转眼就要大学毕业了,我在家呆了很久才决定出来找工作。

临别的时候,我才告诉父亲,我即将要去的地方,不是我大学生活的地方,也不是他熟悉的地方,这一次我没有刻意避开他们要去远远的地方,我只是选了一个还算近的地方,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和他们相处,不敢太近了,但又怕太远了,再让他们伤心。

父亲听了以后,没有反驳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斥骂,只是淡淡道:“需要我陪你去吗?”

我怔了怔,问道:“陪我去哪儿吖!”

他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道:“陪你去你要面试的地方呀!你一个女孩子,我不放心。”

第2篇:初识长江散文

初识长江散文

小时候,非常想看长江,但家离长江“很远”,近10公里地。家到长江只有一条简易公路,因为穷坐不起公共汽车,所以步行感觉“很远”。

1977年,就读县三中,终于有机会看长江。镇上有一个布瓦厂,以生产红布瓦著名,产品定点销售武汉。一次时间紧任务重,厂长请示镇里做校长工作,让学校帮助运送一批红布瓦到长江码头装船。那年,改革开放正起步,高考制度刚恢复,学生真正成为读书郎,走进课堂,专心读书。校长无奈,只好顾全大局安排高一同学执行任务。

镇在家与长江间,差不多等距离。每位同学的任务是来回两趟,最少运8片红布瓦。虽说高中生,因处于学制缩短年代,大多只相当今初二、初三同学,每位同学挑4片走近5公里是很困难的事,路遥无轻担。当然,个别同学一次能挑6片,剩下的2片一般照顾给女同学。

挑着担子夹在大部队中艰难向前。从小体质弱,特别缺少耐力,容易疲劳。慢慢落在后面,后面差不多都是女同学。内心不是滋味,但实在无奈。挑着担子,想着长江,有一股力量迸发,毅力、意志力支撑,终于到了码头。

站在长江长堤上,面对洪湖,好像在梦中,但又非常亲近,此前和小伙伴们为了看《洪湖赤卫队》电影,南征北战,一村赶一村,一夜熬一夜,看了一遍又一遍,韩英、刘闯等英雄形象时常在脑海浮现。望着浑浊江水,滚滚向东,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同学们坐在长堤草地上,有说有笑,劳累好像云消雾散,感觉轻松。

记得那时正值暮春,万物生长,蓝天绿地。坐在长堤草地上,如坐绿毡,软绵舒适。绿色长堤如绿宝石镶嵌在黄金玉带上,千帆远航,若隐若现。鸟儿时而冲向天空,翱翔比翼,时而飞在波涛浪尖上,嘎嘎叫不停。鱼鸥叼起捕获的猎物,急急飞回巢穴,那里有小鸟等着,父母之爱,哺育之恩,言语不尽,天高地厚。“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长堤下的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春风拂过,绿芽尖尖,漫漫丝丝垂下。杨柳使人想起大乔小乔,婀娜多姿,它是美的`化身,给春天增辉添色。杨柳纤细弯腰,尽管洪水肆虐却坚强不屈,以弱小的身躯经受巨大考验,为保护人民,默默贡献。杨柳林中,青草丛里总有一些野花开放,小小的花儿清香醉人,蜜蜂旁若无人飞来飞去,宣示着它就是花的主人。

青春沉浸在春天里,青春就是春天景象。长江就像母亲,她的乳汁浇灌着青春。长江是一部历史,我们仿佛是长江里的一滴水珠,长江东流不息汇入大海,我们仿佛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一朵可能淹没溶化的浪花,一朵可能绚丽多彩的浪花。青春是春天,风和日丽,生机勃勃;青春是浪花,汇成大海,包罗万象。

还有一趟最后4片,我们懒洋洋、依依不舍。我们出发,走向征途,追寻梦想。(作者:吴远卿)

2014年4月29日 广州

第3篇:初识吉木乃散文

初识吉木乃散文

关于吉木乃,老实说,我对它的认识,也是从结识赵源开始的。2000年我以新疆蜂业协会秘书长的身份,去武汉参加全国蜂产品信息交流会,那次我们同行的代表团里就有赵源,可以肯定的说,是他的言谈举止吸引了我,于是便知道他是来自北疆一个名叫吉木乃的地方。之后,我与赵源多有联系,他如果来乌鲁木齐了一定都会找我的。赵源年轻好学,思维超前,很重感情,所以我们一见如故。那会儿他给自己蜂产品的品牌定位就是沙吾尔,在乌鲁木齐一家广告公司设计包装时他跑来征询我的意见。我没有去过吉木乃,自然不清楚沙吾尔是人名或是别的什么代称。赵源便笑呵呵的告诉我,沙吾尔是吉木乃境内一座山,还说等有机会了带我去看看的。我当下说他,阿尔泰山、喀纳斯、额尔齐斯都是阿勒泰地区闻名中外的域名,就是品牌定位,也应该以这些知名度较高的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初识北京散文

初识北京散文

不知道从小唱过多少遍我爱北京天安门和北京的金山上,就感觉天安门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而北京那座金山则会光芒万丈照四方到永远因此,北京是我梦寐以求的向往而且还有一辈子不进京,等于没下生的说法我想,我都二十五我的孩子都要下生了我一定要抢在我的孩子出生前下一次生去北京。还是北京人好啊,天天下生,结不结婚都一样。

好像是次日中午时分到的北京虽说不是第一次出门但,像北京这么大的地方还是全国人民的首都和世界名城还有临行前的诸多叮咛当然就会千万小心。我记得一出车站先被花两元钱买了一张据说是最新版的北京地图如获至宝,我与媳妇拿着它端详好几遍翻来复去对比着指导信上的地址,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没办法好像没敢坐车是走着走还是游玩着走几乎完全忘记现在,一边走一边问而且专拣老年叔叔和阿姨他们有躲着我们还有听不懂因为外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初识金银花散文

初识金银花散文

很是汗颜,二年前我还不认识金银花,尽管它馥郁袭人、素雅可人。

直到那一天我偶然地邂逅了它,目睹这种灵动而美丽的植物,却叫不出它的名字,感到了自己的孤陋寡闻,就随手折下一段藤蔓带回了单位,请问一个土生土长的江南人时,他一脸不屑地看了我一眼:“金银花,金银花,连金银花也不认识?!”我呐呐的说:“金银花的茶我倒是喝了不少,可这青叶绿藤的还真的没有看过!”

我是一个纯粹闲不住的人,没事就喜欢去瞎转悠。稍有一些空闲,就会驱车乡野,去享受那城中无法拥有的那份宁静和那份清新的气息,这大概是与我出生农村的缘故。一天,当我再次去寻找田园风光时,没有想到的是,年前还是宁静祥和的、携带典型江南风韵的村庄,却不知何时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现场是到处瓦砾和残垣断壁,好像是刚刚经历了一次战争的洗礼。不过,那些幸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初识二十四年的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识二十四年的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