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资源开发科学教育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6-23 07:12: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活动资源开发科学教育论文

活动资源开发科学教育论文

一、顶层设计,发掘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教育文化资源

1.构建环境文化

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民族。在对文化进行定位和操作中,我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有的民族特色文化,如比较强调自我奋斗和创新的精神。同时,校园科学教育文化一定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着眼于现代的科学教育文化,如突出现代科学教育文化中的创新意识等。为了构建好校园科学教育文化,我们对校园里的每幢建筑都进行了命名,如把两幢专用教学楼(陶艺劳技室、自然微机室)分别命名为“陶然”和“仰止”。此命名有着深刻的涵义。陶然:取其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欣然忘返之义,可与陶艺劳技所突出的增进能力、陶冶情操、培养艺术气质的宗旨吻合。仰止:取其《论语子罕》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叹为观止”之义,自然微机教室的功能不仅是为学生提供强大信息平台,更在于它使学生享受求知乐趣,潜移默化于诸多先贤楷模,感受前辈沐化之风,追摹前贤开拓创新,高山仰止,勇攀科学高峰。

②吴文化和开发区特色文化的结合

苏州是个古老的城市,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吴文化有着独特的特色文化,如水乡文化、市民文化、重文重教文化等。对于校园科学教育文化的构建,我们从宏观上采撷区域特色吴文化,如突出在吴文化熏陶下的名人榜样作用,同时我们也从微观上把握我校在地理位置上的特色,突出吴江经济开发区的电子科技特色文化,如成立航模、船模、舰模组、科技制作组、电子科技组、机器人组、小发明、小创造组等。

③科学人才榜样塑造与学生的可行性相结合

科学教育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榜样示范作用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突出科学人才的榜样作用是必然的。科学人才榜样的塑造我们注意了层次性,一是突出本区域高层次的科学人物,二是在校内树立师生中的科学人才榜样,如校内的小发明家。注重理想期望和现实层面的结合。比如,我们利用学校长廊开辟了“科学名人廊”,56根廊柱醒目地展示了古今中外56位科学家画像、生平及他们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发明。特别是诞生于我们吴地的20多位科学家如吴健雄、杨家墀、程开甲等对师生的影响更是深远的。我们还把校内小发明家的小制作和获奖作品在校园橱窗内展出,还在每个教室走廊的墙壁上推介学校“未来科学家之星”,着重宣传他们的科学教育成果,这都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亲切感和自豪感,为学生树立起了身边的榜样。

④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

在校园科学教育文化建设中,学生是校园科学教育文化的主体,教师是校园科学教育文化的主导者,领导是校园科学教育文化的倡导者。要把师生员工看作是学校生活的主人,是校园科学教育文化的建设者。只有把主体性与主导性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才能调动他们参与校园科学教育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参与建设中受到良好熏陶和教育。如我们在设计学校科学教育标志和特色旗的过程中,就充分发挥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先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征集设计创意和作品初稿,遴选有一定创意和内涵的作品,再经领导和行家进行润色和再创造,最后敲定设计方案。我们的科学教育特色旗是以蓝色为底色,给人以沉静的感觉,寓意科学教育研究要沉下心来,也含有青出于蓝的意蕴。旗帜中央有一双貌似活动着的手,又如正在静静观察的眼睛,蕴涵着科学教育要勤动手,多动脑,要手脑结合。

2.打造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是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和发展性的基本机制,是学校和主体成员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1)领导例会制度

学校领导每月召开有关科学教育的例会,专门商讨科学教育的进程、活动开展、成果验收等事项,加强学校领导对科学教育的参与度。

(2)教师学习制度

教师(特别是科学辅导教师,现引进科学专职教师两名)定期学习培训,根据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研究,以推动科学教育的开展,扩大科学教育教师的参与面。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加强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几年来,我们多次派教师赴南京等地进行科学教育培训。

(3)学生科学活动制度

学校根据实际开展诸如科技小组活动、科技节特色活动、科技基地活动等科学教育系列活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科技发明纪念日等开展科学教育活动。采取校内外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等方式,加大科学教育活动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努力营造活动的氛围,以扩大科学教育的普及面和活动成效。

(4)奖惩激励制度

制定鼓励教师从事科学教育和辅导工作的相应措施,把他们的辅导工作计入工作量,将辅导成果作为考核实绩、评升晋级的依据,对在科学教育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重奖。在教师中推行“科学教育导师制”,激发广大教师从事科学教育的热情。在学生中推出“科学学术衔级制”,通过评比“科学小学士”、“科学小硕士”、“科学小博士”、“小小诺贝尔”等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和探索科学的热情与勇气,为小学科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平台构筑,开发生动活泼的科学教育活动资源

精心构筑科学教育平台,通过对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开发,以求真创新、合作进取的科学精神影响学生,呵护学生好奇和幻想的天性,培养实践和思考的习惯,磨练坚持探索的意志,发展创造的思维和能力,引领学生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1.拓展空间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六大解放”中明确指出了“解放儿童的空间”,学生只有在自由畅达的空间中才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1)学科渗透,扩大科学教育的内涵

科学教育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强,与各学科具有紧密和显著的互补性,能活化学科科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科学教育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学生对语文、数学、科学、劳动等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我校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都能认真钻研教材,注重加强科学教育与学科的联系,加强在学科教学中科学教育的渗透。例如,我校教师在执教《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时呈现了如下精彩教学片段———师:同学们,我手里拿的是什么?生:(齐)鸡蛋!师:谁有本领将它捏碎,我们就封他为大力士。(学生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捏,可没有谁能够捏碎)师:知道为什么捏不碎吗?生1:我们人小力气小。生2:这是一只特殊的鸡蛋,它的壳特别坚硬。生3:老师,你的力气比我们大,肯定捏得碎。师:那本人也亲自试试(运足气力,使劲地捏,可鸡蛋仍然安然无恙)。师:抱歉,老师的力气也太小了!生:老师,蛋壳薄薄的,并不结实,怎么会这么坚固呢?师:想知道答案?答案就在课文第五自然段,请读一读课文,然后拿笔画出来。这不仅寓科学教育于学科教学中,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2)项目介入,拓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我们投入近30万元高标准地创设了两个“未来工程师工作室”———一个电子探索宫,一个机器人世界。让学生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一批能够玩的设备设施。建立校外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吴江市博物馆、吴江市档案馆、吴江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培训中心等相继成了我校科学教育的`活动基地,让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科学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巨大作用。定期举办科普讲座,请专家来校举行科普讲座,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介绍科学知识、科学动态;开设红领巾科学专题节目;举办一年一度的科学感恩节;举行“小小诺贝尔”的科学小发明小创造比赛。活动期间,我校举行了科学幻想画、创意作文、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其中一位学生为妈妈设计的保暖手套获创意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居政同学发明的盖插式电水壶获吴江市科技发明一等奖、吴江市科技发明市长奖。科学活动项目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适合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为了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我们利用科学活动项目认真开发研究性学习小课题,努力提高科普小课题的比例,鼓励学生把学习着眼点更多地放在科学方面,有计划地介入科技小制作、七巧板、航模建模制作等科技活动项目,并利用研究性学习的小课题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教育,提高其科学素养。我们引导学生积极介入这些科学活动项目,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创造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创造宣言》中开宗明义: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接触新的知识领域,在制作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他们会感到困惑、疑难。这时通过教师把遇到的新知识新问题与有关的科学知识相联系,深入浅出,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在科学知识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悬念,使学生产生向往和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形成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因此在活动中我们既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又加强了学生直觉思维和分析的训练。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更注重实践,手脑并用,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使学生学到的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能力,为他们长大后成为创造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2篇: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科学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有一定的目标性,要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服务,要有利于达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有利于丰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特点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是多种多样的,要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必要进一步了解教学资源的特性。

1。生活性。教学资源内容的选择应与小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需要、唤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究欲望。科学的特征之一就是抽象性,这种抽象性使科学知识超越学生的日常经验,并与日常经验情景相分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学习科学教学的价值基础,离开学生的生活情景,科学教学中的知识就会丧失其价值基础。学科材料对男孩和女孩来讲都失去了生命力,变成了相当死的东西,这是因为它与情景分离开了。学生的活动范围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世界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包含许多资源,学生在这个真实的空间活动中才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源于他们对生活世界的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他们熟悉的素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探究身边常见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探究性。探究性即教学资源要能够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证据、进行实验等探究,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学。它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发展、体现科学的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并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因此,开发的教学资源要具有探究性,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或者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的学习。

3。开放性。教学资源的内容要具有以科学为中心的开放性,即向科学技术前沿、生活、社会开放,提供资源的信息渠道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即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获取各种信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科学教学开放性不仅表现在科学教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和创新机会。如科学教材中要求学生饲养并观察蚯蚓,但在没有蚯蚓的学校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条件选择其他的动物来代替。这种开放性还表现在,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资源进行主动的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二、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模式

1。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目标的确定。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目标是指开发者对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因,这决定着开发者将开发哪些科学教学资源,如何开发这些资源。如是想通过开发条件性资源改善科学教学的教学条件,还是想通过开发素材性资源来丰富科学教学内容等。不同的开发目的将会产生不同的开发方式,导致不同的开发结果。

2。学科学教学资源普查和分析。这个阶段就是对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普查分析,普查这些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存在形式等,分析其特点,筛选出有开发价值的、并可以开发的资源。

3。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是对第二阶段筛选出来的资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可以通过改造、整合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原来繁杂的、被我们筛选出来的那些科学教学资源成为更加贴近我们需要的、真正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4。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和评价。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是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关键,它关系到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活动能否有效的为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目的服务,能否有效的为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服务等。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的评价就是对科学教学资源利用后产生效果的评价。

以上四个环节并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它的先后顺序取决于开发模式。并且在这过程中有些环节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如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三、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的方法

1。筛选身边的教学资源。我们身边的资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够进入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只有符合教育目标、符合学生需要的内容、方式等材料才能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构成要素或实施条件。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选择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

2。改造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改造就是指根据小学科学教学具体实施对象和条件要求,对原有科学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变化、修改的过程。改造是小学科学教学资源转化为科学教学要素或条件的基本方法。

3。整合教学资源。整合就是指将不同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如人力的、物力的、经验的等,将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统整,形成新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方法。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对不同内容、不同形态、不同作用的科学教学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作用。如我们可以将小学科学知识与学生环境意识相结合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4。共享教学资源。共享是指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在一定的条件下,被多个单位或个人使用的一种形式。共享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率的方法。学校科学教学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资源共享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与稀缺资源共享。

四、结语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科学性还应体现在它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在开发过程中要考虑学校的特点、实际条件、学生情况、教师能力和学校周围环境等条件,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学校科学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寿建杨。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及策略[J]。科学课,xxxx,(07)。

[2]汤小勇。例谈小学科学人文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新课程(教师),xxxx,(03)。

[3]华引江。小学科学学科有效合作备课的实践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xxxx,(20)。

第3篇:开发语文资源提高语文素养的教育论文

开发语文资源提高语文素养的教育论文

摘要: 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情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而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教师只有利用自身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课堂,才能迎来语文教学中课程开发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关键词: 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从课堂教学到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情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而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

长期以来,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堂资源。教师们为了提高升学率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地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农村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发展,甚至导致产生厌学情绪。

瑞士教育家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活动资源开发科学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活动资源开发科学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