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长门怨阅读答案
长门怨阅读答案
在初中的语文考试中,古诗鉴赏是一个必考的部分。同学们,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长门怨阅读答案,一起来阅读学习吧!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长门怨(其一)
刘皂
雨滴长门①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②。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①长门,汉宫名。自汉以来古典诗歌中,常以“长门怨”为题抒发失宠宫妃的哀怨之情。
②昭阳,指昭阳殿,汉代宫殿名,赵飞燕姊妹曾居住此殿。昭阳殿后面则是嫔妃们居住的后宫。
(1)这首诗第一句中的“滴”字可否换成“落”字?请简述理由。(3分)
(2)本诗第三、四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0.(1)(3分)答:不能换。“滴”字形象地写出雨持续时间之长和雨的`声音(1分,对“滴”字的所描摹的下雨情景作出分析即可),营造出凄清的氛围,(1分,由意象入意境),写出了宫女内心的愁思无尽。(1分,由景入情,正因宫女心境凄凉,夜不能寐,才留意点点滴滴的雨水。)
(2)(4分)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泪痕”比作人,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对“君”的怨情(1分)(“泪痕“不似人般“绝情”,这是拟人手法)。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将“泪痕”的无尽和“君恩”的有限作对比,突出她内心的忧伤和恨意(2分)。运用夸张的修辞说泪痕“拭却千更万行”,突出宫女泪水之多,忧伤之深。(1分)
《长门怨》赏析
《长门怨》这首乐府旧曲,从它的起因和来历看,就是专门描写和抒发宫怨的作品。刘皂此作也不例外。封建帝王一个人霸占了无数妇女,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大部分人都因为青春虚掷、幸福无望而极端痛苦。出于对这些妇女的同情,出于对不合理的妃嫔制度的不满,宫怨——或者直揭惨状,或者代妇女舒怨洩愤,便成为古代诗人作家常常表现的主题之一。
当然,同是宫怨,诗人所揭示的问题却有多种,表现角度也颇多样,具体方法更是变化无穷。刘皂的《长门怨》共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这三首的基本手法都是前二句写失宠官人的形状,后二句写失宠宫人的心情,而重点则在后二句。例如,其一云:“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将已断的君恩与不断的泪行作一鲜明对比。其二云:“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感情表达得强烈而明快。这一首作者稍稍弄了点狡狯,前二句写宫人慵懒之态:蝉鬓慵梳,蛾眉不扫,故意制造了一种轻松随便的气氛和“惯承恩”的假象。后两句乃揭出宫人的内心痛苦。她的心事人们未必知道,实际上她是每日以泪洗面,这才使她成了 “一面残妆”啊!由于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取得了更佳的艺术效果。
宫怨诗暴露了封建制度的残忍不合理,这是其价值所在。但这类诗总是把基点放在宫人失宠,望宠以及与得宠者的矛盾上,而往往并不从根本上触动妃嫔制度。这又是其明显的局限性所在。
第2篇:《长门怨其一》阅读答案
《长门怨其一》阅读答案
《长门怨》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长门怨其一》是其中的一首诗。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长门怨其一》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长门怨其一
李白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注:《长门怨》是一个古乐府诗题,李白借这一旧题来泛写宫人的愁怨。
1、第二句中“流”是用得精妙,试分析。
2、本诗通篇写景,不见人物。而景中之情,浮现纸上;画外之人,呼之欲出,试结合三四句进行阐述。
《长门怨其一》阅读答案
1、“流”字,给人以异常凄凉之感。萤火本在野外,但屋中空荡,如在荒野,倍加凄凉。
2、本是宫人见月生愁,或是月光照到愁人,但这两句诗却不让人物出场,把愁说成是月光所“作”,运笔空灵,设想奇特。
《长门怨其一》翻译:
深夜的天空星斗回旋,明亮的北斗星高高挂在西楼,金屋没有人来,只有流萤打着小灯笼飞来飞去。
即使有明媚的月光想照入长门殿,只怕月光进入这幽静的深宫后,也只是多了一段闲愁。
《长门怨其一》赏析:
《长门怨》是一个古乐府诗题。据《乐府解题》记述:“《长门怨》者,为陈皇后作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相如为作《长门赋》。……后人因其《赋》而为《长门怨》。”陈皇后,小名阿娇,是汉武帝皇后。汉武帝小时曾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李白的这两首诗是借这一旧题来泛写宫人的愁怨。两首诗表达的是同一主题,分别来看,落想布局,各不相同,合起来看,又有珠联璧合之妙。
第一首,通篇写景,不见人物。而景中之情,浮现纸上;画外之人,呼之欲出。
诗的前两句“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点出时间是午夜,季节是凉秋,地点则是一座空旷寂寥的冷宫。唐人用《长门怨》题写宫怨的诗很多,意境往往有相似之处。沈佺期的《长门怨》有“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句,张修之的《长门怨》有“玉阶草露积,金屋网尘生”句,都是以类似的景物来渲染环境气氛,但比不上李白这两句诗的感染力之强。两句中,上句着一“挂”字,下句着一“流”字,给人以异常凄凉之感。
诗的后两句“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点出题意,巧妙地通过月光引出愁思。沈佺期、张修之的《长门怨》也写到月光和长门宫殿。沈佺期的诗写“月皎风泠泠,长门次掖庭”,张修之的诗写“长门落景尽,洞房秋月明”,写得都比较平实板直,也不如李白的这两句诗的高妙和深沉委婉。原本是宫人见月生愁,或是月光照到愁人,但这两句诗却不让人物出场,把愁说成是月光所“作”,运笔空灵,设想奇特。前一句妙在“欲到”两字,似乎月光自由运行天上,有意到此作愁;如果说“照到”或“已到”,就成了寻常语言,变得索然无味了。后一句妙在“别作”两字,其中含意,耐人寻思。它的言外之意是:深宫之中,愁深似海,月光照处,遍地皆愁,到长门殿,只是“别作”一段愁而已。也可以理解为:宫中本是一个不平等的`世界,乐者自乐,苦者自苦,正如裴交泰的一首《长门怨》所说:“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歌管北宫愁。”月光先到皇帝所在的南宫,照见欢乐,再到宫人居住的长门,“别作”愁苦。
从整首诗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以斗柄横斜为远景、以空屋流萤为近景的月夜深宫图。境界是这样的阴森冷寂,读者不必看到居住其中的人,而其人处境之苦、愁思之深已经可想而知了。
第3篇:长门怨,李白
长门怨,李白
长门怨二首
李白
天回北斗挂西楼, 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 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 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 独照长门宫里人。
《长门怨》是一个古乐府诗题。据《乐府解题》记述:“《长门怨》者,为陈皇后作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相如为作《长门赋》。……后人因其《赋》而为《长门怨》。”陈皇后,小名阿娇,是汉武帝皇后。武帝小时曾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李白的这两首诗是借这一旧题来泛写宫人的愁怨。两首诗表达的是同一主题,分别来看,落想布局,各不相同,合起来看,又有珠联璧合之妙。
第一首,通篇写景,不见人物。而景中之情,浮现纸上;画外之人,呼之欲出。
诗的前两句“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点出时间是午夜,季节是凉秋,地点则是一座空旷寂寥的冷宫。唐
第4篇:刘长卿《长门怨》
刘长卿《长门怨》
引导语:《长门怨》的作者是刘长卿,是写一个万人之上的尊贵女子失宠后,如临万丈深渊的绝望和悲哀。全诗如下:
长门怨
作者:唐·刘长卿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著被风吹。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后居于此。相传陈皇后母馆陶长公主千金聘司马相如为陈皇后作了一篇《长门赋》,凄婉动人。自汉以来古典诗歌中,常以“长门怨”为题抒发失宠宫妃的哀怨之情。
【注释】
①似:原作“自”,校云“一作似。”
②着:全诗校“一作却。”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