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老王课文优秀教案
老王课文优秀教案
老王课文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学习作者用逻辑顺序组织材料展现人物形象,运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模仿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善待他人,感受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人物形象。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在人与人交往中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
教学难点:
1、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善良体察善良,理解本文的主旨。
2、品读语言,领悟到杨绛遣词造句的匠心。
3、学完此文,在写作上,了解写人的作文可用逻辑顺序,和简洁,含蓄的语言来表达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身边,你家买过板车拖的煤,你吃过路边摊的小吃,你回家坐过三轮车吗?的确,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普普通通的人,不过,你是否细心观察过,认真交谈过,或用心交往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普通人《老王》。
二,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洗澡》等,译有《堂吉诃德》。
三,检查预习。
塌败() 取缔() 伛 () 翳 () 骷髅() 绷 () 滞笨() 愧怍()
四,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1.老王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善、苦。苦和善,具体表现在哪里?
2.苦和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的。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这三点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下面三段,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最后一个片断,是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
写人文章一般常见的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有时为了创新,可以运用多种叙述方式,可以使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意识流顺序,使叙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将材料连成有机的整体。除了叙述方式外,还有叙事方式,包括:顺叙,倒叙,分叙,插叙,例如:我们学过的《羚羊木雕》就是插叙。
二,品读语言,揣摩红字,了解背景,体会深情。
1、“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他简直就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2、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3、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4、“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5、“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小结:从语言品读中,我们可以看见人道主义和人人平等的观念,感受到善良体察善良的温暖,品味到杨绛的文学语言沉定简洁,看似平淡,然而并不贫乏,朴素,干净,明晰的语言有巨大的表现力。下面我们就实际操练一下吧。
三,学以致用,你来试一试。
1,现在学生记人作文存在一些问题,列举一个例子,找出作文的不足。
我的同学
我的同学有许多,赵晓东就是其中一个。他给我的印象是一副瓜子脸,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樱桃小嘴。
赵晓东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次体育课,他看见了一位低年级的小男孩在奔跑的过程中摔了一跤,连忙将他扶起,亲自背着小男孩走到学校的医务室。事后,那位小男孩的父母非常感激他,赵晓东却说了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上学快迟到了,他看见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奶奶即将要过马路,他毫不犹豫的去扶老奶奶,结果上学迟到了。
这就是我的同学,一个不虚伪的人。
找出其中的问题:
a.粗糙的外貌描写+简单的事例=一篇写人文章。
b.记叙的顺序多用时间顺序,结构单一。
c.主旨不清晰。
2,仿写片段:你以老王的身份,想象他到杨绛家,与杨绛交流的过程,要写出语言,外貌和心理。
老王反思
第二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人为主的,老王这课,文章相对短小,理解也不太难,仅仅讲解文本,我认为作为公开课,显得过于普通,平凡。于是我选取了写作指导的角度来讲解课文,让学生通过学习此课,学习一点写作知识。
优点:1,角度独特,站在学生的角度,学有所获。
本课选取写作指导的角度,打破了仅仅课本死知识的局限,开头以学生常见的写作例文导入,让学生归纳其问题,首先让他们带着学习写作方法的心态来学习此文。在教授课文时,指导其理解写作顺序和语言表达。最后在课文结束时,安排一段仿写。
2,课文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本课虽是范例,但也要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学有所获。所以《老王》一定要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本课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梳理课文内容。
本课主要围绕老王两大特点来写:一是苦,二是善。这两方面又分为三个小点。这六小点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联系到学生自己的作文,逻辑顺序显得比较新鲜,可以强调注意。
第二部分:品析语言。
杨绛的语言,平淡,简洁,内藏深情。在品读语言时,选取了老王病态的片段,我对老王关心的一句,还加上了,老王送钱先生去医院的一段,在品读语言时,揣摩时代背景。
第三部分:思想深化。
思想深化,主要找抓文章的关键句: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理解了愧怍的原因,差不多对本文的思想解读就比较清楚了。
缺点:有两处的衔接,语言组织上没注意到。
1,导入和本课的衔接。改:我们存在这样的问题,今天来学习《老王》,看看怎样改进。
2,预习检查和课文感知之间。改:检查完生字词后,在检查下大家对课文的掌握。
其次是语言有时有语病。口语表达时,随意性导致语病的出现。
第2篇:课文老王教案
课文老王教案
课文老王教案
【教材分析】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同学们所了解,但我认为文章不仅仅是为老王而写,老王仅仅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们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更重要的是,他们尊重人的尊严,所以,他们会在作者失意、不被人尊重时,为作者一家人着想,帮助他们。有可能我的观点不为大众所接受,但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总比教给他们知识重要。
【知识目标】
1、复习并逐步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的`方法。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不幸者的关怀和同情心。
2. 对“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这一传统思想进行思考。
【能力目标】
1. 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合理地分析人物形象。
2.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对课文内容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2、难点:明白时代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课前预习】
1、 了解文革期间对知识分子的政策;2、了解作者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遇;3、有条件的同学阅读一下杨绛散文集《干校六记》;4、查阅文中出现的生字。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与背景:
1.作者简介:杨绛(1911——),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钱中书之妻。著作有《干校六记》、《将饮茶》等散文集,译作《堂·吉诃德》。
2.背景资料:
(1)记叙三轮车工人老王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具有生理缺陷、生活窘迫但却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的人物形象。
(2)文化大革命“左”倾思潮影响(时代背景)
三、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选材组材、布局谋篇的精妙。
板书: 线索
基本情况 职业:三轮车单干户 我 幸运 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思想,
老 尊重和关爱不幸人群
王 (逻辑顺序) 生理缺陷:瞎了一只眼 与
的 居住条件:小屋破败 老王
“苦” 带我送冰,车费减半 的 老实厚道 不安
与 工作为人 帮送医院,不要车钱 交往 不幸 心地善良 去世
“善” (时间顺序) 改装三轮,维持生计 知恩必报 自责
离世前夕,谢送蛋油
(1—4)从老王的职业、身体情况、家庭、居住条件介绍老王。
《老王》 (5—8)写老王工作的正直本分。
分段 (9—16)写老王临死前为“我”送鸡蛋与香油,说明老王为人厚道,知恩必报。
(17—22)写老王去世和我的惭愧表现、人道主义精神。
也可分为另外两种:1 // 2—16 //17—22 或者1 // 2—8 // 9—22
四、整体感悟: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不幸者人物形象的分析),并找出相应事例。(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大家对课文的字面意思了解了没有?但是这只是阅读文章的最低层次。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还应有更高的追求,我们还要明白这篇文章更深层的内容。比如,能够对人物进行评价。现在我们就来对这篇文章中的主要人物进行评价。
这篇文章题目是《老王》,很明显,它是一篇写人的散文,那么,大家认为:
A、老王是什么样的人?
B、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就是根据什么来分析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等。大家是依据什么对老王这一人物形象做出评价的?
C、老王对作者一家人有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老王是一位好人,他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虽然生活窘迫,可是他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他愿意给作者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先生上医院,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钱不够;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而老王对作者一家人有感激,报答,还有关心。
老王为什么会感激作者呢?因为她同情老王,给他许多帮助。比如说:……
这说明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明确:作者也是一位善良、有良心、关心人的人,她有文化,有修养,同情弱者,对他们的苦难感同身受。照顾作者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表现在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也像她一样,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的鱼肝油。作者同情老王的生活境况,很尊重他。 自述身世
以破三轮为生 带我送冰
文革影响 正面描写 帮送医院 老实厚道
苦 生理缺陷 一生 改装三轮 善 正直善良
孤苦伶仃,居所塌败 艰难凄凉 谢送蛋油 知恩图报
生活窘迫 老先生降格为货
身世无人知,眼瞎遭猜忌 侧面描写 我的一家与他交往
文化大革命 三轮车组织起来了 ————“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
细节 对老王的影响 钱钟书受到打击 ————认准他们是为人,照样尊重感激、关心
五、作者一家(幸运者)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为什么能予以同情、关心、和爱护?找出相应事例。
博爱:(1)平等观念:人生来是平等的,尽管有幸与不幸(天赋条件,成长条件,身历条件等。
(2)人道主义精神:关爱人,同情人,尊重人。
六、赏析文章妙语佳句,体会作者简洁风趣、沉稳含蓄的语言特色及人物描写的技巧。
(1)“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则更不幸”
语言 (2)“他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
特色 (3)“他拿了钱却还不放心”
(4)“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
(1)神态描写,比喻刻画,入木三分 病情严重,步履为艰
以笑写悲,辛酸无尽,意蕴丰富 身体僵直
特点:“僵”、“黄”、“瘦”……
描写精妙 (2) 语言、神态描写:善良、淳朴、憨厚
(3)动作、心理描写:老王病情严重//我的担心与惊讶、感动
(4)心理描写:不安、自责
七、明确文章主旨
大家对作者的介绍我基本同意。谁知道什么是基本同意?理由有如下几点:
1、大家说作者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人,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为什么呢?大家与我交往了这么长时间,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可是作者与老王交往了这么长时间,她有没有说老王叫什么名字?
提示: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会遇到像老王一样生活困苦的人?
明确:之所以不提老王的名字,是因为作者想让人们意识到,老王是社会上这些生活困苦的人的一个缩影。
2、大家说作者对老王给予了帮助和同情,这说明作者一直在关爱着老王,可是文章末尾却说她对老王感到愧怍,这句话中的不幸者和幸运者指的是谁,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在学生回答了前两个问题之后,可能会得出如下结论,因为作者是一个幸运者,而老王是一位不幸者,作为一个幸运者,她为自己为老王做得太少而感到愧怍。
提示学生:文章第6段中作者说自己不敢乘三轮,而老王又不肯拿钱,这是作者在词语运用方面的失误吗?
明确:作为一个幸运者,她认为自己为老王做得太少,而作为一个不幸者,作者受到过老王的照顾和帮助,但自己却无法回报。所以,作者在文中说她对此感到愧怍。
解释中心: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成为时代的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八、总结上课内容。这节课我们再一次学习了人物分析的方法,其实这也是我们在写作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作者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写作思想,尝试着用我们的心去关怀他们,用我们的笔去帮助他们,这样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九、课后练习。
第3篇:老王课文教案
老王课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王课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王课文教案1
教学设想: 这篇散文以平淡似水的笔调,记述了生活在社会最地层的普通人老王的艰辛生活琐事、人生经历,尤其是与作者一家的交往,热情讴歌了老王不畏艰辛、任劳任怨、待人忠厚、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寄托了作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敬佩和热爱之情。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线索,感受老王的思想品质,把握老王的善与苦两个方面,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也应像作者一样对不幸者、卑微者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在通
第4篇:课文《老王》教案
课文《老王》教案
课文《老王》教案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品中的仁爱精神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课时数: 2
教学方法:
勾画圈点法批注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杨绛认识了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老王,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我们都知道,杨绛是文学大师,她的作品在中国文坛都享有盛誉,那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课文的题目《老王》可不可以改写《王老》?
学生可以自由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