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莫言的作品代表中国主流文化吗?
莫言的作品代表中国主流文化吗?
引导语: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的作品广为阅读,同时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莫言的作品代表中国主流文化吗?
一些丑陋、阴暗的社会现象,也并非不要表现,但百花齐放应有主调,百鸟争鸣应有主旋。主流文化应能负载时代信息,能积极反映大时代的洪流澎湃,能预测和引领历史的未来,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1、莫言的那一篇获奖作品能进入文化主流?从1981年开始,莫言创作的《红高粱家族》、《红树林》、《蛙》等一大批冗长、粗糙、低级、下流的系列作品,虽多次获得国内和国际文学奖,但他写过一篇带有亮色的作品吗?写过一篇能代表中国主流文化,能代表中国的文学发展方向的作品!?莫言的作品能和巴金、老舍、鲁迅相比吗?莫言有他们的担当吗?
博友大铁象:莫言的叛逆不同于鲁迅那样把投枪、匕首投向黑暗的反动统治,而是在沮兄嘲讽近百年来千千万万仁人志士,曾经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民革命事业。当今以莫言为代表的中国文坛,对大时代表现的冷漠、冷血、冷酷,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莫言之类远离时代的作品获奖越多,恰恰表明中国文坛堕落之深!德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顾彬则直截了当的说:“当代中国文学多是‘垃圾’”。
2、扭曲的心态怎么能写出主流作品?人不可貌相。中国古代的丑女丑男,有很多品格闪亮的大文学家。可怕的是因相貌丑陋,长期遭到歧视,而将心理扭曲成了变态。人的长相基本是天生的,对此无可非议。《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虽长相丑陋又聋又哑,但他心灵不丑,照样给人们留下惊叹。如果仅仅是个人的.心理丑陋,对社会还造不成太大伤害,而最为可怕的是,莫言将扭曲变态的心理和畸形的、灰暗的、,甚至带有仇视的价值标准带入作品,以误人子弟,这才是最为丑陋不堪!
黑夜,不会明白白天;心里有屎,绝见不到真佛!莫言自己设计的三个故事,其实就是三个语焉不详的谜语,他不说出谜底,你只能瞎猜。套用一下他的斯德哥尔摩句式--“我说的能算吗?我说了不算”。这就是莫言的阴暗,这就是莫言的狡猾,这就是莫言的无赖。
可不管莫言多么的狡猾,都绝难改变一个规律:任何一个渺小的灵魂,只要跃上了时代的潮头,都会飘向很远很远;任何一部文字作品,只要在时代的潮头弄浪,他都会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录,并成为历史的经典。莫言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作品,无论多少人给吹喇叭,无论获了多少大奖(获奖腐朽也是尽人皆知),无论罩上多大的光环,终究都改变不了其作品下流的本性,其作品也最终将被还原于本来面目。真理是时间的女儿,岁月会做出最客观的判断。
3、主流文学必须有神圣的使命和担当。“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文艺方针。”这不应该是有品德,有责任,有担当的作家应该的坚守?文学的天敌是浅薄,举凡中外的大文学艺术作品,以大主题负载大信息,是成为经典作品的前提。只有深刻表现了大政治的文学艺术,才能成为大作品!莫言以阴暗扭曲心理写下的冗长、低俗的东西,就是被一些人捧上天,也绝难成为经典!
一个作品要有更多受众,就要有启发性,有共鸣区,有相关性,莫言的作品到底有多少人看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不能说句句是真理,但至少他将千百年来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律总结出来了,那就是人民需要艺术,而艺术更需要人民。
而莫言的作品走红,恰恰相伴的是对《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的颠覆,是对《讲话》肆意污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
第2篇:莫言代表作品
莫言代表作品
莫言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本文为大家整理了莫言代表作品,仅供参考!
莫言代表作品:《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这5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围绕着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小说《生死疲劳》获得第二届红楼梦奖和第一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
在《生死疲劳》小说中,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一世为人……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莫言代表作品:《檀香刑》
《檀香刑》是作家莫言沥胆苦心磨砺出的长篇历史题材小说。在这部结构精巧、语色浓郁的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一起民间反殖民的斗争事件。带头领导这起反殖民斗争的民间艺人孙丙最终被施以“檀香刑”。
作品以“施刑”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王朝政治没落中的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包括戊戌变法、义和团、外国殖民者的强取豪夺等等。小说围绕着檀香刑的实施,将封建王权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凸显了专制权力作用于个体上的历史机制,成功地折射出专制权力赖以存活的黑色土壤和阴暗法则。
小说刻画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富有浪漫气质的戏班班主孙丙、具有正义感的高密知县钱丁、从京城刑部大堂告老还乡的刽子手赵甲以及他们的女儿、干女儿、儿媳妇孙眉娘、残酷而狡猾的政客袁世凯等等。
莫言代表作品:《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家族》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由《红高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五部组成。
《红高粱》主要通过“我的奶奶”戴凤莲以及“我的爷爷”余占鳌两个人之间的故事,讲述发生在山东的生命赞歌。《红高粱》主线是“爷爷”余占鳌率领的武装压击日军,辅线是“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是高密东北乡。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的是自发的'造反势力,有的是混乱和无纪律的地方首领。他们没有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主动意识。他们反抗的原因来源于为自身的生存而抗争。
整部小说中没有着墨太多的正面形象,“我爷爷”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是“土匪”又是“抗日英雄”的双重身份,土匪的野性和英雄的血气使人物更加丰满和真实,还原了真实的历史一幕。在小说中,莫言竭尽全力的对几乎所有的战争场面都进行了精心的雕刻,无论战争场面的大小,甚至人与野狗在吞噬尸体时的较量也用了极多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幅尸横遍野、血肉横飞的血淋淋的画面。在这些血肉交汇之中,莫言描绘了一片红如鲜血的红高粱,整个世界都是血红的。莫言正是以这种狂欢式的语言、天马行空式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在伦理道德边缘的红高粱世界,一种土匪式英雄,他们做尽坏事但也报效国家,他们缱绻相爱、英勇搏杀,充满着又离经叛道又拥有无限生气的时代气息。
《红高粱》是一部表现高密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生命力和充满血性与民族精神的经典之作。
第3篇:莫言 作品
《檀香刑》《生死疲劳》《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丰乳肥臀-增补版》《藏宝图》《四十一炮》
《天堂蒜薹之歌》《拇指铐》《白狗秋千架》《莫言精选集》《莫言作品精选》《酒国》《食草家族》《白棉花》《红树林》《月光斩》《老枪•宝刀》《会唱歌的墙》《司令的女人》《良心作证》《锁孔里的房间》《什么气味最美好》《传奇莫言》《莫言散文》《莫言中篇小说选》《莫言王尧对话录》《战友重逢》《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