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6-11 07:12: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 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3.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注释】①肆:尽力。 ②靡(mǐ):没有。 ③暧( ):隐蔽。 ④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 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 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参考答案:

(三)桃花源记

1. 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 ②百姓能安居乐业 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2. D(2分) 3. C(3分)

第2篇:《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一)(11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3分)

(1) 选贤与( )能 (2)货恶( )其弃于地也

(3) 故(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5)屋舍俨然 ( ) (6)悉如外人(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小题3】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2分)

大道: 大同:

【小题4】[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答案

【小题1】(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5)整齐的样子(6)全、都(意思对即给分)

【小题2】(1)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并自得其乐。(意思符合即给分)

(2)所以人们不仅仅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

【小题3】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理想中的社会

【小题4】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注意文言词汇的各种文言现象,如“与“这里是通假字,通“举”选拔;“俨然” “然”是形容词词尾,这里是整齐的样子;“属”应理解其一词多义现象,这里是“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注意关键词和文言句式,这里应注意(1)“黄发”“垂髫”的借代义(2)“亲其亲”“子其子”的理解,这里第一个“亲”“子”是动词,是一种意动用法;第二个“亲”“子”是名词。

考点:这是文言文句子理解并翻译考点

点评: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小题3】

试题分析:“道”,这里是指儒家的政治理想,“大道”则是儒家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则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考点:这是文言文内容理解考点。

点评: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文本内容。然后,要先审题干,审出命题点和做题要求与范围,再进行理解内容,进行比较辨别,这样才能写出正确答案。

【小题4】

试题分析:两篇文章都反映了人们对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考点: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

点评: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内容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学生应学会理解总结。

第3篇: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题目及答案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小题1】.上面两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北宋文学家 。(2分)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题3】.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之后,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言文,完成11—16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赏析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赏析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①,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