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议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路径论文
小议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路径论文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以生命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它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行田野调查,能够使研究者通过调查体验民族传统文化复杂的精神追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以藏族民族体育文化的普查为例,研究者需要登上青藏高原,与藏民亲密接触,通过自身亲自感受雪域高原的环境和藏民的体育行为方式,以及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对体育行为的影响,感受藏族宗教信仰和体育的联系,这样才能增强普查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以免闭门造车,出现错误。之所以提倡研究者深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普及的区域内,亲身感受当地地理环境、人文素质、宗教信仰和传统体育的关系,是因为研究者只有深入研究领域之内,才能深刻体验民族传统体育行为背后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才能准确的揭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在的精神和文化,从而才能科学、有效的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施保护。
(一)从立法角度做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体育与文化的一个交叉点,不仅具有体育的属性,也具有文化的属性,因此具有现行的知识产权特征。因此,应从立法角度做好对其的保护。由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立法保护仍处于建设状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大多采用的'法律保护主要被归类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行法律的保护之下,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也处于建设中,因此,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主要依靠于行政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法辅之,因此,就立法角度而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立法保护主要来源于知识产权保护法。可见,就先行的立法而言,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力度仍是不够,因此我国需要从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法律制度体系,建立有效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机制,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三方面入手做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工作。
(二)结合高校教育做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加速,我国体育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如何保护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我们需要正视的是,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并不意味着将其完完整整的延续下来,而不管其是否适合当代社会。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农耕社会体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不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经失去了其开展的土壤,这也使众多民族传统逐渐消失于民族传统文化之林,面对这种现象,一味强调保护,而不管传承是否能很好的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发展和改造,而在改造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现代化改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代化和西方化陷阱,而丢失了我国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内在文化内涵。针对这个问题,可以结合教育做好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改造。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高校,高校作为我国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应该注意发挥自身的功能,在整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高校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文化重镇,应当在保护、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创新的吸收和借鉴他人的经验,进行民族文化精神的重建和生成②。所以,应结合高校教育做好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高校在这方面的作用也责无旁贷。
第2篇: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陕南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史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了解孕育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的土壤缺失、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脱离传统体育活动本身等现象。为了缓解陕南传统体育文化的困境,使它重新焕发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我们应抓住当下有力因素让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发挥出它原有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发展
1清以来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状况
1.1武术文化发展
武术文化之所以在陕南流行是因为这里有“尚武强悍”的民风。清代,陕南民间武术活动盛行,流行拳种较多,主要有醉八仙、少林拳、梅花拳、板凳拳、四把锤、炮拳、棣花拳等。民国15年(1926)左右,商县一武术教官黄朝申受聘于启化乡国民第一中心小学,从事武术教师,开课受徒,从此武术开始以新的形式传播发展[1]。这极大的推动了武术的普及和发展。解放以后,由于社会的稳定和武举考试的废除,给武术的发展带来了重创。如武术中的醉拳发展至今,习传普遍,除部分保留传统醉拳法外,其他醉形渐少,注重演技与运招,变得套路。
1.2龙舟文化发展
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陕南地区主要以汉水谷地为主,由于水力资源比较充足,因此赛龙舟是这里开展非常普遍的体育项目之一。安康的龙舟,在清代发展到鼎盛时期。但20世纪60年代后,这项活动被迫中断,直到1991年时,才通过端午节的节日活动得以恢复[2]。如今的龙舟活动虽然开展的越来越广,但以偏离原来龙舟文化的轨迹,在龙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更偏重于活动所带来的各种商机和利益,同时人们更加注重龙舟活动为他们带来的旅游产业的发展。
2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孕育陕南传统体育文化的土壤流失
在陕南传统体育活动发展的过程中,陕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出了陕南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时代和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陕南传统体育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承载传统体育文化地载体受到破坏,传统体育文化必然受到损失。例如早起在小孩间流传的丢方、狼吃娃等游戏已经被现代的电子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所取代,出现严重的传承危机。
2.2体育文化脱离体育项目本身
陕南传统体育项目众多,传统体育文化特色鲜明,但近年来人们为了响应国家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号召,将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分裂开来出现了“体育+文化”的发展模式,片面追求效益和结果,为了省时省力将传统体育文化从传统体育活动中剥离出来,单独进行宣传和推广,造成传统体育文化脱离传统体育项目本身,孤立出来。体育文化的传承脱离传统体育活动本身,必将在传承的道路上变得行尸走肉,失去传统体育文化本身的活力和内涵。
3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对策
3.1将传统体育文化用节固定
中国节日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点点积累、凝聚、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璀璨遗产,它寄托着炎黄子孙的文化情感。中国人对于节日有着独特的情感,因此节日在中国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非常深远。陕南的龙舟竞渡就是最好的诠释,陕南每年的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就是龙舟竞渡活动,龙舟竞渡借助传统节日来发展和传承它本身的文化,使龙舟这项传统体育活动得以传承至今,并成为陕南端午节的标志性活动。因此,陕南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抓住这个机会,充分利用节日带来的优势和便利来发展陕南传统体育文化,为陕南传统体育项目成立专门的节日,如武术节、舞龙节、社火节等。
3.2回归本体宣传
陕南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出现问题我们除了找出社会发展造成的冲击原因外还应该思考产生传统体育文化的传统体育活动本身是否出现问题,因为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传统体育活动本身的开展和传承。传统体育文化要想长久的发展和传承还是离不开传统体育活动本身。传统体育文化是传统体育活动长期发展和积累的产物,要想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归根结底还要回归到传统体育活动本身。
4结语
发展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必须在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下,充分了解陕南传统体育文化的特性,依据本土的环境来发展弘扬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同事在传承陕南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应适当地体现时代精神,在立足本土的情况下面向世界的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陕南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既不能固守传统也不能完全现代化发展,要在陕南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吸收外界有利于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因素,通过综合创新来实现陕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商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商州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8.[2]芦平生,杨兰生.民族传统体育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作者:司乃丹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第3篇: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论文
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论文
【摘要】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陕南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史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了解孕育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的土壤缺失、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脱离传统体育活动本身等现象。为了缓解陕南传统体育文化的困境,使它重新焕发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我们应抓住当下有力因素让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发挥出它原有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 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发展
1清以来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状况
1.1武术文化发展
武术文化之所以在陕南流行是因为这里有“尚武强悍”的民风。清代,陕南民间武术活动盛行,流行拳种较多,主要有醉八仙、少林拳、梅花拳、板凳拳、四把锤、炮拳、棣花拳等。民国15年(1926)左右,商县一武术教官黄朝申受聘于启化乡国民第一中心小学,从事武术教师,开课受徒,从此武术开始以新的形式传播发展[1]。
第4篇:校园体育文化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路径论文
校园体育文化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路径论文
[摘要] 校园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阐述,探讨了体育文化在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并就高职院校如何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以期有助于推进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 校园;体育文化;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指在广大师生参与下,以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为目标的体育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的体育文化形式,其与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体系。此外,它还与社会体育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构建了广义的体育文化体系。校园体育文化由内到外分为三个层次,即体育思想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我们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