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养孩子哪项支出最花钱调查报告
养孩子哪项支出最花钱调查报告
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教育、买房、结婚,每一笔的付出相加,成了爹妈心中算不清的、苦中有甜的糊涂账。
你为孩子花了多少钱?
人物:黄女士 家庭情况:儿子22岁 家庭年收入:约8万
花在儿子身上超过家庭收入1/3
黄女士的孩子小时候以母乳为主,尿不湿和尿布搭配着使用,这方面的花费省下不少。至于小孩的衣服鞋袜,黄女士多是从亲戚朋友那领大一点的孩子穿的旧衣服。孩子的玩具她也很少买,要么朋友送,要么就是买奶粉的时候附赠的,孩子学前日常用品成本花费算下来,到6岁,大约花费3万元。
除开日常用品花销,他们一家每年约花5000元送孩子上幼儿园,3年就是1.5万元。加上疫苗等,整个学前教育成本约花费2万元。
小学6年约11万元,包括课本费、兴趣班、伙食费、午托班;初高中6年约8万元,其中高中费用略高;大学4年约10万元,包括学费6400元/年,在校生活费800—1000元/月,以及手机、电脑等装备花费2万元。
“我没敢提学区房,这一成本已经无法用养孩成本来估算。”黄女士说,22年来在儿子身上花了近23万元,超过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幸好孩子成绩好,还省下一大笔费用,总花费在同龄人圈子里不算高。
人物:高先生 家庭情况:儿子25岁 家庭年收入:约20万
儿子出国3年花费65万 支出的70%都花在教育上
高先生的儿子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三岁之前,生育、奶粉、生病费等也就花了不到2万元。“当时夫妻俩一个月的收入有120块,一半以上都花在孩子身上。”
“小学到大学,支出的大头也在教育上”,高先生算算:从小学到大学的费用至少需要30万元。30万元教育成本这样计划:小学阶段,仅小学培训和兴趣班等费用最少需要2万元。外加生活费、衣物、手机、早餐以及托管等林林总总的费用,6年下来,至少要4万元。初中和高中阶段,大致需要10万元。大学阶段四年,费用大概7万元。另外,加上往返家和旅游的费用,总计5万-6万元。
“大四时,全家动员儿子读研,儿子选择了美国洛杉矶一所州立学校,第一年学语言学费在10万,接下来两年为正式读研费用,学费一年在9万左右。”高先生表示,虽然是普通双职工家庭,全家收入不吃不喝刚好可以承担儿子花销,但他依然全力支持儿子。从学语言、申请学校、机票等到顺利出国读书,3年了,从高先生卡上划出去的费用,约在65万左右。
这样一算,儿子还未毕业,起码就花掉了95万。“其中,教育支出就占到了70%以上”
再看看现在生孩子的代价
人物:刘女士 家庭情况:女儿2岁 家庭年收入:约30万
宝宝才2岁 至少花了25万
“小宝刚过2岁,为她的开销一笔一笔刷得都快没感觉了。”刘女士具体算了算,第一项是怀孕及生产的开销。由于自己生娃时已35岁,不想再受公立医院挂号排队之苦,便购买了一家私立医院的产检及产子套餐,产检、顺产及三天住院护理,打包价5万元。孩子平安落地,接下来,正式拉开“花钱如流水”的大幕。
第二项就是请月嫂。“我没请最好的.,中等水平的26天就要1万元。”刘女士说。当然,出了月子得请育儿嫂,26天5500元,由于是24小时住家,而且刘女士准备一直用到小宝3岁。到现在,这两笔费用总共要12万了。
刘女士深吸一口气,接着算:小宝开始每个月要吃4罐奶粉,约1200元,还有1000元花在尿不湿上。“虽然才2岁,数数小衣柜也有50多套,每套都在300元上下。”这一笔花销,又花去近8万元。
再加上平时各种吃食,买玩具、早教班和旅游的费用,才2岁的小宝至少花了25万。
附件
中国家长为娃娃花钱
集中在教育、创业和买房
一份来自汇丰新近发布的调查报告《教育的价值:未来的基础》显示,中国父母对子女的经济支持资金分配中,37%将投向教育,占比最大。鉴于中国高企的房价,受访家长表示有12%的资金将用于未来为子女购置房屋。
有趣的是,在中国目前创业浪潮下,受访家长表示,为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中将有13%的资金用于支持子女创业。
教育费用从哪来?调查给出三个选项,目前收入、储蓄、投资。不出所料,大多数中国受访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支出都来自目前收入或储蓄,但依然有31%的受访家长表示,投资所得也是他们为子女支付教育费用的一个来源。
调查中还提到,74%的受访家长希望其子女进修硕士学位,其中高收入的父母这一比例为81%,相比而言,普通家庭的父母则更希望孩子早日读完书进入社会。有85%的中国受访父母考虑把子女送到海外接受更好的教育,其中,高收入父母这一比例为95%。令人惊讶的是,即使是普通收入家庭的父母,依然有超过七成表示希望送孩子去国外读书。
第2篇:孩子有没有花钱自由
光明网2003-01-02潘凤亮
家住北京的13岁中学生巧巧是个“韩流”,最近她因为没能到杭州看成偶像的演出而和父母闹了别扭,还投诉到了媒体,声称虽然去杭州看演出总共得花三千多元,可她是要用自己的压岁钱去看的,压岁钱应该归她自己所有和支配,还呼吁大人给孩子花钱的自由,让他们去做理想中的事,并拿出国外的例子为证。
不必动不动就拿国外的情况来作对比,国外的未成年人也不可能为所欲为,父母也要对他们进行管教和约束的,完全放任那还了得,无数事例证明“树大自然直”是一种教育的误区和谬论。作为孩子,由于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一心想做某事的愿望又极其强烈,当然会对父母的劝阻和约束感到不舒服,但这并不能说明孩子就有理了。孩子通常会是出于自己幼稚的心理来偏激地考虑问题。
拿这件具体实例来说,家住北京的巧巧的父母不允许孩子花三千多块钱去杭州看所谓偶像的演出,是对孩子负责任的做法,盲目追星不值得鼓励,千里追星花钱不说,孩子的安全问题也值得担忧。所以不让孩子这样做是正确的。
至于巧巧所说的2万多元压岁钱应该归她自己所有和支配,这也有点说不过去。因为既然孩子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也就不能完全地支配金钱,需要父母在孩子理财的时候加以引导,要不然很可能造成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性,会降低孩子的“财商”。而且,给孩子这么多的压岁钱也是不妥的,会助长孩子花钱的欲望,养成孩子奢华的生活习惯,甚至还会滋生其自以为是和不理解父母的品性,觉得自己是个有钱人了,就可以为所欲为不受管束了。
家长并没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义务,我国任何法律中都没有这样的规定。即使给孩子的钱,也不完全归孩子所有和支配,因为这毕竟是别人给的不是自己挣的,父母给孩子零花钱并为孩子交纳学费等,保障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是应尽的义务,父母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义务,同时也有制止孩子乱花钱行为的权利。
培养孩子的“财商”不一定要给孩子很多钱,更不是让孩子随便花钱,那样反会造成财商教育的失败。理财是一门学问和生活能力,应该从小培养,但这里面的艺术和技巧很多,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尚未开设这门课程,家长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时需要慎重,千万不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第3篇:大学生花钱方式调查报告
大学生花钱方式调查报告
为弄清楚一个事件或一个情况,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一般会把调查结果汇集成一份调查报告。一起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花钱方式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花钱方式调查报告1
一、调查背景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
第4篇:人力资源中哪项工作最重要
人力资源中哪项工作最重要?
那年,我去应聘专员。在一家公司面试的时候一个面试我的女面试官问我这么一个问题:“你认为在人力资源中哪项工作最重要?”我想了想回答她说:“我认为招聘最重要。”然后她告诉我说:“我觉得不对,我觉得绩效最重要。”最终,我因为这个题目被刷了下来。
过了几年,我去应聘主管。在一家公司面试的时候一个面试我的男面试官再次问我:”你认为在人力资源中哪项工作最重要?“我想了想回答他说:“我认为工作分析最重要。”他点了点头,然后我被录取了。
可是我却并没有因为我录取觉得我的回答是完美的,尽管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工作中是很重要,可是我知道他们问的问题本意应该不是想要问这个,而是想要问大家都知道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工作中,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哪个最重要?”
于是,针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去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