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课程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6-08 07:13: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课程教案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课程教案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课程教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以郑和、戚继光为榜样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重点】

1、郑和下西洋2、戚继光抗倭

【难点】

本课涉及空间概念较多,给学生学习带来不便。

【导入新课】

【自学指导】

一、郑和下西洋

1、原因

2、条件:结合P96动脑筋思考并讨论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探究

3、经过

(1)时间:

(2)次数:

(3)到达范围、最远到达:

(4)历史意义(影响):

二、戚继光抗倭

1、什么是倭寇?为什么明朝中期倭患严重?有何危害?

(不用写,在课本中找到标出看明白)

2、斗争经过:

(1)组建抗倭队伍:人称“”

(2)在__________,九战九捷,荡平浙江的倭寇

(3)又率部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平息倭患。

3、思考讨论:

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三、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__________年,葡萄牙殖民者以__________的名义,骗取了在我国广东________的居住权。精讲透析

【思维拓展】

联系本课的.这些事件,分析明朝对外关系的走势,并说明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当堂小结】

以“思维拓展”为例小结本课

【小试牛刀】

1、提问检测同步训练选择题。

2、完成材料题、简答题

3、课余时间:探讨活动与探究

【自我评价】掌握的很好好一般

【学习心得】

第2篇: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教案和试题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教案和试题

一.明确目标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出发地、所达地区和意义

2.知道“倭寇”的含义,掌握戚继光抗倭的主要事迹。

3.记住葡萄牙占据澳门的史实。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学习难点:时空概念的掌握

二.前置自学

1.郑和下西洋时的皇帝是。下西洋目的是为了加强;1405年从出发到年,先后次下西洋,最远到达沿岸和。所带物品最受当地人喜爱的是和。

郑和远航,促进了,加强了。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此文是谁的名句:;其中的“海波”是指。

3.1553年,殖民者以租借名义,攫取了在我国的居住权。

4.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是;明朝抗倭的.民族英雄是。

三.问题探究

1.“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矣”。回答:

(1)“郑君”是谁?

(2)其主要事迹是什么?

(3)其事迹有何影响?

2.(1)什么是“倭寇”?

(2)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你应如何向他学习?

四.达标检测:

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因为:

A.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世纪B.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富强国家

C.规模大、次数多、航程远D.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郑和下西洋时的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明英宗D.元世祖

3.在台州九战九捷,大败倭寇的明朝将领是:

A.岳飞B.文天祥C.郑和D.戚继光

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马来西亚B.南洋群岛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D.印度

5.为中外交往作出贡献的中外历史人物有:①玄奘②鉴真③郑和④班超⑤马可波罗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

6.下列属于民族英雄的是:①文天祥②戚继光③岳飞④郑和

A.①②③ B.①②C.②④D.②

7.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8.郑和船队到达各国,最受当地人喜爱的物品是:

A.金银 B.棉布 C.稻米 D.丝绸和瓷器

9.郑和下西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提高了明朝在海外的声誉 B.促进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C.促进了我国同亚非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 D.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0.郑和下西洋是从我国哪个港口起航的:

A.上海 B.广州 C.刘家港 D.福州

11.在今印尼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戚继光抗倭 C.雅克萨之战 D.郑和下西洋

第3篇: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 学 设 计

永顺县民族实验学校

胡春娥

王池跃

[教学内容]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 知道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成功原因、意义及戚继光抗倭背景、概况、原因意义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收集的史实材料及图片等资料学会分析、理解、概括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本课图文资料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归纳的能力。对航海英雄郑和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评事评人的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共同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享成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并学习郑和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及戚继光精忠报国誓死捍卫祖国人民生命财产的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第17课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一课一练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明太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崇祯帝

【解析】选C。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2.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这种认识主要是基于以下哪个史实()A.鉴真东渡日本

B.郑和七次下西洋 C.玄奘西游

D.张骞通西域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据材料中的‚明代海军‛可推断,正确答案选B。

【拓展延伸】郑和下西洋给我们什么启示?

(1)从改革开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看过倭》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看过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概况、影响;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①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培养同学们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史论今,引导同学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培养同学们运用历史,借鉴历史的能力。

③采用课堂互动、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培养同学们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在地图上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引导同学们收集戚继光的资料,提高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同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戚继光抗倭故事

戚继光抗倭故事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孟诸,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市)人,祖籍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戚继光抗倭故事,欢迎阅读!

在我国东南沿海福建、浙江一带,有一个民间传说:在明朝嘉靖年间,抗倭英雄戚继光带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倭寇后,带领军队直逼福建。盘踞在兴化的倭寇便派出了侦探,搜集戚军的情报。他们看到戚家军一天只行军二三十里,到兴化还有七八天的路程。倭寇头目听到报告后说:“还早着呢!今天我们先喝个痛快,过两天准备防御还来得及。”但是,当他们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戚家军已赶到兴化,一个突然袭击,全歼了敌人。原来,足智多谋的戚继光,在行军途中为了麻痹敌人,命令士兵每天只走很短的路程就宿营。等敌探回去报告后,就下令烙制中间带孔的饼子,用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抗倭英雄戚继光》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故事,每篇都震撼人心,戚继光防卫中国的沿海地区,立下赫赫战功。

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将领、民族英雄。他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从小就胸怀大志,练习武功,当地的一些习武的人都比不过他。他长大后,担负东南沿海的防务。这些年间,有一群日本的海盗,被称为倭寇,经常在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戚继光率领他亲自训练的戚家军,大败倭寇多次,直到赶出了他们为止。他坐镇边疆十六年,屡建奇功,还编写了《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这两部价值很高的书,成为我国古代军事学的宝贵遗产。

戚继光非常伟大,他为了国家,一生驰聘疆场,他的事件被我永远铭记在心。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下,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这就是一代代的英雄为我们创造的,我多么希望我们的国家永远民富国强,侵略者不敢欺负我们。我们从现在就要好好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课程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课程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