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工业节能降耗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
工业节能降耗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
近年来,新疆大批工业项目、特别是高耗能项目的不断实施,使能源消费量呈上升趋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节能形势严峻,给“十二五”节能工作带来压力,节能降耗目标难以实现,对新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挑战。
一、工业能源消耗现状
2010~2014年,新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在2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4%和25%。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到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80%以上,是长期以来影响新疆节能目标任务完成的主要因素。总体上看,重工业拉动新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在10%以上,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主要高耗能产品产量增加,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结构性节能效果不明显,节能降耗形势十分严峻。
(一)全区工业能源消耗情况
2010~2014年,全区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和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速总体呈逐年增长和增高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由2010年的4 857.37万吨标煤增长到2014年的10 029.72万吨标煤,年均增长20%;电力消费量由480.87亿千瓦时增长到1 455.91亿千瓦时,年均增长32%。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耗量由2010年的4 639.53万吨标煤增长到2014年的8 762.67万吨标煤,年均增长17.23%;电力消费量由480.86亿千瓦时增长至1 349.38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9.42%。六大高耗能能源消费逐年增高是影响新疆节能目标未完成的最主要因素,对节能降耗产生较大影响。
(二)各地、州(市)及兵团能源消耗情况
由于新疆各地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各异、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相差较大、投资结构和投资力度不同、能源消耗基数不一样,2010~2014年各地、州(市)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产值能耗水平相差较大,资源富集区工业能源消费增长与工业增加值增长不协调矛盾突出,节能降耗形势日趋严峻,对当地及全区节能目标任务完成产生一定影响。从综合能耗来看,各地、州(市)及兵团能源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兵团、乌鲁木齐一直排在前两位,能源消费量分别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20%以上,是新疆能源消费大户。兵团、昌吉州、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巴州、哈密地区、阿克苏地区、伊犁州直、吐鲁番地区、塔城地区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合计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90%以上,喀什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州、克州、和田地区占全区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不足10%。从综合能耗增速来看,哈密地区、伊犁州、昌吉州、阿勒泰地区、兵团增速较快,均高于全区工业企业综合能耗增长速度。从电力消费量来看,兵团、乌鲁木齐是新疆电力消费大户,昌吉州电力消费增长速度居全区榜首。兵团、昌吉州、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地区、伊犁州直、巴州、阿克苏地区、哈密地区、塔城地区电力消费量占全区电力消费量的95%以上;阿勒泰地区、喀什地区、博州、和田地区、克州仅占全区电力消费量的5%。从电力消费量增速来看,昌吉州、兵团分别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克州、喀什、巴州、和田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三)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耗及达标情况
通过对252家重点耗能企业调研数据显示,2010~2014年,新疆252家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品种主要为原煤、原油和电力,原煤和原油消费量均占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30%以上,电力消费量占近10%。在252家重点耗能企业中,符合国家产品单耗限额标准的企业有16家、符合其他省市地方标准的企业有69家、不符合限额标准的企业有89家、有限额标准但因生产多个产品未将能源用量分开而无法计算单耗的企业有4家、无对应国家限额标准的企业有74家。调研反映出新疆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大、种类单一、能源消费结构重型化严重;新疆工业节能工艺技术设备比较落后,不符合和无对应行业限额标准的企业占252家重点企业的66%;国家、新疆有关能耗限额标准严重缺失,除石油石化行业技术水平较高以外,其他行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水泥、钢铁、火电等综合能耗平均高出国内先进水平20%以上;存在企业对节能减排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忽视能源统计、能源计量的重要性,制度不健全等困难和问题。
二、影响节能目标任务未完成的原因分析
1.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不够,能源消费存量未得到优化控制。目前,新疆对公用电厂小火电、企业自备电厂、电石和铁合金等能耗超出标准的生产企业核查、整改、淘汰力度不够,关停淘汰难度大、开展节能工作效果差;对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加工、建材等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尚未采取有效措施,能源消费存量未得到优化和有效控制;万家企业能源计量装置配备不健全、缺少专业能源统计人员,能耗考核、能耗对标、能源报告工作开展滞缓,工业行业和企业能源消费的计量、统计数据不足,工业产品单耗等信息收集难,工业节能见效难;同时,部分在产企业管理水平低、生产经营粗放,节能改造科技含量低、资金投入少、传统生产工艺落后致使高能耗态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2010~2014年,在产企业综合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5%以上,是导致新疆能耗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2.产业结构重型化短期内难以改变,节能降耗难度大。近年来,新疆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战略性新型产业比重低,工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更加明显,能源消耗逐年增加。5年来,全区二次产业占比均在50%左右,重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的贡献率在90%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80%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的81.5%。预计2014~2015年,全区电力发电量达到1 800亿千瓦时、钢铁产量达到1 500万吨、电解铝产量达到300万吨(不含兵团)、焦碳产量为1 900万吨以上,与“十二五”前三年相比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新疆是资源性省区,工业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需求处于上升趋势,能源消费层次低,煤炭消费量达到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90%。“十二五”时期新疆每年新增企业中高耗能企业达到50%以上,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兵团等地区(市)能源消费量增加速度较快,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高。短期内新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重型化影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资源富集区工业能源消费增长与工业增加值增长不协调矛盾更加突出,节能目标任务完成难度加大。
3.向中东部省区输送能源及东部重化工向西部转移,加剧了新疆能源消耗的增加、环境成本加大。近年来,新疆加快“疆煤东运”“疆电东送”战略实施,每年向中东部输送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占全区能源生产总量的44.3%。2014年以来,新疆加快国家“三基地一通道”建设,加大了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矿产等优势资源开发力度。预计2014~2015年,管道出疆原油1 600余万吨、成品油900万吨以上,西气东输管道出疆天然气800余亿立方米,“疆煤外运”6 000万吨,“疆电外送”500亿千瓦时。这些输出能源在新疆生产加工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约占全区能源消费的30%。能源的大量输出加大了新疆能源消耗,对全区节能目标完成产生较大影响。2015年是新疆支持国家东部向西部地区产业转移付诸实施的关键年,新疆煤炭、电力等能源资源优势吸引一大批煤电、煤化工等高载能产业相继投产运行。招商引资项目的单一,高耗能重型化产业快速发展在给当地企业吸引投资和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留在了当地,加大了工业能耗不断增加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
4.节能基础工作薄弱,节能技术与国内差距较大。目前,新疆节能能力建设滞后,节能管理力度不强,部分地(州、市)尚未成立节能审查和监察机构,政府监督服务职能未得到有效发挥;能源统计、能源计量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能源统计标准缺失;部分地、州(市)企业节能基础工作薄弱,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少,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管理不到位,重点行业能效对标、达标工作尚未有效开展,年耗能5 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强制性能源审计工作尚未全面推行。节能减排技术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与东部省市相比,新疆对节能减排工作重视不够,财政支持专项资金投入较少,各地财政基本没有设立节能专项资金,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弱、生产效率低、技术设备落后、节能管理措施不到位,影响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5.兵团能源消费持续增长是影响新疆节能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方面。“十二五”前四年,兵团能源消费量占比从2010年的16.1%上升到2014年的24%,兵团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增长36%,高出全区平均水平13.05个百分点。兵团占新疆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持续升高加剧了节能降耗的难度和压力,影响新疆节能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工业节能形势分析及预测
(一)定性分析预测
1.“十二五”以来,随着国家能源开发战略向西逐步转移的实施,新疆能源消费逐年攀升。尤其是2014年中发5号文件明确指出,将继续推进新疆“三基地一通道”建设,加快推进疆电外送第二通道、积极启动第三条通道建设,按照国家对新疆能源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随着“疆煤东运”“疆电东送”战略的实施,未来石油工业、天然气、煤炭、有色矿产等优势资源开发步伐加快,一大批煤电、煤化工、有色冶炼等高载能产业相继投产运行,对能源消费特别是电力需求将会继续增大。
2.“十二五”后期,在区内外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下,新疆能源消费需求量增速将会有所减缓,但能源消费总量也将会继续增加,对节能降耗产生不小压力。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看,2010~2014年5年中新疆连续4年被列为全国5个节能预警等级一级省区之一。高载能产业能源消费保持逐年增加态势,工业经济增速明显低于能源消费增速,这一态势如果持续下去,扭转能源消费不断上升的态势难度更大,对“十二五”及“十三五”节能目标任务完成将产生不利影响。
3.从轻重工业结构比例看,新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能源消费总量难以控制。2010~2014年,新疆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均在8∶92~7.8∶92.2之间,重工业增加值增速比轻工业增加值增速高,重工业比重持续上升将带来能源需求的增加,拉动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随着未来新疆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建材等高耗能重化工行业加速发展,新疆对能源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呈快速扩张之势。
(二)定量分析预测
1.全社会能源消费预测。年均增长率法预测:根据2010~2014年全社会能源消耗量预测,以新疆“十二五”能耗增速18.3%测算,2015年能耗总量预计达到2.29亿吨标煤。依据“十二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9%测算,“十二五”期间新疆万元GDP能耗将逐年递增,年均增速为7.55%(详见表2)。由此看出,要完成“十二五”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2.09%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给“十三五”时期新疆节能降耗工作也增加了难度和压力。根据2010~2014年区内外经济形势及今后经济发展总体趋势综合判断,新疆经济将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能源消费量也将延续增长势头。
2.规模以上企业能源消费预测。线性回归法预测:根据新疆2010~2014年工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使用Eviews7.0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根据线型回归模型预测,结合2015年新疆经济发展情况、发展环境等因素分析,预测出2015年新疆工业增加值增速将在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9 000万~10 000万吨标准煤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3.20~2.80吨标准煤。随着2014~2015年国家和新疆一系列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工作各类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节能环保各项政策和一系列举措将会不断推出并付诸实施,“十二五”后期及“十三五”时期,新疆节能减排工作将会面临更多困难和更大压力,节能降耗存量部分将会得到优化,增量部分将得以控制,工业领域能源消费增速将会有所减缓,但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
四、推进节能工作的对策建议
1.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市场对淘汰落后产能的推动作用,全面推行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脱硝电价政策,对限制类、淘汰类、能源消耗超过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和惩罚性价格政策。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制订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坚持优化存量,控制增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对落后产能实施等量置换或减量转换。按照国家工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要求,以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为重点,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尽快研究制订工业行业用水、用地标准,用节能减排要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结构性节能减排。加强项目管理,严禁核准两高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坚决停建两高行业违规在建项目。
2.加大工业重点领域和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力度。加强对煤炭、电解铝、平板玻璃、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监察、能源审计和环保检查执法监管力度,定期对该类企业开展挂牌督察,引导、监督和帮助企业向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资金支持,鼓励在产高耗能企业实施循环改造技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未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企业限期完成改造。强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节能管理,重点核查电石、铁合金等行业企业用能情况,督促不达标用能企业开展节能审计及改造工作,对仍不达标的列入淘汰企业名单。继续抓好万家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强对万家企业节能考核,落实奖惩机制,严格执行万家企业年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统筹推进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建立中小企业节能降耗融资机制,落实节能降耗税收优惠政策,加快中小企业节能改造。加快实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化管理,提高工业用地和能源利用效率。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实现企业节能效益最大化。加快推行小企业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提高中小企业在节能降耗中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意识。
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要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作为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形成倒逼机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针对新疆重工业发展快、能耗高的特殊区情,加大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提高轻工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服务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使用天然气、水电、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加快煤层气勘查开发利用,提高清洁能源供给比重。积极推进分布式发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与中亚等周边国家能源合作,用好周边国家清洁能源,推动新疆经济绿色发展。
4.建立完善节能体制机制,提高节能监管能力。加强节能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经济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工业领域建立新的节能评价考核制度,把节能降耗考核纳入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和企业负责人考核范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要进一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严格执行电解铝企业阶梯电价政策,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实行节能奖励。积极探索建立节能量、能源消费量、可再生能源配额等交易制度。加强节能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地州、市、县三级节能监察机构和企业节能能力建设,尽快建成节能管理、监督、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监管体系,提高节能监察能力。强化节能预警能力建设,确保全社会能源消费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实现在线监测管理。严格工业项目能评、环评审查、用地审批,提高高耗能项目准入条件。加大对重点耗能企业和重点项目节能监察和能源审计工作力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节能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加快重点用能企业和高耗能行业能耗数据直报信息平台、能源统计平台建设,切实提高能源统计和分析管理水平。
5.建立科学统计考核方法,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一是建议国家将列入“三基地一通道”建设项目转换输出的能耗量和在新疆加工转换过程中的损耗量均由国家统筹解决,不计入新疆能源消费总量;二是建议国家对新疆地方和兵团的能耗指标分别统计核算和考核,从全区能源消费量中扣减兵团消费部分;三是建议建立科学的统计考核方法和评价体系,确定合理的能源折标系数,将水、风电能源消耗从能源消费总量中扣减;四是将“疆煤外运”“疆电外送”及“石油天然气”外输中东部省区的清洁能源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源消耗按一定比例计入中东部省市,从新疆能源消耗中扣除,科学合理地控制新疆能源消费增长。
6.加快先进工业节能技术的研发应用,建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区。学习借鉴国内外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经验和思路,加强节能共性技术问题研究和先进节能技术研发应用,采用高新节能技术改造传统高能耗产业工艺设备。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资金投入,逐步增加节能技术研发资金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采取“以奖代补”“以奖促补”方式,重点抓好六大高耗能行业技改项目的实施,加快对落后技术设备的节能改造。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对市场应用广、节能潜力大、需求带动效应明显的重点用能领域,加快其相关技术的研发推广。积极探索节能降耗新途径,建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区,推进低碳城镇试点。
第2篇:郴州市节能降耗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郴州市节能降耗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作者:市能源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0-8-26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长期以来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郴州“两城”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全球经济的复苏,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一些淘汰的落后产能死灰复燃,能耗下降趋势减缓甚至由降转升,今年我市节能降耗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一、郴州市节能降耗现状
1、“十一五”前四年能耗完成情况。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1%,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5%,这是省委、省政府给郴州确定的“十一五”节能降耗的总目标。据统计,2005年全市累计消耗能源839.86万吨标准煤(等价值),单位GDP能耗为1.7651吨标煤/万元,到2009年累计消耗能源1044.41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为1.4575吨标煤/万元,全市单位GDP能耗减少0.3076吨标煤/万元,累计下降17.42%,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全市节能目标进度的81.1%,今年能耗还要下降4.37%,才能完成“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2005年规模工业消耗能源434.31万吨标准煤(当量值),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3.31吨标煤/万元,到2009年规模工业消耗能源543.49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2.07吨标煤/万元,累计下降23.75%,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 95.01%,今年能耗只要下降1.65%,就能完成“十一五”期间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目标。2005年全市共消耗电力52.96万千瓦时,单位GDP电耗为1113.1千瓦时/万元,到2009年全市消耗电力79.31万千瓦时,单位GDP电耗为1106.9千瓦时/万元,全市单位GDP电耗减少62千瓦时/万元,累计下降0.56%。
2、2010年上半年能耗完成情况。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GDP347.84亿元(05年可比价),同比增长16.61%,消耗能源493.55万吨标煤(等价值),同比增长13.81%,单位GDP能耗1.4187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2.4%;离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4.37%相差甚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规模工业企业1-6月,实现增加值180.31亿元,同比增长25.74%,消耗能源204.93万吨标准煤(当量值),同比增长13.05%,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3.64%,完成“十一五”期间万元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目标不成问题。
二、今年我市能源消耗增长主要原因分析
1、全市用电量快速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各行业的用电量大幅增长。1-6月,全市全社会用电40.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84%。其中:第一产业用电2.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75%;第二产业用电2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9%;第三产业用电3.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合计8.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1%,用电量的过快增长给节能降耗带来巨大压力。
2、规模工业能耗等价值能耗增长快于当量值增长。由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工业的高速增长,导致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一些淘汰的落后产能死灰复燃,产品能耗回升,能源消耗增加。1-6月,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80.31亿元,同比增长25.74%,当量值规模工业能耗消耗253.92万吨标煤,同比增长8.59%,等价值规模工业能耗消耗204.93万吨标煤,同比增长13.05%,规模工业等价值能耗增幅高于当量值能耗4.46个百分点,导致工业能耗提高了单位GDP能耗1.6个百分点的速度。
3、高能耗新增企业大幅增长。今年1-6月,全市规模工业共新增企业74家,其中:八大高耗能行业共新增高耗能企业55家,比上年同期多增加了39家,同比增长2.4倍,其所占新增企业比重为7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0个百分点,新增高耗能企业消耗能源17.59万吨标煤,同比增长7.6倍,其占新增企业消耗能源总量的96.16%。
4、部分县市区能耗增幅抬头。由于部分县市区前四年能耗完成情况不错,对节能降耗形势过于乐观,导致今年高能耗企业增长过快,形势十分严峻。北湖区今年新上了华新水泥有限公司,今年1-6月消耗5.8万吨标煤,导致北湖区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4.96%,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29.99%;资兴市八大高耗能行业新增企业7家,消耗能源9.35万吨标煤,占全市新增企业消耗能源总量的53.2%,导致资兴市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只下降0.25%。
5、企业产品单耗增加产品较多。1-6月,万吨耗能工业企业上报的27种产品单耗中,有11种产品单耗存在不同程度的上升,占上报产品单耗总数的40.7%。万吨耗能工业企业产品能耗增加,导致能耗多消耗5万吨标煤,直接增加了万元规模增加值能耗1.5个百分点。
三、今年下半年我市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1、国家加大节能降耗的力度。“十一五”前四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4.38%,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上升3.21%,节能形势不容乐观。4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节能减排工作。5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5月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由温家宝总理动员和部署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国家推进节能降耗的力度前所未有。
2、全市全社会用电量逐月回落。今年我市全社会用电量高速增长,但成逐月回落的态势。1-3月,全市全社会用电20.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25%。1-6月,全市全社会用电40.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84%,回落7.41个百分点。严夏用电高峰过后,有望保持用电量回落态势。
3、我市加大节能降耗力度。一是7月6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向力力主持召开市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研究节能减排工作。二是加大对高耗能企业的监控,如市经信委对宜章辉亮水泥有限公司等5家产品耗能超标准企业,实行每度电价上涨0.1元惩罚性收费;对郴州市鲤鱼江中顺焦电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下发整改通知等。
综合以上因素,今年我市单位GDP能耗,要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形势不容乐观。从县市区来看,宜章、永兴县能确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苏仙区难以完成 “十一五”目标任务,其他县市区后几个月加大力度有望完成。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完成“十一五”期间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目标不成问题。
四、对完成全市 “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的建议 今年是“十一五”节能降耗的收官之年,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是各级政府必须向人民兑现的庄严承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任务。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我市要完成节能降耗目标形势严峻,任务十分艰巨。我市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工作,减少高能耗企业用能,提高优质能源使用比例,使全市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得到提高,才能保证完成“十一五”的节能降耗目标。
(一)开发利用优质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目前郴州规模工业生产用能85.21%为煤炭。水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优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均过低,尤其是风能、核能的开发和利用,还处在初始萌芽阶段。为了提高能源消费的利用效率,一要控制煤炭消费量。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推广各种经济有效的煤炭洁净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二要提高优质能源使用比例。推广使用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以促使郴州市能源产品换代升级;三要开发新能源,寻找替代能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全市较丰富的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积极推进核能建设,从而使能源消费结构有一个大的改变。
(二)继续控制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增长,既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完成节能降耗目标的关键。在新建项目的审批上,要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凡是属于高能耗的生产项目必须从严从紧,建立项目审批问责制。同时,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建立和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坚决落实关闭小火电、小钢铁、小冶炼、小水泥的目标任务。
(三)从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入手,切实降低能源消耗水平。要切实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方面要做好“加法”,加快发展,优化结构;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减法”,臵换发展,提高质量。加快推进钢铁、有色、水泥、煤炭等传统行业技术进步,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而达到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
(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要重点抓好关键技术开发和节能降耗产业化示范工作,从重大节能工程、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入手,重点开展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热电联产、余热余能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三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重大技术改造和创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附:部分能源指标解释和说明
一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存在,不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天然能源资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等。
二次能源:二次能源是指为了满足生产工艺和生活的特定需要以及合理利用能源,将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加工转换产生的其他种类和形式的人工能源。如:由煤炭加工转换产出的焦碳、煤气等能源;由原油加工转换产出的汽油、柴油等能源;由煤炭、石油、天然气加工转换产出的电力。
当量热值:当量热值又称理论热热值(或实际发热值)是指某种能源一个度量单位本身所含热量。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和规模工业企业所用到的数据就是用的当量热值。
等价热值:等价热值是指加工转换产出的某种二次能源与相应投入的一次能源的当量,既获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所消耗的,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也就是消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就等价于消耗了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因此,等价热值是个变动值,随着能源加工转换工艺的提高和能源管理工作的加强,转换损失逐渐减少,等价热值会不断降低。全社会能源数据和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就是用的等价热值。
执笔:倪 殷
第3篇:节能降耗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优秀)
节能降耗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十一五”时期,**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题主线,节能降耗工作扎实推进。与此同时,由于我区起步晚、结构层次低、能源消耗高、对能源资源依赖性较高的特征比较明显,要全面完成全年和“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还需付出更多努力。今年以来,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继续下降,但趋势明显减缓,存在问题仍然突出,压力不断增大,形势不容乐观。
一、节能降耗工作现状分析
(一)节能降耗工作特点
一是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仍然居高。根据统计局最新数据,今年1-9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总消耗量为5.82万吨标煤,同比增长21.2%,由于今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不断攀升,产值增长中有很大的物价上涨因素,使得产值
第4篇:经济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0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对策建议
2010年三季度以来,受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沿海部分地区出现产业空心化的隐忧。
这一现象的发生将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移提出迫切要求,也将对中西部内陆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年终专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 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2010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2010年特别是第三季度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重大的情况和变化。这些新情况将对今后一段时期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工作会议明确未来的政策导向
2010年7月5—6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了西部大开发工作会,会议系统总结了西部大开发1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富
第5篇:上半年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及建议
今年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特别是水电工业呈现出生产快速增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的良好态势。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一)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一至五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311万元,同比增长42.5%,其中轻工业2799万元,增长17.4%,重工业6612万元,增长56.9%。预计到6月末工业总产值可达1.2亿元,占年计划的40.0%;实现工业增加值3985万元,增长37.9%,预计到6月末可达5269万元,增长55.0%,占年计划的41.2%;企业用电量688万度,同比增长9.6%。
(二)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一至五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620万元,同比增长93.1%;税金总额1110万元,增长1.8倍;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由同期的负224万元上升到
第6篇:全市节能降耗完成情况分析及建议
一、“十一五”前四年我市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经上级主管部门最终审核确认,2006年至2008年我市单位GDP能耗分别降低4.99%、3.47%、4.41%,2009年下降4.6%,刚好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按序时进度计算,“十一五”前四年已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80.08%。
二、2010年我市节能降耗工作现状
1、**市给我市下达的2010年万元GDP能耗目标任务是下降5.2%,若要完成这个任务,今年我市万元GDP能耗不能超过0.4832吨标准煤/万元,而经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为0.500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4.56%,比**市下达目标任务差0.64个百分点,给下半年的节能降耗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2、1—9月我市规模企业的能源消耗从统计数据显示看形势大好,但综合能源消费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