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救父记阅读训练及答案
救父记阅读训练及答案
我一直觉得当爹比当妈还要难。过于强的父亲,是无法逾越的模板,是高处投射的阴影。即使人不在场,也满屋影影绰绰——都是他的审判之眼;不够强的父亲,则往往被嫌弃无能,陷人的命运于烂泥,可又无力拯救,他是所有的罪魁祸首,他是所有的无可救药。
我爸不强,按照非此即彼的原则,我心目中的他,可能更类似后者。
我爸叫大兵,当了快30年的乘警——火车上的警察。30年的时间里,他三天在火车上,三天回家休息,而回家了也经常是出门和兄弟吃饭喝酒。所以,在我漫长的童年里,经常觉得和这个酷似我的男人不熟。
我爸工作时候的`英雄形象我从来没见到过,他有时会收到单位的短信,然后若无其事地说:“又让我们抓逃犯。”听起来很FBI,但从来没听说过他破过什么大案,也不曾立过什么大功。
乘警“跑车”的工资不高,制度也严。带无票亲友上车,就有可能“脱衣服”(就是开除出公安队伍),工作也并不稳定。
我10岁那年,家族团团圆圆吃年夜饭,我爸抽了根烟,忽然说自己要被调到一个非常偏远的小车站。全桌人一时都愣住了,没人听说过那个偏远的小县城,也不知道我爸会在那里待多少年。一会儿,女眷开始尖利着嗓子抱不平,男眷冷静些,说:“这事求求人,还有回旋的余地。”
嘈嘈切切说了半天,女眷们决定当天就去求情。临出门,我妈看了我一眼,年夜饭还只吃了一小半,我怯怯地径自吃,正在进行清盘工作。我妈对我说:“你也一起去吧。说不定你还能说上话。”那时我已经出了书,附近的大人经常带着孩子参观我,算是个小名人,家族中人觉得我比较像一个人物。
一行妇女,浩浩荡荡地去领导家楼下等他。我也油然而生“缇(tí)萦救父”的责任感和悲壮感。冬天的晚上,等了三四个小时才听到车驶近的声音,领导下车,不无炫耀地和簇拥他的人夸张地大声告别很久。当他终于走近,埋伏在花坛附近的女将们立刻慌乱起来,我分明感到我奶奶在我身后推搡我,说:“跪下,跪下。”
我就这样仓促地跪下,甚至都来不及找到我该面朝的方向。妇女们一拥而上,七嘴八舌叙说着冤屈。领导挣脱开之后,我们又去他家按门铃,骚扰了几遍,但终究没有开门。
从前,我爸只有一半时间在家,即使在家也没什么存在感,可他真的与我们分离,家里没有个男人的无助无告才变得明显,经常想摊开两手哭丧说:“这日子没法过了。”
我爸爸在那个小车站工作了半年,我搭火车,又换“黑摩”去看望了一次。那个地方荒凉但有人情味。我爸爸让伙房杀了一只公鸡,一大半的肉,都堆在我的碗里。我吃的时候,看见院子里的几只公鸡走来走去,很是悠闲,不知生死的样子。
上周,我爸爸来看我,表示如果我在京城待不下去了,不要死撑,可以回家乡的小城里啃老。说着,地打开钱包,给了我五百元钱。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收零花钱,胸中泛起无限暖意。温暖并不是来源于钱,而是喜欢这种庸俗的亲情体现,感动于这种简单粗暴地对我好的方式,让我觉得茫茫的无人区里还有个依靠。
(蒋方舟/文,有改动)
1.解释下面的成语。
(1)罪魁祸首:
(2)心血来潮:
2.“缇萦救父”是个历史典故,调动你的课外阅读积累,再写出三个孝顺父母的历史典故。
3.“救父”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4.为了说明“父亲不强”,文章略写了父亲的哪些事?详写了哪些事?
5.文中几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找出一例。
6.有人认为文章的第一、二段是赘笔,可以删去;你的看法是什么?
7.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请你自制一张贺卡送给父亲,在贺卡上写上你想对父亲说的话。
[参考答案]
1.略。
2.示例:卧冰求鲤、恣蚊饱血、鹿乳奉亲
3.起因:父亲被调到一个非常偏远的小车站。经过:家里的女眷找父亲的领导求情。结果:父亲还是被调到了那个非常偏远的小站。
4.略写:父亲倒班休息时和兄弟吃饭喝酒;抓逃犯没有破过什么大案,也不曾立过什么大功;“我”看望他时,他给我吃鸡肉;到北京看“我”时给我500元钱。详写:为父亲调离一家人去求情的前前后后。
5.示例:(1)以“从前,我爸只有一半时间在家,即使在家也没什么存在感”,与“他真的与我们分离,家里没有个男人的无助无告”对比。(2)领导和簇拥他的人夸张地告别与对待我们一家人冷漠的对比。(3)文章开头以“过于强的父亲”和“不够强的父亲”对比。
6.略。
7.略。
第2篇:《缇萦救父》阅读答案及译文
《缇萦救父》阅读答案及译文
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②,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
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妄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妄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注】
①缇萦(tí yíng):人名。
②意:淳于意,西汉初临淄人。
【试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缇萦伤父之言( )②齐中称其廉平( )
③今坐法当刑( )
2. 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你认为缇萦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①为……感到悲伤。 ②称赞;称道。 ③犯法;犯罪。
2.有孝心;有胆识。
【译文】
文帝四年的时候,有人上奏告发淳于意,因为犯了罪判了刑,用驿站的车马押解向西前往长安。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跟在后面哭泣。淳于意愤怒了,骂道:“生儿女不生男孩,有了紧急情况没有可以使用的人!”在这时候,小女儿缇萦为父亲的话感到悲伤,就跟随着父亲向西去。她上奏书说:“我的父亲为官,齐地的人都称赞他廉洁公正,如今犯了法,判了肉刑。我深切地悲伤处死的人不能复生,受肉刑的人不能接上肢体,即使想要改过自新,这条路也没有多少人能走过去,终究不能做到。我愿意交出自身,做官府的奴婢,用来赎父亲的肉刑之罪,使他能够改变品行,自己重新做人。
【说明】
缇萦是西汉王朝(公元前206至公元8年)时代的人。她住在山东。她的毅力和勇气,不但使父亲含冤得直,免受肉刑,而且也使汉文帝深受感动。因而废除这种残酷的'肉刑。缇萦是淳于意五个女儿当中最小的一个。淳于意从前当过官,后来弃官行医,救死扶伤,深受民间尊敬。人们从四面八方,长途跋涉,找他求医。淳于意精于医术,替人医病,差不多治一个好一个。
由于缇萦的仗义执言,犯人就不必受刺字,割鼻或砍肢之苦,对推动古代刑罚由野蛮走向相对宽缓人道作出了贡献,在历史上被广为传颂。 她不怕千辛万苦,为父申冤的孝心,使她成为孝道的典范。
第3篇:《缇萦救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缇萦救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缇萦救父
齐太仓令淳于公①有罪当刑②,诏狱逮徙系③长安。太仓公无男,有女五人。太仓公将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④也!”其少女⑤缇萦自伤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⑥,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⑦。妾愿没入⑧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除肉刑。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
【注释】①淳于公:姓淳于,名意, 因为担任齐国太仓令,所以又称仓公、太仓公。②刑:刑罚。这里指受肉刑。③狱:狱官。逮:逮捕。系:囚禁。④缓急:偏义复词,指紧急情况。⑤少女:小女儿。⑥属:连接。指被割断的肢体再接起来。⑦其道无由:指无法走向改过自新的.道路。⑧没入:指被收进官
第4篇:《缇萦救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缇萦救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导读:这个故事说的是由于缇萦的仗义执言,犯人就不必受刺字,割鼻或砍肢之苦,对推动古代刑罚由野蛮走向相对宽缓人道作出了贡献,在历史上被广为传颂。 她不怕千辛万苦,为父申冤的孝心,使她成为孝道的'典范。
缇萦①救父
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②,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
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妄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妄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注】
①缇萦(tí yíng):人名。
②意:淳于意,西汉初临淄人。
【试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缇萦伤父之言
第5篇:梁父吟阅读训练及答案
梁父吟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文言,回答问题。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解释加粗字。
①莫之许:
② 枉驾顾之:
③凡三往:
④ 遂用猖蹶: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谓为信然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
B、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C、①凡三往,乃见 ②羲之之书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