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诗教学设计方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6-07 07:13:1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乡愁诗教学设计方案

乡愁诗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育教学目标:

1、比较、理解两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2、理解余光中《乡愁》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3、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二、教育重点难点与关键:

1、比较、理解两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2、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三、创造性教学的设计:

1、比较阅读

2、能力迁移

四、布置作业:

A、背诵两首《乡愁》。

B、阅读李广田的《乡愁》,思考—

1、这首诗中,作者是因为什么而触动了思乡的情思?

2.作者在诗中描述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乡愁?

3.这首诗与两位台湾诗人的《乡愁》在表达情感及构思上有何不同?

4.你认为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C、寻找几个形象分别表现以下情感(也可写成诗句):

欣喜苦闷激动

五、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A、乡愁课题(配罗大佑《乡愁四韵》)

B、导入新课:

乡愁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我国伟大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就是书写这一主题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同学们还能想起其他表现乡愁的诗句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备思亲。

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其实,现代诗歌中也有很多写乡愁的名篇,今天我们就将学习其中的两首。

一、

C、(幻灯片2)首先,让我们听听余光中先生心中的乡愁:(幻灯片3、4、5、6)

D、(幻灯片7)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灵河》、《石室之死》等。

E、(转幻灯片2)请同学们轻声试读,划分诗句的节奏,体会诗作意境和情感。

F、同学们品味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的?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忧郁深沉的,因此,朗读时,速度要相对缓慢些。

G、下面,请一位同学试着读一读,要注意语速和停顿。

(转幻灯片8)教师范读

H、接下来,请全班同学齐声把这首诗朗读一遍,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幻灯片9):

1、这四节诗是以怎样的顺序变化的?

2、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用了什么修辞?分别体现了什么愁思?

3、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共同特点?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结合板书讲解:

时空变化比喻

小时侯一枚小小邮票∣情

长大后一张窄窄船票∣感

后来一方矮矮坟墓∣加

现在一湾浅浅海峡↓强

对比、反衬

面积小、程度浅——————浓烈的乡愁

解答:

这首诗用“邮票”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用“坟墓”表达对母亲的怀念,这是浓烈的亲情;用“船票”表达对新婚妻子的想念,这是热烈的爱情;而“海峡”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祖国的眷念,这是深深的爱国之情。这几组形象构成了乡愁的丰富内涵,使乡愁有了更明显的寄托。感情有淡渐浓,主题有浅入深。

作者便是用这样一种结构形式,如乐曲中主旋律的重复一样,在一咏三叹中,反复陈说分离之苦,将乡愁渲染得淋漓尽致。因此,评论家称这首诗极富结构美和音乐美。

I、那么,哪位同学能完整地概括一下这首诗的主题?(通过形象,表达情感)(幻灯片10)

·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J、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把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再读一遍,进一步品味这首诗的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转幻灯片8)

二、

K、下面我们根据这一首诗的分析方法,学习另一首乡愁诗:(幻灯片11)

是席慕容的同题诗《乡愁》。

L、席慕蓉,台湾当代女诗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乌兰察布,1954赴台。主要诗作有《画诗》、《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等。跟余光中一样,席慕蓉有很多诗作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思,她说:我写诗是为了“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一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无怨的青春代序·此刻的心情》)。(幻灯片12)M、现在,让我们跟着台湾著名主持人曹启泰的深情诵读,一起感受女诗人心中的乡愁吧。(幻灯片13、14、15)

N、(转幻灯片11)请同学们学着读一读这首诗,同样注意诗句的节奏,体会诗作意境和情感。

O、下面,请一位同学试着读一读,要注意语速和停顿。

(转幻灯片16)教师范读

P、接下来,请全班同学齐声把这首诗朗读一遍,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幻灯片17):

1、诗中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抽象的乡愁?

2、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第二节写故乡的面貌,连用两个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4、最后一节的比喻有何特色,表达了什么情感?(用不可能的形象作比,体现什么情感?)结合板书讲解:

清远的笛(月夜笛声)缓慢凄清乡

雾里的挥手离别怅惘、依念(依依不舍)

没有年轮的树挥之不去愁

Q、本诗与余光中《乡愁》诗的构思和所表现的`主题有何异同?(幻灯片18):

两诗都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余诗的乡愁有一定的对象,不同的载体;而席诗的乡愁是整体感知的。

在思想意蕴深度的开掘上,这首诗不如余诗那样有明显的升华。

R、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把席慕容的《乡愁》再读一遍,进一步品味这首诗的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转幻灯片16)

S、小结:(幻灯片19)

1、比较、理解两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2、理解余光中《乡愁》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3、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T、拓展与迁移:(幻灯片20)

(一)阅读李广田的《乡愁》,思考——

1.这首诗中,作者是因为什么而触动了思乡的情思?

2.作者在诗中描述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乡愁?

3.这首诗与两位台湾诗人的《乡愁》在表达情感及构思上有何不同?

4.你认为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二)寻找几个形象分别表现以下情感(也可写成诗句):

欣喜苦闷激动

结束:(幻灯片21)

第2篇:乡愁诗教学设计

乡愁诗教学设计

导语:余光中的《乡愁》体现了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内心的思国爱乡情感。用"邮票”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用“坟墓”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这是浓烈的亲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乡愁的诗的教案,希望大家认真学习。

《乡愁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2、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能力目标: 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 感悟诗的主题,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第3篇:乡愁诗

乡愁诗

1、《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4、《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无题·其四》

唐·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6、《卜算子》

宋&m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诗两首乡愁》教学反思

《诗两首乡愁》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两首乡愁》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两首乡愁》教学反思1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教师用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人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也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1、课堂导入设计新颖,歌曲《想家的时候》渲染气氛,配以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马诗教学设计方案

《马诗》教学设计

司徒小学 裴娟娟

马 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搜集有关马的诗句。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成语导入

激发兴趣

一()当先

()到成功

老(千军万()

万()奔腾

快((二)理解意象

出示古诗)识途)加鞭 通过一组图片初步认识马的形象。

二、学习新课

(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是什么?

1、学生齐读: 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注释)悟诗情,反复诵读入诗境。(四看诵读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木兰诗》教学设计方案

《木兰诗》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戎机朔气金柝红妆著我旧时裳傍地走阿姊

2.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这位花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成为中国妇女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北朝民歌《木兰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马诗教学设计方案

马诗

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教材分析

《马》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练习6”中的一首咏物言志五言诗。是对该单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诗歌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李贺的《马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

二、学情分析

乡镇中心校六年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课读通古诗可以做到,但古诗语句简练,情感丰沛,现代小学生对马在古代人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没有认识,因此难于理解作者借物喻人的心理,同时文为心声,作者的人生经历幻化成的人生感悟超越了小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因此光是理解诗表达的文字意思不难,记住古诗也不难,但要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马诗教学设计方案

《马诗》教学设计

司徒小学 裴娟娟

马 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搜集有关马的诗句。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成语导入

激发兴趣

一()当先

()到成功

老(千军万()

万()奔腾

快((二)理解意象

出示古诗)识途)加鞭 通过一组图片初步认识马的形象。

二、学习新课

(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是什么?

1、学生齐读: 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注释)悟诗情,反复诵读入诗境。(四看诵读法)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乡愁诗教学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愁诗教学设计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