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建筑企业认知实习报告
建筑企业认知实习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建筑企业认知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建筑企业认知实习报告1
一、实习时间
20xx年x月x日
二、实习地点
xx小区、xx体育馆施工现场、学校实验室
三、实习内容
(一)建筑外观
第一天下午,同学们来到xx小区,参观该小区。一路上指导老师就所看到的建筑给我们进行讲解,并给我们分析某一构造设置的作用,设置原因,设计的优缺点。同时结合具体的问题,告诉我们现行建筑规范是怎样规定的。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及时发现问题并请老师解答,并及时作记录。通过大家有针对性的问答,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比如可以在建筑物顶上安装成排的短型避雷针,使其具有传统避雷针的效果同时又不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虽然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能节约能源,但是规范禁止用户自行安装,以免影响建筑的整体外观,但可以在建筑物设计时将其统一规划、安装。我们还从老师那里了解到,该小区的设计理念是“爸爸是湖,妈妈是溪,我是快乐的小鱼儿”。事实上,这一设计理念也在设计中很好的体现了出来。小区中的湖、小溪与周围的精致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拉近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
(二)建筑施工
第二天下午,同学们又到xx体育馆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在施工现场的外面,我们惊喜的发现,这个建筑的设计单位就是我们学校的建筑设计研究院。所以同学们都很激动,参观过程中似乎也更加积极了。在现场,我们看到了部分梁的端处有不少伸出来的钢筋头,看上去比较奇怪。于是就问老师是什么东西。老师告诉我们那就是预应力钢筋。说实在的,提起预应力混凝土,我相信没有讲几个同学不知道,但是说到真正的,我估计则没有几个同学真正的见过。这一次参观,使大家能从感官上对一些建筑构造有个直观的了解,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在现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粗,在承重柱的四周有细一些的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在三楼,我们看到上面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在一楼,我们看到了施工后浇带,里面还有钢筋网。老师告诉我们在施工完成后这些后浇带就会被浇上。在一楼入口处旁边,大家还看到了地下室的通风采光口。
(三)建筑内部
第三天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实习。地点在学校的结构实验室。由于是大型的实验室,并且实验内容比较特殊,所以这个建筑的设计也有很多特别的地方。实验室采用大跨度,框架结构,其中屋顶为网架结构。在实验室的柱顶上安有预埋件和钢板,通过螺栓节点连接屋顶的平板网架。据老师讲,采用平板网架和螺栓节点,适合于跨度不大的结构(50-60m)。在建筑组合上采用了错层的组合方式。建筑主体空间为实验室,在南面又加设了第二层,作为办公室。
由于实验的要求,实验室中设置了10t的吊车,相应就有吊车梁。这一点与工业建筑很像。但据指导老师说,在吊车梁与高侧窗的设置上有点问题。高侧窗正好被吊车梁挡住,影响了其采光作用的发挥。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⑴在当初设计时就考虑吊车梁和高侧窗的相对标高,以免发生这种遮挡的'问题。此外,在设计这种大型的车间形式的建筑物时,设在其相邻建筑物的南面,以免影响高侧窗采光。但这个实验室在这一点上设计的并不太合适,因为它建在建筑材料实验室的北面,采光会受到其影响。
⑵在屋顶增加几条条形采光带,增加采光,以补偿侧窗造成的采光不足。但应注意屋顶的防水问题。实验室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地面。为增强建筑的刚度,墙和地面采用的整浇施工。据给我们讲解的指导老师说,实验室内北部地面厚达1.2m,全为轻钢砼材料,因为北面安置有大型实验仪器,实验时对地面产生很大的荷载。而南面地面则和墙的厚度一样,采用预应力砼材料做成,为地面自承重。由于地面厚度相差较大,我们看到在厚薄地面的交界处出现了裂缝,但指导老师说,这并不影响使用,也不会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这使我们放心下来。
四、实习总结
通过参观实际建筑,我们增加对建筑的认识程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参观和老师的讲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筑的优缺点,我们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水平,为以后自己的设计提供参考;通过实习,我们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通过在实际施工现场的参观实习,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建筑企业认知实习报告2
一、实习概况
参观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地参观,使我们通过实践对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和施工体系进行考查,了解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的基本知识,建立起初步的工程意识,激发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求知欲,为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增加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的自信心。
二、实习时间
20xx年x月x日
三、实习地点
xx区建筑工地
四、实习内容
当我们一进入工地,不管老师还是工地师傅都要求我们带上安全帽,安全是工地上很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首要的问题。建筑生产活动多为露天高空作业,不安全因素较多,有些工作危险性较大,是事故多发性行业。每年死亡人数仅次于矿难,居全国各行业的第二位。从伤亡事故数量来看,仅次于矿井,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大很损失,制约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来,建筑施工中的多发性事故不断发生,据统计,因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这五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5%以上。
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以包代管,导致安全管理薄弱。安全制度形同虚设,监管部门力度不够。在对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培训问题上,现有的培训机制也不健全。有许多技术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相当缺乏施工安全知识,其中甚至包括某些工程监理人员。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日常检查中,经常可以发现工地上民工不戴安全帽,即使有的戴了,也不扣帽扣,而帽扣不扣等于不戴。目前,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好的队伍,从工程开工第一天起,就能高起点、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各级主管部门任何时候去检查工地,都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此外,我们在工地师傅的带领下,了解认识了许多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还有一些施工标准,许多都是我们以后要接触的,但由于时间关系,工地师傅只给我们介绍了一小部分。在现场,我们看到了部分梁的端处有不少伸出来的钢筋头,看上去比较奇怪。于是就问老师是什么东西。老师告诉我们那就是预应力钢筋。说实在的,提起预应力混凝土,我相信没有讲几个同学不知道,但是说到真正的,我估计则没有几个同学真正的见过。
这一次参观,使大家能从感官上对一些建筑构造有个直观的了解,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粗,在承重柱的四周有细一些的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我们看到上面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我们看到了施工后浇带,里面还有钢筋网。
老师告诉我们在施工完成后这些后浇带就会被浇上。在一楼入口处旁边,大家还看到了地下室的通风采光口。混泥土的裂缝原因及处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裂缝的原因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
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
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
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五、实习反思
建立安全体系至关重要,工程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的第一负责人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立了安全体系之后各个部门要适时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补救。并且还要注意检查的时候要仔细、认真。加大管理力度,实现多管齐下管理建筑施工的时候一定要跳出侧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的怪圈,要注意多管齐下,要技术、经济、组织三者齐头并进。还要注意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不要仅仅以包代管,更不要管理紧紧地依靠在包工头手里。还有特别要注意安全观路问题,每每我们都会看到因为全管理疏漏而导致的悲剧。
严把质量关、做好验收工作建筑施工作后的目的就是为了建出质量高的建筑成品出来。所以在社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防止偷工减料,另外还要注意监理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验收单位在验收的过程中千万不可马虎、大意,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标准,认真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地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建筑施工是建筑得以实现的途径,解决建筑施工问题不仅仅是建筑施工者们的问题,也是所有人为共同关心的问题。
实习中我看到了建筑材料的不必要浪费,这一方面与工人的节约意识有关,一方面也与监管人员的统筹管理有关,如果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那么或许可以产生更多的经济利益。另外,施工现场内外堆放着一些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的堆放既不美观又污染环境,能否将这些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也是我们可研究的一个问题。
六、实习总结
整个实习过程虽然只有一天,收获是不少的,自己的所学和今后的工作实际还是有差距的。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接触到了许多之前不曾了解的东西。许多知识都是以前在书本上所学不到的。通过这次实习,我增强了实践能力,离开了书本,切身来到工地才真正感受到实习的必要性,也使我认识到基础知识的不扎实。
总之,目前,我认为很多工程在施工管理中海存在很多不足,我也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探索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工作后将其运用进去,做出优良的工程。
第2篇: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厦门大学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
建筑认知
专
业:
建筑学
学
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班
级:
2013级建筑班
学
号: 25120132201546
姓
名:
许婷婷
指导老师:
张燕来、李芝也
2015年9月30日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目录
一、实习目的.........................................................................................3
二、实习概况.........................................................................................3
三、实习内容.........................................................................................3 1.同济大学建筑系馆C楼..............................................................3 2.陆家嘴——高楼林立的金融贸易区......................................53、苏州园林——如在画图中.......................................................6 4.苏州博物馆——一座古典园林风格的现代建筑................75、同里——一座古代建筑的博物馆..........................................8
四、实习总结.........................................................................................9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为了加强我们对建筑和建筑文化的理解,学院在开学之初安排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建筑的认知实习。通过参观上海的现代建筑和苏州的传统园林,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建筑理念等方面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并且开阔我们的眼界,发散我们的思维,同时也意识到自身思维的狭窄和不足。通过实习,参观上海和苏州的典型建筑,以及其他院校的建筑系馆,我们增强了对建筑和建筑的感性的认识,增强我们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
1、实习时间:2015年9月5日——9月11日
2、实习地点:上海、苏州
3、实习流程:
9月5日——9月8日这三天在上海地区进行建筑认知实习。9月5日这天主要参观了同济大学、陆家嘴和上海K11;9月6日主要参观了美术馆、豫园和城隍庙;9月7日主要参观了上海嘉定新区;9月8日主要参观了复旦大学和凌空SOHO;
9月9日——9月11日这三天在苏州地区进行建筑认知实习。9月9日主要参观了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和狮子林;9月10日主要参观了留园、园区、平江路和山塘街;9月11日主要参观了沧浪亭和同里古镇。
三、实习内容
1.同济大学建筑系馆C楼
在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就集体去了同济大学的四平路校区,而在上海之行的最后一天我们又去了同济大学的嘉定校区。感慨其不愧为培养中国建筑师的摇篮。
在四平路校区的东北角,我们看到了城建学院的C楼,他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将厚重与轻盈以一种更为现代的方式结合起来。色彩上的银、白、灰也就与旁边的红楼形成了冲击和对比,在立面上充分运用了材质本来有的表现力。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进入内部,我们可以感受到建筑系馆所要彰显的开放和交往的精神。C楼的收两层和地下一层都是大的空间,里面可以用于模型的制作和学生作品的摆放。各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我们在其中看到了各种建构的模型、高跟鞋模型、椅子的模型等等。从这当中可以看出学生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建筑系馆地下一层有一个休息中庭,钢琴、竹子和暴露出来的清水混凝土构成了一幅柔和的画面。
而从3到7层则为学生和老师的工作室,主要分布于南侧,而南北两侧中间有一连廊。C楼设计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光线贯穿了东西向的连廊,使得光线成为建筑物的主导。这样的内部空间与其三明治的形体有着必然的联系。而居中贯穿的连廊系统中包含着一部贯穿所有工作面的直跑楼梯和一些上下贯穿的光井。同济大学的建筑系馆正以一种现代化的手法影响着其中学习的同学们。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2.陆家嘴——高楼林立的金融贸易区
在上海之行的第一天下午,我们就去了上海位于浦东新区黄浦江畔的陆家嘴。陆家嘴是中国长江经济带的两大金融核心区之一。陆家嘴因形似一只巨大的金角兽伸出脑袋、张开嘴巴在此饮水而得名。在这个地方,高楼林立,与黄埔江岸的外滩形成视线上的呼应。陆家嘴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应该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和即将投入使用的上海中心大厦这三大超高层建筑。
(从左至右依次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
这三栋超高层建筑也在民间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有人戏称其造型为“厨房三件套”,开瓶器、注射器和打蛋器。而官方则称,金茂代表上海的过去,环球金融中心代表上海的现在而上海中心大厦则代表上海的未来。也有信风水一派提出,金茂大厦为保守的塔形,而环球金融中心却想日本的武士军刀般锐利,形成“天斩煞”,那么这个时候上海中心大厦的出现则为与其斗法。在100个人心中对上海三大件有着100种解释,但无论如何,这三栋建筑已然成为上海的标志。
我们选择登顶金茂大厦。金茂大厦楼高420米,外形形似东方塔形。金茂大厦采用框筒结构。中间的核心筒为八角形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外侧有8根钢巨型柱和8根复合式巨型柱。在核心筒与复合巨型柱间设3道钢结构的外伸桁架以保证结构刚度。登上88层的观光厅可以俯看贯穿全楼的核心筒。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3、苏州园林——如在画图中
来到苏州,不能不提的便是苏州园林。苏州之行我们一共走了4个园林,拙政园、狮子林、留园和沧浪亭。大小园林各有特色,但又都充满着中国传统园林特有的风味。苏州大多园林都为私家园林,通过引景、借景、对比等手法在方寸之地内再造乾坤。下面仅以留园为例谈谈对传统私家园林的建筑认知。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期间经历过多任主人,但不变的是他独树一帜、受访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庭院富于变化,整体有强烈的节奏感。留园整体氛围四个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华丽宽敞的厅堂和轩廊间列。中部为山水花园,是全园的精华之所在,以中部山池为中心,楼阁相环,廊桥贯穿。西部是土石假山,粗犷雄浑。北部则为田园风光。有竹篱笆围成的小院和苏州盆景之名品。
留园或是苏州园林中常有的三大元素是建筑、山和水。建筑依据位置的不同有亭台楼阁榭,与山水共同组成一幅画面;园林假山多以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少数采用粗犷浑厚的黄石)用来布景,有的孤峰兀立,有的连嶂起伏,叠彩竞秀,构成美景如画。而留园中更有名宝冠云峰,齐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最后一个元素却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水,水可以起到调整画面虚实的效果,同时,流动的水给园林一种灵动的美感。
留园的入口的处理也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其入口用虚实变换、欲扬先抑的手法,形成曲折巧妙的空间序列,引人步步深入,先是幽闭的曲廊,进入“古木交柯”后视野逐渐开阔,并与“华步小筑”空间相互融合。曲廊上还有各种图案的漏窗,人们可以通过漏窗望向园中的山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池。绕出“绿荫”后就豁然开朗,到达园子中心,假山、池水、亭台楼阁尽显眼前、通过这样的手法给人以惊叹其设计之巧妙。
4.苏州博物馆——一座古典园林风格的现代建筑
在到达苏州的第一天我们就去了贝聿铭先生所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将苏州园林的精髓以一种更加现代化的方式给表现出来。
苏州博物馆的整体布局是传统合院式的布局,核心是中部的大厅和主庭院。西部是展厅,而东部主要为办公区域。整个苏州博物馆最具特色的就是中部八角形的大厅的形体上的提炼,这是对苏式传统园林形体的呼应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而在立面的设计上,反映了苏州传统民居的白墙黑瓦的特点。主庭院内景色开阔,除了有八角形的小亭子之外,也有曲廊、看台和水面。设计师还将假山片石至于白墙之前,形成于传统假山不同却另具特色的景观。苏州博物馆在馆内也运用了诸多如八角漏窗等的苏州园林中的元素。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可以看出苏州博物馆中有诸多中国传统或是苏式传统的元素,但是支撑起整个建筑的是几何形状的钢结构。故此,可以看出在苏博里,苏州元素以一种更现代化的方式存在着。
5、同里——一座古代建筑的博物馆
同里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四面临水,八湖环抱,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据考古证实,同里的历史可以追朔到距今五六年前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同里旧名为“富土”,唐初,因其名太奢,改名“铜里”,宋代又改名同里,其名沿用至今。
同里的民居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61%。他的民居和街道都充满了古老的江南小镇的韵味。水磨青砖式的石墙、高翘的屋脊、砖雕的门楼和明代的瓦窗。各家各户也都有天井或几进庭院,用于采光。而同里最为特色的应该是水乡同里中建筑与水的关系。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同里四周临水,镇上的建筑大多依水而建。青石板铺成的道路也就在河流的两岸,而两边的建筑就都朝向河流,也有人家搭建了伸向河面的小阁楼,以便欣赏河中风光。特别的是,镇内的房屋旁都在临水一侧建了石阶,是为水河桥,可以下到河里洗漱、取水等。
而与水最脱不开的莫过于桥了。同里最为著名的就是位于古镇中心的“三桥”(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太平桥属于梁式桥,小巧精致。而吉利桥是半月形的拱桥,处于太平桥和长庆桥之间。同里更有“走三桥”的风俗,寓意健康、平安。
悠长的弄巷,斑驳的青砖,烟雨迷蒙中粉墙黛瓦。无怪乎被人称之为“一座古代建筑的博物馆”。
四、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在上海和苏州的实习,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建筑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这7天去了上海和苏州,上海的建筑更加现代化,而苏州的园林则为我国传统,但是好的建筑都通过了各自的方法创造出了灵动和丰富的空间。建筑之为建筑是它为某些人的某些活动创造了空间并且让人感到舒适,而非为了哗众取宠。建筑的本源是生活,而生活和它所对应的建筑文化也是需要我们去用心学习、感受和沉淀的。
第3篇: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西安是我国最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次的建筑认知实习选择在西安,更多的是它有较为完善的历史风貌,在现代建筑中融合了地域文化,做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作品,古建筑与在它基础之上做出的现代建筑进行对比,激发我们去思考。在这里先介绍几个西安有代表性的古代建筑。
大雁塔是西安古城的标志。大雁塔又名慈恩寺,位于西安市区南郊,为唐代长安城内保留至今的重要建筑之一,建于唐永徽三年,初建时为方形五层楼阁式塔。史载:建筑大雁塔是用来保存唐高僧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和佛像。武则天长安年间因倒塌而重建,高十层,后被战火毁掉上部三层,剩余七层,后唐长兴年间曾经修缮。明万历年间在塔身外面包砌一层面砖,形成今日的外风。大雁塔 现为方形七层楼阁式塔,塔身结构为砖砌单层塔壁,内各层架楼板,设木楼板直通顶层。塔外壁砖砌立柱,表
第4篇: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旧建筑往往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服务于过去的社会,反映了一段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建筑原有的功能被淘汰,它们又将以何种姿态迎接一个崭新的时代?
调研实例一:
北京南锣鼓巷———老四合院的新生
Ⅰ.历史沿革
南锣鼓巷是北京著名的特色街区,始建于元朝,至今已有700年历史。以巷子为中轴,两侧分出诸多特色胡同。近几年又有先见之明的人看到商机,租下沿街民房,开起了风格百变的个性店铺,元朝古巷新旧混血,就此重生。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呈“鱼骨状”,延续自古以来的“棋盘式”格局,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据说以前在南锣鼓巷的最北处有两眼古井,恰好就成了这条蜈蚣的两只眼睛。这种整体肌理的胡同、四合院形态,正是元大都棋盘式城市建筑格局的具象体现。
Ⅱ.案例分析
1、四合院
第5篇: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引言
有学者说,生活的一大乐趣就在于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刻将要发生什么;而我通过这次认知实习,才明白:也许学习的一大乐趣就在于你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明天将要学到多少有多大价值的东西。此次之行的路线一定下来,就恨不得马上就踏上出发的列车了。我想: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些未知的进步空间吸引着我们一路向前吧。在我看来,所谓的魅力,就是如此简单。现在回想起来,杭州西湖艳绝天下的波光潋滟、苏州园林悠远意长的绿绿葱葱、上海高楼气压人心的嚣张气势,无不给我狭隘的眼界充了一次又一次的强电,将以前自己对建筑的认识提升到另一个全新的高度。现在的我全身都像拥有了一股新鲜的力量,给以后自己更深入的学习、体会这门学科予以坚实的后盾。
28日,盼望许久的认知实习如期而至,我们终于踏上了出发的列车。经过一夜颠簸,次日清晨,火车在杭州
第6篇: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建筑认知实习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1
一、实习概况
参观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地参观,使我们通过实践对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和施工体系进行考查,了解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的基本知识,建立起初步的工程意识,激发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求知欲,为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增加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的自信心。
二、实习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三、实习地点
xx区建筑工地
四、实习内容
当我们一进入工地,不管老师还是工地师傅都要求我们带上安全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