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六年级读《红楼梦》有感
六年级读《红楼梦》有感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讲的都是豪气干云的人物,孙悟空,宋江,诸葛亮,一个比一个智慧,一个比一个能干,一个比一个骁勇善战。
但《红楼梦》不同,它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女人的惨态,金陵十二钗没有一个好下场,黛玉葬花,元春暴病,探春远嫁,湘云贫病,妙玉失踪,迎春虐死,惜春为尼,熙凤惨死,巧姐成婢,李纨守寡,可儿早夭。唯独宝钗还不错,不过自己嫁的那个人却不爱自己。可比起其他人来讲,还算幸运。红楼女儿的'悲惨又有谁知?
我喜欢黛玉,她能够为自己的幸福而去争取,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只是黛玉错了,在这个年代,岂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吗?黛玉太过于清高了。以至于不去交人情,弄到一副落花而亡的结局。而宝钗则与黛玉那“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与之相反,所以大观园中的女儿们多与宝姐姐一块儿,这点也促成宝钗在众姐妹中交情甚好。再者,黛玉虽“心较比干多一窍”,可黛玉表现太露,不比宝钗端庄沉稳,在贾母眼中留下了一个典范妻子的表率。
身为“金陵十二钗”之首的“潇湘妃子”黛玉,又怎会没有难言之隐呢?父母已双亡,在这偌大的府邸之中,却没有她的容身之地啊。
千红一窟,万艳同悲啊!
红楼梦真的很不错,我推荐大家也读一下。
第2篇:读《红楼梦》有感-六年级作文
读《红楼梦》有感-六年级作文
《红楼梦》是一部感人的爱情小说。
“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锁,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多情潇洒的贾宝玉,娇嫩多病的林黛玉,共演绎了一场在封建时代大家庭中的动人爱情悲剧。本小说讲述了从小体弱多病、失去双亲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谢玉而生、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但是,两人的爱情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王熙凤有了掉包计,使贾宝玉误娶了带黄金锁的薛宝钗,林黛玉消玉殒,从此贾宝玉看破红尘,心灰意冷,遁入空门。
在封建时代,子女的婚姻往往全由父母做主,什么“指腹为婚”、“金玉良缘”、“门当户对”,甚至有些人从未见过面就稀里糊涂地结了婚。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封建时代的牺牲品。像贾宝玉和林黛玉这样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人,在那个时代尤为可贵。他们也深深地进入了我的心中:读《红楼梦》,我实在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也为书中众多女性悲惨的命运而惋惜。元春在深宫的孤寂,迎春被丈夫虐待,探春被迫远嫁,惜春削发出家。还有大观园中众多悲惨的丫鬟-----晴雯、司棋、金钏儿······
读《红楼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生也是这样。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为他垂泪,让多少人为他感动啊!
第3篇:读《红楼梦》六年级有感300字
读《红楼梦》六年级有感300字
就在前几天,我看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作者通过了《红楼梦》 这本书描写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愤怒。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从小就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荣国府,渐渐与贾政玉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娶了薜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然后,贾宝玉从此遁入空门的故事。
我是在为林黛玉的种种事件感到悲哀,更为他悲惨的命运而可惜。但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的确是那种封建的观念。什么人生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想象可真害人不浅啊!这不是吗,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苦,还要让贾宝玉受欺骗。唉,小人心肠就是害人不浅啊!
这篇故事描述了各种阶级,以及各种伦理道德的种种矛盾。我敬佩林黛玉的这种精神。他那坎
第4篇: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
从第一次读《红楼梦》至今,已有一年之久。《红楼梦》是我唯一一本百看不厌的书,可能是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悲剧过于感人。
《红楼梦》讲述了贾宝玉和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宝钗的婚姻纠葛。贾宝玉在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究竟爱谁,他选择了黛玉,他越来越发现黛玉是他唯一的知己,黛玉从不让他去扬名立功,则宝玉与宝钗之间的感情总有一层隔膜,但选谁做宝玉的妻子,宝玉自己不能决定,这要取决于他的祖母和他的父母,他的祖母和他的父母发现宝钗适合做一个贤惠的媳妇,她可以将对宝玉的爱克制在礼法范围,黛玉则往往会流露出对宝玉的爱。因此就造成悲剧。
环绕他们的还有一群聪慧的少女少妇,年轻守寡的史湘云、李纨,出嫁一年被丈夫折磨死的贾迎春,远嫁他乡的贾探春,绝望出家的贾惜春,被强盗抢走的妙玉,在皇宫享尽荣华富贵却早死了的贾元春„
第5篇: 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读《红楼梦》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红楼梦》有感1
看完《红楼梦》这本书,我对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是我讨厌里面的所有人物。
《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宝玉、林黛玉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宝玉、林黛玉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林黛玉但也讨厌她自身的懦弱,倘若她在生活中能变得坚强、自信,那她的结局就不会那么凄惨,还有她父亲林如海让她带过去的钱财绝对可以让她这
第6篇: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
——浅谈林黛玉艺术形象的悲剧美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词中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正是在《红楼梦》后林黛玉给我留下的印象。
林黛玉的性格中处处透露着悲伤。她秀外慧中,诗思敏捷,但敏感多疑,自尊心很强,在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她谦和、善良,从不视下人卑贱,但喜散不喜聚,在常人的眼里,相聚时快乐,分别时才悲伤,但在黛玉看来,相聚才使人悲伤,如果不相聚,悲从何来?所以会认为悲伤的本源在于相聚;她叛逆反抗,但又与封建传统观念并存。
林黛玉是个追求自由、平等、独立、博爱的新女性。这种思想意
第7篇: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
我只看了红楼梦的前六十回,因为前面是曹雪芹写的,也因为后面太悲了,不忍读完。三天就草草读完了,但仍有很多的感慨。
红楼梦写了贾家的繁华至极,尤其是元春省亲用的大观园极尽天下美景,然而贾府是坐吃山空,靠的是宁国公、荣国公的老本,即便如此与那些王爷大臣也相差甚远,更不用说皇亲国戚。由此,可知清朝的王公贵族的生活奢华至极,也难怪会闭关锁国,会落后几百年。清政府就像贾家一样过着与世隔绝的天伦生活,却不知道他们是蛀虫,堂堂的大家庭早已成为空壳。外面富丽堂皇,里面早已臭味漫天,外人一推自然会轰然倒塌。而那贾母还不如慈禧,不论对错总要决策,而史太君除了宝玉外毫不关心外物。唉,一生生活在樊笼之中,生活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也算悲哀了。
然而,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事泥做的骨肉,也难得他能体谅女子之
第8篇: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薛宝钗的爱情观
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的一种,爱情观的社会意识的本质决定了它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在封建社会下,古代女性低下的地位及丧失人权注定了她并无真正爱情观可言,若有便是顺从与被逼顺从两类。古已有之的封建纲常与男子的绝对至尊,注定了女子丧失一切权利,包括爱情。从某种角度来讲,女子在爱情之上,绝对被动。普通人家多的是包办捆绑,多的是新娘子洞房花烛夜才知夫君长相,而岳父母却早已将贤婿的面貌烂熟于心。
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产生于封建时代后期,她自觉地按照封建礼教要求自己,她性格的形成与她的家庭教育也有着深刻的关系。她出身于封建皇商家庭,从小受封建正统思想教育,她相比较其他古代女子而言对于爱情有自己的思想,并且不是盲婚哑嫁,但是最终依旧顺从了长辈的安排嫁给了变得“痴傻”的贾
第9篇: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
对于《红楼梦》,我是在熟悉不过了,黛玉、宝钗、紫鹃、妙玉等多种人物,我了如指掌。就让我说说心中的《红楼梦》吧!
四岁爱宝玉
《红楼梦》是我妈妈的最爱,可以说,我在娘胎里时就受到了《红楼梦》的熏陶了。4岁那年,我让妈妈读《红楼梦》给我听,听是听不太懂,就知道妈妈笑我也笑,妈妈哭我也哭。当我看到插图里的贾宝玉时,觉着他脸白白的,那么漂亮,就像童话里的王子一样。我立刻就喜欢上了他。
七岁爱黛玉
“妈妈,黛玉姐姐好漂亮哦!”“贾宝玉喜欢的姑娘能不漂亮吗?”哈哈,我喜欢黛玉也是从“漂亮”开始的。那时,我的心愿就是长大了能像黛玉那么漂亮,说话能像黛玉那么好听。直到有一天,我看到黛玉生病那一段,黛玉烧诗稿、烧手帕的举动把我吓坏了,我不明白她为什么那样做,像神经病人那一样,于是我对她的崇拜也没那么深了
第10篇: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诗词有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
每当读到这首《葬花吟》,总会感叹曹雪芹那出众的才华,什么样的人才能有这么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才能写出这么感人肺腑而又优美的诗句?作者的这首诗把林黛玉的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描写的淋漓尽致,表达了林黛玉不孤傲不阿的气节。当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就把林黛玉的那些“使小性子”、“爱生气”得毛病全都抛诸脑后了。原来在柔弱的外表下面竟有如此令人钦佩的骨气。
相比于宝钗的圆滑、有心机,我更喜欢黛玉的单纯与善良。第一次读《红楼梦》时,我对黛玉的爱哭很不理解,当读第二遍的时候,我才发现黛玉是个多么可爱而又美丽的女子,她教香菱学诗、从不阿谀奉承权贵。也许正是因为她处事不够圆滑、不会讨长辈的欢心,才注定了她不能与宝玉走到一起。
黛玉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