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甘蔗高产栽培技术管理措施论文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管理措施论文
【摘要】近几年,甘蔗作为经济作物的市场价值逐渐被市场认可,为了有效提升栽培技术的时效性,相关部门要积极整合技术流程,完善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切实实现产量的优化目标。本文从选种、种苗处理、整地、种植等多个层面对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集中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甘蔗;高产栽培技术;管理机制
1良种选择
在甘蔗种植工作中,要结合甘蔗品种的种性和产量等基础情况进行合理性选种。品种的选择不仅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也要得到相关科研和生产部门的认可,有效落实大面积种植试验,一定程度上种植萌芽率高、分蘖力强以及生长迅速的甘蔗品种,尽量选择早熟高糖且高产的良种。例如,檐州市甘主要的甘蔗种植品种就是新台糖22号,这种品种不仅中期生长迅速,且原料蔗较长,具备高糖高产的特点。
2种苗处理
在良种优选工作结束后,要集中管控相应的种苗处理工作,确保在冬春种植甘蔗时采取健壮且不病害的梢头苗,而在秋季甘蔗种植工作中则要利用全茎苗。之后要进行砍种处理,要将剥好的种苗砍伐成双芽苗,砍伐的过程要结合茎部横切条纹进行,避免出现斜面问题,并且集中处理病虫害芽结,一定程度上提高种苗的健康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在种苗处理工作中,也要合理性进行消毒浸种处理操作,确保能将双芽苗用袋进行处理,绑捆固定后有效按照2%到3%比例石灰水进行浸种,浸种时间要控制在12个小时到24个小时之间,有效整合处理效果,并且要集中采用0.1%的多菌灵溶液,浸种时间要控制在10分钟,清水浸种要控制在24个小时左右,并且降低种苗的含糖量,集中增加含水量,为提升种苗萌芽率奠定基础,也能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问题,尤其是能减少凤梨病和白蚁对甘蔗植株产生的影响[1]。
3整地操作
在整地处理工作中,甘蔗地要借助犁耙进行深度管理,深度要控制在20厘米到50厘米之间,从而一定程度上为甘蔗提供一个深度足够且土层较为松软的土壤环境,合理性完善管理工序。最重要的是,水田或者是单造田都要选择地下水位较低且土层较为深厚的区域进行种植,并且保证甘蔗生长环境能更加适宜。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的水位要控制在60cm到80cm之间,若是按照田块结构的走向进行整地处理,就要尽量应用T型排灌沟,尺寸大约是40cm*40cm,能有效提升甘蔗种植的基本效果,并且维护保排效果,也为甘蔗正常生长奠定基础。
4种植处理
在甘蔗种植工作中,要在每公顷施加1000kg农家肥,配以50kg过磷酸钙,有效混合堆沤后就能完善腐熟处理,有效提升种植效果。一方面,对于春季甘蔗和冬季甘蔗种植工作,要在每公顷控制在2000株到2500株,双芽苗最佳,以保证合理性密植处理效果。主要注意的是,苗数足够是有效提高蔗糖管理和高产栽培的基础,种植方式则要将双芽苗控的种植距离控制在4厘米到6厘米,种苗平植在蔗沟,蔗糖树苗要朝两侧延伸。需要注意的是,春季蔗糖和冬季蔗糖厚度要控制在4厘米到5厘米之间,轻微压实处理的过程中就能提升蔗糖的.萌芽生产效果。另一方面,秋季种植蔗糖的技术要点,秋季种植甘蔗要将时间控制在8个月到9个月这期间雨水较为充足。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种植工作中,要保证没有剥壳的种苗在露天放置3天到5天后进行集中炼苗,并且,保证水分消耗符合种植要求,一定程度上实现种苗易生长的需求。在实际种植中,要对覆土予以管控,控制在2厘米到3厘米之间,尤其是在多雨季节,为了防止雨水对其产生影响,要避免冲积回填土对种苗种植工作造成不良制约。
5田间管理
甘蔗种植工作中,田间管理要作为重点,相关种植户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处理,确保田间管控工作能秉持精细化原则,有效提升管理流程和管理体系的契合度,整合管理项目的根本价值。第一,要适时进行除草处理,在甘蔗地种植工作开始前,要对甘蔗苗芽进行集中处理,甘蔗种植后则要在三天之内完成杂草处理,确保芽前防治工作能贴合甘蔗地实际种植需求,有效将土壤含水量控制在60%以上,完善处理效果和整体水平[2]。第二,要积极践行水肥管理机制,结合实际种植情况和地区种植要点,确保水肥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壮苗期主要是指甘蔗生长到2片叶到3片真叶式,种植人员要集中进行灌水处理,施加配方肥,并且确保处理效果符合预期。最重要的是,配方肥一般是每公顷10千克左右。分蘖肥则要控制在4到6片真叶时进行施加,保证能有效提升甘蔗分蘖效果,为后续甘蔗种植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合理性田间管理对于系统化控制甘蔗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种植人员要保证处理效果和处理水平,不仅要结合地区实际要求,也要对种植条数予以判定,有效落实系统化种植管理目标。
6病虫害防治
在甘蔗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将病害管理和虫害管理作为关键,积极践行统筹性较好的监督机制,以保证甘蔗高产栽培的实际效果。1)病害处理。甘蔗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就是真菌病害,主要是甘蔗凤梨病,在甘蔗感染后就会导致切口两端出现红色,然后会逐渐变黑,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黑色的粉煤状物。另外,甘蔗内部组织会出现红褐色,种苗甚至会直接形成空壳。针对甘蔗凤梨病,要在种苗处理时选择稍头苗进行集中浸种,时间控制在24个小时。或者是利用浓度为50%的多菌灵、菌毒清等,制成1000倍液有效浸种3min,然后再开展种植工作。甘蔗除了感染凤梨病概率较大外,甘蔗黑穗病也较为常见,这种病毒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侵染,和甘蔗的品种以及感病性有关,会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和质量。针对黑穗病,相关种植户要集中选取抗病品种,并且利用50摄氏度的热水进行集中浸种,时间控制在2min,针对已经感染黑穗病的甘蔗,则要连根拔除,一定要解决掉黑鞭,然后全部烧毁,避免出现病害的传播[3]。2)虫害处理。在甘蔗种植工作中,二点螟是较为常见的虫害,尤其是旱坡甘蔗种植区域,会对产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第一高峰在主茎方面,第二高峰在孽茎方面。为了有效减少二点螟对甘蔗种植造成的影响,相关种植户要合理性开展轮作处理,因地制宜地推广冬季甘蔗和早春甘蔗,科学化进行小培土处理。
7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甘蔗高产栽培种植工作中,要整合种植技术和要点,合理性完善管理机制,确保能从地区实际情况出发,提高技术应用的时效性,也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韦金安.旱地甘蔗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与管理措施探究[J].大科技,2017,(21):231-232.
[2]李松,游建华,余坤兴等.几个糖能型甘蔗新品种高产栽培比较试验[J].广西蔗糖,2014,(4):3-5.
[3]袁丽梅.浅谈耿马县孟定镇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4,(2):189-189,183.
第2篇: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管理措施论文
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管理措施论文
1研究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的重要意义
林业树木的栽培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林区树木的种植与生长不仅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建设水平,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据调查显示,我国很多林区不仅缺乏较好的栽培技术,在林场的建设中投资树立较多,建造成本居高不下,但是林区发展却始终不好,收效甚微。对林业树木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有助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栽培技术,统筹林业资源的发展,弥补林木结构存在的不足,并提高树木的经济价值,做好病虫防治工作提高成活率。
2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的关键
2.1林木的选取
众所周知,树木的种类异常丰富,每种植被适应的生存条件和环节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做好选苗工作是树木栽培的第一要义。具体而言,在树苗选取之前要对种植地区的土壤、水分、气候、温度、湿度等做一个系统的分析,根据;林区的特点选择适合种植的树木。另外,还要对树苗的优质状况做一个考量,明确投资成本,制定符合实际的栽培方案。
2.2林区的整体改良与优化
林区质量与林区环节紧密相关,要建立优质林区,就必须提高整个地区的抵抗能力。因此,在栽培树木的同时,还要关注林地整体的状况,对环境质量较差的方面予以完善,调节好人工作业,并控制好土壤肥力与药物使用的数量,切实提高树木的栽培情况。
2.3病虫害防治
树木就好比人,在生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遭到外界的侵袭,减缓树木的成长速度,使其患病或者死亡。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的重点就是要做好病虫的防治工作,增强植被抵御威胁的能力。因此,林业区域的工作人员要及时关注树木的状况,一旦发现有病虫存在的可能性,就要通过技术手段做好隔离。此外,还要对林区情况做好实时的监控,在最佳的季节喷洒药物,提高树木的`抵抗力。
3林业树木栽培技术措施
3.1缠干作支撑,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为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根据天气状况、苗木粗细、生长特点,对一些需要“支撑”的树木实施缠干,用人工手段帮助其提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具体操作就是把树木的主干和连接分枝部分用草绳或者其他条状物品缠缚树干,也可以放置坚硬木棍,除了抗风雨能力外,还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加水时也可增加湿润度。
3.2落实浇水培土要求,确保压实周边穴土
林业树木栽培主要是在春季,土壤相对干燥,树木需要补充和保持一定的水分,在栽培过程中,要保持树穴内有充足的水分,苗木放置后,要注意其透气性,以保证树根的成长发育。同时,在栽种树木时,种植深度覆土到水平位置或者略高于原土痕5cm左右,树穴底部要有15cm左右的软土层,放置树苗时,根部与土壤要紧密结合。采取边回填边夯实的方法,每20cm夯实一次,以起到固本培源的作用,提高其成活率。
3.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不同地区的气候状况、环境情况都有很大的差异,在林业树木栽培的时候,必须按照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改变原来过于刻板的栽培模式,加大种植的灵活性,并跟军林区的产业结构推行自然环境保护措施。另外,林业区域还要做好技术引进是实验工作,对嫁接技术、无土栽培等新方法进行研究,定期举办学习活动,学习林业树木种植水平高的地区的栽培技术,提高树木成活率。
加强林木栽培技术的研究,能够提升林区的生产力水平,从而推动林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因此,林业树木栽培必须完善相关技术,从多个方面做好栽培,选择最佳的树木类型,按季节进行种植,并定期进行施肥和喷药,提高树木的存活率,为林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建华,胥谦,周艳丽.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6,36?(24):190-190.
[2]王佳巍,金鑫,狄松巍.林业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J].民营科技,2015,(10):190-190.
第3篇: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管理措施论文
1研究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的重要意义
林业树木的栽培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林区树木的种植与生长不仅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建设水平,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据调查显示,我国很多林区不仅缺乏较好的栽培技术,在林场的建设中投资树立较多,建造成本居高不下,但是林区发展却始终不好,收效甚微。对林业树木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有助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栽培技术,统筹林业资源的发展,弥补林木结构存在的不足,并提高树木的经济价值,做好病虫防治工作提高成活率。
2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的关键
2.1林木的选取
众所周知,树木的种类异常丰富,每种植被适应的生存条件和环节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做好选苗工作是树木栽培的第一要义。具体而言,在树苗选取之前要对种植地区的土壤、水分、气候、温度、湿度等做一个系统的分析,根据;林区的特点选择
第4篇:技术管理油茶论文栽培
技术管理油茶论文栽培
论文关键词:油茶;栽培;管理
论文摘要:茶油是优良的有机和绿色食用油,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特介绍油茶的主要栽培管理技术,包括立地选择、整地、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油茶为常绿小乔木。叶厚革质,树皮光滑,能起到防火作用;喜光但幼龄具有一定的耐荫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严寒;寿命多在百年以上,盛果期一般60a左右。属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具有萌蘖性,再生能力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1立地选择
油茶造林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山地红壤、黄红壤地或pH值在5~6.5、微酸性的砂质壤土。海拔500m以下阳光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坡向以南向、东向或东南向为好,坡度在25°以下的中下坡为宜,在山区谷地宽度不足50m的两
第5篇:高产栽培
玉米栽培技术
本文所指的高产,是指亩产1000公斤以上。根据研究和实践,玉米每亩(667平方米)达到1000公斤产量所需生态条件,积温≥3000℃,可利用积温达≥2800℃,无霜期150~160天,地势平坦,保肥保水,土壤为壤土或轻壤土,肥水条件为中上等。
一、选用优良品种
知何选好玉米良种,是关系到秋季产量增收的关键问题。在选择玉米良种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根据热量资源条件选种。当地的热量资源与玉米品种的生长期有关。生长期长的玉米品种丰产性能好、增产潜力较高,当地的热量和生长期要符合品种完全成熟的需要。热量充足,就尽量选择生长期较长的玉米品种,使优良品种的生产潜力得到有效发挥。但是,过于追求高产而采用生长期过长的玉米品种,则会导致玉米不能充分成熟,籽粒不够饱满,影响玉米的营养和品质。所以,选
第6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 总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推广良种、地膜覆盖、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应用缩节胺、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玉米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如何让这部分面积的玉米产量增加是农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南部县升水镇地处川东北丘陵山地海拔高度在250-700m之间玉米是该镇种植面积第二大粮食作物由于7要9月降雨偏多加之春夏秋地风偏多大风大雨常使玉米倒伏甚至折断缺株断垄现象常发生导致大幅减产现总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推广良种
一般春播玉米选择生育期较长、单株生产力高、抗病性强的品种2016年可推广种植神龙玉9号、B玉678、仲玉518、锦泰1号、科茂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