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母亲的手机阅读附答案
母亲的手机阅读附答案
①母亲的手机是那种老款的诺基亚按键手机,铃声刺耳,超长待机。那是小妹有一年暑假回家淘汰给她的。虽然功能并不复杂,但母亲觉得那手机像个怪物,难以把握。她让小妹给她设定:音量调至最大,通讯录里只保存两个号码。
②起初母亲并不想接受这部手机,她觉得一个农妇整天怀揣着手机,不像样子。手机不都是带在老板们身上的么?另外,当时家里还有固定电话,再添部手机,实在浪费。但小妹还是坚决地把那部手机淘汰给了母亲,于是,我们又重新体会到了小时候想找母亲就能马上找到的幸福了。
③就这样,母亲成了村里较早的 手机一族 。做饭时,她会把手机放在灶台上;睡觉时,手机放在枕头下;下地干农活,她嫌手机放在衣兜里碍事,就随手放在田间地头。有时候在田里干活,渐渐离手机远了,路过的邻里听到手机铃声,会远远地招呼母亲: 嫂子,你家儿子(或闺女)打电话来了! 母亲便会一把扔下手里的农具,急匆匆地赶过来摁下接听键。隔着几千里路,我时常能在听筒里听见呼呼的风声和她的喘息声。我经常告诉母亲,不用着急,如果没人接听,我会多打几遍。但没有用。母亲始终对那小玩意儿缺乏信任,似乎慢走几步,那手机里的人就会消失不见了。
④她偶尔也会拨打电话给我们,通讯录里一共两个人,除了我就是小妹,但她还是经常会按错。 你是谁? 电话拨到我这里,还要确认一下我是谁。母亲主动拨打手机,通常出于两种情况:一是我们很久没有打电话给她,她担心;二是她做了个什么不好的梦,会匆匆拨个电话过来问问,最近怎么样,没什么事吧。母亲的手机似乎就是为她的两个漂泊在外的孩子准备的,如果我们长时间不打电话,欠费停机了她也不知道。
⑤早前,我跟家里的联系方式主要还是靠写信的时候,一封信单程要走六七天,然后再用十来天的时间等回音。有时候遇到急事,我会先打电话到村长家,麻烦村长把母亲叫来,过几分钟再打过去。能够在电话里交谈,而且可以真实地听到孩子的声音,因此每次到村长家接听电话,母亲的声音都有些微微发抖的感觉。总麻烦人家村长毕竟不是办法,有一年装电话的费用终于稍稍降了一些,父亲卖掉几袋麦子,终于在秋后装上了家里的第一部固定电话。
⑥从那以后,我有十来年没有往家里写过一封信了。想想以前给母亲写信时,总是能写满几大页,但我收到的回信却总是很简短,仿佛母亲关心的总是那几个问题。但我知道,这事不能怪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我知道她肯定有很多话想对我说,但千言万语总是被弟弟汇成一句话落在纸上。弟弟那时还在上小学,表达能力有限,认字不多,字也写得歪歪扭扭。他可能也和我以前小时候帮母亲写信给远方的舅舅一样,总是自作主张地精减母亲的话,我那时甚至还会因为遇到了不会写的字而觉得母亲太啰嗦。
⑦现在,母亲她再也不用央求别人替她写信了,再也不用担心别人会精减她的话了。当母亲拥有了她的第一部手机后,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说多久就说多久。
⑧母亲渐渐离不开手机了,虽然一部手机用了五六年,通讯录里依然只有两个人的电话号码。但对于我们而言,手机就像装在母亲身上的按铃,你什么时候摁一下,都能找得到母亲。
(摘自《中学生阅读》20XX年12期,有删改)
20.阅读文章划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一开始, 母亲觉得那手机像个怪物 ,这是为什么?(3分)
(2) 隔着几千里路,我时常能在听筒里听见呼呼的风声和她的喘息声。 写出了母亲当时什么心情?这种心情从第⑤段中的哪句话也可以看出来?(2分)
21.母亲的手机明明是小妹淘汰给她的,可文章第④段却写道 母亲的手机似乎就是为她的两个漂泊在外的孩子准备的 ,这样写矛盾吗?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22. 手机就像装在母亲身上的按铃,你什么时候摁一下,都能找得到母亲。 从写法、内容、情感等角度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4分)
23.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4分)
20.(1)母亲对手机功能不熟悉觉得难以把控,觉得带手机与自己农民的身份不相符,觉得添手机对于已经有固定电话的家是一种浪费。(每点1分)
(2)急切,因此每次到村长家接听电话,母亲的声音都有些微微发抖的感觉。(各1分)
21.这样写不矛盾,因为母亲从未主动询要手机,通讯录里只保存两个号码,有了手机后母亲就通过它来表达对远方子女的牵挂和关爱,所以就说是为她的两个漂泊在外的孩子准备的。(意思对即可)
22.运用比喻,把手机对一对母子(女)维系亲情、传递牵挂的重要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通俗质朴,表达了游子对母亲深深地依恋。
23. 第一问:勤劳朴实、对子女关爱有加的人。(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观点鲜明,如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温暖的,能联系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第2篇:母亲阅读附答案
母亲阅读附答案
导语:终于有一天,发条断了,母亲倒下了,她被医院确诊为肺癌晚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母亲阅读附答案,欢迎借鉴!
夕阳西下,鸦鹊归巢,望着村边潺潺而去的流水,我不禁又涌起对母亲深深的眷恋。
母亲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6岁那年,因家境贫寒,从小饱经风霜的她嫁给了我父亲。
母亲是一位勤劳的人。从我懂事起,总见她起早摸黑,不停地忙碌着,繁重的家务和农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稍有空闲,还要在那并不太脏的门槛上檫个不停。
母 亲从未上过学堂,但她深知读书的'重要,时常对我们讲述没有文化的苦处。虽然家中要读书的人太多,负担太重,但母亲还是咬着牙,送我们上学。为了挣钱供我们 上学,母亲便利用晚上的时间做“草冻”卖。但是,白天的农活已令她太累太困了,连做“草冻”时常在灶台上打盹,有时直到手不小心伸入锅中被烫疼才醒过来。 为了不影响“草冻”的质量,母亲总是打盆冷水洗洗脸或擦擦门什么的。
就这样,母亲超负荷地劳动着,忙碌着,岁月的刻刀把母亲雕刻成一位沧桑 的老人。她是一座上满发条的钟。终于有一天,发条断了,母亲倒下了,她被医院确诊为肺癌晚期。看着我们布满愁云的脸,母亲深知自己病得不轻,然而她却笑着 劝慰我们:“我不想死,我还要看着你们上大学呢……”虽然多方医救,但母亲终于没能战胜病魔的威胁,在1995年离我们而去了。
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给加点字注音。
眷恋 ( ) 饱经风霜 ( )
2、文章的______和_______自然段写母亲的勤劳,这两个自然段写出母亲劳动的程度是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一词回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她是一座上满发条的钟”能否去掉“上满发条”为什么?
5、“终于有一天,发条断了,母亲倒下了,她被医院确诊为肺癌晚期”中的“发条断了”是运用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指 ___________________ 。
6、文章通过写__________ ,赞美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
《母亲》参考答案:
1、顾念,爱恋juan;形容经历很多艰难困苦。
2、34超负荷
3、C
4、不能去掉。因为上满发条说母亲像机械一样不停地劳作,提出她的超负荷劳作。
5、比喻,母亲无法继续劳动。
6、母亲超负荷的劳作直至去世 无私的母爱,热爱、怀念之情。
第3篇:阅读理解《母亲》附答案
阅读理解《母亲》附答案
母 亲
何家槐
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
“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
“是的,阿南婶!”
“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骑,虽则没有谁阻止。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打豆。
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地。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竹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
第4篇:《母亲的手机》阅读答案
《母亲的手机》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母亲的手机》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母亲的手机》阅读答案1
母亲的手机
朵渔
①母亲的手机是那种老款的诺基亚按键手机,铃声刺耳,超长待机。那是小妹有一年暑假回家淘汰给她的。虽然功能并不复杂,但母亲觉得那手机像个怪物,难以把握。她让小妹给她设定:音量调至最大,通讯录里只保存两个号码。
②起初母亲并不想接受这部手机,她觉得一个农妇整天怀揣着手机,不像样子。手机不都是带在老板们身上的么?另外,当时家里还有固定电话,再添部手机,实在浪费。但小妹还是坚决地把那部手机淘汰给了母
第5篇:《捡来的手机》阅读附答案
阅读理解。捡来的手机
①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我觉得稀罕:“我还以为咱家只有丢手机的命呢。”
②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似乎猜到他的心思,我给他三条提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③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第三条„„”
第6篇:捡来的手机阅读附答案
捡来的手机阅读附答案
①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我觉得稀罕:“我还以为咱家只有丢手机的命呢。”
②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似乎猜到他的心思,我给他三条提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③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第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