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教学纪实与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6-02 07:13:2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狐假虎威》教学纪实与反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 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对寓言故事,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又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2.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狐狸和老虎的角色特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插图和狐狸、老虎及其他动物的头饰。

教学流程:

一、揭题设疑,导入新课

师:(板书“狐假虎威”。)同学们,请大家来读读这个成语。(生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看清生字“狐”这个字读(hú),意思是指狐狸,“虎”的意思是老虎,“威”字是什么意思?“假”字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狐假虎威”这个故事的内容又是如何呢?就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解答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请小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生自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了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生复述课文内容。)

师:他说得对吗?我们一起读读。

生:“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就是狐狸……

师:通过对课文的了解,可以说说“假”字是什么意思吗?

生:是用的意思。

生:我认为是借的意思。

师:说的真好。一起说,假是什么意思?(生说,师板书:借。)

三、品读感悟,内化体验

师: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吓跑的呢?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生:老虎在森林里寻找食物……

师:“扑过去”、“抓住”说明什么?

生:老虎凶猛。

师:(出示图片。)多么凶猛的老虎啊!眼看狐狸就要被老虎吃掉了,想想狐狸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生:害怕。

师:接下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2、3自然段。

(生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读。)

师:这个时候狐狸是怎么办的呢?

生:狐狸想办法。

师:从哪个词看出狐狸在想办法?

生:眼珠一转。

师:谁能做做这个动作?(生表演。)

师:它想了个什么办法啊?

生:骗老虎说是……

师:狐狸说话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

生:是扯着嗓子说话。

师:为什么狐狸要扯着嗓子和老虎说话呢?

生:狐狸不想被老虎吃掉。

生:它想保住自己的小命。

师:试着读几遍狐狸的话。(生试读。)

师:扯着嗓子说话和平时说话一样吗?谁愿意试读这句话?

生:哼!你敢吃我?天帝……

师:为什么说老虎不敢吃狐狸呢?

生:因为狐狸说是天帝派它来当兽王的。

师:通过大家的朗读,我们知道这只狐狸真“狡猾”。那么老虎相信狐狸的话了吗?

生:相信了。

师:完全相信了吗?想想老虎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没有,狐狸又瘦又小,可能吗?

师:从哪看出的?

生:老虎看着又瘦又小的狐狸……

师:用一个词概括怎么说?

生:犹豫不决。

师:犹豫不决什么意思?

生:拿不定主意。

师:看到老虎这样,狐狸又想出了什么招数,想在老虎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请大家试着读一读下面的话。

生:它想了办法骗老虎。

师:你真会回答问题,你愿意读一读狐狸骗老虎的话吗?注意读出狐狸骗人的语气。其他同学注意听,然后评议他读的怎样?(生读。)

师:当它们朝森林走去时,是谁在前谁在后?你们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狐狸在前老虎在后。

生:从“一前一后”、“狐狸后头跟着老虎”这些词语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师:它们往森林走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生:狐狸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是……

师:读读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闭上眼睛想想狐狸的样子,再读读这个词语。

(生反复读。)

师:老虎是什么样子呢?

生:“东张西望”、“半信半疑”。

师:“东张西望”、“半信半疑”什么意思?谁来做做这个动作?试着读读。

师:老虎在东张西望什么?

生:看看是不是像狐狸说的那样?

师:一起来读读狐狸和老虎不同样子的句子,边读边想想它们的样子。

生:狐狸是……老虎是……

师:森林里的动物看见它们,都吓跑了,知道是被谁吓跑的吗?

生:老虎。

师:但老虎以为小动物们是被谁吓跑的呢?说明老虎怎样?

生:以为是狐狸。说明老虎笨……

师:课文学到这里同学们对“假”这个词语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它是借着谁的威风,是谁吓走了谁呢?

生:狐狸借着老虎吓唬森林里的动物,还借着老天爷的威风把老虎吓走了。

师:“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就是比喻借助、倚仗别人的威风或势力吓唬人、欺压人。

四、创说表演,拓展延伸

师:大家喜欢这个故事吗?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生朗读。)

师:谁愿意用自己的话,加入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讲。)

师:你讲得真棒!老师还准备了一些头饰,谁愿意加入自己的表情、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师:课后把今天学习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反思:

《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学生都非常喜欢、很感兴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了。由于课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适合学生朗读和表演,所以我在教学时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读与思相结合。在教学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狡猾的狐狸是如何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的。这样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2.读与说的有机结合。“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一特点,联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读与演相结合。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表演课文的环节,学生把狐狸的狡猾,老虎的愚笨表演得活灵活现,维妙维肖,这也就反映出学生已经把课文内容读懂了。

虽然这节课,我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练读,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但在教学中忽视了部分后进生,没有给他们提供适当的锻炼机会,势必会导致班级整体朗读的不均衡。我想今后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更多的学生提供表达与朗读的机会,真正实现教师与全体学生间的互动。

第2篇:《狐假虎威》教学设计与反思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嫩江县第三小学 尹艳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通过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故事的主人公是狐狸和老虎,狐狸以狡猾闻名,老虎则凶猛无比,两者相遇后发生什么事就很让人期待。故事中的对话性格鲜明,表现力强,词语运用恰当传神,十分有可读性。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借、抗、胆,能正确书写和组词; 3.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意;

4.理解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并进行表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 写字,理解题意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复习词语导入。1.齐读课题:狐假虎威

2.课题中的“狐”和“虎”分别指什么?

3.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用你知道的词语说一说。(坏、谗、狡猾、骗子„„)

用你知道的词语讲一讲老虎。(凶猛、凶恶、猛兽、百兽之王„„)4.我这儿有一些词语,就是用来形容狐狸和老虎的: 狡猾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大摇大摆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指名读,齐读

[设计理念:狐狸和老虎是两种形象差异极大的动物,读课题时把两者拎出,一方面让学生对课文中即将发生的故事产生兴趣,另一方面,调动以前的学习积累,并自然过渡到本课时的教学,词语的作用是,检查上一节课的学习,并对课文中狐狸和老虎的形象进行定位,定下故事的基调。]

5.过渡:狐狸和老虎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看图画,学习第一段。

1.看课文的第一幅插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示第一段: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齐读

3.这一段里,狐狸是怎样经过老虎身边的?书上用了哪一个字? 4.点出“窜”,板书,读 5.狐狸为什么要“窜”呢?

(因为狐狸害怕老虎,想早一点溜走。)

受到惊吓,很多动物都会窜,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会窜吗? 6.请你用朗读把狐狸害怕老虎的样子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设计理念:看图直接进入课文,简洁明快,使学生很容易就抓住了本段的主要内容。理解一个“窜”字,让学生明白狐狸是害怕老虎的,避免在下一个环节中产生误解。]

三.第二、三段朗读训练

1.过渡:尽管狐狸窜得快,还是被老虎逮住了,我们来看看狐狸的反应。出示课文内容: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2.指名读第二段,想一想:哪个词语讲了狐狸的反应?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骨碌一转 扯着嗓子

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说明了什么?(狐狸想到了主意)它为什么要“扯着嗓子”问呢?(故意装得很凶,想吓到老虎)3.指名读,读出狐狸的样子,齐读 4.老虎有什么反应呢?齐读第三段 5.哪个字写出了老虎的反应?(楞)板书:愣 读这个字

什么叫“愣”?(呆住了)

老虎为什么会“愣”?(别的动物看到老虎都害怕,这只狐狸竟然不怕,还敢这样讲话)

6.分角色读二、三段,分别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设计理念:老虎的“愣”正表现了它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的特点,狐狸正是利用了这个特点才骗到老虎的。]

7.过渡:我倒想看看这只狐狸究竟会耍什么花样。四.第四、五、六段朗读训练 1.出示课文内容: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齐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狐狸的主意是什么。2.老虎相信了吗?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蒙”“松”,并且板书,读 什么叫“被蒙住了”?(被骗上当了)

想一想,狐狸怎样说话,才能使老虎上当?(要凶一点)指名读狐狸的话

(评价参考:这只狐狸真凶,老虎一下子被蒙住了;这只狐狸还不够凶,老虎有点不相信你。)

3.齐读第四、五、六段 五.朗读表演第七段

1.过渡:这只老虎不仅松开了爪子,它竟还跟着狐狸走了。2.出示课文内容:

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齐读

3.哪些词语表现了狐狸的样子?(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读一读这两个词语

出示句子: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读

想一想:狐狸为什么窜?刚才这么害怕,现在却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如果你是老虎,你会怎么想?

4.根据学生的交流,点出词语: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5.看课文的第二幅图,你能不能把狐狸和老虎的样子表演出来? 学生选角色进行表演,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他表演得像吗?如果你认为不像,说一说怎么改。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是为了调动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表演和评价的过程中,对词语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减少了教师的赘述,体现了课堂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六.略读第八、九段

1.看图,动物们有什么反应?指名读课文: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2.动物们为什么吓得撒腿就跑?它们怕的是谁? 老虎认为它们怕的是谁?

3.在这种情况下,这只老虎会怎样对待狐狸呢?

4.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啊,它借老虎的威风,不仅吓跑了百兽,而且也吓跑了这只大老虎。

5.齐读第九段 七.学习生字

1.课文学完了,题目“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呢?(借)领读,教师介绍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2.介绍学生字的方法(读方法)自学生字三步走: 借助拼音读一读 看清字形记一记 记住笔顺写一写

3.学生用此方法自学生字:抗、胆,并进行交流

[设计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能让学生受益无穷。]

4.范写,学生书空练习

5.学生练习书写,播放音乐,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八.作业设计

1.想一想,编一编:几天后。这只老虎又碰到了狐狸„„ 2.抄写生字 九.板书设计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我在课堂上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讲解,以看图、朗读、表演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并重点抓住几个词语,作为课文的主线。

1.看图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两幅图生动有趣,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再看图,完全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词语进行朗读感悟。

针对“狐狸”,我抓住了“窜”、“骨碌一转”、“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这些词语,训练学生朗读的语感,并进行前后对比,突显狐狸的狡猾本性;针对“老虎”,我抓住“愣”、“蒙”、“跟”三个字,表现出它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的本质。学生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展开朗读和想象,感悟课文内容。

3.意外的课堂生成在学生朗读和表演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减少拘束,我退出讲台,指导学生进行评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评价中肯,朗读和表演也轻松随意,放得很开。

我在设计教案时,为了避免学生因为回答不上问题而设计了很多的“台阶”,如:引出“窜”字时我问:狐狸是怎样经过老虎身边的?这类问题似乎过于简单,而这样的问题一多,步步将学生引入教师的预设,缩小了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也使得我的课有点流于表面的热闹,缺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此为我课后深感遗憾之处。

第3篇:《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狐假虎威》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1

《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课文对于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

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狐假虎威”这个词的讲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读、导、演、评,很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讲读课文的时候,充分利用朗读,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在学生熟读课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那大家是怎么上好这一节课的呢?又会怎么写教学反思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狐假虎威教学反思,欢迎参考借鉴。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一

今天上午我讲的是《狐假虎威》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是以生字教学为主,让学生重点掌握本课的一二类生字的读音,会写二类生字。了解文章大意,知道《狐假虎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了解文章大意。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把生字教学与课文教学融入到一起来讲。首先讲狐假虎威四个生字。在教学这四个生字时,我从分析字音、字形、偏旁、结构、组词、和字义这几个方面来讲。

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讲,学生能够自己分析字音,分清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和整体认读音节。分清字形找出部首,但不明白字意。这本来也是难点,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白《狐假虎威》中“假”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狐假虎威》教学纪实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狐假虎威》教学纪实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