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你真的会教育犯错的孩子吗?
你真的会教育犯错的孩子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犯很多错误的,那么作为家长就需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了,不能够让孩子一错再错。但是很多家长并不是很了解怎么去教育犯错的孩子,有时候教育的方式不对的话只会让孩子继续犯错了。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教育犯错的孩子呢,下面一起探讨一下吧!
01、惩罚要适当
孩子犯错后家长都会给孩子一些惩罚,但是惩罚的轻重家长一定要拿捏好,要根据犯错的`行为轻重给予惩罚。因为惩罚过重的话可能会让孩子情绪化,惩罚过轻也许就达不到惩罚的目的了。所以对于惩罚孩子这点家长还是需要多注意一下的。
02、惩罚有规则
家长和孩子之前应该有一个具体的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做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当孩子知道自己做了错误的事情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之后他们也许就会收敛一些。但是明知故犯的话家长就需要按照奖惩规则的规定去罚孩子了,这样家长也能够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
03、需指明错误
孩子有时候犯错了,也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时候家长不能够一味地给孩子惩罚而不告诉他们哪一点他们做得不对,需要做出怎么样的改变。家长需要直截了当地指明孩子所犯的错误,要说明他们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样孩子才知道自己需要怎么改正自己的错误,孩子的犯错率才能够减少。
04、惩罚要及时
一旦发现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就应该立刻做出惩罚,这样达到的效果会更好一些。不能够隔了几天再去找他算账,因为只有在犯错后马上惩罚孩子他们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那样做实不对的,要让他们深刻记住犯错了就会受惩罚。家长需要明确要求孩子应该怎么改正,不能含糊。
05、不讽刺挖苦
家长对待犯错的孩子不能够挖苦和讽刺,不能天真地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就能够随便说他们了,其实过多的职责和漫骂对于孩子的自尊心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当挖苦和讽刺超出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之后他们的心灵就会受伤,当然对家长的教训也就不会再听从了,甚至让家长对自己失去说服力。
06、要就事论事
家长教育孩子需要就事论事,不能够由一件事情就把孩子所犯过的全部过错拿出来的说,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家长的心里只有错没有对,自己是一无是处的。甚至自己已经改正的错误家长都看不到,这样孩子自然也不会再听家长的任何教训了,依旧会我行我素,家长想再教育好孩子也增加了很多难度。所以,要教育好孩子家长需要就事论事,对就要表扬,错了就要罚,犯什么错就该讲什么道理!
07、说理不可无
对于犯错的孩子家长应该以理服人,要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通过说道理让孩子明白自己具体错在哪里,为什么要受到惩罚,要让他们知道再次犯这样的错误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家长只有让孩子自己想明白了这些道理他们才会心悦诚服地听家长的话,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了,因此讲道理让孩子明白犯错的原因才是让孩子不再犯错的根本,教育犯错的孩子家长一定不能漏了说理这一步。
编者语:让人都会犯错,孩子也不例外。对待孩子犯的错误,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错误的原因,知道要如何改正,知道错了就要受惩罚。家长应该正确地引导犯错的孩子,不能放任他们犯错,这样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第2篇:你真会复述、摘引吗?(网友来稿)
江西省清江中学--李弗不
写文章是一种既有继承又有个人独创的精神劳动。作者为了阐述论点,常常要引经据典,博采众说,作为立言之据,然后再生发、创造。因此,复述和摘引在议论性文章里是经常使用的重要手段。
许多同学写文章往往不善于复述和摘引,或是干巴巴地讲道理;或是连篇累牍地摘引他人的观点、材料,致使淹没了自己的见解;或是率尔操觚,随处贴标签。如此等等,都极大地削弱了文章的效果。
复述也叫转述。它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把他人著作或论文中的内容,再现出来。复述的作用是带领读者通过理解他人著作的原意,达到为自己的说理论证提供佐证的目的。在文学评论中,复述的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精彩的复述会使没有读过作品的人,也能了解其梗概,产生兴趣;已经读过的人更能加深理解。好的复述会产生一种诱人的美感。
复述的内容和重点应当根据论点的需要来选择和确定。如有文坛“坏小子”之称的易术的《陶瓷娃娃》发表后,陈娉舒写的《谁是“陶瓷娃娃”?》(《中国青年报》2003、5、10)和白帆写的《迷失方向的青春》(《每周文摘》2003、5、23)都是评论同一篇小说,都复述了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但陈娉舒复述的重点是人物性格的矛盾、斗争,以显示道德的力量。而白帆的文章则是选择易术笔下的“陶瓷娃娃”--光艳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敏感而迷失的心--作为复述的重点,指出《陶瓷娃娃》不是通常意义的校园小说,不是充溢着美好香波味的爱情小说,更不是流着恐怖血液的残酷青春小说,而是一段“迷失方向的青春”;“青春和青春文学,本该意味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和阳光般的亮色,但《陶瓷娃娃》带给我们的,却是黑色、沉重与忧郁”。
由此可以看到,复述不是简单地重复原文,必须是复述者的独到发现,也是第二次创造。它不仅反映了复述者的睿智,也反映了复述者深邃的洞察力和分析力。
精彩的复述必须和论析水乳交融。在复述社会生活和客观事物时,要把事物的多重性,多重联系反映出来。在复述文艺作品时,不能损害艺术形象的完整性、生动性,力求保持形象本身的艺术魅力。
复述必须为论点服务,否则任何生动的复述都是多余的,没有意义的。复述的语言要洗练,并具有个性色彩。
摘引也叫引录。作者在文章里,把他人著作或论文中的原话,摘引出一段或几句话,一字不差地引到自己的文章里。摘引的目的是为了借用他人的精辟之论来增强自己论点的说服力。在议论性文体中,摘引量是较大的。
从摘引的内容来看,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观点的摘引。在文章里引用著名思想家、革命家、理论家、科学家、作家等的哲学观点、政治观点、学术观点等作为立论的根据。这些被引用的观点,是他人智慧的结晶。在引用时,要真正理解其含义和实质,不能简单地照抄。引来之后,既要和自己的论点和辙,又要有明显的界限。摘引来的观点,在自己的文章里,有的起论点作用,有的起论据作用。如果当做论点使用时,作者必须对其有所充实、发展、完善;如果当做论据使用时,必须和自己的论点有紧密的逻辑联系。
材料的摘引。引用他人著作中的材料,作为论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间接材料。引用来的材料,一定要在真实性上有足够的把握,最好的办法是核实了以后再用,避免以讹传讹。
研究方法的摘引。引用他人著作中的研究方法来解决自己的论题。
在摘引时,应特别注意三个问题:
一、摘引必须准确。凡是引用的段、句都要细心地和原文核对,注名(夹注、脚注、尾注都可以)作者、书名、年月日、卷(期)、页码。引文一字一标点都不得有误。摘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同志的文章,应以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最新版本为主。没有公开出版的机密性文件和书刊不能引用。引用译文时,除了注明作者的国名、姓名之外,还要注明译者姓名,二者紧接着书写。如果是不太常见的作者姓名,在文章里第一次出现时,应注上外文名字。引用国外地名时,应以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图书为准,不得滥起地名。
二、摘引文字要尊重原文。如果原文中有着重号、波浪线、黑体字时,要如实写出。在行文时,短小的引文,可穿插在行文中,自然而然地引下去,打上引号,做夹注或脚注即可。较长的摘引,应单独成段,书写时,左右两侧各空出两格,或只在左侧空两格,同时也要作注解。
三、摘引绝不是花架子,装饰品。好的摘引能够使文章产生一般论据或论证难以企及的效果。与此同时,论文能够使读者大开眼界,拓展知识面,给他们以示向性的启迪。用心的读者,会根据你在文章里提供的线索,追踪阅读,其受益自然更多。
真正做到复述生动和摘引精当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要求复述、摘引者必须有厚实的知识积累。因为没有平素的广泛涉猎,勤苦攻读,就根本不知道哪本书有精辟之论,哪一位名人说过什么有分量的话。读书多,复述和摘引的天地就宽阔,不读书就不可能有复述和摘引。
但是有知识的人,是不是在写文章时,就一定复述、摘引得很好呢?那也未必。复述、摘引者还得有想象和联想能力以及清晰的记忆能力,在阐述某一个观点时,脑子里立刻就能浮现出与其有关的著作或文章的观点、材料、方法,并汲取其精华纳入到自己的文章里,否则,有米也煮不成饭。
作者邮箱: heeyoo8877@yahoo.com.cn
第3篇:你真会复述、摘引吗?(网友来稿)
你真会复述、摘引吗?(网友来稿)(共4篇)由网友 “樱桃榴莲车厘子”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你真会复述、摘引吗?(网友来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你真会复述、摘引吗?(网友来稿)
你真会复述、摘引吗?(网友来稿)
江西省清江中学--李弗不
写文章是一种既有继承又有个人独创的精神劳动。作者为了阐述论点,常常要引经据典,博采众说,作为立言之据,然后再生发、创造。因此,复述和摘引在议论性文章里是经常使用的重要手段。
许多同学写文章往往不善于复述和摘引,或是干巴巴地讲道理;或是连篇累牍地摘引他人的观点、材料,致使淹没了自己的见解;或是率尔操觚,随处贴标签。如此等等,都极大地削弱了文章的效果。
复述也叫转述。它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把他人著作或论文中的内容,再现出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