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留青冢向黄昏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6-01 07:12:1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独留青冢向黄昏散文

独留青冢向黄昏散文

两千多年的岁月淡化了多少曾经的记忆。历史的天空还有多少闪烁的明星?当我走进垓下古战场,耳边仿佛又闻四面楚歌,眼前好像又是铁马金戈。楚汉战争造就了千年的悲怆往事,霸王别姬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凄美的传奇。

霸王别姬的垓下究竟在哪里?《史记》和《汉书》里都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有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上集)第27页“楚汉战争图”里明确标出了“垓下”在灵璧东南,东经117.38,北纬33.21的位置。也就是安徽省灵璧县城东十五华里之处。这里有个乡叫虞姬乡,这里有个学校叫虞姬中学,这里有个村子叫霸离。虞姬的墓就在这里。项羽和虞姬就是在这里演出了那场惊心动魄的生别死离。

项羽喜欢美女和骏马。司马迁在《项羽本纪》里写的很简单:“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所以虞姬是美女。她跟着项羽在楚汉风云际会时征战相随,在群雄逐鹿中红袖相伴,为残酷的战争岁月平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虞姬能歌善舞,风情万种,虞姬刚烈忠贞,可惜了这样的美人跟了项羽。项羽是英雄吗?他率八千子弟举义军、败秦嘉、烧纪信、战巨鹿、灭暴秦,历时八年,身经七十余战,勇武过人,所向披靡,功劳盖世,名垂青史。可是,他又是那样的残暴、自负、虚伪、多疑、愚蠢,以致犯下了坑降卒、烧宫殿、杀子婴、戮义帝、放范增等一系列重大错误,使他失掉了人才、失掉了民心,也失掉了美人、失掉了江山。他的残暴、他的妇人之仁、他的刚愎自用、他的不识人才、他的目光短浅、他的贻误战机,注定了他只是历史上一个匆匆的过客。当他陷入了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时候,高歌的只是“虞姬虞姬奈如何”;当刚烈的虞姬回应“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而拔剑自刎后,他也不过是带着虞姬的头颅多逃了几十里后自刎在乌江边。项羽是赢不起也输不起,既然不肯过江东,何不与美人同生共死?!

清风拂过了千百年,虞姬在这里就这样静静地躺着。从虞姬墓正门进去,能看见一个巨大的坟茔。花木小草环绕着坟茔,虞美人花在微风中仿佛也在摇曳滴血。黑黑的墓碑上铭刻着长联:“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墓园的展室里,还有一尊塑像。这是霸王项羽在虞姬自刎后刹那间的一个时间凝固:当英武伟岸的项羽跪地捧起自刎的虞姬时,他那双瞳的目光里好像充满了绝望和悲愤;而娇柔刚烈的虞姬则闭上了长长睫毛的眼睛,很平静很平静的躺着,身边遗下的是那把被历史定了格的带血的`龙泉宝剑。

然而,我总觉得虞姬还活着。黄昏的夕阳每天都拥吻着她不死的灵魂,无垠的夜空每天都抚慰着她不闭的眼睛。虞姬就像一颗闪亮的流星,穿透了时间和空间的重重帷幕,在历史的文化记忆长河里永远的闪烁着。无论是在舞台艺术里,还是在民间传说中,她都活着。她活在与艺术家的血脉相通里;她活在人们对红颜命薄的反思里;她活在昙花一现的绚烂里;她活在生与死的刚烈里;她活在几千年来被历史定格的各色各样凄美的传说里。千百年来,又有哪一个历史上薄命的红颜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生活空间里一颗永远的恒星呢?

第2篇:独留青冢向黄昏800字精彩美文

独留青冢向黄昏800字精彩美文

这墓冢仿佛就是为了等我,才在那里呆了整整一个世纪。

两米多宽的路指引着我的视 线穿入了昏暗的绿色。苍郁的绿在金粉的霞光下一团一团的,仿佛水墨画中那支饱蘸墨汁的毛笔在纸上那么一点,便由深至浅的向四面散去。归巢的鸟儿从头顶掠过,叽叽的叫声透露出的不知是回家的喜悦还是一天劳作后的疲倦。

我两腿机械的向前迈着步,两眼地仰望着山腰的那个点——马家坟。沉重的课业负担与升学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致使在这平坦路上每走一步,就如同在珠峰上攀登的一脚,要接受缺氧与寒冷、积雪与山石的挑战。而每一步的挪移,便离那生命的终点——坟——更近了一层。

听大人说,一百年前,本村的一位耆老为了乡民的利益,毅然与官府抗争,最后身陷囹圄,瘐毙而去。以后,人们自发为他建造了这座简易的坟冢。

我坐在坟边,仰望坟旁的两棵青松,凝视着安葬家乡先辈的坟冢。

我问:“乡贤,你长期安眠在深土之下,享受不到大千世界娱乐的气息,你寂寞后悔吗?”

故人回答:“安静给我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回顾一生的悲欢喜乐,品味一世的兴衰荣枯,我最大的感悟便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生前的浮华有时反而是身后的寂寞。”

我又问青松:“你日夜守卫在坟的两旁,春夏秋冬,以你笔直的躯干与葱茏的枝叶遮风蔽雨,你感到辛苦吗?”

青松回答说:“当我的枝干向上长一寸时,我的根须向下扎一寸。厚固的根基是枝叶参天的保证,坚实、扎实、踏实、务实是我抵抗一切风雨的武器。”

我端坐在坟边,身旁的坟冢与青松依旧。耳边回荡着“安静”与“踏实”,久久不散。

下山的路是如此的轻松,一切的枷锁与重压仿佛都被我扔在了身后,扔进了坟里。叽叽的鸟叫依旧不绝,但我确信那是回家的喜悦。

在山脚向上看与从山顶上往下看真的不一样。视野的`开阔自不必说,难得的是和着呢土芬芳的绿野之味沁人心脾、爽心悦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昭示我的不仅仅是浏览时的须知。

是的,学生的身份限定我不能游荡于繁华喧闹之中,有的只是平淡如水的一天又一天。但安静有最好的思考空间,踏实能抵御一切浮华的侵蚀。我能做的只是运用我全部的智慧,饱蘸我感情的墨汁,绘出一幅五彩的人生之景,就犹如这绯红的天、苍绿的树与灰色的坟。

我回家了,一步步地远离这死的终点,走向那生的起点。

[点评]

生与死的问题是“自然与心灵”话题的永恒主题,创设了一位一百年前为民请命的乡贤与自己交流思想的情境,表达了自己心灵的感悟和升华,给当今浮躁物质化的灵魂以重重的一击,催人猛醒。

第3篇:独品黄昏的散文

独品黄昏的散文

一直都想写一些文字,关于自己,关于黄昏,关于我的黄昏综合症。

黄昏综合症,朋友如是说我,因为每当黄昏的时候,我总是变得忧郁和脆弱,就像一个孤独的孩子,不知所措。

其实我一直都是很喜欢黄昏的,虽然大多数时候我都很惧怕黄昏,害怕它那短暂的美,仿佛一不小心就会失去,总是让我感到无限绝望。

秋天的黄昏,很是美丽。三点钟过后,太阳开始西斜,阳光的颜色变得温暖,柔和,唯美。窗外的一切,都染上了这种美丽的金色,四周仿佛变得静谧,一切都仿佛变得无声,哑剧般的无声,车水马龙,行人如水,都笼罩在这样的温情脉脉里,美得让人心悸却又心碎。我想我就是被这种颜色给俘虏了,每个黄昏,都乖乖地钻进它的斜阳里,然后又为它的短暂而伤感离去,不能自拔。

就这样,我有了他们所说的,所谓的黄昏综合症。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回首青冢的散文

最近去了一趟草原。顺便看了一遍大青山下的“青冢”。

青冢,原意就是青色的高大坟墓。高大的青冢之下,并没有什么人物在那里长眠,但这个青冢,千百年来,却为蒙汉人民所敬重和喜爱。究其原因,是高高的青冢下面,埋着昭君出塞时遗落在黄河岸边的一只绣鞋。

昭君,名王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沉鱼落雁,羞月闭花”中的“落雁”指的便是她了。有多少诗歌、小说、绘画和影视戏剧作品都因她而生,名目繁多的传说和故事,推波助澜,叫人眼花缭乱,让其他的三位美女望尘莫及。

公元前33年,汉元帝选派昭君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

何为和亲?和亲就是古代交战的两国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再打下去了,于是,实力上稍微强大的那个国家,选派一位具有皇室血统的女子嫁给对方的首领以示结为盟好。这样,交战的双方收起兵戈,笑脸相见,仇家成了亲家。和平总是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独留青冢向黄昏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独留青冢向黄昏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