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经典语录名言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5-30 07:13: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佛经名言

佛经名言

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3、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4、往生西方阿弥陀佛世界,这是很重要的,今生我们不往生,后面就是百千万劫的沉沦。

5、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6、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7、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8、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9、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0、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11、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12、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13、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14、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15、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1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7、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当念只为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18、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9、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20、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21、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22、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23、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24、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25、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26、阿弥陀佛最方便,不费功夫不费钱。若能一念不间断,何愁不到法王前。

27、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28、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29、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30、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31、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32、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33、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34、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35、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36、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37、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38、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39、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40、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41、哀哉三界,爱欲为根。根株不拔,莫望生西!莲花国土,永离尘情,此缘能断,彼质斯成。

42、那么往生究竟有多难呢?

43、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44、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45、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46、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48、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49、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50、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51、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52、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53、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5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55、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56、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57、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58、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59、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语者。

60、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61、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62、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63、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64、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纵使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65、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66、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67、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68、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

69、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70、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71、称弥陀,即弥陀佛再来。

72、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疾病以减食为药汤。

73、佛经名言

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3、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4、往生西方阿弥陀佛世界,这是很重要的,今生我们不往生,后面就是百千万劫的沉沦。

5、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6、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7、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8、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9、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0、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11、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12、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13、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14、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15、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1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7、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当念只为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18、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9、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20、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21、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22、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23、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24、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25、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26、阿弥陀佛最方便,不费功夫不费钱。若能一念不间断,何愁不到法王前。

27、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28、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29、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30、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31、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32、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33、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34、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35、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36、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37、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38、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39、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40、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41、哀哉三界,爱欲为根。根株不拔,莫望生西!莲花国土,永离尘情,此缘能断,彼质斯成。

42、那么往生究竟有多难呢?

43、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44、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45、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46、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48、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49、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50、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51、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52、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53、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5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55、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56、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57、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58、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59、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语者。

60、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61、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62、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63、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64、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纵使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65、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66、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67、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68、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

69、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70、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71、称弥陀,即弥陀佛再来。

72、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疾病以减食为药汤。

73、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74、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75、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7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7、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74、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75、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7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7、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第2篇:佛经经典语录名言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佛语的经典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1、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2、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3、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5、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7、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8、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9、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0、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11、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1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13、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14、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15、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16、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17、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18、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19、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20、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21、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22、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3、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24、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25、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26、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27、世出世间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28、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29、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30、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31、千悟万悟悟不到,原来一句佛名号。

32、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33、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34、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35、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

36、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7、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38、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39、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0、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佛经经典语录名言》相关文章:

1.大慈大悲经典佛语语录100句

2.佛语人生哲理经典语录100条

3.佛教经典名句100句

4.佛语经典语录150句

5.佛学励志语录 佛语经典语录

6.佛语经典语录

7.藏传佛教100条经典名言

8.释虚云佛语经典语录

9.佛语心经经典语录精选

10.禅学十大经典语录

第3篇:佛经智慧语录

1. 不管路有多遠、自己的能力有多少,都能隨分隨力盡量去達成目標,此即「毅力」。

2. 苦幹象徵毅力和耐力,要成就大業,必須擁有苦幹的精神。

3. 人所以缺乏力、勇氣,是因為好逸惡勞、玩物喪志。

4. 恆心、毅力能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難與阻礙都能突破。

5. 人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

6. 有力量去愛心 或被愛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7. 人生在世,不能无所事事、慒慒懂懂而虚度一生,应发挥我们的良知良能,造福人群。

8. 人一旦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精神就会萎靡不振,生命也就失去意义。

9. 我們要安分守己,守住清淨無為的心,讓心時時寂靜。

10. 人應時時「居安思危」,莫等「危時方思安」

12. 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开口动舌、举手投足无不是罪。

13. 只要缘深,不怕缘来得属;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遥远。

14. 有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佛经经典语录名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佛经经典语录名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