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话剧《柳青》观感范文
话剧《柳青》观感范文
近期由西安话剧院推出的大型现实主义题材话剧《柳青》饱受关注。这部话剧不仅在于纪念这位人民作家逝世四十周年,更重要的是通过话剧再次向我们阐释了柳青的文学创作精神与文学态度,生动而形象地向我们揭示了柳青在现实生活与文学艺术两端的“剥离”与“寻找”。
作为从延安解放区走上当代文坛的具有广泛力的重量级作家之一,恰如他所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要吃苦耐劳,太“聪明”的就不要干了。只有到生活中去,与人民一道前进,才能对历史发展及身处其中的人民群众的把握有一种高度的真实感,使文学建立在更广阔、更深邃的历史事实基础上,成为同一时期历史应有的回响和轮廓。
话剧以柳青扎根皇甫,收集素材,写作《创业史》为叙事主线,以1953年、1958年、1967年及1978年为四个叙事单元,再现了这位人民作家扎根泥土,深入人民群众,记录时代创业者的真实历程。
正所谓“不受磨,不成佛”。在皇甫村柳青脱胎换骨,涅槃重生,亲身参与到了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他观察着、记录着、塑造着在这场波澜壮阔浩浩荡荡的实践中的人与事,在沉浮起落的时代潮流中柳青以“人民的立场、人民的语言、人民的情怀”大写着属于人民的时代故事。
整个话剧舞台上始终存在这两个空间,一个是柳青的个人生活空间,一个是王三老汉及王家斌等乡亲们的生活空间。柳青伏案写作与乡亲们站在塬上群像构成一种相互暗示或象征,如何走入这个群体的内心世界,逼真刻画他们展示这个群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忍辱负重对未来充满信心慷慨激昂的奋斗姿态。
从埋头伏案写作到与皇甫村民打成一片,自己俨然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老汉。这段舞台上的距离便是柳青后半生写作《创业史》的现实距离。正如柳青认为,生活培养作家、锻炼作家和改造作家。在生活里,学徒可能变成大师,离开了生活,大师也可能变匠人。
1953年全国土地工作基本完成,柳青辞去了长安县委副书记一职,把家搬到了距离皇甫村不远的常宁宫。在与乡亲们的交谈中,他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衣着打扮影响了他与乡亲们的深入沟通,在乡亲们心中他始终是“官”,对官或者说对权力的畏惧使得人们无法坦白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也就阻碍了柳青深入了解了他们。
为此,柳青决定再次把家搬到中宫寺。他穿上了农民装,抽起了旱烟,剃了光头。他剥离了身份、地位、权力和名誉等这些束缚,带着妻儿在神禾塬上过起了“农民”的生活。
他加入王家斌的农业互助组,流露出了庄稼人应有的沉厚、质朴、刚毅的品质。他帮助王家斌出谋划策,化解分稻种**,维护互助组稳定,协调王家斌与父亲王三老汉的矛盾,无私的将自己《创业史》出版获得的16500元稿费捐赠给公社,组织大家深入终南山割竹子增收等等,这一系列大公无私的努力与付出都彰显出柳青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但在柳青忘我于公事,却疏忽了自己的私事,蒸蒸日上互助组到初级农业合作社的过程中,柳青自己的个人生活并不是节节高,相反妻子马葳多次呐喊出了“柳青,我想和你谈谈”。
到1967年文革爆发,柳青被关进牛棚,妻子马葳看望他,为他带来了收集到的素材。他没有想到这竟是最后一面,相见时妻子精神涣散,神志模糊,她担心自己撑不下去。没想到竟然一语成谶,马葳无法忍受屈辱,最终投井自杀。孩子短促而响亮地呐喊,与满天雷霆与闪电交汇,加上柳青撕心裂肺的痛哭。
他回应着马葳魂魄“我想和你谈谈”,却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隔时空的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血肉骨架清晰的柳青,也是这一个对话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的魅力主要来自对生命的呵护。
文学是人学,是专门调节、运转、安顿人的生命,为生命寻找测量的尺度,让人生充满诗意的栖居地。一个具有生存尺度的人,才会成为自我的真正的主体,倾听生命的呼唤,控制、改变和净化生命中不纯不粹、影响人生响亮度的东西。”(段建军《肉身生存的历史展示—柳青、路遥、陈忠实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贡献》)
1978年文革后,柳青得以平反,此时他重新回到了神禾塬,那些他笔下的人物如梁三老汉、梁家宝等在塬上再次复活,妻子马葳也在同列。作为一个作家柳青活在人民心中,神禾塬上的那些人物也在柳青笔下持续不断的涅槃,生生不息。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话剧,更准确地说是一部历史人物题材话剧,戏剧人物塑造从泥土中诞生,有生命的质感和温度,在丰富柳青形象,阐释柳青精神镜像,传播柳青文学精神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收获,但是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首先是柳青人物塑造方面略显平淡,记得一位听过柳青文学讲座的`长者说,仅听柳青老师讲“七情六欲”已然热泪长流,那么在话剧《柳青》中尚缺这样的高潮场景。
其次是对柳青老婆的形象塑造不够丰满,马葳是知识女性,她追随柳青一直在神禾原上写《创业史》,她的心路历程,我们没有看到,所以观众对这个人物的感情就不深,她最后的离去也就不会强烈的冲击观众,显得轻飘了,所以“回视以往的人、以往的文学,我们应带着一种温情和理解,决不能吹毛求疵,正因为它是片面的、有缺陷的,所以它也和我们一样——有人气、有生命,因而有着存在的权利。”
倘若我们无法正视自己的历史,没有反思的勇气,那么我们就无法抵达索福克洛斯所谓的浩瀚。最后一点感受就是剧目的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融合的不够紧密,没有必然的戏剧逻辑,祝愿话剧《柳青》越改越好,成为时代精品。
第2篇:观感
观“安徽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事迹报告会”有感
合肥市葛大店小学 刘芳琳
今天有幸观看安徽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会上七位报告团成员分别介绍了自己、同事或亲人的先进事迹——“一个老兵的致敬”:赵克信、“最后的抉择”:赵荣凯、“‘骆驼书记’的百姓情怀”:储诒权、“永远做老百姓的‘遮雨伞’和‘老黄牛’”:李宏祥、“村官说说心里话”:杨传杰、“将生命融入使命”:李传扬、“用一生践行入党誓词”:苗为民,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诠释了先进人物们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报告团成员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先进人物们多年来扎根基层、立足岗位、顽强拼搏、甘于奉献、报效社会的事迹。整场报告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让在场的党员群众们深受教益,现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在观看完报告会后,我们的心情激荡久久不能平复,他们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都蕴涵着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这就是共产党员,这就是是我们党的优秀干部,这就是基层干部的典范。他们奏响了共产党员华彩的乐章,展示了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闪烁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灿烂光芒。我们要以代表们的先进事迹不断激励自己,转化为工作中强大的推动力,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从而更加自觉地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到事业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为祖国繁荣,社会的和谐贡献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通过这次报告会的学习,我们在今后应该做到:
一、以先进典型为镜,增强党性修养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其中“照镜子”是关键步骤,又是重要方法。以先进典型为镜,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净化心灵、提升思想境界,要学有所思,学有所行。向先进学习,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紧紧围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照先进典型,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刻反思和思想交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品德修养,增强党纪观念,努力提高辨别能力、政治定力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先进典型为镜中升华思想境界,凝聚工作劲头。
二、以先进典型为范,坚持学习教育
通过先进代表的示范作用,坚持学习教育,深刻领会中央精神,把宗旨意识、群众路线真正装到心里去,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此次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和具体要求上来,引导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自觉投身到教育实践活动,使全公司的党员、干部思想统一,认识提高,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私奉献精神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私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用实际行动向他们学习。
第3篇:柳青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们好!我是2011届1105331班学生柳青。非常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这份自荐信。
我将于2013年6月从湖北工程学院毕业,大学三年给我带来了很多,也给我增加了很多社会经验。这三年里,我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在课余时间,我还会做一些兼职,这不仅磨练了我的意志,还给我积累了一些社会经验,同时也增强了我的交际能力。我也会做一些暑期工,最让我难忘的是2012年的暑假在培训班里担任培训老师。在那里我不仅体会到了当老师的辛苦,也交到了许多朋友!
怀着一颗积极向上,努力奋斗,为社会做贡献的心。我向您推荐自己,如果有幸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愿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吃苦耐劳,团结同事,虚心请教,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竭力为公司的发展添一份光彩!
最后,衷心的感谢您在百忙中阅读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