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少年游》全词翻译赏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5-29 07:12:5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柳永《少年游》全词翻译赏析

柳永《少年游》全词翻译赏析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此词上阕写离开长安时所见;下阕以抒情为主,写离别长安时置身舟中的感受。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柳永《少年游》全词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注释

①少年游:词牌名。《乐章集》、《张子野词》入“林钟商”,《清真集》分入“黄钟”、“商调”。各家句读亦多出入,兹以柳词为定格。五十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苏轼、周邦彦、姜夔三家同为别格,五十一字,前后片各两平韵。

②灞陵桥:在长安东(今陕西西安)。古人送客至此,折杨柳枝赠别。

③风物:风俗。

④楚宫腰:以楚腰喻柳。楚灵王好细腰,后人故谓细腰为楚腰。

⑤蘅皋(héng gāo):长满杜蘅的水边陆地。蘅即杜蘅。

⑥阳关:王维之诗《渭城曲》翻入乐内《阳关三曲》,为古人送别之曲。

⑦兰桡(ráo):桡即船桨,兰桡指代船。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参考译文

高低不一好像烟一样的柳树掩映着灞陵桥。此处风俗依旧和往朝一样,送别的人们,折柳送亲人。衰败古杨柳,攀折已憔悴,如同楚宫中,如柳细腰女。

夕阳悠闲照大地,秋光渐消去,离别的忧思如蘅草铺满江岸望不尽。一首送别《阳关》曲,曲尽人肠断,独自倚靠着船栏杆久久行。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创作背景

柳永作为”西征客“来到汉唐旧都长安,又在灞桥这一个传统的离别之地与友人分袂,他徘徊在桥上,自然神思徜徉,离忧顿生,有感而发写下此词。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赏析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阕写离开长安时所见;下阕以抒情为主,写离别长安时置身舟中的感受。全词通过描写富有寓意和韵味的景物来表达悲愁与离愁、羁旅与感昔的双重惆怅,使人触景生情,见微知著。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在长安东灞桥这一传统离别场所与友人别时的离愁别恨和怀古伤今之情。全词通过描写富有寓意和韵味的景物来表达悲愁与离愁、羁旅与感昔的双重惆怅,使人触景生情,见微知著。

开篇总揽灞桥全景“参差烟树灞陵桥”一句,直接点明所咏对象,暮色苍茫中,杨柳如烟;柳色明暗处,霸桥横卧。灞桥是别离的象征,眼前凄迷的'灞桥暮景,更易牵动羁泊异乡的情怀。灞桥不仅目睹人世间的离鸾别鹤之苦,而且也是人世沧桑、升沉变替的见证。“风物尽前朝”一句,紧承首句又拓展词意,使现实的旅思羁愁与历史的兴亡之感交织,把空间的迷茫感与时间的悠远感融为一体,貌似冷静的描述中,透露出作者沉思的神情与沉郁的情怀。“哀杨古柳”三句从折柳送别着想,专写离愁。作者想象年去岁来,多少离人此折柳赠别,杨柳屡经攀折,纤细轻柔的柳条竟至“憔悴”。此词写衰杨古柳,憔悴衰败,已不胜攀折。以哀景映衬哀情,借伤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

自“夕阳闲淡秋光老”一句始,词境愈加凄清又无限延伸。面对灞桥,已令人顿生离思,偏又时当秋日黄昏,日色晚,秋光老,夕阳残照,给本已萧瑟的秋色又抹上一层惨淡的色彩,也给作者本已凄楚的心灵再笼罩一层黯淡的阴影。想到光阴易逝,游子飘零,离思愁绪绵延不尽,终于溢满蘅皋了。“离思满蘅皋”,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离愁之多,无所不在。

“一曲《阳关》”两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离愁。作者目瞻神驰,正离思索怀,身边忽又响起《阳关》曲,将作者思绪带回别前的离席。眼前又进行一场深情的饯别,而行者正是自己。客中再尝别离之苦,旧恨加上新愁,已极可悲,而此次分袂,偏偏又传统的离别之地,情形加倍难堪,耳闻《阳关》促别,自然使人肝肠寸断了。至此,目之所遇,耳之所闻,无不关合离情纷至沓来。词末以“独自凭兰桡”陡然收煞。“独自”二字,下得沉重,依依难舍的别衷、孤身飘零的苦况,尽含其中。

这首词运用了回环断续的艺术手法,借助灞桥、古柳、夕阳、阳关等寓意深远的意象,不加丝毫议论,只通过凭吊前朝风物,就抒发无限的感慨。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赏析二

这是柳永漫游长安时所作的一首怀古伤今之词。上片写词人乘舟离别长安时之所见。“参差”二句,点明所咏对象,以引起伤别之情。回首遥望长安、灞桥一带,参差的柳树笼罩在迷的烟雾里。风光和景物还和汉、唐时代一样。词人触景生情,思接百代。“衰杨”三句,进一步写灞桥风物的沧桑之变,既“古”且“衰”的杨柳,几经攀折,那婀娜多姿的细腰早已憔悴不堪了。时值霜秋,没有暖意融融的春风,杨柳已经不堪忍受,况复“几经攀折”,唯有憔悴而已矣!拟人化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也增强了表达效果。上片通过描绘眼中景、心中事、事中情的顿挫,写出了词人伤别中的怀古,及怀古心中的伤今。

下片写离长安时置身舟中的感触。“夕阳”句,点明离别之时正值暮秋的傍晚,一抹淡淡的夕阳,映照着古城烟柳。连用三个形容词“闲”、“淡”、“老”,集中描写“夕阳”的凋残,“秋光”更是“老”而不振,清冷孤寂的环境,令人颓丧、怅恼的景物与词人自己愁怨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使他愈增离恨。“离思”句,极写离思之多、之密,如长满杜蘅的郊野。然后以“阳关曲”和“断肠声”相呼应,烘托出清越苍凉的气氛。结句“独自凭兰桡”,以词人独自倚在画船船舷上的画面为全篇画上句号,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

本词紧扣富有深意的景物,以繁华兴起,又陡转萧瑟,有咏古之思和历史变迁之叹,但未触及历史事实,不加议论,只是通过描写富有韵味的景物和抒发离情别绪来突出感情的波澜起伏,虚实互应,情景相生,笔力遒劲,境界高远

第2篇:周邦彦《少年游》的全词翻译赏析

周邦彦《少年游》的全词翻译赏析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译文] 不像昔日那样,小楼旁冲着风雨不欢而散,谁知两人心中那无穷的幽恨?

[出自] 北宋 周邦彦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注释:

漠漠:迷蒙广远貌。

轻丝:细雨。

九街:也称九陌,四通八达的道路,指京师街巷。

金屋:华丽的房屋。汉武帝曾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以金屋贮之。”见《汉武故事》。

冲雨:冒雨,淋雨。

译文1:

清早沉沉阴云下飘洒着如丝的细雨,楼阁伫立在淡淡的春色之中。柳丝花朵上浓重的雨珠好像是哭泣的泪水,街道上到处是泥泞不堪,门外被雨水打湿羽毛的燕子也难飞行。

如今晴丽明朗的太阳把房屋照得一片明亮,浓重的春色仿佛凝聚在鸟啼蝶舞的`桃树中。不像昔日那样,小楼旁冲着风雨不欢而散,谁知两人心中那无穷的幽恨?

译文2:

当初离别之时:清早沉沉阴云下飘洒着如丝的细雨;楼阁伫立在淡淡的春色之中;柳丝上、花朵间,浓重的雨珠好像哭泣的泪水;街道上到处泥泞不堪;门外被雨水打湿羽毛的燕子也难振翅飞翔。

而今重逢之日:晴丽明朗的太阳把房屋照得一片明亮,浓浓的春色仿佛凝聚在鸟啼蝶舞的桃树中。不像昔日那样:我们在小桥上淋着雨依依惜别,离别之恨铭刻在你我心中。

赏析:

此词作于元祐八年以前作者流寓荆州时。词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我交融,上片情春怨别,情牵旧事,下片歌唱明媚的春光,抒发重聚的欢娱。全词于艳情中寄身世遭遇之慨,感情极为浓烈深挚。

这首令词写两个故事,中间只用“而今丽日明金屋”一句话中“而今”二字联系起来,使前后两个故事—亦即两种境界形成鲜明对照,进而重温第一个故事,产生无穷韵味。

上片所写乍看好像是记眼前之事,实则完全是追忆过去,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这是当时的活动环境:在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在春天,但春天的景色并不浓艳,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三句说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这是门外所见景色。“泣”与“啼”,使客观物景染上主观情感色彩,“迟”,也是一种主观设想。门外所见这般景色,对门内主人公之会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但此时,故事尚未说完。故事的要点还要等到下片的末三句才说出来,那就是:两人在如此难堪的情况下会晤,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小楼”应接“楼阁”,那是两人会晤的处所,“雨”照应上片的“泣”、“啼”、“重”、“迟”,点明当时,两人就是冲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而且点明,因为怀恨而别,在他们眼中,门外的花柳才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也才那么艰难地飞行。这是第一个故事。

下片由“而今”二字转说当前,这是第二个故事,说他们现在已正式同居:金屋藏娇。但这个故事只用十个字来记述:“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这十个字,既正面说现在的故事,谓风和日丽,桃花明艳,他们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在一起;同时,这十个字,又兼作比较之用,由眼前的景象联想以前,并进行一番比较。“不似当时”,这是比较的结果,指出眼前无忧无虑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怀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得意味深长。

弄清楚前后两个故事的关系,了解其曲折的过程,对于词作所创造的意境,也就能有具体感受。这首词用笔很经济,但所造景象却耐人深思。仿佛山水画中的人物:一顶箬笠底下两撇胡子,就算一个渔翁;在艺术的想象力上未受训练的,是看不出所以然的。这是周邦彦艺术创造的成功之处。(吴世昌)

第3篇:柳永《抛球乐》全词翻译赏析

柳永《抛球乐》全词翻译赏析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清明节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节日盛况;下片写词人清明游春时的整个行动与心路的历程。整首词将自然之美、节日之盛、游人之欢、宴饮之畅,纷繁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如花团锦簇,炫人眼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柳永《抛球乐》全词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

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

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

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手簇秋千架。

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绿野。

占断五陵游,奏脆管、繁弦声和雅。

向名园深处,争泥画轮,竞羁宝马。

取次罗列杯盘,就芳树、绿阴红影下。

舞婆娑,歌宛转,仿佛莺娇燕姹。

寸珠片玉,争似此、浓欢无价。

任他美酒,十千一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少年游柳永诗歌赏析

少年游柳永诗歌赏析

柳永——《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作者】: 柳永(987?-1053?)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出身官宦之家,为人放荡不羁,留连于秦楼楚馆,终生潦倒。曾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创作慢词独多,对宋代慢词的发展颇有影响。擅长白描手法,铺叙刻划,情景交融,以俚语入词,多吸收生活中的语言。其词当时广为流传,影响颇大,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乐章集》。

【注释】: 四天垂:天幕低笼着四面八方。 前期:前约、预约。 狎兴生疏:冶游之兴已不浓厚。 萧索:分散。

【赏析】: 这首小令可能是柳永晚年这之作。叶嘉莹认为这首词表达了柳永“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柳永《木兰花》全词赏析

柳永《木兰花》全词赏析

木兰花

柳永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缓玉纤迟,画鼓声喧莲步紧。

贪为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赏析:

《木兰花·虫娘举措皆温润》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主要采用白描手法,刻画了一位非常有姿色、有性情,又带点野性的歌舞妓虫娘的形象,描写她的悲剧性格,表现了作者对她的无限推崇和怜惜之情。

柳永怀着无限推崇怜惜之情而写出了一位非常有姿色、有性情——于自我陶醉中又带点野性的舞蹈家。她的芳名就叫“虫娘”。“虫”在今天看来,实在是不雅,然而在古人形容美时,却往往是从虫子身上去比附。例如《诗经》可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汇了。它其中《卫风·硕人》就有诸如“领如蝤蛴,螓首蛾眉”等以虫的部分来比美佳人的。姚际垣在他的评论中还许之为“千古颂美人者无出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柳永《少年游》全词翻译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柳永《少年游》全词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