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手给我诗歌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5-29 07:12: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把你的手给我诗歌

把你的手给我诗歌

假如我们相隔得太过遥远,我就来一次穿越,给梦一个温馨的场地

让里面四季如春,繁花似锦,开出花朵,散发美丽

我想让梦生长出一个个的故事,把我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我们一起跳舞、一起唱歌,一起写诗,一起沉醉在两个人的世界里

享受着梦里醉人的音乐,让失控的音符穿过黎明

然后,种下一粒誓言的种子,在彼此的心里安家落户

每当思念疯长的时候,我就到梦里去寻找你

/

假如我的手指够不着你,我就潜入彼岸,悄悄地去偷走你身上的一瓣香

让你失魂落魄。等你展开翅膀寻来,你就掉进了我为你精心设计的陷阱里

我有写不完的文字,有一片深蓝色的`天空,还有一片五光十色的云彩

假如你找不到岸,你就把你的手给我,我会让你栖息在我的天空里

让两颗心一起碰撞,擦出火花,然后,穿过冰封的河面

假如你的手是温柔的水乡,我的手就是凸起的山丘

只要你给予我雨露,我就送你一片森林

/

第2篇: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因为之前外出参加了几期关于家庭教育的培训,培训结束后感觉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有一些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了我之前的观念。学校领导让我把培训的内容和大家分享,虽然我现在很紧张,但是我会努力克服这种紧张的情绪,因为我也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分享。

我们的分享从一个问题开始,那就是在我们的心里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哪一个更重要?我想在绝大多数的家庭里面亲子关系远远重于夫妻关系,尤其是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有了孩子以后就把所有的精力都给了孩子,甚至忽略了老公。这样是很不合适的,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应该是永远的No.1。爸爸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爱她的妈妈,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尊重并推崇他的爸爸。事实法则:可以在一起、也可以分开,但不能没有爱!而尊重是最深层次的爱!

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否认孩子父母亲的其中一方,等于无意识里也否认了孩子的一半;再者,孩子是由父母的细胞结合而来,因此每个孩子的潜意识都希望爸妈是结合的。爸爸应该对孩子说:孩子,爸爸爱你,但将来要陪爸爸共渡一生的是妈妈。妈妈也应该对孩子说:孩子,妈妈爱你,但是将来要陪妈妈共渡一生的是爸爸。家就是有一个爱妈妈的爸爸,一个爱爸爸的妈妈和一对爱孩子的父母。

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那么,孩子是透过什么方式与父母连接的呢?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因为透过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觉“我们是一起的”,这就是归属感的需求。

因此,我们要了解孩子深层的心理需求,也就是他必须与父母双方都有所连接,这样才能满足心中的归属感需求。如果孩子对其中一方的连接有所缺乏,将会让孩子感到空虚遗憾,而最令孩子难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样,结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如果你经常对你的孩子抱怨另一半:““你爸爸是懒惰、不负责的人,你以后不要像他一样!”“你妈妈爱唠叨,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唠叨!”

“你爸爸爱赌博,你不可以像他一样爱赌博!”

那么你的孩子将来就会出现这些行为:懒惰、不负责、爱唠叨!所以我们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正面信息来满足孩子连接父母的需要:“你和你爸爸一样讲义气!”“你和你爸爸一样很孝顺!”“你跟你妈妈一样很善良!”“你跟你妈妈一样做事很认真!” 那么你的孩子就会变得讲义气、孝顺、善良、做事认真。因此,光称赞孩子是不够的,我们要学习真心称赞孩子身上像对方的优点,不只是称赞孩子,重点是称赞孩子“像爸爸”/“像妈妈”的地方,透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朝好的信息方向与爸妈连接,心中对归属感的渴望也会得到满足。

那么在和谐夫妻关系的家庭中父亲和母亲分别扮演什么要的角色呢。父亲是天空,母亲是大地。父亲是孩子的领路人,和父亲连接好的孩子无论是身体、智力、知识面还是思维能力都能发展的很好,那相反,和父亲对抗的孩子则没有明天。以前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看孩子是女人的事,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奶爸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不久之前热播的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之所以风靡全国,其实也是因为大家对父亲角色的认同和肯定。可是我们说,有一些家庭里爸爸确实很忙,在家的时间很少,没办法陪伴孩子怎么办?那么就需要妈妈努力去创造一种爸爸就在身边的情境。我们可以录制一段爸爸和孩子在一起的视频经常放给孩子看;为孩子买一些礼物或者衣服告诉孩子这是爸爸送给你的礼物;甚至吃饭的时候烧爸爸爱吃的饭菜并告诉孩子这是爸爸最喜欢吃的菜,努力创造这样的场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爸爸不在身边的遗憾。

当然孩子的一生中除了父母之外还有很多人对他们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0~3岁的幼儿母亲是最重要的人,3~6 相对来说更重要一些,童年中期6-12岁,同伴的影响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而青春期的12-18岁的孩子则更容易受到同伴、崇拜的人的影响。每个年龄段我们需要给予的关注也是不一样的。在孩子心理发展历程方面,父母对幼儿期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爱抚和拥抱,对少儿期的孩子给予更多鼓励,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学会适当的示弱和让权。

我们的家长现在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感受,教育方式不再是以前那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赏识教育的提出让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有所受

岁时父亲要益,但是胡说八道的赏识教育却未必能达到我们期待的效果,那么怎样表扬才能更有效呢?有效“表扬”技巧1)陈述事实 2)表达这件事情的可贵3)表达替孩子高兴 4)表达期望

5)表达相信。我们夸奖孩子的关键点在于:

1、要夸在点上。他做这件事就是希望得到你的夸奖,那你一定不要吝啬;

2、夸的要发自内心而不是带着技巧和勉强;你带一点孩子都能听出来!

3、要夸的有内涵,上档次,有水平!

4、孩子不常做的事一定要关注并进行表扬。

5、孩子的每一次进步,你看到或者听到,都要有所表示。

6、夸的过程中绝对禁止转折词!“但是”最差,“如果怎么样会更好“也不是 最好的夸奖!

7、表情要配合语气,而不是言不由衷口不应心,嘴里说的夸奖,脸上摆出来的表情是平常,孩子会更加不舒服。

8、听懂孩子的暗示,不要让他的期待落空。有时候他提出一个计划,表达一个想法,告诉你一件班里的事情,拿出一张卷子让你签字,做了一件手工,送你一个小礼物,帮你做了一件家务,别忘了把你的“奖励”(其实就是口头的表扬)带给他!

9、夸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字面的。

10、夸必须有时效性。现在想起来夸夸上学期的一件事,早干嘛去了? 当然我们说在孩子的生长过程,表扬是必须的,但批评也一定会存在,当我们不得不批评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多用描述性语言,而杜绝使用主观批判性的语言。

因为描述性语言只呈现事实,比较容易被别人接受,从而去改正自己的问题。而主观批判性语言容易让别人产生抵触情绪,从而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无论我们的批评还是表扬都不应只关注孩子的行为,而是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内心。

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冠军的潜质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们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和陪伴,这比给他们生命还要重要,毋庸置疑,我们和孩子是彼此相爱的,但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让孩子体会到我们在爱他,聪明的父母一定不要在爱的前面绑一把尖刀,让我们的爱没有伤害。

王倩 2014.5

第3篇:《孩子把你手给我》读后感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FDdiamond”为你整理了“《孩子把你手给我》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推荐度: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推荐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语言的力量是神奇的,很多时候被我们忽视,甚至意识不到语言的破坏力。尤其

对于周围的人,亲人和朋友,说出一些伤害的话却不自知,是很可怕的。裂痕就是这

么产生的。既不能给孩子许诺,也不能要求孩子做出许诺。我们跟孩子的关系应该建

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当父母用许诺来强调他们说的话的意思时,就无异于承认那

些“没有许诺过”的话是不值得信任的。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能有难堪的挖苦和严厉的陈词滥调。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不应该贬低孩子的形象,不管是他自己眼中的形象,还是他在同龄人眼中的形象。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学习回应孩子的经济的方法,这样,小事故才不会变成大灾难。一句幽默常常抵得上千言万语。权威需简短:少说更有效选择性的沉默 父母不应该问那些可能导致孩

子防御性撒谎的问题。孩子讨厌被父母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把你的手给我散文

把你的手给我散文

走到了半山腰,我们才记起没有带烧烤的调味品。于是,弟弟和另外三个人自告奋勇地下山去拿了。留下我和另一个男孩子,继续往前走,约定在山顶上会合。

这是一个秀秀气气、文文弱弱的男孩子,大约十七、八岁。一路上,他都走在我的身边,不住地偷看着我。他担心我害怕,就说:“姐姐,不要怕,有我保护着你呢!”看着他那少年老成的样子,我忍不住“扑哧”一下笑了出来,说:“我没有那么娇弱!再说,真的.到了危险的时候,还说不定是谁保护谁呢!”

前面一段山路很陡峭,他便走在前面,伸出手,说:“姐姐,把你的手给我,我拉着你走。”我抓住了他的手,这是一双修长白皙的手,手掌柔软,手指细长精致,握在掌心很舒服。我问:“你经常弹钢琴吗?”

“为什么?”

“只有弹钢琴的手才有这么精致。”他笑了,拉着我,喘着气,一步一步地攀越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有感

学前115何璐瑶2012年7月24日

生命的来处和去处,我突然明白了,不透过书本和思考,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题记

这是一本充满魔力的书,你信么?如果你不信,你可以尝试耐着性子去看看.书的封面是一个孩子蹒跚的走在一堆落叶中,看吧,我还是习惯凭借封面去判断一本书,不过,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不只是封面,还有封面上哪6个大字:孩子,你慢慢来.自从接触了学前教育这个专业后,我对这个专业内的一系列名词都非常敏感,我不知道在心理学上是否有这种现象的专有名词解释时或是吃饭时,只要一看到儿童仔细瞧瞧.我想,如果真要用词来解释业病的前兆了.在书上,我还看到这么一个调查研究所说的那样,能够这样拥抱鲜活的生命勾勾他的小手.孩子,是天心的验证就出人这个生命来.但竟然还有“孩子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把你的手给我诗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你的手给我诗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