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杜甫《伤春五首》全诗鉴赏
杜甫《伤春五首》全诗鉴赏
伤春五首
杜甫
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
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
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
蒙尘清露急,御宿且谁供。
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
蓬莱足云气,应合总从龙。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
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远,萧条万事危。
鬓毛原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
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
不成诛执法,焉得变危机。
大角缠兵气,钩陈出帝畿。
烟尘昏御道,耆旧把天衣。
行在诸军阙,来朝大将稀。
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再有朝廷乱,难知消息真。
近传王在洛,复道使归秦。
夺马悲公主,登车泣贵傧。
萧关迷北上,沧海欲东巡。
敢料安危体,犹多老大臣。
岂无嵇绍血,沾洒属车尘。
闻说初东幸,孤儿却走多。
难分太仓粟,竞弃鲁阳戈。
胡虏登前殿,王公出御河。
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春色生烽燧,幽人泣薜萝。
君臣重修德,犹足见时和。
幔:帐幕。
《伤春五首》是一组五言古诗,作于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时杜甫在阆中。先年十月,吐蕃侵入长安,代宗走避陕州,次年春蜀地方知,杜甫为此写了这组诗。
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这两句是说,蜀地的`春日天气晴和,春风轻吹,掀动幔帐,一池春水荡漾,两岸草色碧绿,一派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象。诗句清新明快,写景如画,对仗工整。
第2篇:《伤春五首》的全诗鉴赏总结
《伤春五首》的全诗鉴赏总结
《伤春五首》的.全诗鉴赏总结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这两句是说,巴地春光,依然无恙,新年莺唱新歌,花在故枝上与往年一般怒放。写景寓情,言巴地春光依旧,但恨长安被侵,援军不赴,皇上避难陕州,忧国忧家,发其感愤。
出自杜甫《伤春五首》之二
伤春五首
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其一
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
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蒙尘清路急,御宿且谁供。
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蓬莱足云气,应合总从龙。
其二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速,萧条万事危。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其三
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不成诛执法,焉得变危机。
大角缠兵气,钩陈出帝畿。烟尘昏御道,耆旧把天衣。
行在诸军阙,来朝大将稀。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其四
再有朝廷乱,难知消息真。近传王在洛,复道使归秦。
夺马悲公主,登车泣贵嫔。萧关迷北上,沧海欲东巡。
敢料安危体,犹多老大臣。岂无嵇绍血,沾洒属车尘。
其五
闻说初东幸,孤儿却走多。难分太仓粟,竞弃鲁阳戈。
胡虏登前殿,王公出御河。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春色生烽燧,幽人泣薜萝。君臣重修德,犹足见时和。
第3篇:杜甫《丽人行》全诗鉴赏
杜甫《丽人行》全诗鉴赏
《丽人行》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作于唐天宝十二载(753年)。此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
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⑴。
态浓意远淑且真⑵,肌理细腻骨肉匀⑶。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⑷。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勹)叶垂鬓唇⑸。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⑹。
就中云幕椒房亲⑺,赐名大国虢与秦⑻。
紫驼之峰出翠釜⑼,水精之盘行素鳞⑽。
犀筯厌饫久未下⑾,鸾刀缕切空纷纶⑿。
黄门飞鞚不动尘⒀,御厨络绎送八珍⒁。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⒂。
后来鞍马何逡巡⒃,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蘋⒄,青鸟飞去衔红巾⒅。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⒆。
【注释】
⑴三月三日:为上巳日,唐代长安
第4篇:杜甫《春夜喜雨》全诗原文及鉴赏
杜甫《春夜喜雨》全诗原文及鉴赏
《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春夜喜雨》全诗原文及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解题】
杜甫作。这首诗通过对春雨的热烈赞美,表现诗人的高尚品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人把春雨写得非常生动、细致、传神。开头两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赋予春雨以知觉和感情,赞叹它当春而发,下得及时。接着的四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仍用拟人化,并结合动静相衬、明暗相间的手法,细腻入微地刻划春夜雨景,使我们仿佛听到那微风轻拂、细雨润物之声,见到黑云笼罩的旷野和江船上一点明亮的火光。这四句诗,显出诗人对自然景物敏锐的感觉、独到的观察和
第5篇:杜甫《春水生二绝》全诗注释鉴赏
杜甫《春水生二绝》全诗注释鉴赏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