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著名诗歌品鉴赏析
著名诗歌品鉴赏析
蝴蝶
[墨西哥]古铁雷斯·纳赫拉
时而像洁白的雪片,
时而乌黑、翠蓝、殷红,
纷纷扬扬,在空中起舞,
与鲜艳的花瓣戏耍调情。
在开放的花萼上轻轻跳动,
像玫瑰脱窍的魂灵,
在绿叶的吊床上悠来荡去,
风度优雅,妙趣横生。
一丝闪烁的光线赋予她们生命,
一滴落下的露珠将她们淹没在水中。
黎明时纷纷出世,
夜幕下已经丧生。
谁认识她们隐蔽的巢穴?
在何处度过黑夜茫茫?
善变的人儿没有寓所!
多情的人儿没有闺房!
出生、爱恋、闪烁、死亡;
死后不留任何痕迹,变成了空气,
如同细雨霏霏,纷纷扬扬。
有些或许变成了花朵,
其余的应招上了天堂,
用无数只密密麻麻的翅膀
汇成彩虹——美妙的桥梁。
流浪的姑娘,哪里是你们的住处?
高责的女王,何处是你们的厅堂?
多情的人儿,你喜欢什么样的情侣?
蝴蝶啊,你们安息在什么样的坟场?
那灵魂的闪光的翅膀
时而洁白,时而翠蓝或殷红,
幻想着光荣和爱情,
就这样飞翔、生活、丧生……
蝴蝶啊,你们就是幻想,
谁知道你们消失在什么地方?
当阴影笼罩魂灵
成群的蝴蝶飞得多么轻盈!
白色的蝴蝶,你为什么不再来临?
你不是鲜艳的橘花,为了我的情人?
我用从小带到教堂的一块
蜡烛,为你塑像;
你贞洁、虔诚、朴实,
颤抖着落在我的唇上,
你在窃窃私语,快乐的传令官:
“你的新婚之夜就在眼前!”
白色的,美好的蝴蝶已不来临!
红色的蝴蝶也不登门,
我将它染成血色,动人的吻,
当我咬紧玫瑰色的双唇。
蓝色的不再来叫我:诗人!
金色的也不再来,它是光荣的化身。
当傍晚降落在灵魂上面,
黑夜里……已没有蝴蝶出现。
请你们将黄色的蜡烛点燃……
其他的蝴蝶将蜂拥着来临,
它们有漆黑的翅膀,
像送葬的队伍越来越近……
伙伴啊,增烛已在点燃;
伙伴啊,房间已经孤单&hellip,伤感散文;…
如果身着丧服是为了我的灵魂,
蝴蝶啊,请你们马上光临!
(赵振江译)
【赏析】
纳赫拉的创作深受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和象征派诗歌影响,被称为墨西哥的缪塞,他也和达里奥一起完成了美洲西班牙语文学从浪漫主义到现代派的过渡。而他之所以没有达里奥这么闻名于世,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语言上的实验性和主题上的多义性没有达里奥的作品那么明显,另一方面,也归因于他的过早去世。二十岁左右时,纳赫拉遍读法国文学,接触了法国哲学思想,对早年的天主教信仰产生怀疑,以至于对人生产生了永难摆脱的幻灭感,从而也确立了他的创作风格:典雅的忧伤。
《蝴蝶》是纳赫拉的晚期作品。当时他的双亲都已故去,纳赫拉虽已结婚生子,家庭生活也很和谐,但他深感人世种种不能常在,对生存于世的意义充满质疑。他不知自己为何还要继续苟活于人世,并以此为主题写了大量忧郁的诗篇,《蝴蝶》在主题和行文风格上都能代表诗人的这一创作特色。纳赫拉的作品大多直接抒写诗人情怀,他很少在诗歌中描写自然,自然意象即便出现在他的诗歌中,也只是作为诗人情感的一种象征物而存在,并非是对事物本身的反映。“蝴蝶”是纳赫拉作品中广泛使用的一个自然意象,但是在这首诗中可以看到,他注重挖掘的依然只是蝴蝶的象征意义。诗歌以蝴蝶来象征人的灵魂,把蝴蝶的片羽称为“灵魂的闪光的翅膀”,以蝴蝶的各种色彩来象征人生的各个阶段各种活动:白色,象征诗人早年纯洁的生活,与圣洁的宗教情怀相关;红色,象征热烈的带来感官享受的爱情;蓝色,象征诗人的艺术创作,诗人的幻想;金色,象征各种人生活动中得来的光荣。用色彩来对应某种情感,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常用手法,从中我们能隐约看到波德莱尔和兰波的影子。而诗中表现出的莫名忧伤又让想起魏尔伦来。诗中写到,翩跹起舞的蝴蝶虽然迷人,可它的生命是短暂的,阳光编织它,露珠淹没它,生时没有寓所,死后不留痕迹,无论生与死,都这般孤寂,没有归属。在诗歌的最后,诗人抒写了自己对死亡的渴望:当这些绚烂多姿的蝴蝶不再出现,不再翻飞嬉戏,就让那黑色的蝴蝶随着夜晚昏黄的烛光来临。这黑色的蝴蝶就是神秘的死亡,诗人最后以渴求的心吁请它们马上光临。
纳赫拉曾说:“死亡是医治疾病和苦难的唯一医生。”他在另一首诗歌《当那天来临》中曾表达过希望自己年轻时就死去的愿望。或许是一语成谶,纳赫拉在他35岁时就离开了人世,这个年龄在但丁的《神曲》中被称作“人生旅程的中途”。(许淑芳)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壹】
最好的感情是:没有恐惧。没有失去的恐惧、没有讨好的恐惧、没有怀疑爱的恐惧、没有见不到的恐惧、没有隐瞒的恐惧、没有对未来的恐惧、没有外在干扰的恐惧、没有压抑妥协的恐惧。没有恐惧,就能全然接受给予,爱在安全放松下只会累积。他可以是他,你依然是你。你们是纯粹安然的彼此。
【贰】
我不是不悟,我是不悔。
【叁】
人生就是偶尔承认一下自己所做的蠢事,然后偶尔接受一下别人所做的蠢事。
【肆】
有很多人,你原以为可以忘记。其实没有。他们一直在你心底的一个角落。直到你的生命尽头。在尽头你会怀念每一个角落里的黑暗之中的光,因为他们组成你的记忆与感情。但是你已经不能拥抱他们。只能在最后明白,路途是一个念念不忘的失去的过程。
【伍】
我想有一天,我跟一个人足够契合,我们可以一整天没有电脑、没有手机。可以吃着好吃的,听着音乐,聊着天南地北的话题,甚至于两两相望静静的坐一整天也很自然,无论友情,还是爱情。
【陆】
我们应该把别人想得好一些,并经常对小事感恩。这与别人无关,因为他不需要知道你在想些什么。这样做只是令自己更快乐。
【柒】
小的时候,容易把好感当喜欢,把喜欢当爱,把暂时当一辈子,这叫天真。
长大以后,容易把喜欢当好感,把爱当喜欢,把一辈子当暂时,这叫错过。
【捌】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所有的诗人都即将死去
所有的诗人都即将死去,在黎明之前
在天边冒起的一丝丝光亮,用生命在燃烧的火光
鸟儿在战栗,在害怕着什么?一丝光亮
是露珠折射出的,一瞬间的短暂
诗人的喉咙在流血,眼泪也都是鲜红
他们见证了历史,却被淹没掩藏在长河中
所有的'诗人都即将死去,在烈日当空中
在干涸的裂开一个个的缝隙之上,失去生机的力量
禾苗却也弯下了腰,一滴水珠
承载了生命的希望,眼角也已经湿润
诗人,他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死在了奋斗中
所有的诗人都即将死去,在日落之后
在大地陷入一片黑暗,一切都被禁言
到底是何种神秘的力量,诗人也被压迫的不会动弹
一切,最终也都成为早已经谱写好的结局
或许,不会有希望,或许,黎明没有曙光
或许,所有的也都不存在,不仅是诗人
或许,黎明……黑暗……
纪念死亡的诗人,脆弱的诗人
相关专题:即将 诗人 黎明 希望
悼念诗人汪国真
悼念诗人汪国真
你的诗行
在黑夜里戛然而止
诗歌的星空
一片沉寂
你的呼吸
谁说已经停止
读你的诗句
满是春天的气息
诗歌的王国里啊
时代的最高峰是你
你的生命啊
给了诗歌一个响亮的奇迹
你的诗歌
给了无数生命朋友般的激励
无数的生命啊
此刻正在为你而泣
原创:宜都半山堂王德胜
写给轮椅上的诗人——潘妍宇
我不懂诗,也不会写诗,但喜欢读诗。就在QQ群里,被一首诗深深地打动着,反反复复地读了几遍,从字里行间读懂了诗人的心声,或许是我对亲情的迷恋,总把诗人的心声对号入座。
就是你的一首《外婆》“抑郁的你一直在这个世界的边界游荡/相信我/除了我,没有人能理解你的孤独和悲伤/这个夏天,天空特别清澈/夏蝉拼了命地尖叫/好像在催促谁赶紧离开/闷热的天气让人心烦意乱/今天,你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我没有哭/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黑暗一点一点把我吞噬/我在我的手心画了个圆圈/把自己困在这个圆圈里,静静等待/我知道你一定会路过这里/你会教我怎样踏破这个世界的种种悲伤/粉碎所有在无奈中的狼狈/然后我将不惧怕死亡/一直一直地努力着/直到你在另一个世界也会以我为傲。”让我记住了一个名字—“亡命”。
亡命是网名或许来自于亡命之徒。你取了这样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抗争。对于诗的赞赏,进而对你有了敬佩。
QQ上我们聊了好久。从文字,到诗歌,你都有自己的见解,你的乐观,你的开朗,让我觉得对号入座或许有误。当我问起你的名字的时候。你说百度里搜寻“潘妍宇”。我打开了网址,果然我的对号入座是正确了的,映入眼帘的是“轮椅诗人潘妍宇”。我的心里随之一震,看着对你的介绍,我不止一次的抹着眼角。重新翻起了聊天记录,每首诗每个字都敲打着我的心坎。
还有你的爱情,一个叫小鱼鱼的病友和你同病相怜的缘故。在网络的世界里相亲相爱,被人们称之为网恋。网恋其实也是美好的,一个字一句话,都是对方用心的在键盘上敲击出来的,情感的流露也是完美的。小鱼鱼给了你鼓励,给了你精神上的支撑。他突然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你的是变形了的手指敲出来的最后一句话:“亲爱的公主,记得想我哦!”从痛苦中走出来的你,总觉得小鱼鱼变成了星星,在天上发着光。每到深夜,你一人独自仰望星空,搜寻着你的小鱼鱼。小鱼鱼走了,你把思念写进了诗里,也挂在了他的QQ上。独自给他留言,独自诉说着思念。我想小鱼鱼也是幸福的,天堂的这边,还有一个痴心的少女,为他写诗,为他留言。这份爱就算值得了。
小鱼鱼走了,一个叫狮子的网友又走进了你的空间里,他撇开世俗的偏见不远千里来到你的身边,对于太美好的,你自己总觉不配拥有,你恐惧,恐惧的是怕失去。而狮子和你相处的过程中勇气慢慢地消失了,逃不脱世俗的压力,父母的反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你。一枚被他称作的黑色曼陀罗的戒子戴在你纤细的手指上,预知着什么?足见你对这份爱的珍惜。
诗人呵!你的爱就像诗句一样含有哲理。狮子问你,情到深处是什么?你说,情到深处是孤独。狮子却说,情到深处是恨。你守住了孤独,理解了狮子的无奈。放下了,却装进了心里---你的小鱼鱼和狮子。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不幸的,尤其我的童年,可和你相比,我那点不幸又能算得了什么?
你喜欢以“黑暗体诗人”自称,不喜欢别人送给你“轮椅诗人”的称谓。我知道轮椅诗人里就涵盖了同情和怜悯。而你不需要这些。你以你的存在,你以你的面对,“亡命”都用上了,还怕什么呢?
一个人的生命不能用长度去衡量,但有宽度的展现。我想在有限的长度里,处处能看到你的光耀。相信你的文字会被人们记在心里。你答应了的要写写母爱,写写社会温暖的一面,我想你会做到的。累了就歇歇,不要熬夜,关爱自己,就是关爱着关心你的人们。是网络世界让我们相识,相知。别忘了这里还有你的知己荷叶、红叶以及一大帮的文友们,有空了常来坐坐。你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一员。
柳振师首稿于2015年6月12日。新疆阿克苏。
骆驼
[哥伦比亚]巴伦西亚
两峰疲惫的骆驼,后颈一屈一张,
浅蓝色的眼睛明亮,汗津津的皮毛金黄,
缩着脖子,张着鼻孔,
阔步将努比亚的沙漠测量。
它们昂起头颅辨别方向,
冒着天顶火红的骄阳,
毛茸茸的长腿经过梦游般的跋涉
默默地停在水源的岸旁……
在美妙的蓝色下刚刚驮运五年,
苦役的煎熬已经烤红双眼:
它们或许曾聪明地阅读模糊的象形文字
在不幸碣碑的废墟中间。
它们沿着昏睡的地毯沉默地跋涉
当奄奄一息的白昼闭上眼睛,
黑色的少女为它们披上阴影,
它们在模仿悲哀的行......
它们是沙漠之子:枣椰树
赋予它们灵活的长颈佯装摇晃,
斯芬克斯之口喷出永恒的疲劳
笼罩在喀麦拉[1]为它们雕刻的憔悴的脸上!
古老太阳烘烤的金字塔说道:
“我们怀着隐隐的不安热爱疲劳……”
从那时起它们就看到自己三角形的身影
在活生生的肉的脊背上奔跑。
旋风飞撒的金粒
在旋转中成为它们贴身的服装,
并被无形的丝线串成项链装饰骆驼憔悴的形象。
一切烦闷,一切高烧,一切饥饿,
无水的千渴,荒凉的沙漠中没有雌驼……劫掠商队……成堆的白骨,
这一切都在它们痛苦的眼圈里沸腾。
无论狮子的锦皮,还是没药的馨香,
也无论枣椰的卷叶——浇灌可爱的阴凉
还是响尾蛇清脆的音响
都不能取悦疲惫之王的目光。
拜占庭的笛手喜欢伴随镣铐的声响
推敲韵律,请在这目光上畅饮悲伤;
只有这双眼睛能告诉你们一个世界的疲倦,
它在痛苦挣扎,血管里没有血液流淌!
啊,艺术家!啊,跋涉在茫茫原野上,
你们驮着神圣的独石巨碑!
狮身人面像的伤心者!贞洁的冬椰树的情郎!
只有你们能使大千世界的千渴得到安慰!
眉头紧锁,你们能作什么?当受到千渴折磨,
披头散发的带爪的部族,你们得到了什么?
只有诗人是瀚海上的绿洲,
只有他打开的动脉能洗刷人类的罪过。
骆驼队消失在远方将我抛弃,跋涉在废墟上……
在凄凉的灰色的波浪里,
朝阳下,哪里去寻它们的足迹!
不!我要去寻找那双见过的慧眼,
它们是滋润我干唇的纯净的清泉,
我将耐心等待,直到它们化作神秘柔情的细流,
沁入痛苦诗人的心田。
当我凝视那双眸子朦胧的深处
倘若沉默的人群走过我的身边,
他们会说看到一只忧心忡忡的骆驼
宁静地注视着两眼蓝宝石的清泉……
(赵振江译)
【注释】
[1]喀麦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喷火怪物。它前半身像狮子,后半身似蛇,中部像山羊。
【赏析】
巴伦西亚的这首《骆驼》,曾经风靡拉美大陆,被称作是现代主义的精品。诗歌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十节作为一个部分,描写两峰路骇长途跋涉的情景,第二部分从十一节开始到结束,通过非洲的沙漠之舟来抒情言志,将骆驼与诗人对照起来揭示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哲学,经典语句。
第一节首先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沙漠中的画面:非洲努比亚沙漠中,有两匹不知疲倦、长途跋涉的骆驼。它们的“后颈一曲一张”,“浅蓝色的眼睛”很“明亮”,那“金黄”的“毛皮”也汗淋淋的,它们“缩着脖子,张着鼻孔”,“阔步将努比亚的沙漠测量’’。第二至第四节诗人展示了骆驼不畏“天顶火红的骄阳”,不惧风沙,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朝着自己憧憬的绿洲一步一步前进的情景:“它们昂起头颅辨别方向”,那“毛茸茸的长腿经过梦游般的跋涉”后,“默默地停在水源的旁边……”它们“在美妙的蓝色下刚刚驮运五年,”“苦役的煎熬已经烤红双眼”,它们日夜兼程,“沿着昏睡的地毯沉默地跋涉”。第五到第十节,诗人打破了传统的和谐构图,段与段之间的联络很不明晰。诗人对每句诗的意象刻意雕琢,并把不和谐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诗中出现了“枣椰树”、“斯芬克斯”、“喀麦拉”、“金字塔”、“拜占庭的笛手”等意象,而且还有被比作金字塔的驼峰、被比作“昏睡的地毯”的沙漠以及被比作是“旋风中的金粒”的黄沙……这些意象叠加在一起,造成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让诗歌处处透着苍凉和悲壮,迫使反思骆驼的内涵。
第十节一开始,诗人就写道:“啊,艺术家!啊,跋涉在茫茫的原野上。”原来巴伦西亚以骆驼来作为诗人和艺术家的化身。邓达斯·克雷格在评论这首诗时写道:“在《骆驼》中,两匹骆驼代表诗人自己和一个与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可能就是何塞·阿松森.席尔瓦。他们都有高度的文化素养,对美都有强烈的追求,都藐视那些不学无术的庸人。因此,他们离开了同伴而在沙漠中逗留。”诗人用骆驼不畏艰难、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上辛勤跋涉的精神来象征他和他的诗友追求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接着说:“你们驮着神圣的独石巨碑!/狮身人面像的伤心者!贞洁的枣椰树的情郎!”诗人用这句话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创作主张:诗人既是“疲惫之王”又是“瀚海中的绿洲”。在艺术的天地里,诗人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辛勤耕耘,才能“洗刷人类的罪过”,才能使“大千世界的干渴得到安慰”。从巴伦西亚的诗作与创作主张中我们看出,骆驼就是诗人的化身,也代表了诗人追求的理想,是诗人心中的楷模与向往追求的目标。
回过头来我们看看第八和第十节。为什么骆驼的眼睛看到了那么多的苦难?为什么“拜占庭的笛手喜欢伴随镣铐的声响”?为什么他们一个有“痛苦的眼圈”,一个是‘‘畅饮悲伤”的目光?这种苍凉和悲壮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所有的问题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爱”。在诗人生活的社会大背景下,爱情、人生、理想带给他太多的感叹与悲伤,他同情不幸的人们与这个不幸的世界。所以我们能从他这首饱含深情的诗中读到一种淡淡的忧郁。这种苍凉和悲壮是一种崇高和执著,心灵的崇高与对于事业的执著。
最后一节是点题之笔,诗人甘愿做一匹具有关怀意识和哀愍情怀的骆驼,“倘若沉默的人群走过我的身边,/他们会说看到一只忧心忡忡的骆驼/宁静地注视着两眼蓝宝石的清泉……”就像阿根廷文学史家安德尔松·英贝特对诗人的评价说的:“他与自己的伙伴不同,‘他是以浪漫主义的心灵、帕尔纳斯派的眼睛和象征主义的听觉’向读者‘奉献了一个诗的世界’。”
这首诗想象奇诡,把内心复杂的、无法言明的东西用一个奇特的意象“骆驼”来传达,体现出作者对历史和人生极为独特、敏感的观察体验。整首诗给人迷人圆融的美感、遍逦隽永的情怀,以及对生活体验的喜悦和感激。
我为爱情受了多少委屈
[波斯]哈菲兹
我为爱情受了多少委屈,请不要问,
我吞了多少离恨别绪,请不要问。
我浪游天下,找到了一位魔女,
她有何等迷人的魅力,请不要问。
我在她门口思慕,思慕门口的尘土,
我眼泪滴落了几许,请不要问。
我这只耳朵昨晚从她的口中
听到了什么甜言蜜语,请不要问。
你为何对我咬嘴唇,叫我别作声?
我是如何咬碎了红玉,请不要问。
没有你,我在乞丐般的寒舍里
经受了多少凄风苦雨,请不要问。
爱之路上的流放者——哈菲兹呀,
已走到了哪一步田地,请不要问。
(飞白译)
【赏析】
这首爱情诗不同于哈菲兹以往的风格特征,它比较趋向于婉约,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情致。哈菲兹抒情诗的特征是热情奔放,情感丰富,格调明快,富有一种强劲的生命力和情感冲击力。但在这首小诗中,诗人以“请不要问”贯穿于全诗,营造了一种婉转细腻的氛围,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婉约的韵味,让人在这种婉转的情感中反复哑嚼着诗人那一份“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思绪。
诗人开篇就诉说着自己“为爱情受了多少的委屈”,在这种诉说中我们感受到了爱情所带来的折磨和痛苦,但这种情感是复杂的,是夹杂着诗人自己炽热的感情的。接着诗人将这份爱情聚焦到一位女郎身上,“她有何等迷人的魅力,请不要问”,诗人在这里激发着的想象空间,同时也给下文留下了铺垫。这样一位女郎到底令诗人爱幕到何种地步呢?诗人接下来说道,“我在她门口思幕,思幕门口的尘土”,诗人的爱情已经达到了这种地步,我们不禁为诗人的这种痴情所感动。但爱情的道路上夹杂着许多痛苦,诗人反复提醒我们,不要追问这背后所隐藏的欢乐和痛苦。“我眼泪滴落了几许,请不要问”、“听到了什么甜言蜜语,请不要问”、“经受了多少凄风苦雨,请不要问”,诗人在爱情中饱受折磨,在“不要问”的背后,隐藏着无尽的悲痛。
全诗在这种反复的吟唱中,让读者领会到这种爱的深沉和伟大。诗人为了心中的女郎,甘愿经受爱情无尽的折磨。正是在这种“不要问&rdquo,词语;的衬托下,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那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同时被激发出无尽的想象。
在这首加泽尔体诗中,诗人在每一行运用衬词叠句,加强了诗歌的情感性和表现力。
所谓的加泽尔诗体,是从阿拉伯的克希体发展而来。主要题材是吟唱醇酒和美人。其形式是每首包含7至12组对偶句,偶尔也有少至5组或多至15组对偶句的。其次是要一韵到底,第一、二行押韵,以下逢双行押韵。诗歌的最后一对偶句要点明主题,同时要将自己的名字写进去。有一部分加泽尔体诗在韵脚之后加上衬词叠句,这首诗就是。诗人反复使用叠句“请不要问”,增强了全诗的韵律。但“请不要问”并非韵脚,真正的韵脚已经移至诗行的中间(“请不要问”的前面)。
这首诗歌以一种婉转性的抒情方式,更突出了诗歌的主题,凸现了诗人那一份复杂而婉转的感情。全诗结构精巧,用“请不要问”贯穿于全诗,增添了诗歌的抒情力度,并激发了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使得诗歌具有了很强的情感张力和艺术表现力。(叶玉香)
第2篇:现代著名诗歌赏析
现代著名诗歌赏析
世界诗歌史上有很多的经典的诗歌,是值得我们好好欣赏的。关于著名的篇章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现代著名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到你!
现代著名诗歌赏析 篇1
①写于1924年5月陪泰戈尔访日期间。这是长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沙扬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诗》,再版时删去前十七首(见《集 外诗集》),仅留这一首。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诗歌欣赏】
1924年5月,泰戈尔、徐志摩携手游历了东瀛岛国。这次日本之行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回国后撰写的《落叶》一文中,他盛赞日本人民在经历了毁灭性大地震后,万众一心重建家园的勇毅精神,并呼吁中国青年“Everlasting yea!”——要永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这次扶桑之行的另一个纪念品便是长诗《沙扬娜拉》。最初的规模是18个小节,收入1925年8月版的《志摩的诗》。再版时,诗人拿掉了前面17个小节,只剩下题献为“赠日本女郎”的最后一个小节,便是我们看到的这首玲珑之作了。也许是受泰戈尔耳提面命之故吧,《沙扬娜拉》这组诗无论在情趣和文体上,都明显受泰翁田园小诗的影响,所短的只是长者的睿智和彻悟,所长的却是浪漫诗人的灵动和风流情怀。诚如徐志摩后来在《猛虎集·序文》里所说的:“在这集子里(指《志摩的诗》)初期的汹涌性虽已消减,但大部分还是情感的无关拦的泛滥,”不过这情实在是“滥”得可以,“滥”得美丽,特别是“赠日本女郎”这一节,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诗的伊始,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并列的意象妥贴地重叠在一起,人耶?花耶?抑或花亦人,人亦花?我们已分辨不清了,但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肺腑,象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样。接下来,是阳关三叠式的互道珍重,情透纸背,浓得化不开。“蜜甜的忧愁”当是全诗的'诗眼,使用矛盾修辞法,不仅拉大了情感之间的张力,而且使其更趋于饱满。“沙扬娜拉”是迄今为止对日语“再见”一词最美丽的移译,既是杨柳依依的挥手作别,又仿佛在呼唤那女郎温柔的名字。悠悠离愁,千种风情,尽在不言之中!
这诗是简单的,也是美丽的;其美丽也许正因为其简单。诗人仅以廖廖数语,便构建起一座审美的舞台,将司空见惯的人生戏剧搬演上去,让人们品味其中亘古不变的世道人情!这一份驾诗驭词的功力,即使在现代诗人中也是罕有其匹的。而隐在诗后面的态度则无疑是:既然岁月荏苒,光阴似箭,我们更应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每一寸人生!
现代著名诗歌赏析 篇2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
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顾 城
【赏析一】
《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于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诗人这种“人远天涯近”的辩证感情方式已成为人审美理想的发展的方式,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观的创造。”
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赏析二】
《远和近》一诗,是诗人对不正常生活的本质发现。此诗初发表时,被视为难懂的怪诗。按照当时僵化的阅读方式,人们已被习惯钝化的思维模式,此诗确实难于解读。因为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可诗人为什么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呢?原因是诗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都颠倒了。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也许,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亲切可近,更进一步显示出人的孤寂;也许,正是这孤寂,常使顾城想到梦的天国。可顾城应该知道,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梦的天国是不存在的。
【赏析三】
这首诗是朦胧诗里非常著名的诗篇,是被许多人传诵的诗歌。
在诗歌中顾城表达了人对于远近的哲理思考,人和自然,人和人的关系。
这种关系充满了一种辨证的距离、一种美和对爱的得失的痛苦。近处的爱人却是远在天边,天上的云却在心灵近处。爱人可近却不可能真正地接近,自然被隔离在远方却在爱人的心旁。 诗歌里表现出一种透明的美、纯净的美、神奇变幻的美,带有一种痛苦的思辩地忧伤。
顾城说他想“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那天国的门,向着人类。”可是“时间的马,累倒了。”即使在他最好的美丽诗篇里,他的悲伤和失望也淡淡地透露出来。
现代著名诗歌赏析 篇3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赏析
本诗大约写成于1925年或1926年,正当闻一多自美国留学归来,返抵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后不久。它和《发现》、《祈祷》等可以组成一个诗组,是他回国后爱国主义诗情的结晶。
作为一个赤子,诗人进着血泪、哭叫着投进了祖国的怀抱,却发现“这不是我的中华”,于是他一面追溯历史,肯定“这民族的伟大”,一面又展望未来,相信将来总有一天“咱们的中国”会如霹雳般震惊世界。
这首诗的题目是“一句话”,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也是这“一句话”。一句话通常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诗人要说的是怎样的一句话呢?因此这首诗在结构上就有了一个强烈的悬念,这个悬念所构成的戏剧效应便先声夺人地抓住了读者的心。这句话能带来“祸”,能点着“火”,它缄默了五千年,一下子“说破”,强烈的对比,又加深了这种悬念,引起人们情感的震动。有了这个强烈夸张的铺垫,一旦“咱们的中国”这句话突然爆出以后,读者便在心理上有了一个“预期”,同诗人一起为这一句话而感到震惊、兴奋。第二节,悬念已经落实,当然就再不能采用同一手法,这时,诗人转而用“你可以不信……但你必须相信”这样的句式,将铁树开花的稀罕与“一句话”的真实性进行大跨度的对比,从而进一步增添了“一句话”的力度。诗人自己曾说“火烧得我痛”,不论多少年之后,在吟诵这首诗时,读者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心中的这团爱国的烈火和为“咱们的中国”献身的决心。
这首格律诗每节的前六个诗行都是九个字一行,相当整齐,在谨严的格律中又荡漾着自然的语气节奏。最后两行没有将“爆一声”与“咱们的中国”排列在一行,而是为了强调效果故意拆成两个诗行。全诗两节都押一个“波”韵,显得一气呵成。整首诗的节奏谐畅、紧凑,湍泄跌宕,配合了诗人激愤式的诘问。
第3篇:朱熹的著名诗歌赏析
朱熹的著名诗歌赏析
1、《拜张魏公墓下》
衡山何巍巍,湘流亦汤汤。
我公独何往?剑履在此堂。
念昔中兴初,孽竖倒冠裳。
公时首建义,自此扶三纲。
精忠贯宸极,孤愤摩穹苍。
元戎二十万,一旦先启行。
西征奠梁益,南辕无江湘。
士心既豫附,国威亦张皇。
缟素哭新宫,哀声连万方。
黠虏闻褫魄,经营久彷徨。
玉帛骤往来,士马且伏藏。
公谋适不用,拱手迁南荒。
白首复来归,发短丹心长。
拳拳冀感格,汲汲勤修攘。
天命竟难谌,人事亦靡常。
悠然谢台鼎,“骑龙白云乡”。
坐令此空山,名与日月彰。
千秋定军垒,岌嶪遥相望。
贱子来岁阴,烈风振高岗。
下马九顿首,抚膺泪淋浪。
山颓今几年,志士日惨伤。
中原尚腥膻,人类几豺狼!
公还浩无期,嗣德炜有光。
恭惟宋社稷,永永垂无疆。
2、《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
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
点检梁间新岁月,
第4篇:《观沧海》诗歌品鉴
《观沧海》诗歌品鉴
引言:《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观沧海》品鉴,欢迎大家阅读!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品鉴一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
第5篇:精选几篇著名的诗歌赏析
精选几篇著名的诗歌赏析
【篇一:《裂缝的瓶》】
作者/普吕多姆
枯萎了插着的马鞭草,
扇子一下碰伤了花瓶;
只不过刚好轻轻触着,
并没有响出一点声音。
但那条细微的裂痕,
每天都在蚀着玻瓶,
虽不现形迹,而是准定
慢慢地在逐渐延伸。
清水流出一点一滴,
鲜花的生命便枯竭;
再也没有谁会怀疑,
不要触动,玻瓶已发裂。
往住也是相爱的手,
轻轻一触便伤着了心;
裂开了缝隙在心头,
爱情的花儿便凋零。
眼里看不出什么损伤,
可感觉它细而深的缝,
暗暗在低泣,在增长,
心儿已发裂,不要触动。
【篇二:《冬天的早晨》】
作者/普希金(俄)
冰霜和阳光,多美妙的白天!
妩媚的朋友,你却在安眠。
是时候了,美人儿,醒来吧!
快睁开被安乐闭上的睡眼。
请出来吧,作为北方的晨星,
来会见北国的朝霞女神!
昨夜,你记得,风雪在飞旋,
险恶的天空笼罩一层幽暗。
遮在乌云后发黄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