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五月人倍忙经典散文
五月人倍忙经典散文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每年的端午前后,是农家最忙的时节,被唤作“三夏大忙时节”。所谓“三夏”,指的是“夏收、夏耕、夏种”,也就是说,农人要在极其短暂的时光里,非常艰苦的环境下,异常紧张的氛围中,接连完成这三道工序,不敢出现任何纰漏。毕竟,小麦之于农人,是衡量一年丰歉的主要作物,是农人一年辛勤劳作的结果。
夏收是最紧张的,被唤作“虎口夺粮”。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此时的风叫做干热风,杀伤力极强。夏粮小麦的成熟,是绝对的急不可待,往往昨天还青黄相间的麦田,只需南风一起,就一个夜晚,或者一个晌午,一下子就变成了焦黄的色彩,而且棵棵麦秆都弯了头,籽粒胀满,挤破尖刺锋芒的麦壳。此时的农人都知道,“秋熟一时,夏熟一晌”,得赶紧开镰了,不然麦粒落到地上,眼瞅着的收成就得打折扣了。
开镰收割,似乎也不需要什么隆重的仪式。每人一把二尺三的长柄镰刀,几天前就从南墙上取下来,在磨刀石上,磨掉去年秋冬以及今年春上的锈渍,露出闪闪寒光的利刃,用大拇指的指肚儿一试,锋利坚韧。
收割很辛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在很短时间内能把小麦烤得焦黄的太阳,也一样炙烤着大地,炙烤着弯腰曲背俯身收割的农人。他们抱怨这样的天气,但又盼望着这样的天气能多给几天,好有充足的时间,收割,晾晒,脱粒,再晾干,然后一袋子一袋子收到自家的粮囤里。“夏天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为了抢在雷雨到来之前,他们会连夜奋战,一年的辛劳,就指着这几天的收获了!
麦收是全村总动员的。丁壮劳力自不必说,妇女儿童齐上阵,“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就连在城里“吃皇粮”的人们,也一律回到家里来,拿起镰刀,割麦打场去。丁壮劳力从来不得闲暇,常常是撂倒自己家的麦子,接着就得帮着亲戚朋友、帮着邻家收割,看着别人家的麦子还长在地里,谁也不会坐视不管。收下一季的麦子,就等于收下了一年的希望!
记忆里,每年夏收结束了,我都会大病一场,不只因为没白天带黑夜的劳累,而是缘于一种小甲虫——长得像天牛,但要比天牛小得多的一种褐色甲壳虫。它躲在麦垄里,镰刀扫过来,它就会释放出难闻的气味,然后逃走。我却早已熏得头晕目眩,干呕不止。呕过了,还得再拿起镰刀,继续割。那可恶的虫虫还会再有,我努力屏住呼吸,不去嗅那气味;然而,这种虫虫太多了,躲都躲不及,于是再呕。哥哥姐姐们说我耍奸偷懒,不想干活;母亲叹口气说:“唉——,不是干农活的命,好好念书吧,长大了到城里去,就不会受这洋罪了!”
比起夏收来,我觉得夏种才是最艰辛的,那简直就是憋屈。夏天要种的是玉米,需在小麦收割之前,钻到麦垄里去点种。稍宽些的麦垄也就20几公分宽,人钻进去,猫着腰,夹着腿,曲着膝,整个人需要收紧、提气,像练轻功一般,因为稍不留神,就会踩倒了刚刚籽粒饱满的小麦,那可就罪孽深重了。
点种时,右手拿小铲子,尺把长,专为点种玉米打造;左肩挎布包,内装5、6斤玉米种子;左手抓一把种子,配合右手铲子的挖掘,迅捷地塞进3-5粒,然后,埋好,跟进,踩实;然后,再反复下一套动作。
挖坑是需要力气的,也是需要准确无误的。一铲子下去,小坑两三寸深,掀起的土要足以埋好玉米种子;每一个小坑要有合理间距,七八寸远,间距直接关乎玉米定苗后的株距,关乎秋粮的长势和收成。因而,挖坑需要稳、准、狠。铲柄抓牢,力量用足,一铲下去,就得成型,不能再来第二下。
小麦即将成熟,半人来高,人钻进麦垄里,也就淹没在广袤的.麦浪里了。在那样的一个几乎密闭的狭窄的区间里,风吹不进来,太阳却毫无遮拦,倾泻无余。你可以想象那种令人窒息的闷热。人还不能穿短衣裤,需长衣长袖包裹严实,不然,那尖利的麦芒,会刺穿肌肤,让你患上麦芒炎,疼痛刺痒难忍。而且,还要机械地重复那样的一套点种的动作,一口气将一把玉米粒种完,才可直起身,趁再抓一把种子的当口,喘上一口气。一把种子足有五六十颗,这一口气要种下十几个点坑。
倘若一套程序里哪个动作出了问题,就不得不重复返工,中途停下来喘气,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就会大大窝工,活儿出不来,被落到后面就丢人现眼了。
半天下来,人们最明显的反应就是:腰杆直不起来了,腿也不能打弯勒,纂铲子的右手早就磨出了血泡,而且五指屈伸艰难,握不住筷子了。
于是,父亲与邻居大哥研制了玉米点种器。他们用一根锹把粗、半人来高的竹筒做杆,前端装铁铲,后段装把手和扳机,中间装上一木盒子,木盒子里盛上玉米种子。整个装置就跟电影里,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的转盘机枪一样。用上点种器,就可以直起腰杆儿,双手一同用力,省力多了,也不必猫腰曲膝钻麦垄了,只是,速度上不来。心急的农人用不惯这个,因而,后来并未推广开来。
而今,小麦收割全部机械化,收割、耕作、播种一体化,几十亩、几百亩小麦也就一晌工夫,直接将金灿灿的麦粒装进麻袋运走,而且,玉米也可以播种到深翻了的暄腾腾的土地里去,不再炙烤,没有憋屈,谁还会记起原先的那些辛苦呢?
记得,那年麦收前,当生产队长的邻居大哥,坐在田埂上,卷着旱烟筒,看着丰收在望的齐刷刷的几百亩小麦时,双眼迷离,满是沟回的黑脸膛,像绽开着一朵美丽的花,憧憬着共产主义的理想生活:“‘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算什么?到那时,‘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电钮一按,地就湿了,机器一转,庄稼就收了。’嘿,那该多带劲儿呀!”
母亲真是料事如神,我果然来到了城里,而后就很少再回家收麦,那小虫子也没再见到,不知道现在是否已经绝种了;父亲的发明,只在记忆里神奇了那么一小段,就跟镰刀一样,挂在了南墙上,而后都不见了踪影;邻居大哥也终于没有见到比“共产主义”更“带劲儿”的生活,跟父母前后脚找马克思去了,那边可有联合收割机吗?
干热风又起,“三夏”马上就到了,只是,人们不再大忙。
第2篇:五月人倍忙,课改花绽放——潭头镇初中五月大事回顾
五月人倍忙,课改花绽放
——潭头镇初中五月大事回顾
单位:潭头镇初中作者:邵晓伟摄影:邵晓伟王珂党义涛
春去夏来。春花虽成泥,夏花却璀璨。课改之树,枝繁叶茂正勃发。五月,潭头镇初中迎来了繁忙时节。
栾川县首届“校长说校”活动暨中招备考会在我校隆重召开,全体九年级师生圆满结束计算机、实验、体育中考,特邀李洪明教授作《赢在冲刺》报告,全国现代学校教育发展联合会第二届辨课活动暨校长论坛在我校设立了分会场,我校“课改之星”优质课决赛隆重举行。
5月3日,栾川县首届“校长说校”活动暨中招备考会在我校召开。教育局副局长马啸飞、教研室主任雷玉环与会,全县初中校长参加会议。此次会议,展现了我县各初中优秀的办学特色和教改教研的优秀成果,交流了各学校中招备考工作的打算,有效拓展了我县初中阶段的办学思路,大力推动了初中学校特色建设。与会领导和校长也为我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5月10日下午,九年级全体学生在九年级教师的带领下,参加了2013年中招计算机、、实验、体育考试。镇中心学校校长张剑敏随同前往,对此次考试关心备至,给教师、学生以极大的鼓舞。学生们信心十足,考出了比较理想的成绩,2013年中招“序曲”圆满结束。
5月12日,特邀河南省教育心理学会会长李洪明教授来到我校。首先给全体班主任讲述了班级管理方面的“五维管理法”,非常实用,贴合实际,可操作性强。5月13日上午,李洪明教授面向1300余名师生作了《赢在冲刺:考前巅峰状态训练》的专题报告。李教授演讲循循善诱,激情飞扬,感染着所有的学生,使得会场气氛热烈,如潮水般汹涌澎湃,极大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助推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5月17——18日,全国现代学校教育发展联合会第二届辨课活动暨校长论坛在我校设立了分会场。该团队的课改专家为我校示范了几节优秀课例,充分体现了当代课改新理念。我校师生一睹专家风采,深感受益匪浅。
5月21——23日,经过近三周的酝酿、筹备、初赛,我校“课改之星”优质课决赛隆重举行。活动特邀我县教研室副主任李建伟、荆明央、蔡金航,教科所所长杨发旺,镇中心学校校长张剑敏、教学专干张延涛为评委,参赛教师18名。经过三天激烈角逐,最终尘埃落定:一等奖获得者党义涛,奖金1000元;二等奖获得者王红丽、谢宝宝,奖金各500元;三等奖获得者李海朋、赵秋歌、叶樱枝,奖金各300元。
该项活动的成功举办,大力推进了我校“三环”教学模式的积极构建和推广,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了教师的课改意识,使我校课堂改革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月,忙!
五月,夏花如此灿烂!
第3篇:记起五月插秧忙经典散文
记起五月插秧忙经典散文
五月本是农村忙着插秧的季节,但时至今日,那种农忙的场景却不见了踪影,荒草萋萋的田畈已不是犁耙水响的春耕图景,而是草萋萋、风拂拂的冷清。
记忆中,溅夏的雨后,湛蓝的天空清澈纯净,明媚的阳光灿烂如金,蓝天下,远山浅淡,近水清碧,浅浅的水田里,人欢牛忙,一派农忙景象。
秧田里,阳光暖暖地照着,弥漫着阵阵的清新气息,绿油油的秧苗像一块绿毯,一阵风吹过,嫩生生的秧苗随风摇曳。农人就在这样暖洋洋的天气里坐着“木马”,弓着腰,双手麻利而轻巧地将秧苗扯起,一边扯秧,一边闲聊,秧田里散发着好闻的泥土芬芳,飘散着一片欢声笑语,弥漫着轻松活泼的气氛。
扎好的秧把子,被男人们挑到平整的大田间溜窄的田埂上,汉子们像抛绣球一样将秧把抛到水田里。那些紧扎扎、绿滴滴的秧把子,就像雕刻过的翡翠,也像一个个绿色的
第4篇:忙优美散文
忙优美散文
忙是什么?在字典上,忙是指事情多,不得空。每天早晨,在地铁里,我时常会看到许多背影——一个个沉默而疲惫的背影,迈着仓促的步伐与我擦肩而过。在生活中,智者忙着思考问题,愚人忙着高谈阔论,商人忙着争取盈利,医生忙着救治病人。忙,只是一个过程,呢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忽略了一些什么呢。
忙兮忙兮奈若何。我们早已因忙碌而忘记了儿时蟋蟀的鸣叫声,忘记了与家人团聚时的笑容,忘记了闲庭独坐,静心闻茶香的愉悦。时光,就这样从忙中悄悄留走了。
一年一度的春节返程高峰拉开序幕时,你是否是其中一员?你是否忙着连夜排队买火车票,只为能早点回家,与家人团聚?在这个人情味淡薄的城市中,你是否依然记得常回家看看父母?我想,即使再忙,也要忙里偷闲,回家看看父母眼旁的皱纹,头上的丝丝白发,多陪陪他们,陪父母聊天、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