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聊天经典散文
聊天经典散文
雨不停地下着,夏日的风从窗外轻轻刮来,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我和园儿躺在床上闲聊起来,由于平时各自的忙碌,我和孩子好久没有这样聊了,今天是星期天我要满足孩子的一切,打开心扉,聊个痛痛快快,自己也放飞一下心情。
园儿的话滔滔不绝,我们聊得海阔天空,大到历史变迁,小到家长里短,从她大舅家地里种的西瓜到羊,从她姐姐南儿到她自己从小到大的一件件趣事,从社会的真、善、美到历史的变迁,听着孩子人生哲理也一套一套的,我才知道我落伍了。
孩子最爱听的是社会的变迁,我给她讲起了上世纪70年代我们这一代人走过的岁月,讲起了我们走过的难忘日子,我漫无边际地回忆着,给孩子娓娓道来……
从县城街道上寥寥无几的马车、大卡车、到今天街道上车水马龙的车流和到小轿车步入家庭,讲起了当时人们贫困的生活……
记得当时非农业人口(俗称吃细粮)每家都有一本蓝色的“粮油供应证”小本子,每月到粮站买粮时,拿上这个小本子,粮站的工作人员按上面人口的年龄和工作的工种的标准买粮,一个月每人几斤白面,平时家里来了客人,给客人做白面,家里人是玉米面掺点白面,客人吃完饭剩下后,大人给孩子们这个孩子夹一筷面条,那个孩子夹一筷面条分着吃,一日三餐大部分吃的是粗粮有时和白面搅在一起,或者用白面把玉米面包在里们擀开,叫包皮面。早晚吃玉米面煮疙瘩、和子饭、窝窝头是大部分人家的家常便饭,人们当时叫煮疙瘩是用一个电影名字叫《车轮滚滚》。在白面紧缺的情况下,家里只是逢年过节吃白面。有时隔一段时间晚上烧一次白面烙饼,割一斤肉,中午吃一顿白面面条也算是改善生活了。
人们在生活上困难,在穿衣上也一样,在孩子们多的家庭,一件衣服姐姐穿了妹妹穿,哥哥穿了弟弟穿,一天缝缝补补,一个一个挨着穿,当时孩子们穿的衣服大多数补着补丁,有的大人也补着,穿的裤子屁股上补着圆圆的大补丁,和肩膀上补着补丁的人随处可见,人们常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条件好的人家有缝纫机做衣服,大部分家里是妈妈用手缝。我们家孩子少,父母都有工作,当时也算是好条件的人家,我上面没有姐姐,也没有穿过别人替下来的旧衣服,可是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记得那年我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学校开运动会在体育场举行运动会开幕式,老师让我们一些人打红旗,要求统一穿绿色衣服,大部分孩子们都是互相借着衣服和鞋子……
我放学后到上城一个旮旯里问一个上班的女生借上了衣服,为了这件衣服我早两天就操上心了,问了好几个同学都没有,我怕借不下耽误了事,害的我哭肿了眼睛,在开运动会的那天,我和同学宇丽还照的一张相片至今我还保存着,眼睛还是肿着的……
看看今天的孩子们穿的衣服样式新颖,每个孩子一年四季每天都穿的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在生活上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白面、大米想吃什么吃什么。以前过年也没有今天平时的生活好,今天的一切在当时想都没有想过……
现在各个超市、商店孩子们的小食品各式各样、品种繁多:锅巴、玩味、干吃面、薯条、果冻等等,还有各式各样的牛奶、酸奶、等等,真是好吃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在当时寥寥无几,就是县副食加工厂做的方块饼干,成为孩子们眼中的抢手货,吃一口饼干都香喷喷的,记得县副食加工厂还做面包,那颜色那香味至今我常常想起,当时我常常问我的母亲要上五分钱,或者一角钱去副食门市部买一个面包或者几块甜甜的水果糖(没有奶糖),到水果门市部买上一把自己喜欢吃的南瓜籽、金瓜籽就是当时我最幸福的事了。
记得一到秋天,吃粗粮(农业人口)的孩子们上学时把金黄色的嫩玉米带到学校,或者拨下来装在自己的口袋里吃,一群孩子们围着,眼馋嘴也馋,这时拿出来给孩子们这个几颗、那个几颗分着吃,觉得比什么都好吃。我的一个同学会清,在家住在上城的一个旮旯里,我常常去她家玩,记得她的妈妈晒的白萝卜条咸菜,我们常常用手抓着吃。记得真好吃。今天我们碰到一起时还常常说起这一切往事。
再看看今天孩子们的玩具,家家成堆,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小汽车、遥控车、千姿百态。形象逼真的变形金刚、形态各异、五颜六色漂亮的布娃娃、芭比娃娃,和可爱的毛茸茸的小动物玩具,让人眼花缭乱,不要说孩子们爱不释手、喜欢得放不下,就是我们大人也想多看两眼……
想起来我们那时候,孩子们的玩具都是自己手动做的,冬天男孩子们在河里划的冰船、自己滚动的铁环、制作的小木枪、用铁丝自己做的弹弓。这都像他们的宝贝一样。一到星期天,孩子们尽情地玩,有的男生们拿上梯子在屋檐下、上大树挖小鸟和小鸟蛋,或者把邻居的孩子们都叫上,孩子们拿着自己的小木枪学电影里玩打敌人的游戏叫捉兵兵,在院子里,旮旯里跑来跑去,大呼小叫,个个跑得汗流满面,但孩子们玩得痛快,玩的就是高兴。有时天气晚了,玩的也顾不上回家,家里的父母在高声叫着孩子的名字,等着回家吃饭……
我们家最会玩的是我的弟弟向阳。玩具都是他自己亲自做的,心灵手巧,冬天到河里划的冰船自己做,滚动着铁环满院跑、自己用铁丝做下弹弓,园宝整整齐齐放在一个盒子里,孩子们会玩的弟弟都玩得漂亮。八九岁时就是衣服的扣子掉了后自己缝上,家里锁子坏了自己修好、就连家里的.缝纫机也能蹬上几下,父母给上几分钱,都买了好看的小人书自己刻下手章,一个一个编上号码,满满的一小木箱小人书成为我们的最爱看的书,后来经过几次搬家不知道遗失到哪里了,每当我想起那一摞摞小人书,我的心里可真不是滋味,当时弟弟们爱书如宝的一幕幕让我常常地想起……
弟弟还把方块玻璃上自己用毛笔画上解放军、日本人,嵌到一个纸盒里面,一到晚上,对着墙壁拿上手电筒一晃,叫做演电影。还有把玻璃镜片对成三角形,里面放上彩色的碎纸,做成了万花筒。学习也误不下,上学后学习委员、班长、三好学生的头衔,上台表演,三句半,敲锣打鼓没有一样不会,还是优秀宣传员。在家里干家务,拾蓝煤,和煤泥、每天早晨早早到学校跑操、上早自习时,忘不了的是到做饭的小房子里把火看一下……最笨的当然是我了,跳绳不会,踢毽子更没有学会,最发愁的是体育课的跳木马,单杠。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身轻如燕的样子,自己成为最头疼的事情……
想想当时的孩子们就是这样,放学有放学乐趣,上学有上学的快乐,在学校时,叮铃铃,下课铃声一响,男孩子们一混跑出教室有的拿上砖头瓦块砸油油、(就是把一块砖头摆好,人离开一段距离,用手中的砖头把摆好的砸倒),有的半跪在地上奔蛋蛋(玻璃球),有的弯下身子打园宝(用烟盒的包装纸成一个三角形的、还有正方形的)、女同学们玩的龟归(一种猪骨头)、小石块、妈妈给缝的沙包,有的孩子们从自己家喂的公鸡身上采下漂亮的鸡毛自己做成了毽子,让我们真是羡慕,还有的跳绳、有的跳皮筋,在跳皮筋中,从脚腕到小举到大举从低慢慢升高。一边跳皮筋一边念着儿歌或者唱着歌謡;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们冤仇深等等积极向上的歌曲。有时4个孩子或者6个孩子每人把自己的一条腿互相编在一起,用一条腿跳着转圈,一齐念着;小汽车,嘀嘀嘀,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或者几个人围成一个大圈,一个人悄悄地把手绢放到其中一个人的后面,围着大家继续转圈,玩丢手绢的游戏……
吃了糖后保存下五颜六色的糖纸,像宝贝一样珍藏在书里。还有就是手里拿一条毛线,由两个人一替一下玩来玩去,叫翻毛的(翻麻架),翻有;挂面、疙针等等,一个人也能玩,变的花样有:降落伞、吹喇叭、红太阳等等,当时一切方方面面的条件是不能和今天来比的,但孩子们又一颗快乐的心,玩的就是高兴。
一到下雨的日子,大人孩子头上每个人戴一顶园园的草帽,头遮住了,衣服湿透了,有的孩子们披一个塑料袋连头遮住,条件好的人家孩子们打着伞、穿着雨鞋,大部分人家没有,由于当时是土路,走一步一脚泥,鞋子下面都是带着厚厚的泥巴,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坑坑洼洼的脚印……
看看今天的孩子们一到下雨天,五颜六色的伞,向一个个大大小小蘑菇一样,成为雨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条件好的人家车来车往接送着……
我兴致勃勃、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漫无边际地讲着,用对比的方法,讲讲昨天、说说现在,孩子睁着一双小眼睛认真地听着,还不断问我问题,有时听得哈哈直笑,孩子的思路随着我的回忆一起回到了我曾经走过的岁月。
我把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一切讲给了我的孩子,就是想让孩子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问:“孩子你觉得你们今天幸福吗?”孩子快乐的点点头,一边说:“幸福、幸福”,我又一次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一个人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生活,一定要懂得知足,只要有一颗知足的心人就永远快乐。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就是这个道理。”
第2篇:网络聊天-800字散文
网络聊天-800字散文
网络聊天
关于网络聊天我想谈点自己的看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大多数人都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又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无疑给现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给人们的生活开创了更为广阔的新天地,同时,又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别样的色彩。海阔天空、网络无垠。就拿网络聊天来说吧,它是人们在茶余饭后和工作之余的空闲时间里最好的消遣和休闲的方式之一。但是,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运用。
如今,社会在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大多数人生活在日益加重的`压力之下,家庭、工作带给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时,有相当一部分人开始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能够缓解自己压力的最佳方式,所以,各种网络交流平台就应运而生了。
网络交流平台的出现毫无疑问地又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它对于人们缓解压力、调整状态无疑又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们必须要清楚,它是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等的交流平台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男女老幼之别,不在乎距离的远近,不在乎贫富的悬殊;只要志趣相投,只要说话投缘,就可以很愉快地交流。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它发表感想、谈天说地、交流思想、传递感情、结交朋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计较对方姓什么、叫什么,去计较对方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去计较对方是高官、是百姓;只要双方谈得来、只要双方很投缘,就可以很好地交流,甚至可以愉快地交往。
然而,有些人却利用这个平台谋求自己的某种目的,没有一个良好的心胸,心怀不轨,动机令人质疑。这些人往往是一些灵魂扭曲、内心空虚、思想低俗的一类群体,他们从来不会锦上添花,他们只会哗众取宠。
网络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它是一个交往的媒介,是一个谈天说地的空间,是一个倾诉心声的港湾,是一片放飞心情的天空,是一个舒展筋骨的巢穴。这里人人平等,这里无需勾心斗角,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耕耘这块土壤、去润泽这块沃土,我们的这片天地就一定能成为我们驻足歇脚的驿站。
第3篇:精致的聊天的散文
精致的聊天的散文
此日足可惜
此酒不足尝
舍酒去相语
共分一日光
很喜欢韩愈这首诗,如果翻译成白话,应该是:可惜今天的日子啊,那酒又有什么好喝的呢?放下酒去聊天吧,共同分享今天的大好时光。
我之所以喜欢韩愈的这首诗,是因为我喜欢和朋友聊天,不管是年长的、年轻的、同性的、异性的我都喜欢。因为聊天能使我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融通感情、心情舒畅。要知道使生活酣畅的方法永远是聊天而不是饮酒。
聊天的方法有多种,可以面聊、电话里聊、写信聊、如果不擅文字可以用书画聊、用歌声聊、现在用新兴的一种网聊。总之,不管哪种形式,都是一桩快乐的'事。
然而,聊天当然要分清对象,当然不能“对牛弹琴”了。而且,还要真诚,且必须语语平淡、心领神会。不一定非得要跟人对话,可以跟山、跟水、跟风、跟树、跟花、根草……花无语,水无声,跟山,跟水对
第4篇:关于聊天形式的散文
关于聊天形式的散文
我喜欢实事求是,讨厌阿谀奉承;我喜欢用事实证明一切,像焦点访谈,讨厌盲目崇拜追星,像无头苍蝇;我喜欢一个人静静的思考,思绪可以海阔天空。也喜欢选一静地舞拳弄棒,练练太极。我喜欢理论联系实际,也喜欢总结昨天,是为了一个无悔的明天。
崇拜名牌。
去年元月,老婆张罗买电脑,我和女儿坚决反对。女儿说:“影响学习。”我说:“我怕上瘾学坏。”扭不过老婆,我和女儿坚持买普通的组装机,能玩就行。老婆自作主张买了台“联想”一体机,在我们这,是最先进的。老婆的理由是,要买就买最好的,放在那,让外人看见,觉得自豪。我和女儿注重的是功能,不在意外人如何。
内容与形式。
近几年,经常的搬家,我和老婆的结婚合影,(放大,用相框裱的那种),不知跑到哪个爪哇国去了。偶尔和老婆闲聊,计划着过年怎么装楼。我突然想起了“
第5篇:有关写聊天的散文
有关写聊天的散文
我仰靠在沙发上,百无聊赖地划着连连看。斜眼,母亲攀着扶手,一步一顿走上来。她佝偻着身子,走到我对面的沙发边,双手按住沙发扶手,慢慢地坐下去,长长地吁了口气。
“咱村儿的兰花跟别的男人那个了。都四十多岁的人了,还搞这事,唉……”
“哈”,我划着手机。
“早上,我捡鸡蛋的时候又闪了腰。”
“哦”。
“提到腰我就来气儿!当年要不是你爸踹我一脚,我现在的腰也不会这样。”
“都说几百遍了,奶奶。”儿子在一旁笑。
“短命鬼,当年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打我,现在让我千刀万剐也难解心头之恨!”
“嗤”。
“我刚才说到哪里了?”
“啊?”我抬了下眼皮。
“告诉你啊,我正在给田伯的孙女物色对象哩!这女孩长得可真俊儿!啧啧啧啧……”
“啊哈”。
“这么晚了,也不叫你儿子去睡觉。怎么管的孩子。”
“嗯”。
“晚了,我下去了,整天抱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