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第四课时《利率》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5-21 07:13: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百分数第四课时《利率》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第11页“利率”、做一做及练习二第9、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小黑板

课时: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利率

二、新课讲授

(一)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二)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例题中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三)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课件出示存款凭条,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

(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四)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连本带息的方法:

连本带息取回的钱=本金+利息

(3)学生阅读理解例4,计算后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5000+5000×3.75%×2

=5000+375

=5375(元)

答:到期后可以取回5375元钱。

三、巩固练习

(一)妈妈将50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三年,年利率为4.25%。到期后将会得到多少利息?

(二)王庚今年的年终奖金有3万元,他准备全部存入银行,存期为两年,年利率为3.75%。到期后,王庚一共取回多少元钱?

(三)爷爷将半年的退休金全部存入银行,存期5年,年利率是4.75%。到期后,取得利息2375元。爷爷存入的退休金是多少钱?

(四)爸爸将家里30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三年,年利率是4.25%。存期刚满两年时,因为家里需要用钱,爸爸准备提前支取。按银行规定,提前支取存款一律按活期年利率(即0.35%)计算。爸爸会少得到多少利息?

四、课堂小结

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如何计算利息?怎么计算取回的总钱数?

五、板书设计: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取回总钱数=本金+利息

5000+5000×3.75%×2

=5000+375

=5375(元)

答: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钱。

六、教学反思:

第2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浓厚兴趣。

2、消除学生对科学的神秘感,知道“需求”是科学探究的动力和起点。

3、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身边事物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4、能对搜集到的问题进行整理与分类。

5、会从众多问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

教学重点

分析与研究一些成功的案例,希望能以些激发灵感,找到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改进用具”的最佳方法。

教学过程

1、展示学生课前通过不同途径搜集来的他人的成功案例。

(1)、组织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这时教师应当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认真倾听学生的展示,最好能够及时地提出一些使学生展示更为充分的建议。“他们的探究过程是怎样的?探究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他们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有搜集到的资料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

(2)、讨论:听过以后,你能对这件发明作品展出几个问题?你还想进一步了解这个科学探究活动的什么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式开展专题研究活动。

2、分析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开展专题研究活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分析典型案例“安全雨伞”或“反光防风雨披”的结构特点和探究过程。这一活动非常重要,如果把研究对象的结构特点和探究过程分析透彻,对同学们下面开展专题研究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课堂上花费的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分析、探究。教师可用展板或板书的形式把学生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分析图表或逻辑分析图放大,有条件的学校也可采用多媒休展示的方法。

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中得到启示。

(2)、讨论与分析在探究过程中使用的发明技法。

这个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认识发明技法,探究发明技法在实际活动中的灵活应用。教材中呈现的发明反法和指导的文字虽然不多,但是,留给教师的空间却很大。可以设计成:“从小发明作品”中找发明技法,也可以设计或使用发明技法指导学生作品的发明。

在这里教师还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借助一定的科学思想和技术手段创造出的新事物和新方法是发明创造(例如我国的四大发明和爱迪生发明电灯……),改进和完善身边物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也是发明创造(例如我们身边同学的小发明“充气雨衣”、防冻水表“等)。只要我们善于观察,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努力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就一定能搞发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品质。还可以通过发明家的发明故事学生体会发明创造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遇事多问为什么,并且努力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一定也能成为发明家,从而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树立信心。

4、根据“雨具的缺点”整理表制订探究方案。

(1)、改进相同雨具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探究小组。

(2)、根据“雨具的特点”整理表确定改进意见,明确探究目的。

(3)、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并做好器材准备。

(4)、选择合适的发明技法,商定探究步骤,明确探究目的。

(5)、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探究思路。

各小组探究的问题不尽相同,制订的探究方案也不一定全面,但是,他人成功案例的启发下,可能会有新的感悟。这时如果再开展一个全班同学的“问题互相讲座讨论会”,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各小组共同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就把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到了,这样制订的探究方案可能会更全面些。

教师可在各组巡回,主要是倾听学生的讨论。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方案的可操作性,如:你们提出的探究方案需要什么器材?要探究多长时间?花多少钱?有没有安全问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学生就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学生向教师求助时,教师不可能什么都懂,这时,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在专题研究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教师应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学生进行价值判断;要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和计划;要检查学生计划的可行性;要提醒学生注意探窘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关注学生的活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帮助;要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做法,防止偏见和出现差错;要提醒学生要实事求是,注意结论的可靠性;要引导学生的再认识,对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引导报告自己的收获,等等。

反思与评价:采用课堂随机评价和自我反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充满自心:我也会了!我已做好探究的准备!我也能当小发明家!

第3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浓厚兴趣。

2、消除学生对科学的神秘感,知道“需求”是科学探究的动力和起点。

3、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身边事物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4、能对搜集到的问题进行整理与分类。

5、会从众多问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

教学重点

分析与研究一些成功的案例,希望能以些激发灵感,找到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改进用具”的最佳方法。

教学过程

1、展示学生课前通过不同途径搜集来的他人的成功案例。

(1)、组织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这时教师应当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认真倾听学生的展示,最好能够及时地提出一些使学生展示更为充分的建议。“他们的探究过程是怎样的?探究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他们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有搜集到的资料的同学可以互相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百分数第二课时《成数》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 第9页“成数”、做一做及练习二第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成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成数的计算,进一步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成数的理解和计算。

教学难点: 会解决生活中关于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同学们有留意到类似的新闻报道吗?(学生汇报相关报导)

二、新课讲授

(一)理解成数的含义。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通称“几成”

(1)刚才大家都说了很多有成数的发展变化情况,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百分数第一课时 折扣 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

第8页“折扣”、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至3题。

教学目标: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课件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每当过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

生:打折;买一赠一……

二、新课讲授

(一)理解“折扣”的含义。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九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百分数第三课时《税率》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第10页“税率”、做一做及练习二第6、7、8、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能力目标: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率的理解和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教学用具:小黑板

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二、新课讲授

(一)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二)税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民歌,感受齐鲁燕赵支脉音乐文化特点,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感受我国民歌的流变性。

2.通过学唱歌曲《孟姜女哭长城》,了解长城的历史和关于长城的传说等,学会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

过程与方法:在聆听中感受山东民歌、河北民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各地民歌艺术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包楞调》《孟姜女》等齐鲁燕赵支脉民歌的特点。难点:体会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音乐意境,掌握民歌的流变性。教法练习法

教授法 演示法 视唱法 歌唱法等。学法聆听法、视唱法

教学准备

钢琴、放音机、磁带、多媒体。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民风民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PEP五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40分钟有限的时间里让自己的教学更具实效性,不仅要充分研读教材,还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教案。所设计的游戏要为突破重难点服务,不能仅仅为了活跃气氛而设计无效的游戏,否则课堂上会看起来热热闹闹,而实际学生掌握不佳。预设的游戏要简单易于操作,并且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操练过程中的游戏参与面要广,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去才能达到巩固的目的,不能让课堂成为少数优等生的表演舞台。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预设教案,不能按部就班的按着预设流程一步步牵引学生,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有选择的使用适合学生的预案

本课以话题为纲,交际功能为线,兼顾结构,运用英语完成任务为目标。即 话题——功能——结构——任务对话教学(Let’s talk

Pai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百分数第四课时《利率》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百分数第四课时《利率》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