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最新关于语文考试没有标准答案
最新关于语文考试没有标准答案
我们很不解,一些语文老师每次批改考卷都人手一份教育局“权威”的“标准答案”。其他学科我们不敢妄言,但是就语文科来说,这是非常悲哀的事。语文老师没有“答案”就不会改卷吗?所以我们觉得非常纳闷,广大的中学生能去哪里找语文考试的答案呢??要是他们人手一份答案多好啊!!还是结合阅读题示例来探讨吧:
舍弃也是一种尊严
遗失在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目前已经回归了牛、猴、虎、猪、马五件。佳士得公司日前宣布,2009年在法国的一场拍卖会上将出现鼠首和兔首,它们的总价可能会拍卖到2亿元人民币!对此,中方专家认为这“无异于打劫”,网上新闻一出更是引起了无数中国网民的愤怒。
自从中国有了回购文物的专项基金,尤其传出重建圆明园的设想后,当年英法联军所抢的那些圆明园遗物,身价像打了鸡血般飙升。强盗似乎磨圆了身上的棱角,纷纷变成了艺术家的后代,想在拍卖市场上与被抢者握手言欢。他们没有道歉与愧疚,也不要愤怒和哀怨,只要白花花的银子。
强盗打的终究是强盗的如意算盘。100多年前,英法联军抢走了那些有工艺价值的铜宝贝;100年后,强盗的后代却要以貌似文明的方式去拍卖它们,再从中国人身上大肆掠夺一次。
据统计,1840年以来,由于战争、盗掘、不正当贸易等,至少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中国是文物流失大国,所以早早就加入了《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与多个国家签署双边协定: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无时间限制。因为这个公约,2005年,被英法联军当做战利品的天津塘沽大钟,终于归还给天津。由于并不是所有国家都签订了这个公约,所以流失海外的文物拍卖的情况仍在频繁发生。
自中国启动国宝工程回购流失文物后,中国流失文物的行情就一路看涨。于是出现了几年前只值几百万元的兽首,近来竟被喊出了亿元天价。被抢劫是一种耻辱,同样挨宰也是一种耻辱。如果流失的文物被我们花巨资买回来了,()我们把它们重新捧在手心,“供”在了博物馆中,()没有了那种失而复得的好心情。
单拿圆明园兽首来说,我们更应该通过外交途径来索回,让抢劫者如何拿走的再如何送回来。虽然此举难度甚大,但我们还是要一直保持这种索回的姿态。假如一时难以追讨回来,不如索性让它们就像圆明园废墟那样,保持着一种缺憾。我想,无论这些文物流失在何方,它们身上铭刻的中国印记不会变,它们被抢走的历史记忆不会变,它们来自圆明园的这个事实不会变。只要我们真实与满怀诚意地面对历史了,屈辱也能成为一种爱国的力量。
因为爱,所以舍弃,这样的姿态也能体现一个民族的尊严。
1、根据句意在空白处填上关联词。如果流失的文物被我们花巨资买回来了,()我们把它们重新捧在手心,“供”在了博物馆中,()没有了那种失而复得的好心情。
2、作者对回购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兽首铜像持什么态度?
3、文章句子“于是出现了几年前只值几百万元的兽首,近来竟被喊出了亿元天价”中的“竟”字能删去吗?为什么?
4、你从文中获得什么启示?
这里的第一题就是我们在拙文《简单的一道填空题难住了不少语文老师》提出不同看法的实例。这真的是很简单的一道填空题呀,我们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老师非拿那个所谓的“答案”来做参考才能给中学生批改考卷呢?
第二题是考察学生是否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如果连作者的根本观点/态度都没有把握,说明我们根本就没有读懂这篇文章。特别是我们的中学语文老师,难道真的看不懂这么简单的一篇小文章吗??什么叫“阅读理解”??不就是把短文阅读了,然后去理解嘛!!阅读题的答案究竟在哪里??就在阅读的短文里啊!!我们读懂了短文,心里自然就有答案。语文老师没有任何理由读不懂中学语文考卷里的小文章啊。既然如此,又为什么非要参考教育局提供的所谓答案呢?!语文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的嘛!
再如第三题,其实,大多数中学生都能答对的。我们认为,语文的专业老师对语言文字应该是非常敏感的。“竟”字无非就是表示惊讶、出乎意料等意思,不是什么大问题。教研室提供的答案是“不能,表达出乎意料,令人吃惊的情状,删去了无这种效果”。当然,教育局的答案肯定是对的。但是,我们也不妨看看一些中学生的答案:考生答案1,不能,因为“竟”字突出了不可思议的亿元天价。考生答案2,不能,因为“竟”字表示惊讶,去掉就没有那个意思。考生答案3,不能,删去就不能表示出惊人的天价了。4,不能,“竟”字写出了拍卖的出价之高。
类似的考生答案很多,不必一一列举。不过,我们非常痛心地告诉大家,这些中学生的答案全部被个别阅卷老师判定错误。原因就是所有这些中学生的答案都与“权威答案”不一致。真的非常悲哀!!我们在拙文《简单的一道填空题难住了不少语文老师》就明确地指出:我们语文老师凭什么武断地判定他们所写的正确答案为错误呢???有不少学生在考试时写的答卷比教研室提供的参考答案更准确、更精彩、更完美。事实的确如此。我们完全可以负责任地说,“考生答案1,不能,因为“竟”字突出了不可思议的亿元天价”就比“权威答案”更准确、更精彩。大家不妨细细品味啊。
“你从文中获得什么启示?”这个考题更具开放性。教育局的所谓“权威人士”都不敢提供参考答案。不过,他们也给了一个提示:“可从落后挨打、国盛民强等任意一点去谈。”对这样的提示,我们本来也不好多说什么,但是,从广大中学生的.考卷的答题情况(详细调查后)来看,可以说几乎没有学生是按这个提示的思路去回答问题的。我们经过认真思考才发现,这个提示完全是误导我们阅卷老师的。本文《舍弃也是一种尊严》并不是表达“落后挨打或者国盛民强”的意思。真正有价值的启示其实就是作者对回购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兽首铜像持什么态度?广大中学生就是因为没有拿到(考试前不可能)所谓的参考答案,也就不会被所谓的权威答案误导,从而写出了正确的答案。特别是有一些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发挥,认为“从这篇文章里可以明白,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感情用事,一定要理智……”这样的启示非常正确、特别准确、极其精彩。难道不是吗??你想啊,“如果流失的文物被我们花巨资买回来了,(就算)我们把它们重新捧在手心,“供”在了博物馆中,(也)没有了那种失而复得的好心情”、“它们的总价可能会拍卖到2亿元人民币!对此,中方专家认为这‘无异于打劫’”、“假如一时难以追讨回来,不如索性让它们就像圆明园废墟那样,保持着一种缺憾。只要我们真实与满怀诚意地面对历史了,屈辱也能成为一种爱国的力量”、“因为爱,所以舍弃,这样的姿态也能体现一个民族的尊严”。
可见,个别语文老师批改中学生语文考卷唯所谓的权威答案马首是瞻是非常错误的,也很可笑的。语文考试压根就没有标准答案啊。
第2篇:面试没有标准答案
面试没有标准答案
面试有没有标准答案?当然没有。不过面试官自有他心中的答案,面试官也自有他考察人的方式。只要掌握面试官设置面试问题时的逻辑,你就能在面试中更精准地表达自己,赢得面试官的心。
没头没脑的“自我介绍”
求职者的吐槽:为什么不管中英文面试,开场时总要“做一下自我介绍”?个人情况不是简历中都有吗?20几年的人生,该从何处说起——姓名学校专业?星座血型爱好?优秀毕业生一等奖学金?
面试官的考量:求职者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以及仪态。
不要求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一级甲等,但至少要吐字清晰条理通顺;不要求一句话就打动评委,但至少要提炼出跟应聘职位有关的能力和相关经验;不要求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但至少要求面带微笑落落大方,与面试官有适当眼神交流。
减分行为:“背诵”式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的内容可以事前加以准备和练习,但切忌把简历内容重复一遍。“演讲”式自我介绍。不要再“给我一个舞台,还你一个精彩”了,小学竞选班干部都不用这种说辞了。面试是需要热情,但请不要假大空煽情。
你可以这样说:自我介绍时可遵循“3P原则”:自信(Positive),个性(Personal),中肯(Pertinent)。
1、简历上“留一手”。自我介绍时补足一些简历上没有体现的内容,尤其是实习经验或是社会实践经验部分。
2、突出和应聘职位相关的信息。不要把自我介绍的时间都浪费在学校介绍、所学专业课程上,除非面试官主动询问。你应当选择
一、两项跟应聘职位相关的成绩或经历作简述,以证明自己有能力或潜力胜任该职位。
3、停顿留白,引起面试官的兴趣。在简述一段经历或成绩后适当停顿,如,“我曾在大学期间组织过有1000人参与的大型校园活动”。如果面试官进一步追问,恭喜你,你已经初步引起了面试官的兴趣。
一片空白的“实践经历”
求职者的吐槽:我有工作经验了还能叫“实习生”、“应届生”吗?真是的,明明知道我是学生,还总是对什么“实习经历”、“社会实践”、“兼职”问题穷追猛打。
面试官的考量:前程无忧论坛“HR聚会所”中的不少HR都曾坦承,实习生和应届生是最难观测的面试对象——“因为他们是白纸一张”。因此,实习经历、社会实践经历乃至兼职经历,都是面试官挖掘求职者“潜力”的重要参照标准。
减分行为:夸夸其谈、移花接木。不要妄想把别人的荣誉按到自己的身上,一个班里会有3个正班长、15个副班长?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有个知名企业收到的简历中就出现了这种“鬼打墙”现象。HR虽然看简历的速度很快,但“秒杀”过程中,老道的他们一样会把简历中制假、造假部分揪出来。
学校里只有一个大型活动,主要负责人却有17、8个?面试官阅人无数,只要通过不断追问细节,他就能摸清你的“底细”。“真相只有一个”,而细节式的追问,就会让夸大的求职者现出原形。
你可以这样说:没有过任何实习经历被面试官问起时也不要怕“哑火”。
1、你有过社会实践经历吗?可以把在学校参与过的社会实践活动讲述给面试官听:参与了哪一部分的工作?主要承担怎样的工作内容?取得了哪些效果?即便是只做过几天志愿者,也可以大方、清晰地表达出来。尤其是遇到不遵守公共秩序、无视场馆安全问题的紧急情况下,你是怎么处理的。你的处理干净漂亮,将会为你的面试加分。
2、你有过兼职经历吗?如果从大一开始就有兼职经历,在面试中属于加分行为,这能说明你较早就有了“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行为。就算兼职经历只有短短的两天,遇到的是黑心骗子公司也不打紧。你怎么识破的骗局、如何维权、如何引以为鉴总结出了“防骗”经验,一样能赢得面试官的理解。
3、什么经历、兼职都没有?有一位应聘网站编辑的“白纸”应届生这样说:“我没有过什么实习经历和兼职经历,但我在业余时间管理一个影视板块,并且为我的偶像建立了个人网站,吸引了几百个用户。”她应聘的是网站编辑这个职位,这些经历表明她已有一定的网站编辑的基础能力,自然能打动面试官。
不知意图的“家庭情况”
求职者的吐槽:我是来应聘的,又不是来相亲的,为什么连家庭情况都要过问?
面试官的考量:上下班是每天都要经历的路程,考虑上下班距离的远近也是求职者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对于异地工作者,“打探”家庭情况,是为了衡量求职者的生活成本,进而评估其工作稳定性。
减分行为:“因为同学都来这座城市,所以我也来这里试试。”(随大流无打算,怎能让面试官放心?)“路远不算什么,我就是想来贵公司。”(如今偶像剧都知道谈个恋爱需要花钱,上班怎能不考虑路程这个现实问题?)
你可以这样说:“我的亲戚在这座城市。”(表明自己有较为稳定的居住地点。)“我是学XX专业的,这个城市XX行业的工作机会比我老家要多得多,能让我更大的提升。”(表明自己做过一些背景资料研究,选择城市不是心血来潮。)
对于HR来说,了解自己所选择的城市情况、了解自己、有一定职业规划的求职者才会
被列入考虑被录用的候选人中。
对于求职者来说,不妨在平日里就多问问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城市?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说服自己,才能说服别人。
助兴节目的“兴趣爱好”
求职者的吐槽:兴趣爱好跟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能力有半毛钱关系吗?
面试官的考量:学生的简历在工作经验部分犹如一张白纸,“兴趣爱好”可作为引子,结合学子在校期间的实践经历、兼职经验等,最终考察出应聘者是否具有培养潜力。
减分行为:“我没有兴趣爱好。”——这个回答不科学啊!人生没有点兴趣,怎能找到乐趣和坚持?
你可以这样说:
1、将兴趣爱好与应聘工作结合起来。面试毕竟不是网友见面、朋友聊天,聊起兴趣爱好也不能天马行空,说不定一个疏忽反而暴露了缺点。要知道面试官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其用意,能说明你的兴趣爱好具备某种工作能力,会让面试官对你加深印象。
2、发掘“消极”爱好中的“积极”面。比如你的兴趣爱好是爱玩网游,可你又觉得这个爱好浪费生命、虚度光阴,说不出口。如果你应聘程序员工作或是网络公司运营专员,相信面试官能对此理解。如果你应聘的就是网游公司,那就大大方方地说出你对网游的认知吧,例如它哪里做得好,哪里还需要改善,相对于其他游戏你为何喜欢它等等。但不要一时忘形,进而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地说一些与应聘工作毫不相关的内容。
3、没有兴趣爱好怎么办?在面试中不宜直言自己无兴趣爱好,因为这会让面试官产生各种对你不利的猜测,比如“这人是不是很孤僻?”“这人会不会较难相处?”你可以在自己掌握较为熟练的事物中选取一项来作为兴趣爱好,或者表示“爱阅读”“听听音乐”。不过,你可要做好被面试官追问的准备:“经常看什么类型的书?”“比较偏爱哪个歌手?”等等。
太极推手的“谈薪心理战”
求职者的吐槽:想给我多少你就直说嘛,不要吞吞吐吐的,浪费大家的时间。
面试官的考量:“薪水不是我想给,想给就能给。”这„„还真是心理战。遇到好的候选人,如果在薪资上还有弹性范围,那就要“打太极”,争取一下。当然,如果开口闭口急吼吼地只问钱,那还是另谋高就吧。
减分行为:电话面试时就问钱。“电面”只是“摸底”,八字还没有一撇时就谈钱,除非你真有两把刷子,否则很难等到面试机会的光临。
面试一开始就问钱,还没表明自己的能力就先迫不及待地求身价求高价,这让面试官情何以堪?
当然,如果你对“电面”的公司并不感兴趣,或者你在薪资上有一定要求,可以在“电面”中直接提出,这样也可以节省雇佣双方的时间成本。
你可以这样说:
1、“我的期望薪资是****。”——不“委屈”自己,万一对方觉得你是一个将才,一拍桌子就答应你了,所以记得你的第一句话要对得起你自己。
2、“我相信贵公司有成熟的薪酬体制。”——称赞对方。只有在发展健康而正规的组织里才会建立起相应的薪酬体制。
3、“我十分愿意接受贵公司相应岗位的薪资幅度。”——表达诚意。对于自己心仪的公司,进一步表示想加盟的意愿和诚心,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心实意。
4、“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和表现,我会在很短的时期内,也许就在试用期结束后,得到甚至超越我的期望薪资。”——展示信心。如果对方的薪资和你的心理价位有点小差距,你可以借此表达,对方可以在试用期内对自己进行考察,如果满意的话,期望试用期后在薪资上能有一个上升空间。
毫无头绪的“最后一问”
求职者的吐槽:面试不是应该面试官来问我吗?怎么还要我问问题?麻烦!多此一举!
面试官的考量:求职者若有意加盟,定会关注具体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
减分行为:一脸茫然地看着面试官。
你可以这样问:
1、能否具体介绍一下我所要从事的工作?具体要做些什么?(表明对所应聘工作的认真的态度)
2、公司对这个岗位的期望是什么样的?其中有哪些部分是我需要特别努力的?(了解自己做这份工作还有哪些不足)
3、公司是否有这方面的培训?(公司的培训机制如何)
4、这个职位的职业发展规划如何?(实则问升迁)
5、能否为我介绍一下具体工作时间?公司有班车以及食堂吗?(打探工作环境)
第3篇:议论文:成功没有标准答案
议论文:成功没有标准答案
曾经有这样一道考题,让学生在看书前面加一个形容词。标准答案是目不转睛。但有的学生写的是聚精会神。很多人认为目不转睛是不对的,聚精会神是对的。但是很遗憾,标准答案就是目不转睛。
同样道理,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成功是否有一个标准答案呢?其实,我认为成功并不是大众所理解的成功。比如,成绩好,考上好的大学,或者是有钱、有权、有地位。我认为成功是一种多元化的成功,只有获得多元化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关于成功的这个观点不是我提出来的,而是李开复老师在《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中提出来的。从这个观点来看,每个人都可以成功。
有的时候,没有标准答案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所以,成功的定义也不是标准化的。不是说一定有钱、有权就是成功,只要做到某种状态就是成功。我们心平气和地想想,家长是不是关心孩子每次考
第4篇: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感想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感想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感想
前几天,有位博友给我发来消息,说:我看了你的好多文章,很想和你说说我现在的情况,有点迷茫,现在我跳不出我自己的思维方式,能抽出点时间帮我分析一下么?说实话,我很感动!感动于她对我的信任。但是我想说的是:
一,我不是精神领袖,我自己还有一大堆难题有待解决。
二,我能帮上你的会尽力帮你,但这不是决定因素。
三,自己的事必须向自己的内心所求,换言之,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一切只能按自己的意愿去走,你才无遗憾!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觉悟。我们都在努力的完善自我,所以才会有很多的疑问。这可以理解。但是,迷茫是有的,谁没迷茫过呢?就连哲学家不也是从迷茫中走过来的吗?甚至有很多大家,至死还迷茫着呢!因为他总想探究事物的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