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诗歌鉴赏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5-19 07:13: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临江仙诗歌鉴赏

临江仙诗歌鉴赏

临江仙 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鉴赏:

此词写夏日傍晚,阵雨已过、月亮升起后楼外楼内的景象,几乎句句写景,而情尽寓其中。

柳何处,词人不曾交待,然而无论远近,雷则来自柳的.那一边,雷为柳隔,音量减小,故曰轻雷,隐隐隆隆之致,反异于当头霹雳。雷柳外,而雨到池中,池水雨水难分彼此。雨来池上,雷已先止,唯闻沙沙飒飒,原来是雨声滴碎荷声。奇不两个声字叠用。奇雨声之外,又有荷声。荷声乃其叶盖之声。又着碎字,盖为轻雷疏雨,雨本一阵,而因荷承,声声清晰。

雨本不猛,旋即放晴故曰小楼西角断虹明。断虹一弯,忽现云际,则晚晴之美,无以复加处又加一重至美。又只下一明字,而断虹之美,斜阳之美,雨后晚晴的碧空如洗之美,被此一明字写尽,因为它表现了极其丰富的光线、色彩、时间,境界深远。断虹现于小楼西角。由此引出上片闻雷听雨之人。其人独倚画阑,领此极美的境界,久久不曾离去,一直到天边又见了一钩新月,宛宛而现。月华生三字,继断虹明三字,美上增美,其笔致温丽明妙,匪夷所思。

下片继月华生而再进一层,写到阑干罢倚,人归帘下,夜深了。凉波比簟纹,已妙极,又下不动字,下平字,写透静处生凉之境。水晶枕,加倍渲染画栋玉钩,是以精美华丽之物写理想的人间境界。而结以钗横,则写出夏夜人不寐的情状。

第2篇:临江仙元好问诗歌鉴赏

临江仙元好问诗歌鉴赏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临江仙元好问诗歌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⑴①“红妆翠盖”照应“荷叶荷花”;“木兰舟”下引风流人物。②佳景与风流人物浑然入画,美不胜收。③以乐景映衬作者与友人相聚畅游的欢乐之情,以突出二人的深厚友情。

(以上三点,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3分。①答出前应后呼即可,②答出画面感强即可,③答出“表现欢乐之情”或者“突出深厚友情”其一即可,“乐景衬乐情”不作评分依据。此外答案,酌情给分。

我们从这首词的.词题中可以知道,这首词记载的是元好问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两次游览都有记载。据遗山《济南行记》记载,乙未年秋约七月,“以故人李君铺之之故”而至济南。第二年丙申(1236)三、四月间,又与李辅之在济南欢聚。李辅之名天翼,固安(今河北)人,曾任济南漕司从书。词人的朋友。全词如下:

(小序)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词的上片写景,写初秋的大明湖的景象。词人写道:“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首句运用了设问句予以强调,并把“荷叶”、“荷花”并列出现,一绿一红,形成“绿叶红花”的映衬效果。其中,两个“荷”字和一个“何”字谐音,三词连用,共同构成词句的音韵之美。接着写道:“大明湖上新秋。”这是对上句问题的回答。“大明湖”点名了地点。“新秋”不但点名了节令,更突出了初秋时节大明湖的美景。

词人承上“新秋”接着写道:“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红妆翠盖”是指上句中的“荷叶荷花”的红红绿绿。这里,词人用了“红妆”一词,显然有拟人手法,以花喻人,引出了后面的“木兰舟”中人,由物及人。意思是说,在荷叶荷花红绿掩映之中,大明湖上出现了泛舟之美人。接着的“江山如画”,进一步描写大明湖,表现出大明湖如画的美景。在这样的如画的美景中,赏湖景“人物更风流”。“风流”即指风采特异,业绩突出之人。这里的“风流人物”当然是指词人和友人李辅之。其中,一个“更”字,更加突出了词人对朋友的真情与和谐的关系。我们从这“更风流”的话语中,感受到词人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欣喜欢畅。可以说,景语即情语,词人写景更是突显和烘托人物。

词的下片抒情。词人写道:“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我们从这两句可以看到,下片与上片所写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了。首先,词人写道:“千里故人千里月”,其中,“千里”和下句“三年孤负欢游”中的“三年”是从空间和时间来写,不但写出与友人分离后的时间和相隔的距离,给词作以时空感,也暗示了这首词是一首思念朋友之作。特别是词人用了“孤负”(违背,或者对不住)一词,不但表明了与分别时间长,距离远,难以相会的伤感,也表现了诗人对相会时候美好时光的回忆合对朋友友情的珍惜。唐代韩愈在《感春》中写道:“孤负平生志,已矣知何奈。”宋代刘过在《临江仙》中写道:“青眼已伤前遇少,白头孤负知音。”其中的“孤负”就是这个意思。无奈之下,词人只有“一尊白酒寄离愁”。在古代诗歌中,借酒消愁是很常用的。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以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也。这里,元好问借此来表达对离愁别念之情。在元好问看来,借酒消愁不够啊,所以,元好问在结尾写道:“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殷勤”即情意深厚之一。“东州”也许就是现在朋友羁旅之处。借酒消愁不够,词人又借流水抒发离愁别绪。我们知道,在古代诗歌中,以水喻情,已经成为常规。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江城子·别徐州》中“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等等。这里,词人以流水寄情作结,不但能体现感情纯真和思念深厚,而且更形象含蓄,给人以想象余地,让人回味无穷。

总之,在思想情感上,词人既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欢乐,又写出与友人现在天各一方的离别愁怅。在艺术上,首先,以写景入手,情景结合,情蕴其中。其次,一扬一抑,使情感变化起伏迭宕。再次,时空结合,提升了是作品的审美意境。

第3篇:临江仙诗歌原文及鉴赏

临江仙诗歌原文及鉴赏

《临江仙·堪笑一场颠倒梦》作者为宋朝诗人朱敦儒。其古诗全文如下:

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匆匆西沈。世间谁是百年人。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

【赏析】

这首《临江仙》是朱敦儒后期作品。词中旷远清淡的心境描绘,朴素无华的措辞用语,都流露出离乱时代士大夫所特有的清逸与超脱,语淡而味永。

开篇二句如从肺腑流出:“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作者一生寄情山水,从隐居、出仕、罢官、归隐,这一人生曲折的历程,使他看透了人间的忧患。本来自己无意于官场,以布衣啸傲山水间,但最后却因做官而被误解、讥讽,这就是“一场颠倒梦”。他一首《念奴娇》词中写道:“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物外。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挼碎。”这完全是看透红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临江仙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临江仙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答案: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答案: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临江仙诗歌

临江仙诗歌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临江仙诗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临江仙诗歌1

【陶渊明】 -

斗米何曾欺傲骨,一声归去悠然。屈心抑志最堪怜。何须真富贵,毕竟假云烟。 -

万事从来天注定,余生且寄田园。菊花载酒自清闲。是非无所扰,风雨不相关。 -

【王绩】 -

生不逢时多战乱,无端看尽兴亡。疮痍满目倦寻芳。性情追阮籍,意气向嵇康。 -

美酒三升堪绝世,杯中别是仙乡。浮生自古信微茫。落花随细雨,流水共斜阳。

【张若虚】 -

游子何年归故里,天涯各自愁肠。离人圆月两彷徨。落花怜晓梦,碣石复潇湘。 -

涤尽南朝浮靡事,长吟一曲春江。孤篇毕竟压全唐。花林皆似霰,皓月漫如霜。

【王维】 -

弱冠文章天下晓,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临江仙诗词鉴赏

临江仙诗词鉴赏

临江仙

苏轼 北宋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赏析】:

这首词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佑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临江仙诗歌鉴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临江仙诗歌鉴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