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鹧鸪天原文及赏析
鹧鸪天原文及赏析
原文: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译文
昨夜里一番沉醉,今朝酒醒,又是春残时候,只见野棠梨上的宿雨,恰似离人的悲泪一样纵横。在悠扬的玉笙声里,孤鸾空自哀怨;罗幕中余香馥郁,去燕还没有归来。
词人在帘下百无聊赖地吹笙,想念着远别的情人,心中充满了哀怨。既然已经知道欢聚易散,不如暂且在悠闲中度日吧,莫让离愁别恨损害了青春美好的容颜。可是,春寒料峭,长夜漫漫,西楼怅卧,谁共晨夕?
注释
①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五十五字。
②残:将尽。
③泪阑干:眼泪纵横滴落的样子。
④玉笙:笙的美称。鸾,传说中的凤凰一类的鸟,在此指离鸾,孤鸾。古乐曲中有《孤鸾》曲,其曲哀怨,故说“鸾空怨”。
⑤鸳鸯锦:指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象征着男女的和合。
⑥西楼:是词人青年时欢会之地。
创作背景
北宋自神宗以后.无日不在内忧外患交侵之中,而朝中大臣犹不能同舟共济以图罾国强兵。市井百姓亦不知祸难将临。直至金兵铁骑踏破汴梁城,才稍稍从朝野迷梦中惊醒过来。敏感的词人早知大难将临,但君臣欢狂,醉生梦死,国势衰微,大厦倾颓,一切都预示北宋大势已去,无可挽回。济世无路,救国无门,空怀一腔报国之志,徒增满心伤感之情。于是纵酒放恣,沉浮声色舞乐之中,不过是寻求刺激,内心的怨悱自不待言。可是国家岌岌可危而人人不觉亡国之恨,其愁怨心声又有谁知?晏几道暮年遭遇,大似李后主亡国前的状况。于是词人便创作出了《小山词·鹧鸪天》,词作情调低徊,缠绵悱恻,沉郁悲凉。
赏析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这一句流露出来的感伤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词人开篇写自己酒醉醒来,忽然发现春色已接近尾声了,海棠和梨花上面还残留着点点雨滴,好似眼泪一样。作者通过“一醉”引出醒来后所见,本来毫不相关的“酒醉”和“春残”被作者巧妙地联系起来,令人感觉他醉了很久,连节气的变化都已经忘记。作者在“春残”二字中间加了个“又”字,说明人对时光的荏苒毫无察觉。如晏几道词集自序中所写的那样:“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前一句写酒醒之后,满目尽是悲凉,仅仅剩下了春残的萧条。作者因自己酒醉而荒废了美好的春景感到自责。后一句以“海棠梨花”表春残,更有意境。古人将美人流泪喻为梨花带雨,作者运用此意,表达出内心的'无限哀愁。
“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在玉笙的曲子中,孤单的鸾鸟徒然哀怨,房中的帷幕依旧,却看不见那归巢的燕雀。“鸾鸟”也叫孤鸾,是指失去配偶的鸾鸟,这里也是作者的自喻。“燕未还”是指离别的恋人还未归还,作者通过这两句表达了深深的孤寂与凄情。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红颜。”这三句从表面上看是作者对人生的看破:明明知道离别容易相聚难,那就暂且放松思绪给自己以空间,莫要让那分别的苦痛纠缠自己的心绪。但紧接着通过结尾两句就能发现,作者自己也知道这是在自欺欺人,内心真正的感情是无法掩盖的。
“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这句中“鸳鸯锦”是指夫妻共用的被子,这里代指男女之间的爱情。“西楼”是指男女共同欢愉的居所。通过想象“鸳鸯锦”和“西楼”所代表的美好时光,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期待和思念:他依旧怀念当初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期待有人能陪自己度过漫漫长夜。
第2篇:鹧鸪天原文及赏析
鹧鸪天原文及赏析
原文:
寒日萧萧上锁窗。
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译文
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特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龙涎香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注释
萧萧:凄清冷落的样子。原为象声词,如风声、雨声、草木摇落声、马蹄声。《诗经·小雅·车攻《有“萧萧马鸣”,《楚辞·九怀·蓄英《有“秋风兮萧萧”,《史记·刺客列传《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琐窗:镂刻连锁纹饰之窗户。多种作锁窗,当以琐窗为胜。
酒阑:酒尽,酒酣。阑:残,尽,晚。司马迁《史记·高祖种纪《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团茶:团片状之茶饼,饮用时则碾碎之。宋代有龙团、凤团、小龙团等多种品种,比较名贵。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瑞脑:即龙涎香,一名龙脑香。
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之思,驰名文坛。
随分:随便,随意。尊前:指宴席上。尊:同“樽”。
东篱菊蕊黄:化用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采菊东篱下”句。
赏析:
此词写作时间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李清照“晚年流寓越中所作”,当时赵明诚已去世,“茶苦”和“梦断”二语是暗寓作者的亡夫之痛。
第3篇:鹧鸪天原文译文及赏析
鹧鸪天原文译文及赏析
鹧鸪天
病酒恹恹与睡宜,①珠帘罗幕卷银泥。②风来绿树花含笑,恨入西楼月敛眉。
惊瘦尽,怨归迟。休将桐叶更题诗。③不知桥下无情水,流到天涯是几时。④
【注释】
①病酒恹恹与睡宜:指酒后精神不振,适宜睡觉。恹恹,形容气息微弱,精神不振的样子。
②银泥:帘上的'银制饰物。
③桐叶更题诗:(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载:唐宣宗时,卢渥赴京应举,偶临御沟,拾得红叶,叶上题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宣宗放出部分宫女,卢得一宫女,即题诗者。
④不知桥下无情水,流到天涯是几时:意为不要在桐叶上题诗了,因为不知何时它才能被桥下流水带给远方的情人。
【参考译文】
酒后疲倦想入眠,眼前仿佛罗幕晃动珠帘半卷。心中的郁闷白日尚可排解,看那风吹树绿花带笑颜。忧恨思念最难忍的就是夜晚,上西楼
第4篇:鹧鸪天·送人原文及赏析
鹧鸪天·送人原文及赏析
原文:
鹧鸪天·送人
[宋代]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译文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功名利禄不过都是小事,不要为此劳神伤身应该多多吃饭。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人间的道路才更是艰难。
注释
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馀:多余;加餐,多吃饭。
无穷:无尽,无边。
今古,古往今来;般,种。
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未是:还不是。
别有:更有。
赏析: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
第5篇:《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1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宋朝 姜夔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嚬。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译文
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有着高超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你为何像风中的飞絮飘落到苕溪呢?从笼鞋露出的鸦头袜可以看出她是风流绝代佳人。
轻启朱唇 ,露出浅浅的笑,青黛色的眉毛紧蹙在一起,面对这美好的春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只剩下孤零零一人怎么会习惯呢
第6篇:鹧鸪天原文译文及赏析
鹧鸪天
病酒恹恹与睡宜,①珠帘罗幕卷银泥。②风来绿树花含笑,恨入西楼月敛眉。
惊瘦尽,怨归迟。休将桐叶更题诗。③不知桥下无情水,流到天涯是几时。④
【注释】
①病酒恹恹与睡宜:指酒后精神不振,适宜睡觉。恹恹,形容气息微弱,精神不振的样子。
②银泥:帘上的银制饰物。
③桐叶更题诗:(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载:唐宣宗时,卢渥赴京应举,偶临御沟,拾得红叶,叶上题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宣宗放出部分宫女,卢得一宫女,即题诗者。
④不知桥下无情水,流到天涯是几时:意为不要在桐叶上题诗了,因为不知何时它才能被桥下流水带给远方的情人。
【参考译文】
酒后疲倦想入眠,眼前仿佛罗幕晃动珠帘半卷。心中的郁闷白日尚可排解,看那风吹树绿花带笑颜。忧恨思念最难忍的就是夜晚,上西楼瞧那月亮也像将眉愁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