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古诗赏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5-17 07:12: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古诗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古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以下是小编带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古诗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歌原文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歌赏析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

诗歌例解

1.主题思想:《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赞美了西湖春日良辰的美景,表现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2.诗歌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阴下的白沙堤。

3.试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的西湖早春的美景。

示例: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4.名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用字向来为世人所称道,请选择其中的两个作赏析。

示例一:我觉得“几处”与“谁家”用得好。“几处”,几个地方,不是“处处”“到处”的意思,体现早春莺、燕还不多的季节特点,还传神地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不确定是哪家,表现燕子不多,还可以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示例二:我觉得“早”与“新”用得好。“早”,含有春之初,莺之早起的意思;“新”,新来的燕子(燕子有恋旧的习俗,有许多燕子会回到去年的住户家,这些是新燕,没有以前筑好的巢)。“早”与“新”,既突出了莺燕的早春时的活动特点,又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流露出诗人的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示例三:我觉得“争”与“啄”用得好。“争”,“争抢”的意思,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黄莺争抢着飞向向阳枝头欢歌的景象,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啄”,指鸟类用嘴叩击并夹住东西,一“争”一“啄”,准确传神地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表达作者所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5.名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用字向来为世人所称道,请选择其中的两个作赏析。

示例一:“渐”用得很准确,说明还不是“野花遍地是”,有渐开渐盛之意;“才”是“仅仅”之意,修饰“没马蹄”,写出了草浅;这两个表程度的副词,准确地体现了早春花草的季节特征,表达了诗人对早春西湖明媚风光的喜爱和赞美。

示例二:我觉得“乱”“浅”用得好。“乱”,零散的、无规律地分布之意,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花儿是这儿一朵,那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准确、传神。“浅”,既写出草长得不高,又形象地表现草色的娇嫩。这两个字准确地体现早春花草的季节特征,还绘形绘色,在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对早春西湖明媚风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6. 名句欣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早起的黄莺鸣叫着争相飞向向阳的枝头,新来的燕子忙碌着啄泥筑巢。诗人从动物的角度入手,准确传神地描绘出早春莺燕的活动状态,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表达作者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7. 名句欣赏:“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一名句,对仗工整,意思是眼观岸边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这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表现诗人陶醉于春光美景之中,表达作者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8. 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

(2)这两句诗通过写诗人的感受,从侧面写出了白沙堤的美,表现了诗人对“白沙堤”的痴迷,赞美了西湖春日良辰的美景,表现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第2篇:白居易古诗《钱塘湖春行》赏析

白居易古诗《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诗人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人白居易古诗《钱塘湖春行》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代诗人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诗人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诗人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诗人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诗人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诗人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诗人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住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将其写入了诗中,没想到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美学欣赏真理。整首诗写出了诗人白居易对西湖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因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在诗人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为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更善于发现和体验。我们现在每每有逛景不如听景的体会,或是听朋友介绍,或是在影视风光片中,听说和看到名胜山水美不胜收,心中不由得生起无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临其境,面对真山真水,却反而觉得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动人美丽。

这就是因为我们不能带着一种发现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过高的甚至是带有几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呀。试想古往今来,西湖向人们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见证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头来,我们仍然只能吟诵几位大诗家不多的`几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光临的时候,才像孔雀开屏般地展现她那惊人的美艳?西湖的鸟儿,只有到了大诗人诗人白居易面前,才“争暖树”、“啄春泥”不成?其实不论何时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们不是也知道这样的名句吗:“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诗人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才能在无数西湖的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诗人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而已,要是我们,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有到“处处”闻莺、“家家”有燕的时节,而感到遗憾,心想要是再晚来十天半个月就好了。可是诗人白居易却不这样认为,少有少的好处,正因为少,才是“早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所打动,所陶醉,而欣然写下这动人的诗篇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闻花花香,见草草美,为四处点缀的各色野花而心乱神迷,为没过马蹄的草地而唏嘘感叹了。

仔细想一想,没过马蹄的草地其实是最平常不过的了,观赏这样的草坪根本用不着在春天赶到西子湖畔,在我们的街头绿地就可以了,不过,横在我们与草坪之间的恐怕有一块醒目的标牌:“请勿践踏草地”,于是,一切与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刹那间,变成了一句严肃的警告,而今天都市里的人们对自然景观而非人造景观的漠视或无动于衷也就情有可原了。不过,诗人白居易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发现春天的眼睛,所以他会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西湖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总揽全湖之胜。而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时,也确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过其堤在钱塘门之北,可是后人多误以白堤为白氏所修之堤了。

第3篇:古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赏析

古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赏析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下面是古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赏析,请参考!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古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赏析

钱塘湖春行⑴

孤山寺北贾亭西⑵,水面初平云脚低⑶。

几处早莺争暖树⑷,谁家新燕啄春泥⑸。

乱花渐欲迷人眼⑹,浅草才能没马蹄⑺。

最爱湖东行不足⑻,绿杨阴里白沙堤⑼。

词句注释

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古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赏析

古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赏析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下面是古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赏析,请参考!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古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赏析

钱塘湖春行⑴

孤山寺北贾亭西⑵,水面初平云脚低⑶。

几处早莺争暖树⑷,谁家新燕啄春泥⑸。

乱花渐欲迷人眼⑹,浅草才能没马蹄⑺。

最爱湖东行不足⑻,绿杨阴里白沙堤⑼。

词句注释

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钱塘湖春行古诗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古诗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热爱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钱塘湖春行古诗白居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还是那绿杨掩映白沙堤。

注释

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赏析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大家了解吗?一起来看一下它的赏析!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古诗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古诗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