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5-16 07:12:5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大道之行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道之行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简介

《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其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一个美好愿景。

作品原文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作品译文

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抚养自己的儿女,让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捡起来)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这所说的就是理想社会。

字词注释

1.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的`一段话。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3.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不译。行,施行

4.为:是,表判断。

5.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6.讲信修睦(mù):讲信,讲求信用。修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7.信:诚信。修:培养。

8.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9.不独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10.有所终:等于说晚年能得到照顾。所,代词,指符合年纪能得到照顾与安排,下面三个“所”字同。

11.有所用:等于说有用处。

12.有所长(zhǎng):等于说有使他们成长的各种措施。

13.有所养:等于说有供养。

14.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ān),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或无父母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老人。废疾者,残疾人。

15.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职务。

16.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17.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藏:私藏。于:介词,在,到。货恶:宾语前置。

18.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19.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20.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谋,指奸诈之心。闭,闭塞。兴,起,生。

21.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22.故:所以,因此。

23.外户:从外面把门扇合上。

24.而〔是故谋闭而不兴〕:连词,表并列。

25.闭:用门闩插门,关门。

26.是:这。

27.谓:叫做。

28.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注:

一、“大道”“大同”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可以有种种解释。

二、有些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义,如“归”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中就有了“及时婚配”的意思;“亲”有亲近义,但“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前一个“亲”就有了“以......为亲”义,后一个“亲”就专指父母了。

三、文中凡能直译的语句一概用直译,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译。

通假字

〔选贤与(jǔ)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古今异义

大道之行也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今义:宽阔的路

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回归,回到本处

矜、寡、孤、独古义:为两个字。“孤”指幼而无父的人;“独”指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

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古义:造反。

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

贼古义:害人。

今义:小偷,窃贼。

作古义:兴起。

今义:作为。

故外户而不闭:

古义:门。

今义:窗。

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

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2.不独子其子(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⒊使老有所终(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⒋壮有所用(壮)形容词作名词,年轻人。

⒌幼有所长(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6.故外户而不闭(外)名词作状语,从外面。

7.选贤与能(贤)形容词作名词,品德品质高尚的人。

8.选贤与能(能)形容词作名词,能干的人。

一词多义

修——讲信修睦:学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长。

为——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雕刻天下为公:是。

能——选贤与能:能人能以径寸之木:能够。

分——男有分职业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

归——女有归:女子出嫁归来见天子:回。

一义多词

是故谋闭而不兴(兴起)

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

出自词语

天下为公

【发音】 tiān xià wéi gōng

【解释】原意是不把君位当做一家的私有物。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借用来作为对“民权主义”的解释,意思是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公有。

【出处】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示例】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万古千秋业,~器。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诗

【近义词】:天下一家

【反义词】:天下为家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近义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有所终

【发音】 lǎo yǒu suǒ zhōng

【解释】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出处】 《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鳏)寡孤独

【发音】 guān guǎ gū dú

【解释】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让年老的各有适当的归宿,年轻的各有一定的用处,年幼的各有应得的成长条件,鳏寡孤独和废疾人,都有受到赡养的权利。这是儒家设想的所谓“大同世界”的景象。)

【出处】 《礼记·礼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释义】: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物尽其用

【解释】: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

【示例】:这家化工厂大搞综合利用,做到了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近义词】:人尽其才。

【语法】: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分层

第一层

(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

(第二至三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⒈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

⒉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⒊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

(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相关介绍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本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译文:

昔日,孔子曾参加鲁国的蜡祭,祭祀结束之后,孔子从宗庙出在楼台上游玩,不禁感叹。孔子的感叹,大概是在感叹鲁国的现状。言偃在孔子身边,问孔子:“您在叹息什么?”孔子说:“大道的实行,和夏商周三代的精英,我都没能赶上,但仍然对它们心向往之。大道实行的年代,天下为世人所共有。选举贤能之人共同治理,大家讲信用,和睦相处,彼此合作。所以人们不只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只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都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供养。男的各有职务,女的都有归宿。货物资源都厌恶丢弃到地上浪费掉,但也不可放到自己家里私用。既嫌恶有能力不肯使出来,但也不一定为自己出力才算效劳。因此,人人都能诚实相待,和睦相处,故不会有阴谋诡计发生,也没有劫夺偷窃杀人越货的事情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便叫做理想社会了。而今日大道已经不能见到,天下是一家一姓的天下,人们各自只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只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每个人都努力地将财货据为己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制定礼仪作为纲纪,用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地和住宅,尊重有勇有智的人;为自己建功立业。所以阴谋诡计因此兴起,战争也由此产生了。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为三代中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没有哪个不谨慎奉行礼制。他们彰昌礼制的内涵,用它们来考察人们的信用,揭露过错,树立讲求礼让的典范,为百姓昭示礼法的仪轨。如果有越轨的反常的行为.有权势者也要斥退,百姓也会把它看成祸害。这种就是最高理想了。”

第2篇:《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

《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道之行也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对照翻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词句注释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为:是,表判断。

与:通“举”,选举,推举。

修:培养。

亲其亲:第一个“亲”为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第二个“亲”指父母。

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指女子出嫁。

恶(wù):憎恶。

藏:私藏。

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作:兴起。

故:所以。外户泛指大门。闭:关闭。

谓:叫做。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同:有和、平的意思。

创作背景

此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战国至秦汉的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四十九篇,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话,是为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孔子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止、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一个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总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虽然主观目的,只是论说礼仪、阐释古制、宣传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却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圣贤留给全人类的思想财富。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写法特征

层次清晰,有条不紊

此文的层次结构清晰明了,共可分为三层。

从开头到“讲信修睦”为第一层,它是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

从“故人不独亲其亲”到“不必为己”句,为第二层,此处为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最后为第三层,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社会的构想。

排偶句式的运用

文章的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名家点评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余建忠:什么样的社会是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什么样的社会最为全人类所向往?人类历史发展了几千年,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们一代又一代地进行探索,但至今并没有找到完满的答案。然而,在中国儒家经典《礼记》中,我们的先哲早已描画了人类社会的美好蓝图,这就是《大道之行也》。(《文学鉴赏》)

编者简介

戴圣(生卒年不详):西汉今文礼学“小戴学”的开创者。字次君。梁(郡治今河南商丘南)人,又据《成安县志》为魏郡斥丘(今河北成安东南)人。官九江太守。与叔父戴德俱学《礼》于后苍。宣帝时立为博士,参加石渠阁议。时称“小戴”。圣授梁人桥仁、杨荣。由是小戴有桥、杨氏之学。又曾选集古代各种礼仪的主要论述,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

第3篇:《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

《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

大道之行也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全文翻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大道之行也》原文和注释

《大道之行也》原文和注释

原文

大道之行也①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1.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着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 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着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 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大道之行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道之行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