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在希望的田野上》教案设计
《在希望的田野上》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了解农村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培养学生建设家乡,创造美好未来的崇高理想。
2.学会生字,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建设家乡,创造美好未来的崇高理想。
教学难点
理解“我们的家乡、理想、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二、朗读全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1.提问:“希望的田野”指的是什么?
2.逐段朗读,说一说每一自然段是什么意思?
第1自然段:写了美丽的村庄,有新房、小河、麦子、高粱、荷塘。
第2自然段:写了祖国农、林、牧、渔等的兴旺景象,写了农民、牧人、渔人。
第3自然段:写了人们欢乐、幸福的.情景,生活在变化,人们心情也在变,包括老人、孩子们、小伙儿、姑娘。
3.有语气地朗读,体会意思。
三、听录音,体会全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提问:“希望的田野”指的是什么?这首歌写出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2.汇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
2.齐读。
三、听录音,学唱这首歌
1.学唱。
2.齐唱。
第2篇: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丝竹工艺品已经被外商全部订购了,据说外商还要大量购买。现在我们都成了大忙人。粮食就更不用说了,我们一家就交了三千斤余粮。……”接到故乡亲友的来信,我顾不得细念,就一目十行地将它看完了。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郧青,故乡的变化真有那么大吗?强烈思念之情,促使我趁假期踏上了故乡的归途。我的南国故乡是一个丝竹之乡,又可称为鱼米之乡。这次南行,虽说两天两夜便可到达,但我却觉得走了好几天。在家期间,亲友们简直把我当成了贵客,今天东家请我去吃饭,明天西家又请我去游玩,弄得我整天应接不暇。
在舅舅家作客时,家里虽有电风扇吹着,但我觉得还是不如到竹林里乘凉更惬意。在竹林卫,竹叶密密地遮着太阳。竹林的空地上坐着几个小伙子,光着膀子一边说笑,一边忙活着什么。于是,我迎着他们走了过去。“小客人来了,欢迎,欢迎!”他们一边说着,右手拿着剖竹刀,左手将竹子一节一节往前送。竹子青里带黄,他们都管它叫青丝竹,是编工艺品的好材料。他们先把拳头粗的竹子划成两半,又接着划成四片、八片、十六片·一然后又将里头那一层刮去,眼看着一根根竹子变成了一把把细细的竹丝。小伙子手里干着活儿,嘴里还哼着小曲。我帮着他们将这些竹丝拿到那面竹林的一大群姑娘手里。在这里,她们将竹丝编成各种各样的器具。见着表姐,我笑着说:“好好编。’其实,她们编制的各种器物已够好看的了。
竹丝在她们怀里跳跃着,飞舞着,四五根并在一起,很快就编成了一只只竹鸭子,再用红漆、绿漆往上一涂,放上一会儿,十几只“活生生”的鸭子就会呈现在你的眼前。最后,她们还送给我一只,把我高兴得又蹦又跳。我忍不住问道:“表姐,你们靠这玩艺一定赚了好多钱吧?”表姐神秘地一笑:“现在嘛,还不算多,上次每人只分了二百多块,你看看这些,要不了多久,就会换来大把大把的票子。”我听后做了一个鬼脸,表姐说:“不相信?以后我们还要修托儿所、游艺室呢。”表姐头一扬,对米来充满了希望。听到一阵鸭叫声,我走出了竹林。田里,水被太阳照得亮亮的。
这是已经收割完的早稻田,犁过了,水里一块块的黑泥翻着,_稻草根在水里已经腐烂了,田肥积得足足的。走到山坡下,看到一冲晚稻田,禾苗还是青青的,快要抽穗了。田埂那边走着几个人,背上背着自动喷雾器,正在向田里喷洒农药。只听一个戴草帽的大伯告诉旁边的年青人:“这是从海南岛进的‘贵阳二号’,是杂交水稻,比早稻中稻的产量还高呢。你就多谁备几个粮囤吧。”说完哈哈地笑起来。太阳照在他那黑里透红的脸上,放着光彩。踏在乡间的小道上,看到远处有一个孩子坐在牛背上吹着竹笛,听到广播里传来了悠扬的歌声:“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成长……”我忍不住也跟着哼起来:“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3篇: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希望的田野上
憋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好久好久了。昨天奔波在高速公路上,放眼远处的风景,突见满陇的麦苗,绿油油的,在这土黄色还在主宰大自然的初春时节,让我的内心不由得就是一震:原来,春天已在不知不觉中回来了。
恍恍惚惚地记得那些苦涩的岁月,破衣烂衫地行走在麦地里,周围是太阳炙烤后泥土的芬芳,以及麦苗吸足水分后憋不住的盎然绿意,绿意散发出的是青翠的味道。春风骀荡,用不了多久,那些麦苗就会一节一节地窜高,抽穗,扬花,灌浆;再过不了多久,麦穗就会由绿变黄,最终在微风的吹拂下,翻滚麦浪,一阵阵香喷喷的成熟的味道就会充溢我们的鼻腔。
然而眼前的绿意离我很近又很远。我看到它们就在眼前不远处,但我闻不到它们的味道。我只能想象它们的生命在春天里的奋发,我忽然觉得我甚至失去了给它们呐喊助威的身份,我只能隔着车窗的玻璃遥
第4篇: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 希 望 的 田 野 上
徐磐石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日子里,每当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作为一个农村工作者,我感到特别亲切,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特殊情怀,激情油然而生,让人浮想联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广袤的中华大地,给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开辟了广阔前景。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个“三农”一号文件,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松江2792个生产队全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改革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实施了“菜篮子”、“米袋子”工程;改革了土地耕作制度,变三熟制为两熟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辟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2004年至2011年,中央又连续八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
第5篇:《在希望的田野上》
“四课”研讨教案:
《在希望的田野上》教学设计之一
大福小学
郑俊芳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歌词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爱生活、爱劳动、爱祖国。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唱《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
二、教学重点
理解歌词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爱生活、爱劳动、爱祖国。
三、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含义。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优美的歌曲,很好听,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放录音带)
请同学谈听后感,以引导同学对歌词感兴趣。
(这首歌很美,很欢快。从歌词我觉得这首
第6篇:,在希望的田野上
根据县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为深入开展“察民情,识县情,动真情”教育活动,10月14日下午,我深入联系点祥周镇中平村下东屯了解民情,倾听民声,与广大群众沟通交流,感触颇深,收获颇丰。祥周镇中平村下东屯是我县重点打造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这一个屯产业打造、新村建设、农村基层服务等方面搞得有声有色,也算是全市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之一,而发展速度之快,隔着几个月下去,就发现有新的变化,新的气象。当日,我首先来到祥周镇中平村下东屯中心农户黄万德家。作为中心农户,黄万德家中境况确实让我欣喜。黄一家五口人,近八十的老母亲精神矍铄,夫妇俩平时耕作三亩香葱地,农闲搞些房屋装修,两个儿子大专毕业在广东务工。当问及收入情况,黄万德笑着说:“不算孩子打工的零钱,一年收入不下3万元”。黄万德前
第7篇: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文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文
其实,人生之路是由希望和失望铺筑的,失望连着希望,希望也连着失望。以下是yuwenmi小编给广大朋友们整理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希望的田野上【1】
童年的时光就是金色的田野。田野是金色的,永远的金色,不灭的希望。
——题记
希望象征着活泼,生机。田野象征着金色快乐。在心中的那片希望的田野上反反复复的重复着。当夕阳往田野上洒下最后的余辉时,是谁给了我希望的田野,让我茁壮成长……
小时候,我最喜欢跟着爸爸到田野上,走在田野上玩,我的活泼天性才能显现出来。田间小路,总有着我喜欢、熟悉的味道,似乎是它在牵引着我前进。我最喜欢和爸爸在田野上追逐,怎么样玩都没有这样快乐,爸爸在前,我在后,听着爸爸叫我的名字,我就来劲了,使劲追,追……爸爸就往前跑啊跑,是那么甜蜜,那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