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人生不过如此作文
人生不过如此作文
天气晴好,与友人驱车前往甲子镇,见江初先生。江初何许人也?实不相瞒,抵达之前,我所知甚少:老艺人,从小学习潮州二弦,心系正字戏,颇有造诣。我生于潮州,从小被潮剧氛围熏陶,自然,对江初先生及其才情充满期待。
午后的甲子镇人潮汹涌,车在路旁缓缓停下。见一五十岁左右的男子向我们招手,笑意灿烂。此人正是今天的主角。有人说艺术家大多“不正常”,此言差矣,江初先生衣着整齐、一脸干净,正常得像邻居的阿伯。他有说有笑地把我们引向一座再普通不过的住所——家,房门窄小,三米之外是邻居家的门。我停下来,触一摸一着冰冷的铁门,心顿时生起一股辛酸感:这就是艺术家的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所谓“艺术”到底值几钱?为何有些艺人以“艺术”的名义在台上狂吼一曲就能收入几万甚至更多?不远处喇叭声不断,我突然感到它的飘渺与无助。
进门,满目工整。房子很小,我们八九个人就把它坐满了;家具简单不过,不见任何奢华的东西。但文化气息浓郁足可迷人:四壁挂着精致的书法、国画;右上角是一个四层的小书架,摆满了书;书架旁边挂着两把二胡。陽光从窗口披洒进来,熠熠夺目。江波先生、尤永江先生已等候多时。江波是江初的堂叔,已是杖国之年,却鹤发童颜,背直腰挺,精神饱满;尤永江是江初的挚友,五十几岁,高而瘦,性情豪爽,乐呵呵为我们冲起茶水。他们是热爱艺术的“三角铁”。
大家相见如故,品茶聊天,不亦乐乎。江初先生递给我《江初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和《正字戏大管弦改革浅谈》,娓娓而谈。我洗耳恭听,渐渐感到惭愧与敬佩的澎湃:老艺人的一生,真不易——
江初先生从小热爱音乐,19xx年调入陆丰县正字戏剧一团一担任领奏,从此坚定了他的一生。起初剧一团一的头弦多用北方剧种常用的板胡、粤剧的高胡,而大管弦被束之高屋,因为大管弦音量较小,音色柔软、低沉,难以起领奏作用。江初深知一个剧种“特色”的重要性,用板胡、高胡作头弦并非出路:“一个剧种的头弦如果改用其他剧种的乐器就缺少自己的唱腔音乐特色,可能就意味着剧种特色的消亡。”身为剧一团一领奏,责任重大。他也深深感到改制乐器的必要性与急迫性——
19xx年,剧一团一经文化部特批,作为国家第一个县级一团一应邀赴香港演出。这是多么喜人的消息!但是,为呈现更完美的音乐,乐器必须在演出前改制成功。江初大花一心思,在各大剧种中寻找灵感:“要提高大管弦的'领奏地位,塑造其乐声在乐队中的突出、主导形象,就要使它能发出近似于短杆乐器的高、尖、亮音响效果。” 依此思路,江初忘寝废食地为乐器进行“手术”:锯短琴筒,使音速加快;截短弦杆,改成高音频;加厚面板,使发音硬朗、厚实;改用竹质码和钢丝线,使发音高尖、嘹亮。经一番周折,最终大管弦的音响基本达到预期效果,领奏地位突出。最后,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引起轰动,把正字戏的魅力和特色传播甚远。江初先生功不可没!
接下来剧一团一参加了不少大型演出,如91年的省艺术节、92年文化部主办的“天下第一一团一”汇演……反响皆不错。可谁想过轰动之后是萧条的命运?后来剧一团一曾长期低迷甚至瘫痪,江初一度“卸甲归田”。直到03年4月,陆丰正字戏剧一团一才恢复排练、演出。江初先生热情不减,深思熟虑后,决定对大管弦进行第二次“手术”:延长弦杆,拉高“千金”,放低一个八度(定弦不变),改用硬木质码。如此一来,弦线张力适度,手指吟、一揉一自如,音色晴朗、饱和,悦耳动听,正好吻合演员的唱腔韵味。此外,还请师傅在大管弦杆头上作雕刻装饰,使其尽善尽美……
“06年6月,正字戏申遗成功。”江初先生盘起腿,轻描淡写,但我知道过程的艰辛——05年7月剧一团一被省文化厅定为“人类非物质口头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单位。当时市委非常重视,立刻成立“申遗”小组,江初先生被任命副组长,是核心人员。可申请程序复杂,单表格名目之繁多就叫人头疼,一时不知所措。幸好江初先生广交四方,潮学研究所的郑守同志帮上了忙。江初先生和他前往广州省戏曲研究所将传统剧目的音响资料复录,并请回省社科院许翼心教授做指导工作。江初先生还前往潮州、汕头等地搜集资料、请教相关专家,才使得报表填写顺利合格。然而,好事多磨:所有资料必须录制30分钟的音像光盘。情急之下,江初先生自掏腰包一千多元作活动经费(当时经费无着落),并请来电视台的录像师江潮坚等十几位老艺人,一起录制谈艺录、演技和绝活,以及正字戏音乐有渊源关系的祭祀、庆典、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历经十几天的奔波忙碌,才告一段落。接下来还有棘手的剪辑、合成和配白工作。为不影响电视台的演播时间,江初先生等人于每晚十一点过后进台制作。经六个通宵奋战,才大功告成。条件有限,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这些辛苦换来了‘申遗’的成功,太值了。”江初先生始终面带微笑,眼睛里有光。尤永江先生烟瘾重,在我们聊天时,悄悄坐到了另一旁。江初先生虽健谈,但相对内敛,于是尤先生又坐上前补充了不少信息:江初也很注重“承先启后”,做好传、帮、带,新学员的吸收为剧一团一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乐队在他的带领下,和谐、共进,亲如一家,成为海陆丰的一流乐队。
“江初这一生步步是音韵。”尤永江先生嗓音大,把此话强调了好几遍。我知道,江初先生也嗜好古典诗词。剧一团一这几年的大门、厨房的对联都自出他手,04年赴省特刊海报标语也由他构思、撰写。在翻阅江初先生的作品时,我想到门口贴着的对联:“扑朔逐春至,铿锵送福来”,横幅:“春满乾坤”。内心涌起一股暖流 ——残酷的现实并没有打垮一个真正热爱生命、热爱艺术的人。“只要生活继续,乐观与向上就应该继续。”我似乎听到了谁的脱口而出,暖人心窝。
江初先生膝下有一女,二十芳龄,貌美,唤作俊栩,生性略微羞涩,像她的父亲。当我们得知挂在右壁的楷书作品为其所作时,震惊了——必定花费不少功夫练习,比许多所谓“著名书法家”优秀多了。俊栩的字清秀、圆一润,但落笔有力,字间有一股真气,而非匠气,实在难得。我们纷纷请求赠予墨宝,她也爽一快地答应了,并一一落款、盖印。“还处于初学阶段,显得稚一嫩,不足挂齿。承蒙各位喜欢,不胜荣幸。”江初先生低头,连连为闺女谦虚。其实,我更欣赏俊栩的是,在众人的赞扬声中,她能保持淡定自若,可见年纪轻,心境之好。三位先生培养有方。有这等闺女,不正是人生最美好的“音韵”吗?
江波老先生为人谦虚,一直沉默,看似不善言语。当我一靠近与之交谈,却见眼睛睁大,闻字字珠玑:“好的艺术中都有音韵,音韵是自然、柔美、节奏。搞艺术的人,最好要学习音乐……江初做到了。”三人皆持“音韵”观点,可见志同道合,“艺术是相通的,心浮气躁的人难以在作品中表达‘美’……”经这么点拨,我读懂了尤先生“江初这一生步步是音韵”一话的深层意思:环境与一个人的心态息息相关,作品的好或坏皆诞生于此间。
其实,江初先生这一生就像一跌宕起伏的曲子,走一步,诞生一个音符。音符再美妙,音韵再和谐,无他人演奏或演唱出来,它依然是纸上沉默的风景。那么,谁来关心、支持艺术家的生活?尤其是那些为艺术奉献了一生的人。还记得著名哲学家宗白华的名言:“艺术是精神和物质的奋斗。”何谓“物质”?精彩绝伦的音乐背后竟是艰苦朴素的一生。他们为音乐唱响一辈子,头发白了,背部驼了,声音沙了,而谁愿意为他们唱响?哪怕只有一小曲……
夜幕很快降临,该是握手道别的时候了。相聚皆是缘,大家无拘无束,聊得真愉快。他们站在路旁,目送我们离开,夜风吹乱了头发。车窗外的霓虹灯一闪一闪,好不耀眼,江初先生现场精彩的二胡演奏还回响在耳畔。可当我再透窗而望,却不见影子了。想起江初一篇文章的一句话:“‘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本人立志在临近黄昏之年更不断进取、求索,为正字戏这株古老、珍惜的艺术奇葩添花加叶……”——19xx年进剧一团一,整整三十年了。“他们的家境一直不是很好。”身边的兄台突然轻声说。我转过头,泪悄悄地滚落下来……
哦,人生不过如此:我们只花费一个下午,就大致了解。而人生真的不过如此吗?不,人生生生不息,艺术永垂不朽!“与艺术相濡以沫的日子,艰辛而幸福。”在离别前转身看见他们的眼神后,我就更坚定这念头了。“这是一群心甘情愿为美而死的战士。”我又不禁一笑。——再见了,江初先生、江波先生、尤永江先生,还有那可爱的江俊栩;再见,让人爱得如痴如醉又恨得咬牙切齿的真艺术。咱们后会有期!
第2篇:人生不过如此作文
人生不过如此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生不过如此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时候,总是看到邻居的大姐姐从外地回到家里穿的风风光光的,很漂亮,很羡慕。那时候我在想,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漂漂亮亮的回家,让别人都羡慕。
后来长大了,我的梦想实现了,现在每次回家都是穿着漂亮的衣服回家,变成邻居的小朋友羡慕我了。
上学时,看到上班族每天光鲜亮丽的上班、下班,在自己喜欢的地方租自己满意的房子,很羡慕,我就想,等我毕业了,我也要自己租房子,租自己满意的,喜欢的房子,每天自己一个人上班、下班,晚上下班回到家做自己喜欢的事。
后来毕业了,上班了,租了自己喜欢的房子,每天高高兴兴的上下班,晚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上班了,看到同事们每天有高兴的,有悲伤的,我才知道,原来,他们有男朋友了,热恋中的同事每天兴高采烈的等待下班和亲爱的男朋友约会,失恋的同事每天下班后愁眉苦脸,迟迟没有从悲伤中走出来。
过了一段时间,失恋的同事有了新的男朋友,又成为热恋中的幸福女人,每天兴高采烈的等待下班等待亲爱的男朋友接走约会去。前男友?已经成为过去。生活就这样继续着,很羡慕,我又再想,恋爱,是什么滋味?什么时候能碰到我的亲爱的呢?什么时候,我也可以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呢?
慢慢的,我也有了男朋友了,男朋友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百依百顺的宠溺,温馨甜蜜的热恋,我是你的甜心,你是我的依靠。同事们的热恋我也经历了。
后来,热恋过去了,矛盾开始了,你说,天心变了,以前的甜心哪里去了,对你的百般依赖哪里去了。慢慢的,矛盾升级了,天心终归是天心,不会是甜心,你不再叫我甜心,而改为天心,天心不再是你的甜心,依靠不再是我的依靠。就这样,失恋了。虽然跟你分手时是我提出来的,我想我不会太难过,可是为什么,还是会这么伤心,这么难受。
长大了,上学了,上班了,恋爱了,失恋了。
曾经我羡慕的东西,梦想的东西,我都实现了,经历了,可是,现在我为什么会这么难过,难道,是因为我还没有经历再一次热恋吗?我不知道现在还会不会有男朋友,至少,我现在不再羡慕别人了,我也不会再期待我的下一个男朋友。也许说这些不切实际,请允许我这样堕落一阵子,我需要时间,需要时间去伤心,去走出伤心。毕竟,伤心才刚刚开始,希望,不会太久。
经历了曾经羡慕的种种,羡慕了,经历了。经历了,人生也就不过如此而已。
第3篇:人生不过如此-散文
人生不过如此-散文
天气晴好,与友人驱车前往甲子镇,见江初先生。江初何许人也?实不相瞒,抵达之前,我所知甚少:老艺人,从小学习潮州二弦,心系正字戏,颇有造诣。我生于潮州,从小被潮剧氛围熏陶,自然,对江初先生及其才情充满期待。
午后的甲子镇人潮汹涌,车在路旁缓缓停下。见一五十岁左右的男子向我们招手,笑意灿烂。此人正是今天的主角。有人说艺术家大多“不正常”,此言差矣,江初先生衣着整齐、一脸干净,正常得像邻居的阿伯。他有说有笑地把我们引向一座再普通不过的住所——家,房门窄小,三米之外是邻居家的门。我停下来,触摸着冰冷的铁门,心顿时生起一股辛酸感:这就是艺术家的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所谓“艺术”到底值几钱?为何有些艺人以“艺术”的名义在台上狂吼一曲就能收入几万甚至更多?不远处喇叭声不断,我突然感到它的飘
第4篇:人生不过如此林语堂
《人生不过如此》----林语堂
悲剧的戏剧人生观,把沉重的肉身转为轻灵的舞者,悲剧与沉重被误导化解人生就是风行水上,下面是旋涡激流,风仍逍遥自在。
科学是对生命的好奇的欣赏,宗教是对于生命的崇敬心,文学是对于生命的赞赏,艺术是对于生命的欣赏
欧洲的艺术家坦白的承认一切的艺术莫不根源于风流的敏感性
笑的最响因为笑的最迟
婚姻生活如渡大海,一片汪洋,虽不定是苦海,但是颇似宦海,欲海如果只想一帆风顺,就快点打破迷梦
女人的美在于内容不在于脸
《一篇没有听众的演讲》爱着的并且步入婚姻殿堂的人一定要看,要听听没有人会否认人生不能像一首诗那样的度过去。
你的姿势会左右你的情绪
你的声音会影响你的情绪
你的举止,走路的样子,说话的方式,写作的笔调,会影响你的情绪而情绪影响生命!
孔老------
仲工之贤,自当见用于世
质胜文则野,
第5篇:《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oinike”为你整理了“《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1
书中,编选者别出心裁地将内容分为“我生之初尚无为”、“当时只道是寻常”等六个篇章,将林语堂生命中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呈现出来,线条式地刻录出其不平常的人生轨迹与思想历程,读来令人眼前一亮。
开始读他的这书的时候,还当真不怎么认真,不过后来才感觉到他的心思,他的闲适、周作人的冲淡,当对官场商场职场情场人场冲突厌倦了,读到他的文章,恰如喧嚣急驰的列车上偶遇久违的儿时故旧,不能不心生感怀与亲切。
林语堂主张:“文章者,个人性灵之体现”。他的散文皆讲究冲淡,讲究自然,无华章丽句,亦无官样道德,多有怡情拾趣之功。读他的书,感觉进了另外一种境界;洗尽铅华见本心,红尘深处不染
第6篇: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
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
如果你想比风跑的更快,你会丢掉草帽;
如果你想追上万能的神,你会迷失自我.在>的序言里有这么一段话: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悠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是那么轻松,好象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纪伯伦说,人只有赤脚走在大地上时,你才能感到泥土的亲切.人生应该是享受的。
提到享受,很自然会联想到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或不思进取、吃喝玩乐之类。但此书之中的享受却是别有一番境界的。
人生要学会享受自然。
人本身即是自然的一部分,从自然人的孕育而来,而经过一生的无论是叱咤风云也好,卑微低贱也好,最终都要化为一缕烟或是一掊土,回归到自然之中。那么既然是自然的,就要融汇到自然之中去,充分享
第7篇:《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
《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
作为一个九零后的人来说,在生活学习中会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这些资深作家用自己的经验和感触写出来的东西,体味不同的人生,在我来说还早。总是觉得自己作为年轻人又是九零后来说,看这些“老古董”就会觉得太深沉了。初看到《人生不过如此》这个名字,以为它的内容会是以嘲讽或者类似这种情绪的产物,但是看了以后才知道林语堂先生从头到尾都在阐述,阐述林先生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人生的态度。它只是那样好像和你在聊天说故事一样,静静的阐述着,让我想到了“洗尽铅华见本心,红尘深处不染尘”。
我不敢说我在读了部作品后有什么观点,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种粗见,我这样觉得。因为这部作品就像一杯茶,你品位的越久越多才能品出它的味道;只有多看几遍,你才能了解林语堂先生想要表达的人生的'态度,才能把这部作品笑话变成自
第8篇: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作文
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作文
【篇一: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作文】
作为一个九零后的人来说,在生活学习中会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这些资深作家用自己的经验和感触写出来的东西,体味不同的人生,在我来说还早。总是觉得自己作为年轻人又是九零后来说,看这些“老古董”就会觉得太深沉了。初看到《人生不过如此》这个名字,以为它的内容会是以嘲讽或者类似这种情绪的产物,但是看了以后才知道林语堂先生从头到尾都在阐述,阐述林先生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人生的态度。它只是那样好像和你在聊天说故事一样,静静的阐述着,让我想到了“洗尽铅华见本心,红尘深处不染尘”。
我不敢说我在读了部作品后有什么观点,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种粗见,我这样觉得。因为这部作品就像一杯茶,你品位的越久越多才能品出它的味道;只有多看几遍,你才能了解林语堂先生想要表达的人生的
第9篇:人生不过如此-初三议论文作文
人生不过如此-初三议论文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生不过如此-初三议论文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不过如此。这不是消极的想法,而是事实。
幼年,幼小、天真;童年,可爱、活泼;青年,活力、憧憬;中年,忙碌、竞争、寂寞;到老了,便什么都黯然了,甚至会想:青年时期没有怎么怎么样,浪费了好时光……到头来,还是从幻想走到惋惜,又从何谈起大好时光?直到死,什么也没了,虚无般漂泊在人们的记忆中:
在那片景色中,看到了什么?
飘下细白的雪,灰暗的天空。
情感已经尘封,迷茫的记忆。
过往皆是虚幻,真实唯有如今。
彷徨的人世,彷徨的人心,彷徨的灵魂。
所以,人生不过如此,何必要为那
第10篇: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
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
作为一个九零后的人来说,在生活学习中会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这些资深作家用自己的经验和感触写出来的东西,体味不同的人生,在我来说还早。总是觉得自己作为年轻人又是九零后来说,看这些“老古董”就会觉得太深沉了。初看到《人生不过如此》这个名字,以为它的内容会是以嘲讽或者类似这种情绪的产物,但是看了以后才知道林语堂先生从头到尾都在阐述,阐述林先生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人生的态度。它只是那样好像和你在聊天说故事一样,静静的阐述着,让我想到了“洗尽铅华见本心,红尘深处不染尘”。
我不敢说我在读了部作品后有什么观点,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种粗见,我这样觉得。因为这部作品就像一杯茶,你品位的越久越多才能品出它的味道;只有多看几遍,你才能了解林语堂先生想要表达的人生的态度,才能把这部作品笑话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