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高考备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陶渊明传》一题多练
高考备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陶渊明传》一题多练
引导语:《陶渊明传》是《昭明文选》的一篇,《昭明文选》是由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组织编纂的,主要讲陶渊明的个人传记的,下面是《陶渊明传》文言文阅读训练,与大家分享学习。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 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翻译: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苏九江境内)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娱自乐,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
陶潜的双亲年迈,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劳力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因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
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折腰,效仿乡里的百姓!”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
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接受。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田地间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污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以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在房子边上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新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滤完,又让他把头巾扎在头上。
陶潜早年看不起官吏经常辞职,是因为自己的曾祖父在晋朝世代做宰相,他认为作为后代担任小官很屈辱;等到南朝高祖皇帝的基业壮大起来,就不愿再出来做官了。他所写的文章,都属上年月,义熙以前,都写晋朝的年号,从永初(南朝宋武帝年号)以来,只写甲子年等等而已。
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世号叫做靖节先生。
练习1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颖脱不群 群:合群
B.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 聊:悠闲
C.于半道栗里要之 要:邀请
D.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 舆:抬
答:4. B 聊:姑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乐琴书以消忧
B.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乃瞻衡宇
C.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 既自以心为形役
D.即便就酌,醉而归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答:5. A 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 B、连词,于是、就;副词,才;C、动词,担任;介词,被。D、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答:6. B 错在“亲人去世”,应是“亲人年迈”。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答:①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了?”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答:②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
练习2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 属:读zhǔ,连接 .
B.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躬:亲自 .
C.妻子固请种粳 固:顽固 .
D.于半道栗里要之 要:通“邀”。 .
答:1.C(固:坚持。)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②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 ..
B.①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②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
C.①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②即便就酌,醉而归 ..
D.①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②辄抚弄以寄其意 ..
答:2.B(A都是代词,代陶潜;B前者连词“用来”,后者介词“把……”;C都是连词,表修饰;D都是代词,代陶潜。)
3.以下各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陶潜志趣的一项是( )
①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②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③令吾常醉于酒,足矣。④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⑤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⑤
第2篇:陶渊明传文言文阅读
陶渊明传文言文阅读
引导语:《陶渊明传》是萧统《昭明文选》中的一篇,大家是否阅读学习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这篇文言文的原文阅读练习题以及参考答案,与大家阅读学习。
《陶渊明传》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译文:
陶潜字渊明,是浔阳柴桑人(陶渊明),曾祖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的情趣,知识渊博,善于写作文章,聪颖洒脱不合群,自得于真性情。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世人说是真实的记录。
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没几天就辞职,自己回家了。州里征召他为主簿,不去就职,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往问候他,瘦弱饥饿地躺在床上有一段时间了。道济对他说:“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天下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了?”陶潜回答说:“我怎么敢奢望贤明的君王呢?志向不达到。”道济把粱肉赠送给他,陶潜挥手让他拿走。
他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做个文官,把这作为补贴家用的资本。”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年末,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当天将印绶交还辞职,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年,征召为著作郎,不去就职。江州刺史王弘想要认识他,但是却不能叫他来(指叫陶潜来他府上)。陶潜曾经去庐山,王弘命令陶潜的老熟人庞通之携带着酒肉,在他前往庐山的道路栗里那里邀请他。陶潜的脚有疾病,他让一个门生的两个儿子用篮舆抬他,已经到达栗里这个地方,庞通之邀请他一起喝酒,陶潜欣然同意。不久王弘就到了,看到陶潜坐在篮舆上,也不生气。以前,颜延之在担任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在寻阳,和陶潜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担任始安郡,经过浔阳,便天天去陶潜家。每次前往,一定痛快地喝酒直到喝醉。王弘想要邀请延之坐下喝酒,停留一天都不能。延之要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部把钱送到酒家,就能方便地喝酒,曾经九月九日没有酒,走出宅边菊丛中坐着,很久,满手拿着菊花。忽碰上王弘送酒来,马上就喝,喝醉酒就回去。潜不通晓音律,但是收藏了一张质朴的琴,没有琴弦,每喝酒恰到好处时,就抚弄它以便寄托自己的情感。无论尊贵和卑微的人来拜访他,有酒就设宴。陶潜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说:“我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是这样。
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陶潜自己认为他的曾祖一辈是晋朝的宰辅等级的大官,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元嘉四年,朝廷将要征召他去当官时,他却死了。死时六十三岁了。世人都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传》练习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博学,善属文 属:写作
B.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 候:安抚
C.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赉酒具 赉:携带
D.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 舆:抬
【答案B 候:探望、问候】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即便就酌,醉而归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B.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乃瞻衡宇
C.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 既自以心为形役
D.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乐琴书以消忧
【答案D D、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A、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B、连词,于是、就;副词,才;C、动词,担任;介词,被。】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B 错在“亲人去世”,应是“亲人年迈”。】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答: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答:
[答案:①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了?”(倒装句)
②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
延伸阅读:
【我读陶渊明】
例一:虽作了彭泽县令,但到底是性情中人,做不出卑躬屈膝、苟且钻营一类事体,竟然不肯束带迎接前来检查工作的督邮大人,还说什么“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得罪了领导,能有他的好果儿吃么?所以县令的宝座还未坐热(八十多天),就自动去职,回到乡下过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式的农耕生活去了《归去来兮辞》记其回归时的心情;“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简直就似从牢笼放归一般。“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一个“返”字,概括了陶渊明从一个失败的理想主义者,向自然的“本我”的回归历程。
例二: “伊人长已矣,唯有古月照今尘。”历史是一面镜子,先哲们构成了历史。今天的文人们学不了陶老夫子,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起了质的变化,但这丝毫不意味着陶渊明已失去了昔日的光辉,他独特的艺术个性以及作为伟大诗人的品格,仍然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在红尘滚滚、人欲横流的时代,世俗的诱惑是无与伦比的,但能洁身自好,守住良知和人格,也算伟大。陶渊明的魅力和他作品的美学价值,我想也正在于斯。当然,那些“上班随着轮子转,中午围着桌子转,晚上跟着裙子转”,并以“收礼不收贿,跳舞只摸背,进了夜总会,晚上回家睡”自诩的雅士们是不甘如此寂寞的。 陶渊明是寂寞的,但寂寞也是一种美。
例三:屈原、曹操、陶渊明各自代表一种生活与追求,但我认为这三种生活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适用于当今的时代。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被激烈的竞争与残酷的就业所左右着,每天为生活奔波劳累,很少将时间与精力花在精神追求上。我所向往的生活方式包含曹操与陶渊明的方式,但又不都是他们中的一种。我的生活方式应是在退休以前像曹操一样以那种“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雄心壮志不断打拼,闯出一番事业。到退休时,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在郊区买一幢安静的房子,开始自己的田园生活,用下半辈子的时间充实自己,过一回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第3篇:高考作文题审题训练(每周一题)
2011年高考作文题审题训练(每周一题)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某名牌大学毕业的小王进了一家公司。当领导分配她做最基础的工作时,原本很有优越感的她立即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一次,在计算收益时,她把一笔投资存款的利息重复计算了两次,虽然最终没有给公司造成实际损失,但整个公司的财务计划却被打乱了。事后,她很不以为然,觉得只要下次注意就行了。这让主管很不放心,以后再有什么重要的活,总找借口把她“晾”在一边。材料二:上海某著名高校毕业的一位才子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书本、零食、新买的枕头甚至酒瓶等杂物。因为桌子空间有限,才子把过道也发展成了他的仓库。没过多久,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就因为邋遢而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拜拜了。
要求: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要写成
第4篇:高考作文题审题训练(每日一题)
2012年高考作文题审题训练(每天一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故事型材料。
(一)切题:1.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1.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3.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二)符合
第5篇:新高考大纲物理备考:多练摸清解题规律
2018年新高考大纲物理备考:多练摸清解题规
律
近日,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除了英语之外,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各科考点知识点均有删减。昨天,在距离2017年高考还有240天之时,一些科目出现变化的应对策略等问题采访了我市各校部分名师,请他们给正在抓紧备考的高三学子支招。
物理:选修变必修更难
多练摸清解题规律
汕头侨中物理教研组长李郁老师说,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修订对物理学科的影响非常大。将选修3-5模块的内容列为必考,“动量”内容的加入,使中学物理经典力学的知识体系更为完整,学生可以用于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更为丰富。
本届高三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必须在本已非常紧张而宝贵的高三复习备考时间中挤出相当一部分时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