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和答案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和答案
生物,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测试题和答案,希望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是指( )
A、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B、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C、由动物同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体。
D、由植物同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体。
2、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外壳和蛋白质外壳包被的一个核酸分子(DNA和RNA)构成;近年来发现的类病毒和阮病毒更简单,类病毒只由一个RNA分子构成,阮病毒只由蛋白质构成,而人们却把它们列入了生物界中,你认为其主要理由是( )
A、由有机物组成。
B、都具有细胞结构。
C、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D、能复制产生自己的后代。
3、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可能的原因不包括( )
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
B、切片放后,盖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D、未换目镜。
4、红细胞中Fe2+含量降低时,其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相应减弱。这个事实说明Fe2+的作用是( )
A、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pH。
B、与载体作用相同。
C、调节离子平衡。
D、细胞内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5、血液含水82%呈液态,而心肌含水79%呈固态,这是因为( )
A、血液含水量比心肌含水量高。
B、血液中固体物质少。
C、血液中所含的水大多是自由水。
D、心肌中的水全在细胞内。
6、某氨基酸分子含有2个氨基(一NH2),其中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则另一个氨基的部位就是( )
A、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B、一定连在羧基上。
C、在R基上。
D、与氨基端相连。
7、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二肽,并生成一分子水。这个水分子中的氢来自( )
A、氨基和羧基。
B、氨基和R基中的氢。
C、仅来自羧基。
D、羧基和连在碳原子上的氢。
8、把一小块生物组织捣碎后进行化学分析,得知其中含有水、蛋白质、DNA和糖原等成分,由此可判断该组织是( )
A、小麦的根尖。
B、家兔的肝脏。
C、甜菜的块根。
D、马铃薯的块茎。
9、某广告称某种牌号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比加糖还甜,最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你认为下列关于病人能否食用此八宝粥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可以放心食用。
B、这个广告有误导喜爱甜食消费者的嫌疑,不甜不等于没有糖。
C、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糖尿病人食用需慎重。
D、不能听从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应询问医生。
10、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
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B、无色→浅蓝色→棕色。
C、砖红色→浅蓝色→棕色。
D、棕色→绿色→无色。
11、糖蛋白(含有寡糖侧链的蛋白质分子)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药品X的培养基中,发现细胞无法制造糖蛋白的糖侧链,则此药品X可能作用在蛋白质合成及运输过程中哪一个细胞器上( )
A、核糖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溶酶体。
12、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相连,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
A、扩展细胞内膜,有利于酶的附着。
B、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C、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D、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
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成熟的植物细胞都有液泡和叶绿体,但没有中心体。
B、正在分裂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没有大液泡和叶绿体,但有较多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C、高倍显微镜下的成熟植物细胞,不可能观察到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D、许多果实、花瓣的颜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决定的,色素的颜色与细胞液的pH有关。
14、在人体细胞内,DNA和RNA共同存在于( )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细胞核和叶绿体。
C、线粒体和细胞核。
D、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核。
15、组成小麦和噬菌体体内核酸的核苷酸和碱基的种类分别是( )
A、8、5;8、5。
B、8、5;4、4。
C、4、4;4、4。
D、4、5;4、5。
16、已知胰液中的蛋白酶的化学组成中含某放射性同位素,在胰腺细胞中该放射性同位素最先出现在下列何种生物膜系统结构中( )
A、核糖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细胞膜。
17、为了检测麦种的质量,将麦种100粒浸入红墨水中,2h后用刀片纵剖开,发现胚乳被染红95%,胚被染红32%,因而断定麦种发芽率太低不宜作种。下列对此检测原理的最正确解释是( )
A、胚和胚乳都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不需要的色素不会被吸附和吸收。
B、胚如果是活细胞,红色素就不会被选择吸收。
C、胚乳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吸附色素。
D、胚乳的活细胞少,对色素不具选择吸收作用。
18、下图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与细胞膜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B、完成细胞间信息传递需要①。
C、选择性的物质运输伴随着能量消耗。
D、细胞经同化作用合成膜蛋白②的过程。
19、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活动的正确顺序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B、所谓假设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
C、所谓提出问题就是对实验设计提出问题,对实验设计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判断。
D、设计实验是紧紧围绕假设进行的,是对假设的检验。
20、一般情况下,蛋白质物质能通过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核膜。
C、线粒体膜。
D、叶绿体膜。
21、细胞膜控制着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对各种物质出入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其中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主要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进入细胞( )
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内吞作用。
D、易化扩散。
2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包括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
C、光合作用的全部反应是呼吸作用全部反应的逆转。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能量转化过程。
23、一些植物细胞中同时具有叶绿体和线粒体,这些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时应该( )
A、同时释放出O2和CO2。
B、不能同时放出O2和CO2。
C、只吸收CO2,不能释放O2。
D、只吸收O2,不能释放CO2。
24、有一种蓝色的染色剂DCPIP被还原后成为白色。下面条件能使DCPIP产生最大程度颜色变化的是( )
A、分离的叶绿体,置于黑暗中。
B、分离的叶绿体基粒,置于光下。
C、叶绿体提取液,置于黑暗中。
D、叶绿体基质提取液,置于光下。
25、植物的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都有的现象是( )
A、最终合成有机物。
B、最终分解有机物。
C、气体交换。
D、能量转换。
26、科研人员在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对室内空气中CO2含量进行24h测定。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 )
27、通过测定CO2的交换量,下图表示光强度和CO2的浓度对光合速度的影响。图中从A到D,哪一点上只有光是限制因子(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8、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以分子态释放出氧及ATP的产生都离不开( )
A、叶绿素和CO2。
B、水和CO2。
C、水、叶绿素和光能。
D、水、光能和CO2。
29、生长在自然保护区北坡的野生稻,其叶片的两个主要生理功能是( )
A、吸收矿质元素和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吸收水分和光合作用。
D、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
30、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2倍。
31、在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参与分裂活动的细胞器有( )
①高尔基体;②核糖体;③叶绿体;④中心体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3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虽然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但二者具有基本的共性。下列列举中不属于这种基本共性的是( )
A、具有核糖体。
B、具有细胞膜。
C、具有DNA和RNA。
D、具有相同的细胞分裂方式。
33、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裂间期,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前期,因染色体的高度螺旋化而形成了染色单体。
C、分裂后期,因着丝点的分裂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分裂末期,到达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又逐渐变成染色质形态。
34、具有分化能力的细胞是( )
A、心肌细胞。
B、红细胞。
C、肠上皮细胞。
D、中胚层细胞。
3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两种重要的分裂方式,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染色体活动形式和结果相同。
B、分裂都扩大了细胞群体中个体的数量。
C、分裂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纺锤体的形成。
D、DNA复制次数和细胞分裂次数相同。
36、下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若从一极观察,染色体的排列情况是( )
37、下图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 )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38、花药的离体培养是把花药用人工方法经组织培养成单倍体植株,这一成果是利用了细胞的( )
A、应激性。
B、全能性。
C、变异性。
D、适应性。
39、某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的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培养蚕豆,观察其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已知蚕豆细胞一个有丝分裂周期是20小时。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情况绘制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大量利用“T”的时期,细胞正在进行DNA分子的复制。
B、大量利用“U”的时期,细胞正在进行大量蛋白质的合成。
C、大量利用“T”的时期,细胞正在大量合成转运RNA。
D、大量利用“T”,和“U”的时期,细胞正处于分裂间期。
40、癌症是癌细胞在机体内恶性增殖形成恶性肿瘤及其相关症状的一种疾病,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癌细胞是由体内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被致癌因子激活所产生的。
B、由于癌细胞易分散和转移,所以手术摘除癌肿的患者仍有复发的可能。
C、对手术治疗后的癌症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是为了杀死患者体内残余的癌细胞。
D、从媒体广告上看,有的治癌药物的药效在95%以上,因而癌症的治疗并不困难。
二、非选择题
41、某同学在探讨氨基酸的化学性质和“氨基酸”名称由来的学习活动中,查阅到以下一段材料。请分析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氨基酸的水溶液或在晶体状态时都以离子形式存在,与无机盐不同的是它以两性离子的形式存在,所谓两性离子是指在同一个氨基酸分子上既带有能释放出质子的正离子,又带有能接受质子的负离子。因此,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
(1)氨基酸分子上带有能释放出质子的正离子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基酸分子上带有能接受质子的负离子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氨基酸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团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团,因此氨基酸的化学性质是既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又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所以该类化合物被命名为“氨基酸”。
(4)试写出氨基酸的两性离子存在形式的结构简式:
42、下图为某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该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判断的理由是有〔 〕___________________,而无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壁和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③为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所。
(3)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5)结构①的主要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43、一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小球藻放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气密封状态,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分钟起给予光照,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分析完成有关问题:
(1)在0~5分钟之间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5~20分钟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少量的NaHCO3溶液后,氧气产生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入NaHCO3溶液后,平均每分钟产生__________________摩尔的氧气。
44、下图为具有6条染色体的某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丙图的特有变化特征,可以判断该图示表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图。
(3)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5)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______期,该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5、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商的装置如下图:关闭活塞,在25℃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的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和y。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请完成有关问题:
(1)装置1的小瓶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代表__________________值,y代表__________________值。
(3)若测得x=200mm,y=30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商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RQ值,则应将该装置放于何种条件下进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_。设对照的目的是______。
46、对法囊藻的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液中的成分与海水的成分很不相同,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法囊藻的离子浓度。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K+和Cl—在细胞内积累,而Na+等在细胞液中的含量低于海水的含量。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和CI—进人细胞的转运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吸收方式叫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吸收方式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和Ca2+排出细胞的转运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运输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囊藻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海水中各种离子浓度不成比例,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 B、D、D、D、C
6—10 C、A、B、A、A
11—15 C、B、A、C、B
16—20 B、B、D、C、B
21—25 C、C、B、B、D
26—30 C、D、C、B、C
31—35 A、D、B、D、C
36—40 D、C、B、C、D
41、(1)一NH3+(铵离子)
(2)一COO—(羧酸根离子)
(3)一NH2(氨基)一COOH(羧基)酸碱
42、(1)动物、⑤、中心体叶绿体液泡。
(2)线粒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ATP。
(3)⑥、核糖体。
(4)④、高尔基体。
(5)磷脂和蛋白质。
43、(1)呼吸作用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气。
(2)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3)光合作用使密闭的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
(4)NaHCO3产生二氧化碳使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5)7×10一8
44、(1)植物出现细胞板.
(2)甲.
(3)甲、乙.
(4)乙→甲→丁→丙.
(5)间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包括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5、(1)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2)消耗氧的体积消耗的氧与释放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之差。
(3)4.85。
(4)黑暗,避免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干扰细胞呼吸的气体量的变化。
(5)死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用于校正装置1和装置2内因物理因素引起的体积变化。
46、(1)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主动运输载体、能量(ATP)。
(3)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主动运输。
(4)细胞膜的载体种类和数量。
第2篇:高中生物细胞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细胞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一、选择题
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应激性的是()
A、鸟的前肢变成翼 B、葵花朵朵向太阳
C、狗见主人摇尾巴 D、敲击人的膝盖骨下方的`韧带,会产生膝跳动作
2、病毒可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A、能产生后代 B、具有细胞结构
C、由有机物构成 D、能使其它生物致病
3、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物体具有()
A、细胞结构 B、应激性
C、遗传性 D、新陈代谢作用
4、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大肠杆菌 B、变形虫 C、衣藻 D、噬菌体
5、20世纪以来,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
A、粮食、人口 B、人口、环境
C、水和能源 D、粮食、资源、人口、环境
6、实验生物学阶段研究的目标和手段主要是()
A、 描述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B、 观察生物的形态并进行分类
C、用理化手段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D、用实验手段和理化技术考察生命过程
7、、下列属于生物工程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 营造华北、东北、西北防护林工程
B、 建设小张庄农业生态工程
C、 在南方建立桑基鱼塘生态工程
D、 将某细菌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培育出抗虫棉
二、 简答题
1、1992年,陕西一农民从河中捞起一块重达20多公斤的不明物体——“怪肉”,这是不是生物?经观察此物体具有不断生长的特点,因此初步判断为生物体,经鉴定为大型粘菌复合体。构成“怪肉”的微生物有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该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核酸、多糖、矿物质等。特别是具有能刺激人体细胞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消除多种疾病等功效。
(1)、粘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的基本组成物质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
(2)、粘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的生长、生殖发育、应激性等都是生物体在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可见
(3)、科学家制造“超级菌”分解石油属于 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下列各种情况对应哪种结构层次?将名称填写在( )中。
(1)大肠杆菌属于( )层次;
(2)大肠杆菌菌落属于( )层次;
(3)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属于( )层次;
(4)一个池塘中的全部动物属于( )层次。
答案:
1 2 3 4 5 6 7
A A D D D D D
1、(1)蛋白质、核酸(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3)生物工程
2、(1)细胞 (2)种群 (3)种群 (4)群
第3篇: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①《分子与细胞》教学案
【课 题】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3课时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二)【本节聚焦】
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结构】
【自主学习】
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分泌蛋白是指在 合成,但是分泌到 起作用的蛋白质。此过程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分析各细胞器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中所起的作用:
核糖体:,内质网: ,高尔基体:,线粒体: 2.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
(双层膜:,单层膜:,,)这些膜的 和 很相似,在 和 紧密联系。3.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① ; ② ;③ ; 【合作探究】
1.屏幕显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并设计如下问题:(1).细胞内有哪些细胞器?各有什么功能?(2).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什么?(3).
第4篇:《细胞与分子》教案
《细胞与分子》教案
必修1 细胞与分子
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油脂、糖类和蛋白质鉴定实验目的,原理。
2、 了解鉴定所用的材料,懂得选材的要求。
3、 掌握鉴定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 通过实验,学会徒手切片制作,高倍镜使用的技能。
2、 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及对材料的归类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验证了生命的物质性,养成讲究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生之间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合作、交流、讨论,让学生体会集思广益的.好处,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鉴定生物组织中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徒手切片法;高倍镜的使用。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实验原
第5篇:分子与细胞教学计划(优秀)
2012-2013学年度高一生物教学计划
高中生物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与初中的生物教材相比较,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涉及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知识的层次更深,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高。而必修一的《分子与细胞》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构建内容体系。
鉴于以上的因素,因此对于高中生物的教与学都有一定的要求和计划。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以及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要求学生了解高倍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能掌握使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