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复习测试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5-10 07:13:4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苏教版 蜀道难 复习测试

苏教版 蜀道难 复习测试

《蜀道难》这篇文章大家学习了吗?一起来做做练习巩固一下!

必修四蜀道难复习测试(含解析苏教版)

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①可以横绝峨眉颠 横绝:横渡

②使人听此凋朱颜 朱:红

③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离开;盈:满、足

④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名词作动词,撞击

⑤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下来

⑥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只,仅

A.①⑥  B.①④

C.②⑥ D.③⑤

解析:③去:距离。⑤坐:空,徒。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险也若此 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胡为乎来哉 乎:语助词,无义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

D.所守或匪亲 或:副词,倘若

解析:也:句中助词,表停顿,无义。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B.侧身西望长咨嗟

C.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D.砯崖转石万壑雷

解析:A、B、C三项中的加点字均为名词作状语,D项中的“转”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D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

(2)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

(3)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可以横绝峨眉颠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

(3)剑阁峥嵘而崔嵬 万夫莫开

二、阅读鉴赏(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10分)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蚕丛路①,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②。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 ①蚕丛路:蚕丛,传说中蜀国的开国君主。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②春流:泛指春天水涨,江水奔流。一说指流经成都的都江堰内江。蜀城:指成都。一说泛指蜀中城市。

5.简要分析这首诗首联与《蜀道难》首句写法上的不同。(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首联只是平静地叙述,宛如对好友娓娓而谈,感情诚挚恳切,“见说”一词显得委婉;《蜀道难》首句则是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6.具体描绘蜀道“崎岖不易行”的句子是哪几句?试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马头升起翻腾,似腾云驾雾。“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妙,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7、8题。(10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注]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7.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雁引愁心去”更妙。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作者遇赦后的高兴心情,跟下句对偶工整。愁心去,好月来,更能体现出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

8.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夸张。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想象奇特,恍如仙境。强化了作者兴奋、豪迈的情感,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欣喜若狂的'感觉。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9、10题。(10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亦作“二水”。

9.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对人世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10.“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三、表达交流(15分)

11.仿照下列句子,另选两位名人,写一段文字。(5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人生价值的宣言,也是他作为一位天才诗人高度自信达观豪放的写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坚守信念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位爱国志士的梦想与追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生存信念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位伟大作家全部人格的体现。

12.下面是一副有关李白的对联。请对其作简要赏析。(60字左右)(6分)

对联: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上联围绕“狂”字采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特点;下联围绕“醉”字既点出了李白爱酒的嗜好,又表现了他不媚权贵的品质。全联鲜明而生动地刻画出了李白的性格特征。

13.下面这段话有多处表述不当的地方,请挑出三处并加以改正。(4分)

①《蜀道难》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辛恐怖,②但我们读完之后,不但不感到害怕,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③这是为什么呢?④从描写对象来说,⑤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⑥但又具有雄壮美的特点。在诗人笔下,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诱人的魅力。

第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 “艰辛”改为“艰险”。

② “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前加“反而”。

⑤ 删去“具备”。

⑦ 在“跟美丽的神话传说”前补上“它”。(任写三个即可)

第2篇:《蜀道难》高考复习宝典

《蜀道难》高考复习宝典

引导语:《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这首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是高考要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蜀道难》高考复习宝典!

《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第3篇:软件测试复习

软件测试的定义:

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明确提出了“寻找错误”是测试的目的。

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楚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软件测试是一种重要的软件质量保证活动,包括“分析”软件和“运行”软件,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是为特定的目的而设计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和预期的结果;测试用例是执行测试的最小实体。为什么要设计测试用例:

1.在开始实施测试之前设计好测试用例,可以避免盲目测试并提高测试效率。2.测试用例的使用令软件测试的实施重点突出、目的明确。3.在软件版本更新后只需修正少部分的测试用例便可展开测试工作,降低工作强度、缩短项目周期。4.功能模块的通用化和复用化使软件易于开发,而相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蜀道难 复习测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蜀道难 复习测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