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垃圾分类处理
垃圾分类现状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垃圾的大量产生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危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长,人类向大自然抛弃的废品越来越多,大自然已经变得伤痕累累了。
2.垃圾处理的不重视。如何处理垃圾的分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并增强学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起到宣传垃圾分类的作用。
三.调查的方法
1.访谈法。即通过身边的人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以及做法,从而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的做法。
2.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图书馆以及网络文献资料的查询,了解科学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并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3.观察法。通过对不同街道上人的观察,了解垃圾分类处理是否人人做到。
四.调查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垃圾分类处理是否得到实施,马路上是否存在乱扔垃圾的现象,以及大街上的垃圾桶情况和保洁情况。
五.文献综述
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给处理和利用带来困难,如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垃圾处理的目的是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在规模和强度上不断扩大。消耗资源速度也在大大加快。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文明,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加速了垃圾的增长,而垃圾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和处理,那它就会造成公害,破坏生态环境,危及到人们的健康。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垃圾堆放不仅占用地,还污染土壤及农作物,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
2,垃圾经雨水渗沥污染地下水或进入地表水,造成水体污染。进入地表水,造成水体污染。80%的流行病是因此传播的。
3,垃圾会发生自燃、自爆现象。由于堆放垃圾发酵,产生甲烷气体爆炸。
4,塑料袋、塑料杯、泡沫塑料制品等白色污染是不易分解的。5,危险废物直接或间接威海人体健康。
6,乱丢、乱扔、乱吐、乱倒、乱贴现象严重,果皮纸屑、零食袋、槟榔渣、痰迹等污物随处可见;
7,垃圾乱倒乱放;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等,这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方式的比例,因地理环境;垃圾成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区别。
六.调查结果以及建议
(一)、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垃圾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产量的增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清运和处理,同时处理垃圾还占用了大
量土地,尽管我们采取了深埋等方式进行处理,但垃圾仍污染了土壤、污染了水源、污染了大气,而且有碍卫生,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机人类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环境。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如何让垃圾变害为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变废为宝,把垃圾这个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资源进行再利用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身感责任的重大和意义,但在工作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垃圾分类没有做到真正分类。
2、垃圾分类工作认识不够。
3、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力度不够。
4、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没有真正意识到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
(二)、针对这次的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人们对垃圾拈轻怕重不分类;
2、人们没有深刻的环保意识;并且不十分自觉的进行分类;
3、国家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
4、市面上有害垃圾太多,不知如何分类;
5、垃圾箱分类不够完善;
6、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不够。
(三)、我对此做出的建议:
1、培养大家自觉的环保意识;
2、在农村也设立分类垃圾箱;并做好分类标志,标明用途;
3、多搞一些环保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4、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让环保成为一种习惯;
5、增加相关的环保法律,并严格执行,打击不环保的行为。
第2篇:垃圾分类处理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如何实现分类回收
一、引言
中国城市的生活垃圾总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而目前城市垃圾处理采用的主要方式仍是露天堆放和卫生填埋,这必然要带来垃圾污染、资源浪费和垃圾处理场地紧张等问题。垃圾分类回收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出路。其中,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发达国家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已有多年,而且一直处在世界的领先水平。中国城市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可以参考这两个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资源化的最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收集,促进废品的回收利用,以提高垃圾的资源化水平。彭述刚(1999.4)指出要改善我国城市卫生情况:1.必须做到促进公众的广泛参与;2.通过经济手段规范公众行为;3.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处理以减少垃圾存量。2000年4月,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定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厦门、杭州、桂林8个城市,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试点工作,其效果不是很令人满意。
发达国家从1970年代开始,就实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孟帮燕、唐龙(2010.11)提到日本以立法为基础的垃圾分选模式,一是构筑严密的垃圾回收组织体系,确保完成该项工作的人手;二是制定具体的垃圾回收细分目录;德国采取市场化的垃圾分选运作模式,积极推行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在垃圾处理上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也充分调动企业的力量,市场机制在垃圾的分类处理中得到充分运用。此外,周宏、涂晓玲(2007.4)也提到日本强调立法,通过法律明确列出需要处理的垃圾种类,并明文规定垃圾处理主体和处理方式等问题;德国侧重于发挥行业协会在垃圾处理中的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力量来推进垃圾的分类和处理。王燕、施维蓉(2009.2)提出1.完善的法律法规,2.构建管理体系,3.对垃圾控制源头,分类回收和处理,4.垃圾处理等级,5.环保儿童教育。本课题试图借鉴德、日两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经验和政策,并结合中国国情,寻找一套适合中国的垃圾回收处理的方法。
二、研究方法
要寻找一套适合中国的垃圾回收处理的方法,首先,要了解影响城市居民对
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认识的因素。如刘海燕、韦新东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到,居民对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的认识,主要与年龄、职业、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居住楼层有关。苟剑锋等(2004.12)的问卷研究中提到实行垃圾处理的收费可以促进垃圾合理回收和利用。如美国采用对容器征收押金的瓶子票据,来促成人们养成重复使用的习惯。而日本强调立法,通过法律明确列出需要处理的垃圾种类,并明文规定垃圾处理主体和处理方式等问题。王燕等(2009.2)提到德国生活垃圾处理走在世界前列,是与其较高的国民素质及全方位的环保宣传教育紧密相关。田忆凯等也提到在日本从小就重视对儿童的环保教育。所以毫无疑问提高国民素质,经行环保宣传是提高环境水平的重要手段。此外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经过提炼后,用于中国是很有必要的。
结合上述理论依据,设计问卷。城市居民小区上门经行问卷调查。
三、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杭州市区的居民小区,根据小区居民结构的不同分为三类:一类为小区居民为本地杭州户籍为主的住宅小区;二类为小区居民非本地户口为主的住宅小区;三类为单身公寓为主的住宅小区。这些小区住户由于生活习惯、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和婚姻状况的不同对所反应的问题也不会相同。此外,杭州曾被评为全中国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杭州人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比较高,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在杭州经行试点,与其他城市相比更能被城市居民接受。
四、参考文献
[1] 彭述刚(1999.4)城市垃圾收集与处理的国外经验及启示
[2] 孟帮燕、唐龙(2010.11)日本、德国的垃圾分选模式及其启示
[3] 周宏、涂晓玲(2007.4)日本生活垃圾的管理及处理
[4] 王燕、施维蓉(2009.2)德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现状及启示
[5] 苟剑锋、曾正中、张明泉、赵转军(2004.12)兰州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居民认知度调查分析
[6] 胡秀仁、班斑(1997.4)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社会调查
第3篇:分类处理固体垃圾教案
分类处理固体垃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环保意识。
2.通过讨论生活垃圾的危害问题,引出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通过模拟采访表演,对垃圾分类加深理解,并认识到宣传这一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通过了解废物利用的好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学会垃圾分类方法。2.认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
1.会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必要性。2.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5分钟)1.看校园美景,谈个人感受。
师:同学们,在进入新课学习之前一起来欣赏我们的校园风景!
(校园美丽图片连播,师生共看)。
2.行为对比,引发思考。
学生再观看扔垃圾录
第4篇: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教案
《变废为宝巧安家》 ——垃圾的分类与处理
授课人:史文娟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情感目标:
1、认识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知道常见分类方法
2、懂得垃圾分类后可以回收再利用,树立环保意识。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调查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分析、比较、分类等能力。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实践,善于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通过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人们是否进行垃圾分类,并知道其分类方法和标准。
5、联系实际,结合我市的垃圾处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活动重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活动难点: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分类等能力。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活动准备:相关视频,照片,文字资料 活动设计:
一、情景导入
跟着巧虎寻找地球哭泣的原因。谁夺走了公园的
第5篇:垃圾分类处理教案(精选6篇)
垃圾分类处理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垃圾分类处理教案(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垃圾分类处理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知准备:幼儿对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认识,看见过垃圾场、垃圾堆。
2、材料准备:
一、观察垃圾场图片,了解垃圾的去向,知道垃圾多了的坏处。
1、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害处。
师:我们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这么多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用以下这些方法来处理垃圾有什么缺点?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害处?
掩埋法:占空地,污染地下水,容易滋生老鼠、苍蝇、病菌;
焚烧法:容易产生烟尘污染;积肥法:农业生产几乎都不用积肥了。
2、启发幼儿讨论:有什么
第6篇:《垃圾分类处理》开题课教案
《垃圾分类处理》开题课教案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2、能力目标:能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学生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的形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观看图片谈感受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英语猜单词游戏。请大家看屏幕上的单词“rubbish”,谁知晓它的意思?谁来猜一猜?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垃圾。我们结合了生活实际选定了以垃圾分类处理为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去了解垃圾。
3、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和资料,相信看过之后,你们一定有更多的感受与触动。
二、探讨论证,确定子课题
1、围绕垃圾分类处理这个主题,你最想探究的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
第7篇:垃圾分类处理知识
垃圾分类处理知识
一、环境污染的起因
人们一直以为地球上的陆地、空气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大家都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一点废物算什么?我们错了,其实地球虽大(半径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千米到海底11千米的范围内生活,而占了95%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人竟肆意地从三方面来弄污这有限的生活环境。
二、环境污染的危害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 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