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易地搬迁试点工程建设情况通报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5-10 07:12: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全县易地搬迁试点工程建设情况通报

全县易地搬迁试点工程建设情况通报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并总结安排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必将对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前面,大家共同学习了《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管理暂行办法》,6乡镇的负责同志汇报了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后面,李县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严格执行管理办法,按照李县长的讲话精神切实抓好项目的实施。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的相关情况和实施的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关于项目的相关情况

1、项目概况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是党和政府为了解决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扶贫成本过高、就地脱贫无望地区以及生活在地质灾害频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需要避险搬迁的农牧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原则,采取易地建点、整村整社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由中央设立专项资金、整合中央其它专项资金、各级政府配套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筹措项目建设资金,而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在我省这个项目主要安排在国列贫困县、省列贫困县和河西沙化严重地区,以及水源涵养林地区。

2、我县该项目的争取立项情况

按照该项目的安排范围,我们xx县既不是贫困县,也不是沙化严重地区,更不是水源涵养林地区,不属于安排之列。但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发改委曾多次向省市主管部门汇报争取,终于在20xx年挤进项目安排县行列,并连续3年被省发改委批准立项。

3、项目规模

我县20xx—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涉及江洛、麻沿、栗川、柳林、高桥、榆树等6乡镇28村740户3824人,工程总投资3436.1万元,其中:国家易地扶贫专项资金xxx万元,整合其他专项资金656.7万元,县财政配套272.4万元,群众自筹1358万元。该工程自20xx年5月开工建设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下,在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我们严格按照《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管理办法》和省市发改委批复的实施方案及单项设计组织实施,工程进展顺利。

二、项目进展情况

(一)、20xx年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及进展情况

1、主要建设内容

对江洛、麻沿两乡镇9个自然村235户1109人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在江洛镇垭河村建安置区,集中安置本镇吴坪、陶沟门、盘头山、陶家山、砖塔等5村130户664人,修筑防洪河堤20xx米,新建住宅130座,开发耕地600亩,配套建设人畜饮水、供电工程、村委会及文化活动室,扩建龙头小学,对迁出区实施退耕还林348亩;二是在麻沿河乡屈兰村麻胡公路旁建安置区,集中安置本乡砖滩、魏子沟、杨坪、柴山等4村105户445人,修筑防洪河堤1000米,新建住宅105座,开发耕地350亩,配套建设人畜饮水、供电工程、村委会及文化活动室,对迁出区实施退耕还林600亩。项目概算总投资xx6.9万元,其中国家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333万元,整合中央其他专项资金318万元,地方配套100.8万元,群众自筹395.1万元。

2、项目进展情况

该工程20xx年5月开工建设,目前江洛镇垭河安置区已建成20xx米防洪河堤、1000米通村主干公路和1700米浆砌石排水渠;住宅工程已竣工35座,建成主体的31座,完成地基工程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的13座,未动工的51户;迁出区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260亩;土地开发项目由于没有治理地块而未实施;麻沿河屈兰安置区已建成1000米防洪河堤,硬化安置区道路300米,浆砌石排水渠950米,住宅工程已竣工72座,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的28座,未动工的5户;迁出区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完成了600亩建设任务,土地整理项目正在实施。两处安置区的供电工程已对竣工的166户实施了户户通电,未通电的户已列入到20xx年农村“户户通电”工程项目;人畜饮水工程已列入全县20xx年安全饮水项目;沼气池工程也已被列入全县20xx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投资计划已正式下达,即将组织实施;

(二)20xx年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及进展情况

1、主要建设内容

对柳林、麻沿、栗川三乡镇12个自然村186户962人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在柳林姚庄村建安置点,集中安置本镇大河、大庄、魏湾、铜钟、观音等5村41户255人,修筑防洪河堤300米,新建住宅41座,配套建设村内道路0.4公里及人畜饮水、供电工程、沼气池等;二是在麻沿河乡麻胡公路旁建安置点,集中安置本乡三合、段家庄、王家庄、邓家山等4村82户342人,修筑防洪河堤500米,新建住宅82座,开发耕地203亩,配套建设道路0.7公里及人畜饮水、供电工程、沼气池等;三是在栗川乡白塔河村建安置点,集中安置本乡倒边沟、袁湾、庙儿沟等3村63户365人,拓宽道路4.6公里,改造中低产田800亩,配套建设人畜饮水、供电工程、沼气池,产业开发上新建养蚕大棚63座。项目概算总投资856.5万元,其中国家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289万元,整合中央其他专项资金125万元,地方配套72万元,群众自筹370.5万元。

2、项目进展情况

目前,柳林姚庄安置区已建成300米防洪河堤,安置区已完成了17亩宅基地调换;麻沿屈兰安置区建成了500米防洪河堤,完成了宅基地的统一规划,已有12户动工修建;栗川乡白塔河安置区建成了4.2公里通村道路,住宅工程宅基地已规划43户,竣工的9座,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的14户;三处安置区的人畜饮水已列入xx县20xx年饮水安全项目计划,正在编制设计;供电工程电力局已列入农村无电户“户户通电”工程计划,并上报省电力公司;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初步设计已经市发改委审查批复,沼气池建设已列入全县20xx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已上报道省发改委和农牧厅。

(三)20xx年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及进展情况

1、主要建设内容

对高桥和榆树2乡5村201户xx5人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在高桥乡高桥村建安置点,集中安置本乡木瓜、砖磨2村92户461人,新建住宅92套,配套建设850米道路硬化工程(含单孔板桥1座,)及人畜饮水、农电线路、沼气池等,迁出区退耕还林1570亩;二是在榆树乡剡坝村建安置点,集中安置本乡黑潭沟、曹坝、三王等3村109户684人,修筑防洪河堤650m,新建住宅109套,配套建设村内道路410米(含过水路面1处)及人畜饮水、农电线路、沼气池等,迁出区退耕还林1000亩。项目总投资915.87万元,其中国家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344万元,整合中央其他专项资金139.91万元,县级配套66.96万元,群众自筹365万元。

2、项目进展情况

该工程省发改委20xx年10月批复立项,目前,安置区住宅、道路和防洪河堤工程初步设计均已通过市发改委审查批复,人饮、电力工程、沼气池等配套项目正在协调相关部门,列入项目计划。高桥、榆树两乡正在协调调换安置区土地。

(四)、项目建设的特点

我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1、领导高度重视。该项目从选点、方案的编制、申报到实施,县上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非常重视,书记、县长经常过问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李县长亲自到省市汇报争取,并多次主持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施项目的乡镇党委、政府都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书记、乡镇长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力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安置点选址合理。搬迁安置点均选在靠近中心村镇或公路沿线的河谷地带,水土资源丰富、地势开阔平坦、通风向阳、交通便利,充分考虑了水土资源平衡问题和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问题,为实现“搬得出、能致富”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3、规划科学,设计合理。麻沿屈兰安置区和江洛垭河安置区,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统一设计住宅模式,科学规划道路、供排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同时还考虑了村内道路和院落的绿化美化问题。

4、相关部门大力支持。财政、水利、交通、电力、林业、扶贫、国土、教育、卫生等部门在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及申报争取中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并把安置区列入全县人饮安全工程、户户通电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农村能源沼气池建设、扶贫整村推进等项目,使该工程整合中央其它专项资金建设的配套设施项目落到了实处。

5、群众积极性高。由于搬迁群众迁出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对该项目彻底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非常欢迎,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较高。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住宅建设进度缓慢。20xx年工程项目区的江洛垭河安置区住宅工程竣工35座,建成主体的31座,完成地基工程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的13座,未动工的51户;麻沿屈兰安置区住宅工程竣工72座,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的28座,未动工的5户;20xx年工程项目区的栗川乡白塔河安置区竣工的9座,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的14户,未动工40户;麻沿屈兰安置区动工12户;柳林姚庄安置区完成宅基地调换,还都未开工;按三年建成的'项目建设年限要求,建设进度明显滞后。

2、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一是住宅建设资金群众自筹比例大,部分困难家庭无力筹措住宅建设资金,部分搬迁户错过了早期建房的时机,建筑材料、人工等价格大幅上涨,加重了资金筹措压力。二是柳林姚庄安置区河堤工程由于追加工程量而增加的投资无法落实。

3、内业资料不完善。项目管理卡和搬迁人口资格审查表没有填写完毕,所需照片还没有拍摄,工作量还相当大。

4、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组织力量薄弱,宣传动员工作不够到位,没有充分调动起搬迁群众动迁的积极性;二是建房补助资金发放不够及时,存在不能够足额发放的问题;三是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问题,申报项目时为了增大投资,存在虚报搬迁人口和户数的问题。

三、今年的打算

根据两年来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中积累的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年易地扶贫搬迁

试点工程的实施主要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住宅建设进度,确保20xx年工程项目区的住宅工程今年6月前全面建成;20xx—20xx年工程项目区的柳林、栗川、麻沿、高桥、榆树等5乡镇要加快项目安置区土地调配、宅基地规划进度,力争3月底宅基地全部规划到户并启动房屋住宅工程,今年年底前全面建成。

二是加强项目整合,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尽可能将农业农村方面的项目整合安排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配套建设工程一次到位。

三是强化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组织专人经常性深入项目区督促检查,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保质保量保进度。

四是加强资金管理,严格国债资金管理办法执行“报账制”,确保用于搬迁户建房补助的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搬迁农户手中。

第2篇:全县易地搬迁试点工程建设情况通报

*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建设情况通报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3月26日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并总结安排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必将对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前面,大家共同学习了《甘肃省易地扶

贫搬迁试点工程管理暂行办法》,6乡镇的负责同志汇报了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后面,李县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严格执行管理办法,按照李县长的讲话精神切实抓好项目的实施。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的相关情况和实施的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关于项目的相关情况

1、项目概况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是党和政府为了解决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扶贫成本过高、就地脱贫无望地区以及生活在地质灾害频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需要避险搬迁的农牧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原则,采取易地建点、整村整社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由中央设立专项资金、整合中央其它专项资金、各级政府配套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筹措项目建设资金,而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在我省这个项目主要安排在国列贫困县、省列贫困县和河西沙化严重地区,以及水源涵养林地区。

2、我县该项目的争取立项情况

按照该项目的安排范围,我们*县既不是贫困县,也不是沙化严重地区,更不是水源涵养林地区,不属于安排之列。但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发改委曾多次向省市主管部门汇报争取,终于在2005年挤进项目安排县行列,并连续3年被省发改委批准立项。

3、项目规模

我县2005—2007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涉及江洛、麻沿、栗川、柳林、高桥、榆树等6乡镇28村740户3824人,工程总投资3436.1万元,其中:国家易地扶贫专项资金1147万元,整合其他专项资金656.7万元,县财政配套272.4万元,群众自筹1358万元。该工程自2006年5月开工建设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下,在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我们严格按照《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管理办法》和省市发改委批复的实施方案及单项设计组织实施,工程进展顺利。

二、项目进展情况

(一)、2005年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及进展情况

1、主要建设内容

对江洛、麻沿两乡镇9个自然村235户1109人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在江洛镇垭河村建安置区,集中安置本镇吴坪、陶沟门、盘头山、陶家山、砖塔等5村130户664人,修筑防洪河堤2000米,新建住宅130座,开发耕地600亩,配套建设人畜饮水、供电工程、村委会及文化活动室,扩建龙头小学,对迁出区实施退耕还林348亩;二是在麻沿河乡屈兰村麻胡公路旁建安置区,集中安置本乡砖滩、魏子沟、杨坪、柴山等4村105户445人,修筑防洪河堤1000米,新建住宅105座,开发耕地350亩,配套建设人畜饮水、供电工程、村委会及文化活动室,对迁出区实施退耕还林600亩。项目概算总投资1146.9万元,其中国家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333万元,整合中央其他专项资金318万元,地方配套100.8万元,群众自筹395.1万元。

2、项目进展情况

该工程2006年5月开工建设,目前江洛镇垭河安置区已建成2000米防洪河堤、1000米通村主干公路和1700米浆砌石排水渠;住宅工程已竣工35座,建成主体的31座,完成地基工程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的13座,未动工的51户;迁出区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260亩;土地开发项目由于没有治理地块而未实施;麻沿河屈兰安置区已建成1000米防洪河堤,硬化安置区道路300米,浆砌石排水渠950米,住宅工程已竣工72座,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的28座,未动工的5户;迁出区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完成了600亩建设任务,土地整理项目正在实施。两处安置区的供电工程已对竣工的166户实施了户户通电,未通电的户已列入到2007年农村“户户通电”工程项目;人畜饮水工程已列入全县2007年安全饮水项目;沼气池工程也已被列入全县2007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投资计划已正式下达,即将组织实施;

(二)2006年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及进展情况

1、主要建设内容

对柳林、麻沿、栗川三乡镇12个自然村186户962人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在柳林姚庄村建安置点,集中安置本镇大河、大庄、魏湾、铜钟、观音等5村41户255人,修筑防洪河堤300米,新建

住宅41座,配套建设村内道路0.4公里及人畜饮水、供电工程、沼气池等;二是在麻沿河乡麻胡公路旁建安置点,集中安置本乡三合、段家庄、王家庄、邓家山等4村82户342人,修筑防洪河堤500米,新建住宅82座,开发耕地203亩,配套建设道路0.7公里及人畜饮水、供电工程、沼气池等;三是在栗川乡白塔河村建安置点,集中安置本乡倒边沟、袁湾、庙儿沟等3村63户365人,拓宽道路4.6公里,改造中低产田800亩,配套建设人畜饮水、供电工程、沼气池,产业开发上新建养蚕大棚63座。项目概算总投资856.5万元,其中国家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289万元,整合中央其他专项资金125万元,地方配套72万元,群众自筹370.5万元。

2、项目进展情况

目前,柳林姚庄安置区已建成300米防洪河堤,安置区已完成了17亩宅基地调换;麻沿屈兰安置区建成了500米防洪河堤,完成了宅基地的统一规划,已有12户动工修建;栗川乡白塔河安置区建成了4.2公里通村道路,住宅工程宅基地已规划43户,竣工的9座,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的14户;三处安置区的人畜饮水已列入*县2008年饮水安全项目计划,正在编制设计;供电工程电力局已列入农村无电户“户户通电”工程计划,并上报省电力公司;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初步设计已经市发改委审查批复,沼气池建设已列入全县2008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已上报道省发改委和农牧厅。

(三)2007年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及进展情况

1、主要建设内容

对高桥和榆树2乡5村201户1145人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在高桥乡高桥村建安置点,集中安置本乡木瓜、砖磨2村92户461人,新建住宅92套,配套建设850米道路硬化工程(含单孔板桥1座,)及人畜饮水、农电线路、沼气池等,迁出区退耕还林1570亩;二是在榆树乡剡坝村建安置点,集中安置本乡黑潭沟、曹坝、三王等3村109户684人,修筑防洪河堤650m,新建住宅109套,配套建设村内道路410米(含过水路面1处)及人畜饮水、农电线路、沼气池等,迁出区退耕还林1000亩。项目总投资915.87万元,其中国家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344万元,整合中央其他专项资金139.91万元,县级配套66.96万元,群众自筹365万元。

2、项目进展情况

该工程省发改委2007年10月批复立项,目前,安置区住宅、道路和防洪河堤工程初步设计均已通过市发改委审查批复,人饮、电力工程、沼气池等配套项目正在协调相关部门,列入项目计划。高桥、榆树两乡正在协调调换安置区土地。

(四)、项目建设的特点

我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1、领导高度重视。该项目从选点、方案的编制、申报到实施,县上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非常重视,书记、县长经常过问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李县长亲自到省市汇报争取,并多次主持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施项目的乡镇党委、政府都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书记、乡镇长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力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安置点选址合理。搬迁安置点均选在靠近中心村镇或公路沿线的河谷地带,水土资源丰富、地势开阔平坦、通风向阳、交通便利,充分考虑了水土资源平衡问题和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问题,为实现“搬得出、能致富”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3、规划科学,设计合理。麻沿屈兰安置区和江洛垭河安置区,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统一设计住宅模式,科学规划道路、供排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同时还考虑了村内道路和院落的绿化美化问题。

4、相关部门大力支持。财政、水利、交通、电力、林业、扶贫、国土、教育、卫生等部门在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及申报争取中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并把安置区列入全县人饮安全工程、户户通电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农村能源沼气池建设、扶贫整村推进等项目,使该工程整合中央其它专项资金建设的配套设施项目落到了实处。

5、群众积极性高。由于搬迁群众迁出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对该项目彻底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非常欢迎,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较高。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住宅建设进度缓慢。2005年工程项目区的江洛垭河安置区住宅工程竣工35座,建成主体的31座,完成地基工程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的13座,未动工的51户;麻沿屈兰安置区住宅工程竣工72座,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的28座,未动工的5户;2006年工程项目区的栗川乡白塔河安置区竣工的9座,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的14户,未动工40户;麻沿屈兰安置区动工12户;柳林姚庄安置区完成宅基地调换,还都未开工;按三年建成的项目建设年限要求,建设进度明显滞后。

2、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一是住宅建设资金群众自筹比例大,部分困难家庭无力筹措住宅建设资金,部分搬迁户错过了早期建房的时机,建筑材料、人工等价格大幅上涨,加重了资金筹措压力。二是柳林姚庄安置区河堤工程由于追加工程量而增加的投资无法落实。

3、内业资料不完善。项目管理卡和搬迁人口资格审查表没有填写完毕,所需照片还没有拍摄,工作量还相当大。

4、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组织力量薄弱,宣传动员工作不够到位,没有充分调动起搬迁群众动迁的积极性;二是建房补助资金发放不够及时,存在不能够足额发放的问题;三是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问题,申报项目时为了增大投资,存在虚报搬迁人口和户数的问题。

三、今年的打算

根据两年来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中积累的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主要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住宅建设进度,确保2005年工程项目区的住宅工程今年6月前全面建成;2006-2007年工程项目区的柳林、栗川、麻沿、高桥、榆树等5乡镇要加快项目安置区土地调配、宅基地规划进度,力争3月底宅基地全部规划到户并启动房屋住宅工程,今年年底前全面建成。

二是加强项目整合,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尽可能将农业农村方面的项目整合安排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配套建设工程一次到位。

三是强化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组织专人经常性深入项目区督促检查,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保质保量保进度。

四是加强资金管理,严格国债资金管理办法执行“报账制”,确保用于搬迁户建房补助的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搬迁农户手中。

第3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XX地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XXX)

XXX

XXXX年XX月 实 施 案

项 目 名 称: XX地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项目承办单位:XX

建 设 地 点: XX地基

报告编制单位:XX市工程咨询中心

资 格 等 级:X级

编号:XXXXXXXX

审定:XXXXX市工程咨询中心

编写负责人:XXXXX市工程咨询中心

编 写 人 员:XXXXX市工程咨询中心

编 写 时 间:XXXX年XX月

法人代表高级经济师高级经济师

目录

1项目概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项目名称...........错误!未定义书签。

1.3项目建设地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1.4项目主管单位..............错误!未定义书签。

1.5项目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镇2005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为推进全镇扶贫开发工作,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解决基本生存条件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根据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会议精神及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联系本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原则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的工程。为积极稳妥推进项目的实施,在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政府组织、群众自愿原则。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土地等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上,镇人民政府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要发挥中央专项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以及对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调动搬迁户自愿搬迁的积极性。

(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镇人民政府要积极做好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坚持成熟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全县易地搬迁试点工程建设情况通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县易地搬迁试点工程建设情况通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