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5-08 07:13: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德育目标

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教学中宜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教学环节。

2.比较法。两篇短文作者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注意比较两篇文章,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的画面,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指导朗读,力求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想像,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背诵课文;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简介

多媒体显示: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第2篇: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姚家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力能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德育目标

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 感情。

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教学中宜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教学环节。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 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多媒体显示: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 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

第3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教案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

《三峡》《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练习题 《三峡》 1 基本知识* 文学常识《三峡》选自。三峡,、和 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466或472-527),字,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文言词语【通假字】[阙]通“ ”。【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 ] ②绝巘多生怪柏[ ] ③哀转久绝[ ]

【词类活用】①乘奔.御风[ ] ②素湍.绿潭[ ] ③回清.倒影[ ]

【常见短语】[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答谢中书书_记承天寺夜游_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演练 1.注音(7分)

颓()鳞()遂()荇()与()奇者 藻、()荇()

2.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12分)

两岸石壁,五色():________________ 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竞跃:________________ 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28分)

①五色交辉: ②晓雾将歇: ③夕日欲颓: ④沉鳞竞跃: ⑤念无与为乐者: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⑦相与步于中庭: ⑧庭下如积水空明:

欣然起行()水中藻荇交横()如吾两人者耳()月色入户()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4.文学常识填空(11分)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答谢中书书_记承天寺夜游_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强化练习

姓名: 学号: 一.基础知识演练

1.注音 颓()鳞()遂()与()奇者

藻、()荇()2.根据课文填空。

两岸石壁,五色()晓雾将()()竞跃 未复有能()其奇者 3.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五色交辉: ②晓雾将歇: ③夕日欲颓: ④沉鳞竞跃: ⑤念无与为乐者: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⑦相与步于中庭: ⑧庭下如积水空明:

(9)欣然起行(10)水中藻荇交横(11)如吾两人者耳(12)月色入户(13)盖竹柏影也(14)但少闲人 4.文学常识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

两岸石壁,五色(): 晓雾将():()竞跃: 未复有能()其奇者:

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四时俱备()

②晓雾将歇()③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念无与为乐者()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解释下列各组一词多义现象

(1)欲:夕日欲颓()(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实是欲界之仙都()念无与为乐者()欲穷其林()相与步中庭()

4、文学常识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通明,号。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

5、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演练

1.注音 颓()鳞()遂()荇()与()奇者

藻、()荇()2.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两岸石壁,五色():________________

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竞跃:________________

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五色交辉:

②晓雾将歇:

③夕日欲颓:

④沉鳞竞跃:

⑤念无与为乐者: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⑦相与步于中庭:

⑧庭下如积水空明:

欣然起行()

水中藻荇交横()

如吾两人者耳()月色入户()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

4.文学常识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