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望岳》教案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5-08 07:13:1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初中语文《望岳》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望岳》教案设计

引言:《望岳》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望岳》这首诗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望岳》的讲课稿,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新课 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的历史,进而介绍杜甫,引入本节教学 教师深情导入 学生感受体验 吸引学生兴趣

二、了解杜甫及相关知识

介绍杜甫

欣赏泰山风光 教师补充介绍杜甫相关资料

播放《泰山》相关视频 学生介绍杜甫。

学生欣赏

初步了解杜甫,初步感受了解泰山的美。

三、朗读中感知形象美

朗读课文,感受泰山磅礴的气势。

体会朗读古代诗歌的方法。

教师范读课文

配乐朗诵

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听读、自由朗读、指名读相结合 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四、合作中感受景色美

自主学习课文内容,相互质疑解答。 合作探究:作者向岳而望,都看到哪些景色?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教师巡视,点拨指正。教师启发、深入指导。 对学生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力求有独到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赏析中品味语言美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和“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 教师指导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六、迁移练习按要求默写

1.描写泰山神奇、秀丽、高峻的句子。

2.杜甫在《望岳》中用以表现自己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

3.赏析诗歌相关内容

教师出示试题内容,适时启发、指正。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小结 学了这首诗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补充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八、作业 必做题:背诵并默写《望岳》。

选做题:1.将《望岳》改写成一篇写景的散文(100-200)字

2.搜集杜甫的相关诗句体会其情感

九、板书设计

远望 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望岳近望 诗言志

细望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十、 拓展

过渡语:泰山在国人眼中就是一座神山、一座圣山、一座文化之山。古往今来泰山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著名的“泰山文化”。

1、有关泰山的成语、俗语、格言

(1) 泰山北斗

(2) 有眼不识泰山

(3) 人心齐,泰山移。

(4)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5)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6) 稳如泰山

2、中国文化名人的泰山情结

(1)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2) 谢灵运——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泰山吟》

(3) 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游泰山六首》

(4) 张岱——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泰山》

3、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

泰山联合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四岳,“捆绑”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已经正式被确定为2010年的申遗提名项目。东岳泰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

十一、课后反思

诗歌的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配乐更激发了学生兴趣。赏析方法的指导,与学生的阅读尤其是近几年中考出现的赏析题接轨。

应注意的是:课前对学生的预习应给予更具体的指示,如作者简介。这样可以更节约时间,使后面的环节更充实。

第2篇:初中语文望岳

望岳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初中语文组6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望岳”。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选择、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五个部分来陈述我的说课。

首先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望岳》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5课,本单元以写景为主,《望岳》是一首唐诗,写于所谓的开元盛世,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壮丽。

结合本单元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首先,知识与机能目标。落实字词、疏通诗意,背诵全诗,学习多种描写景物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重点诗句,从整体到局部,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景色的优美,培养审美情趣,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文的重点设置为,抓住景物的特征仔细观察,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描绘细致的景物。难点是通过学习本诗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二,教法选择。新课标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我坚持自主性原则。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我加强朗读教学,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始终坚持先学后教的选择。

学法选择。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所以我十分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质疑,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所以我注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等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外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是刘禹锡描写华山的神奇与壮丽。白居易通过“白衣卧疾嵩山下,皂盖行春楚水东。”来描写嵩山的山川之美。

众所周知,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尊,下面我们跟随唐代诗人杜甫走进我们的《望岳》。

认真阅读课文,落实词意,整体感知。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细读课文,由学生圈出诗中的重点字词,并结合注释,初步加以理解,对不能理解的字词进行勾画,小组进行讨论,以加深对重点词意的理解。小组讨论期间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教其他小组同学共同讨论。在理解重点词意的基础上诵读全诗,理解全诗的内容。为了增强学生对本诗的感知,我将学生分成A组和B组,另外挑选5名学生作为评委,进行朗诵比赛,每组分别派出5名学生进行应战,在比赛之前我会留给学生5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1对1进行PK,最后由学生评委作出判决,胜利的一方可以获得我给予的适当奖励,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新知。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为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我采用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全诗以泰山的景色为线索,背诵全诗,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写,作者有何寓意?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我会走到学生中间参加讨论,了解学生讨论的进度,激发引导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体会作者的情感。讨论后,我会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其他小组给予补充,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我将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拓展与延伸。根据曹操的《观沧海》以及本课杜甫的《望岳》,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与抱负。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我会提问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我归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其他小组给予补充。最后我将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先学生总结,后教师补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及时的巩固学习,有利于新知识的获得与吸取,我会让学生根据诗中描写泰山的诗句,描绘一张简单的山水画。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泰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气势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与万里长城相媲美。从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有眼不识泰山,泰山压顶不弯腰。”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老师的耐心倾听。

第3篇:《望岳》教案设计

《望岳》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⑤⑥⑦⑧⑨⑩

填出下列相应的山名:

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二)一读全诗,了解诗体

1、律诗:①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②押韵;③韵脚;

2、节奏:音节划分00?00

(三)二读全诗,读准字音。

(四)三读全诗,掌握字义。

岱(泰山) 宗(首,大) 齐鲁(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

造化(天地自然) 阴阳(山之北为阴,山之南为阳)

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阔)

会当(应当,一定要) 夫(虚词,无实义) 青(指泰山之色,青翠苍郁)

钟(聚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望岳教案设计

望岳教案设计

望岳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以后。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2、 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 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

二、教学新课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初中语文《望岳》说课稿

初中语文《望岳》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望岳》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语文《望岳》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望岳》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畏惧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学习本诗,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了解杜甫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创造风格和杜甫宽广的心胸和凌云的壮志,体会杜诗的高妙。

二、说学情

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小就背诵诗歌,但是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还稍显不足。她们已经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对杜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望岳教学教案设计

望岳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自学生字词,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理解诗意,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体会 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

教学难点:由诗句感悟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祖国的“五岳”名山吗?五岳之首是那座名山?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杜甫一起去领略泰山的风姿。

(一)朗读诗歌。

1、观看多媒体课件,边听边在文中划出节奏,不认识的字要标音。

2、自由读文,读出古诗的韵律。

3、点名读文,师生点评。(教师适机指导朗读,大体上每句诗的前两个字读缓,第三个字重读,后两个字上扬。)

(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小组研读,理解诗意。

1、重点理解“夫”的作用,夫在这里是虚词,表示感情强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初中语文《望岳》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望岳》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