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峨眉山乐山大佛导游词
峨眉山乐山大佛导游词
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峨眉山乐山大佛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游客们:
今天我们参观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石像—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坐落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周围便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这三条大江,统称“乐山三江”。
它通高71米;肩宽24米;耳朵有7米长,每个耳朵能钻进去两个人;它的眼睛和嘴巴长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令人想不到的是,它头的'直径竟有10米,有5层楼那么高呢!而它的手指却有8.4米长,不要说与大佛比,就是个大佛的手指比,你也小得不得了。它的膝盖到脚背总长28米,脚宽8.5米,如果人挨人站着,它的每只脚可以站100多人呢!乐山大佛头上的发髻有1021个。人们说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建于公元713年,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已经矗立在这1200多年了!
乐山大佛两侧的岩石叫做“红砂岩”,是一种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为什么能保存1200年呢?因为它的位置处于凌云山西面阴坡处,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
乐山大佛是一个名叫海通的和尚发起建造的。当时,岷江水势汹涌,常常淹死过路的行人。海通和尚一忍心看下去,于是便筹集巨款,修筑乐山大佛,愿它能抵住这汹涌的江水。当时,一名财主想得到这笔巨款,当海通知道了他的想法以后,便对财主说:“我宁愿把我的眼珠挖下来,也不会给你这笔钱。”他见财主不信,便用双手挖下了自己的眼珠。财主见了,吓得魂飞魄散,这才打消了念头。过后,海通又号召了很多人来修筑乐山大佛。就这样,人们一锤锤地修造了90年,乐山大佛才修筑成功。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我的介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2篇:峨眉山乐山大佛导游词(篇)
峨眉山--乐山大佛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抽到的是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自选的景点是乐山大佛,我已经准备好了,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素有“小江城”的乐山景区观光旅游,唐代时被称为嘉州,直到公元1734年的清雍正十二年才改名为乐山县,乐山的名字沿用至今。现在,这里早已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城市之一,原因就在于这里拥有一尊世界上最高最大的石刻佛像。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游览著名的乐山大佛景区,我们主要的游览路线是乐山大佛、凌云寺、海狮洞、九曲栈道、东坡楼景区,全程游览时间大约为3个小时,在游览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安全,保护景区环境,紧跟团队。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因修建于凌云山峭壁,故又名凌云大佛,是国家5A级景区,中国四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之一。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大佛脚下,请大家抬头看一看我们的大佛,体态匀称,雍容大度,神势肃穆,双手抚膝,足踏大江;大佛依山凿成,临江危坐,气势磅礴。佛头与山并齐,乐山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宽10米,肩宽8米,颈长3米,耳长6.7米,头上发髻1021个,大佛的脚背宽8.5米,可坐100多人。乐山大佛比山西云冈石窟最高的大佛高出三倍,“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雄伟壮观。比号称世界上最大的阿富汗米昂大佛(高53米)还要高出18米,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之最。
现在请大家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大家肯定会想,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够历经1200年“风雨不动安如山” 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除此之外,据史书记载,当年乐山大佛在建成时这里还曾拥有一座保护佛体的大像阁,时称“大佛阁”,史书中曾用“为楼十三层像阁与山齐”的文字将这座高大的建筑载入了史册;佛阁屡建屡毁,宋时重建“凌云阁”、“天宁阁”;元代建“宝鸿阁”;明代崇祯年间建“佛棚”、清代建“佛亭”,最终废毁殆尽。
那么为什么要在这里修建乐山大佛呢?关于乐山大佛的修建,不得不提一位高僧----海通禅师,海通禅师,今贵州遵义人,自幼出家,出家时正值唐朝佛教传播鼎盛时期,所以得以更好的感悟佛法,聆听佛音。长大后海通禅师云游到了乐山,见此处风景甚好便居住了下来,后凭借其圆满的德行成为了凌云寺的方丈。
以前乐山居民以水路运营为生,由于地处三江交汇处,水流湍急,每当雨季来临,三江的洪水同时爆发,在凌云山下汇合、冲撞,卷起滔天巨浪,吞山蔽日,势不可挡,成为当时干扰百姓生活殃及地方的一大祸害,船毁人亡的事情时有发生。海通禅师站在高高的凌云山顶,面对着前方涛涛的江水,陷入了沉思。作为僧人的海通禅师,哀念这里重重的艰险,想尽他那慈悲的心愿,来扭转这天地留下的凶险。他认为,山前响震的激流,位于笔直的悬崖下面,山石可以开凿而坠下,江流可以堆积而渐平,如果建立佛陀的慈祥容貌就能大转佛教的法轮,善良的心愿就可以激发,民众的力量就可以聚用。于是,造佛治水的宏大誓愿开始在海通的内心产生,他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建大佛镇住三江水患。
为保证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就需要足够的资金,据《新唐书》记载,嘉州当时的人口只有十万左右,要想长久的支持如此浩大的工程仅仅依靠当地民众的热情和捐助的善款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海通禅师是怎样解决的呢?有专家根据韦皋的《大像记》中:“江湖淮海,珍货毕至”的文字推断出海通禅师曾经沿江而下,到处筹集建佛资金,云游四海,历时数年到人口和财富都远多于嘉州的两湖和江淮一带为大佛的建造募集到一笔数目很大的善款。然而,巨大的善财却招来了贪官的垂涎,有一个郡府的官吏曾前来向海通禅师勒索钱财,海通禅师面对淫威义正词严:“自目可剜,佛财难得”,面对官吏的嚣张气焰,海通禅师毫不畏惧从容的自抉其目,捧盘致之!韦皋感叹道“夫专诚一意,至忘其身,虽回山转日可也”海通禅师一心向善,以至于舍身忘死,这种精神,就是回山转日也是可能的。《大像记》中还曾提到,佛教的作用宏大而利益广博,功业成就则能感化神奇,接近佛理,能除掉世人的迷惑,显示法相,能救济天下的险难,也许这就是海通禅师在此修建乐山大佛的缘由。海通禅师的献身精神和顽强意志激励着工匠们加快了造佛的脚步,经过多年的连续奋战大佛初露圣容,遗憾的是耗尽心力的海通禅师未能亲眼目睹大佛的全部真身就带着未完的心愿往生到他心中的佛国净土去了,在此我希望我们大家以最为虔诚的心祈祷,祈祷这尊高高坐在朗朗天空之下的佛陀能为世界带来和谐,安宁。
好了朋友们,关于大佛我们暂时就介绍到这里了,现在请大家注意脚下,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前往下一个景点继续参观游览吧。(2145字)谢谢评委老师,我的讲解结束!
第3篇:最新峨眉山乐山大佛导游词 乐山大佛导游词(大全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峨眉山乐山大佛导游词篇一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铅笔俱乐部,现在,我又欢迎你们来到四川,我是你们的导游,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我身后的这座高大的山峰——乐山!
去之前希望大家能注意一下现在请听我说一下:“因为,这时山峰,会很危险,所以请小朋友注意不要乱跑,还有请大家看到了大佛,不要太激动得在上面乱涂乱画,破坏文物,还有不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如果被保安发现了可是要罚钱哦!到时候,可别说我没说哦!好了现在就和我一起去登山去看看乐山大佛吧!
现在,大家登山了山顶,一定发现了在我背后有一座佛像,不错,这就是驰名中外的乐山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