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教案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5-06 07:12: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教案反思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教案反思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二、 内容分析

三、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四、

五、 学生分析

六、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七、

八、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九、 教学重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十、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复习:

1、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大众化)

导入新课

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P13

1、郊游 需要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定位信息需求)

2、比较各种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电视、报纸、电话、网络等) 选择121信息台(选择信息来源)

3、拨打121电话查询第二天的天气(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4、评价信息的过程。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准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的时间范围

信息的地域范围

信息的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P15表

文献型信息源

口头型信息源

电子型信息源

实物型信息源

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优缺点。对信息来源进一步细分。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

问题的现场调查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去图书馆借书可以利用图书分类查找,卡片式的检索方法查找,计算机检索……

④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不成功:调整过程重新获取信息。

实践:

1、 分析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P14获取奥运知识信息的各个环节。

2、 检查上节课留下的问题:有关“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的相关资料。

综合实践:

实践1:以“我要自己装电脑”作为范例,描述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

获取不超过5000元个人电脑的配置信息

围绕信息获取过程,从各个环节的具体要素分析入手,呈现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示意图。

实践2:国庆长假快到了,大家可能有机会外出旅游了。请根据兴趣,完成一个5~7天的“国庆外出旅行计划”的设计。

请做出一个详尽的计划,包括整条线路的时间、地点、住宿、花费,并说明这个计划的设计理由及旅游将达到的效果。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综合实践任务,有两个选择,一是制定旅游计划书,二是配置电脑,大部分同学选择前一个内容,能根据获取信息一般方法的四个步骤做出计划,部分同学没有按要求做出来,原因是没有积极性,或是异想天开,不符合实际,希望在上机时能根据自己的计划书,找到相关内容。

第2篇: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剖析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评价,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材分析】新教材以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总结、归纳和提升为手段,从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的需求出发,以“信息获取评价—加工表达—发布与交流—存储与管理”为主线,突出将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与实践中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能否成功进行信息获取。

【学生分析】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每班的大部分同学已懂得信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也能较深入地理解信息技术的一般特征,已能从周围的一些事和物简单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因为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中学)刚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信息这个概念和信息一般特征的理解还不到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并能简单剖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教学难点】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正确剖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探究研讨法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媒体】网络教室 电子极域教室系统 【教学过程】

一、引言

通过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学习,我们知道信息对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感觉剥夺实验),也知道了信息技术工具的发展日新月异(资料:一部手机挽救了128名乘客的生命),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呢?这就是我们这一章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走好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主线中地第一步。

二、情景引入

[问题1]:请阅读(1分钟)课本上关于杨叔子院士年轻时在咸宁“劳动锻炼”插队劳动大猪菜的故事并思考:①杨院士是如何出色、超额完成任务的?②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③如果是需要你去完成这个任务,你又会怎么做?(请同桌同学组成探究小组讨论,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问(抽选五个小组),最后可能的答案为:①像杨院士那样直接将猪赶到现场进行观察;②通过问别人(通常是养猪专家)得知;③从书中认识猪菜;④其他1:通过电视等媒体获得相关的知识;⑤其他2: ⑥其他3:

[问题2]:按照第一种方案,若猪圈离猪菜地太远你应采取何种方案呢?(学生回答:可采用后几种方案)

[问题3]:刚刚有的同学提出第四种方案(通过电视等媒体),但在杨叔子院士年轻时候,电视等现代化媒体还很少,几乎没有,通过这种途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今,已是21世纪了,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了,像电视这些媒体已进入千家万户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呢?(同学们课后思考)

[教师总结]:通过这个小故事,说明了:①有效获取信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②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获取信息,可以说,信息获取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起点。[体验与实践]:

1、同学们经常跟随父母出去旅游,假如今年国庆节你要和你的父母一起到我们的连云港花果山一游,深入地了解一下孙悟空老家的情况,感受一下《西游记》中描述的水帘洞的优美胜境,那么你在出游前应作好哪些准备呢(如:行程路线、车票的票价、天气情况等)?(分组发言——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填写下表)(还可到连云港旅游信息网去浏览一下:http://www.daodoc.com一般是非赢利性组织,其观点可能带有倾向性。

2、信息的准确性;(文字是否通畅、统计表或图片是否清晰易读、文章、组织或个人资料的科学性等)

3、信息的客观性;(网站主办者、主要投资者、作者所属机构利益与文章内容是否有关联等)

4、信息的时效性。(网页或文档的创建日期、发布日期、最后修改日期等)

五、布置课后作业

课本17页实践题为作业。(提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行立一个信息需求。)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笔记及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列举出现实生活中获取信息的实例。因为在网络教室上课,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非常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自己的角色没有很好地改变,还愿意做知识的接受者,不能很快地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可能和初中时候的课堂教学有关吧。学生在信息获取这一方面,从理论上也能很好地说出了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但通过计算机来获取信息可能不是很熟练的了。

第3篇: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设计思想】必修课本《信息技术基础》编写的主线是: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可见,信息的获取是学好其它后续信息知识的基础。本案例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切实培养好学生的信息素养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新教材以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总结、归纳和提升为手段,从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的需求出发,以“信息获取评价—加工表达—发布与交流—存储与管理”为主线,突出将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与实践中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能否成功进行信息获取。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每班的大部分同学已懂得信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也能较深入地理解信息技术的一般特征,已能从周围的一些事和物简单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授课人:林志金 时间:2017.3.23 地点:永春六中 班级:高一年2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 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三、教学重点:信息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教案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教案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