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关于新时期特色学校建设论文
关于新时期特色学校建设论文
特色学校,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育人效益的学校。但是,在建设特色学校的过程当中,人们更多地关注学校在特色建设方面展露的显性的、外在的形象,而忽视了学校隐性的文化内涵和办学的独特神韵。更有一些人认为,特色建设就是学校有特色的项目或者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过人的成绩,因而其思想始终停留在学校特色的追求上,学校始终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特色文化和精神内涵。我们认为,特色学校的建设,应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引导,扎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课程文化、科研文化、环境文化等一系列文化建设培育特色学校的精气神,努力开拓,不断创新。结合我校校情,我们决定以优势项目引路,“五育”并举,师生共创,精心打造,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彰显文化底蕴,提炼精神特质,蕴育人格素养,在学校文化建设底色上创建办学特色。
一、理念文化底色蕴特色之魂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特色学校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创建特色学校,就要强调发展特色教育,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生动地发展。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特色教育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要建设特色学校,就必须强调创造型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缺乏创造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倡以学生自由发现为主的科学探究式的教学。培养创造性人格是教育最根本的目标之一,特色教育则更应当强调这一点。特色学校建设本身强调独创性,离开创造性培养,必将成为空谈。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指南。我们注重学校理念文化的建设,坚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断审视本校的教育教学状况,努力更新教育思想。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以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努力站在更高处认识特色学校建设的意义,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全面思考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路、方法,确定实施策略。最终,我们决定,在全面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上,以象棋、读书、器乐等优势项目引路,积极培养、提炼、发扬“积极自主、顽强探索、敢于胜利”的郭小精神,并在全校各项工作中逐步形成郭小师生的人格素养。
二、传统文化底色植特色之根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人文”精神、“自然”精神、“奇偶”精神、“会通”精神这四种基本精神,可谓包罗万象,涉及到人们生活领域中的各个方面。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之根,我们如皋是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我们郭园镇文化气息同样浓厚,读书之风盛行,街头巷尾常见下棋、唱戏者,原车马湖乡被称为“二胡之乡”……因此,我们以象棋活动作为学生兴趣活动的一个重点,以传统的器乐、读书辅助,全面开设美术、书法、电脑、数学、写作、乒乓球、篮球等一系列学生兴趣小组活动,正是力求以中华传统文化对师生进行熏陶和教化,为人的成长提供有利的“素养之源”。
在全校全面推进中国象棋活动,是我们认真考虑、慎重选择的结果。象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几千年沉浮而长盛不衰,是一项融竞争性与艺术性于一体,静态美与动态美于一炉,斗智斗勇的智慧体操。象棋对培养学生凝心静气进行思考、勇敢顽强地进行竞争、不断创新敢于求变、果断决策追求胜利等各方面的良好品质均有很好的作用。象棋活动在学生中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基础,有的学生在家经常与家长对弈,具有了一定的象棋水平。课余时间,我们常见到学生兴致勃勃地捕杀于楚河汉界。去年,我校在推进现代化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建设新的教学大楼,而原来的操场被占用,新的操场未建成,我们顺势引导学生在体育课上开展象棋活动,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接着,我们多次举行象棋比赛活动,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如皋市少儿象棋比赛,取得了小学组第一名的成绩,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下去,我们准备以象棋“段位赛”等形式,使这一项目在我校不断发展下去。
我们以象棋活动为载体,带动各项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活动,从而开发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以熏陶学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 生情操,增长知识,开发潜能,提高整体素质。
更主要的是,我们以象棋为代表性项目,充分挖掘校内外文化资源,积极在各种活动尤其在象棋活动中培养“积极自主、顽强探索、敢于胜利”的郭小精神,并在全校师生和各项工作中予以发扬光大,改变师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力求使我校的特色建设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着眼于增强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使特色更具张力和魅力,使学校发展更具潜力。
三、课程文化底色养特色之血
一个学校的人文精神必然是体现在师生所有的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几个优势项目上,是不可能培育出真正的郭小精神,也不可能以此为契机建设特色学校的。因此,我们决定以课程文化建设为中心,全面拓展郭小精神,打造郭小特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特色学校建设离不开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我们积极开设以“中国象棋”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校本课程,另一方面,我们认真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及各年级学生特点,积极开设含器乐艺术、郭园镇环境情况调研、敬老爱亲等多种内容的校本课程,不断塑造师生的创造品质,弘扬郭小精神,打造文化品牌。
在课堂教学中,我校积极尝试“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教学,以教研组长为第一梯队,行政组全体同志为第二梯队,带领全体老师努力探索“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人人上尝试课、研究课,结合传统教学经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教改的高潮。在学生中,我们不断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的良机,积极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我们还注意在活动中锻炼人、培养人、造就人,不断增加学校活动文化的内涵。近两年来,除定期的象棋比赛外,我们在师生中还开展了办校报、读书演讲、手抄报、口算比赛、文艺会演、鼓号队、乒乓球比赛、“卫生小志愿者”、“感动郭小人物评选”、少先队干部竞选等等大量的活动,使学校的活动课程内容不断充实,品味与效果不断提高。
我们提得最多的口号是:“像下象棋那样去思索,像下象棋那样去拼搏,像下象棋那样去胜利!”人生如棋,学校工作亦如棋。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我们不仅培养了许多有特长的学生和老师,更重要的是在全体郭小人的血液里融入了郭小精神,打上了郭小文化的烙印。
学校精神从象棋活动中生发,在各项活动中光大,在师生人生中生辉。特色学校建设就在学校精神的不断生发、光大和弘扬中,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号角里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四、环境文化底色展特色之神
学校环境文化的建设如同特色建设的外衣,也应该彰显学校的个性,显示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特色。
环境营造着文化氛围。师生自创的标语,定期公布竞赛成绩的`板报,花园里几张适合于坐着读书的石凳,教室里学生自创的剪贴画报,……看上去漫不经心的几笔,其实是郭小人精心思考后留下的浓重画笔。至于树荫下一对对埋头厮杀的象棋手,操场边成排乒乓球桌旁热烈的喊声,更是校园里常见的风景。这就是我们的郭小,充满着活力和魅力,充满着竞争和快乐,充满着诗情和画意,更充满着温馨和热情。
环境也体现着精神特质。以班级命名的树木,体现着师生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一块块清洁的包干区,不仅反应着师生对环境的重视,更体现着像象棋那样的竞争精神——谁也不愿在卫生评比中落于下风;黑板报、画廊里,到处有学生的创造成果,写、画、做……展现的不仅是才能,还有毅力、信心;教室里、走廊上、花园里、大路边,到处可见围观下象棋的师生,打乒乓球、绘画、读书等等活动就更多了。有多么丰富的活动,就有多么丰富的精神世界。
以象棋单位命名的班级和学生(都想夺到“帅”的命名),能坐的象棋子石凳,全校人共同选出的雕塑,各班承包设计的花坛,大片的桂花园,郭小人物走廊,书法园地,音乐角……我们要让环境不断地熏陶师生们。虽然由于学校搞基建工程,有许多设想还仅仅停留在纸面或口头上,但是它们在不久的将来终会成为现实。特色学校的神采一定会在环境文化的脸上飞扬,那里有一种精神,叫做“积极自主、顽强探索、敢于胜利”的郭小精神;那里有无数理想,等待着今天和明天的郭小人一起实现。
特色不应是空中楼阁。只有蕴育于文化底色中的以人为本的特色学校建设,才会有永久的生命力。
第2篇:特色学校建设计划
2011年度学校特色建设暨课题研究
工 作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课题研究与特色建设相结合的方针,全面开展《集安七中特色学校建设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力图打造四张文化牌、“快乐愉悦的课堂文化”、“特色鲜明活动文化”、“和谐有序管理文化” “有声有色的读书文化”。打造阳光文化,建设阳光校园、和谐校园。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目标
1、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课题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题组教师专业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浓厚高雅的阳光教育氛围。
3、丰富学校特色教育的内容,面向未来,初步形成阳光品牌雏形。
三、本阶段的主要任务
(一)、组织学习活动。本课题于2011年5月申报。立项后,课题组负责人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本方案。通过学习,领会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核心概念,相关理论,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时间步骤,深刻领会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形成统一的认识,人人参与,落实行动。
(二)、加强特色队伍建设。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文化建设活动,营造阳光文化氛围,初步形成品牌意识。
四、主要措施
1、加强课题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鼓励课题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身的学习,使自己的专长更加精湛;组织课题组教师外出学习,在看和听的过程中实现观念的更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课题研究能力;加强课题组教师之间的交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2、积极开展“打造阳光文化”活动
(1)立即开展阳光教育即爱祖国,爱社会,爱师友,爱父母,爱自己的“五爱”教育活动。以政教处开展的“学生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为推手,以学科教育、主题班会、特色教育活动、展板等为主要教育手段,通过教育实践致力完
善人、充实人,培育“阳光”人生,培养“阳光”人才。即德智双馨,身心两健。具体细节工作由政教处安排。
(2)努力打造阳光课堂,开展“以学为主精讲精练”教学模式改革。以学校教务处,各教研组为主阵地,以“以学为主,精讲精练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为科研课题的教育科研活动要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3)组建“阳光”艺术团,以此为平台,积极开展文艺科技活动、“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读书写作活动、练字活动。具体工作团委负责。
(4)为实现“阳光管理”立即制定和完善学校教育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的制度和措施。
(5)打造景美、心旷、神怡、智清、学佳的校园外显环境。主要包括校园环境设计、学校建筑装饰、校园绿化、人文景观等,都尽可能与学校文化相融合,彰显以人为本、阳光育人的特色。
五、具体工作安排
五月份
1、制定阶段研究计划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部署本期研究工作
3、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4、全面开展研究工作
六月份
1、召开课题组成员交流会
2、按照计划要求开展课题研究
3、进行理论学习
九月份
1、阳光艺术团组建并筹备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
2、召开课题组成员交流会
3、外出学习
十月份
1、“以学为主精讲精练”摸底课完成听评课任务。
2、召开课题组成员交流会
十一月份
1、阳光艺术团成果展览。
2、课题组成员交流会
十二月份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2、进行阶段研究总结,撰写阶段研究报告
集安七中2011年5月
第3篇:“特色学校建设”学期工作总结
忙忙碌碌的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了,繁忙中也觉得时间过得挺快,回首刚刚走过的一个学期工作,感慨颇多、收获挺大,现将本学期“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本学期“特色学校建设”共分:大课间行为艺术、推广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和班级建设四大块儿。
一、大课间行为艺术
从上学年开始,我校把大课间行为艺术——经典诵读之古诗接龙+古诗韵律操、手操”作为建设特色学校的突破口来抓。本学期依然有声有色、扎实有效地开展着。我们开展的形式主要是利用大课间学生坚持每天跟着音乐背诵一个单元(20首)古诗,然后做一个单元的手操。平常以班为单位自行根据各班情况利用预备十分钟和课余时间让学生背诵,班内用自己的办法进行督促、检验。每周学校以光荣榜的形式公布各班古诗王和级、校古诗王以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
开展背古诗以来,校园里时时、处处传来
第4篇: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五自”小主人
——X X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创建背景‟
桂林街道有一个全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山羊畲族村。我校是一所汉畲联办的小学,具备民族教育的独特资源。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发展民族教育,对于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畲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我国漫长的文明史中,畲族创造和传承着内容极为丰富、具有鲜明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畲族传统优秀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和方式,对宣传畲乡、提高畲乡的知名度,促进畲乡的开放和交流,推进畲乡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少数民族都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品德。
随着我国集镇化建设的发展,城市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快,大批的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