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病理报告格式
病理:
姓名: 性别: 年龄:住院号:
送检单位: 科别: 床 号: 送检日期: 送检医师:
送检部位: 临床诊断:
肉眼所见: 光镜所见:
病理诊断:
病理科电话:报告医师:
报告日期: 审核医师:
第2篇:病理实习报告
病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植物病理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教学实习,掌握几种重要作物病害症状的特点及病原物形态特征,了解病情调查、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病原的鉴定以及病害的田间诊断调查研究的常规方法,提高学生诊断和研究病害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
2011年9月15日——2011年9月16日
三、实习地点
果园、农场
四、实习内容
1、标本的采集
上午我们来到果园以及农场,了解果树及农作物的相关病害。下午对标本进行鉴定。
2、标本的鉴定
大家在实验室里对采集的到植物病害材料进行了整理、分类。对实习中不知道的病害材料进行了镜检。
具体方法:
1.将采集回来的标本在不破坏其病原体和症状的情况下,进行简易的清洁工作;
2.用挑针在有病原物的地方挑取一点病原,将其制成玻片;
3.在显微镜下寻找并观察病原物特征,初步鉴定孢子种类;
4.查看相关书籍,查找对应的孢子名称;
病害的鉴定:
苹果腐烂病,俗称烂皮病,臭皮病,是我国北方苹果树重要病害。
主要为害6年生以上的结果树,造成树势衰弱、枝干枯死、死树,甚
至毁园。它的症状有溃疡、枝枯和表面溃病3种类型。溃疡型在早
春树干、枝树皮上出现红褐色、水渍状、微隆起、圆至长圆形病
斑。质地松软,易撕裂,手压凹陷,流出黄褐色汁液,有酒糟味。
后干缩,边缘有裂缝,病皮长出小黑点。潮湿时小黑点喷出金黄
色的卷须状物。枝枯型在春季2~5年生枝上出现病斑,边缘不清
晰,不隆起,不呈水渍状,后失水干枯,密生小黑粒点。病原 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称苹果黑腐皮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秋季形成子囊壳。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无性世代为 Cytospora
mandshurica Miura称苹果干腐烂壳蕉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于树皮下形成分生孢子座(小黑粒点),产生多个分生孢子器。分
生孢子无色,单胞,腊肠形。发病的主要因素有四个:(1)树体
负载量过大,“大小年现象”严重。(2)树体遭受冻害,树势变弱,抗病力降低。(3)施肥不足,尤其是磷钾肥供应不足。(4)修剪
不当或过重,造成伤口多,未及时消毒处理,给予病菌浸入创造
条件。
对于苹果腐烂病的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加强栽培管理,清除菌
源,喷铲除剂,刮治病斑,桥接等。
玉米小斑病,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长蠕孢菌侵染所引
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为我国玉米产区重要病害之一,一般造成减
产15-20%,减产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无收。常和大斑病同
时出现或混合侵染,因主要发生在叶部,故统称叶斑病。发生地
区,以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丘陵区为主。此病除危害叶片、苞
叶和叶鞘外,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也比大斑病强,可造成果穗
腐烂和茎秆断折。其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发病初期,在叶
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5-16*2-4毫米大小的椭圆形褐色病斑,边缘赤褐色,轮廓清楚,上有二、三层同心
轮纹。病斑进一步发展时,内部略褪色,后渐变为暗褐色。天气
潮湿时,病斑上生出暗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盘)。叶片被害后,使叶绿组织常受损,影响光合机能,导致减产。其发病条件主要
以休眠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初侵染
源。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侵染玉米,在病株上产生分生
孢子进行再侵染。发病适宜温度26—29℃。产生孢子最适温度
23—25℃。孢子在24℃下,1小时即能萌发。遇充足水分或高温条
件,病情迅速扩展。玉米孕穗、抽穗期降水多、湿度高,容易造
成小斑病的流行。低洼地、过于密植荫蔽地;连作田发病较重。
主要防治方法有因地制宜选种抗病杂交种或品种,加强农业
防治,药剂防治等。
此外还有多种果树及农作物的病害。
五、实习总结
在这两天的植物病理学实习中,我获益良多,有知识的增长,技能的提高,有意志的锻炼、耐心的考验、但最让我觉得重要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团体合作的精神是一个科研人员的重要品质。实习期间对农业植物病害有了新的认识,农业植物病害严重影响着我们们的农业、林业、环保等的发展进步,有些病害相当严重,这就降低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更增加了我们的生产投入。作为植保专业的学生,我们非常有必要认识、了解和掌握这类病害的为害特点和预防措施。非常有必要深入田间、实验室进行农业病害的鉴别、认识、只有充分认识了农业病害的病原特征、为害状等才能更好的了解、掌握农业病害的发生为害特点,为我们的农业生产服务。
第3篇:病理报告范文
病理报告范文
病理报告范文
篇一:病理诊断审核制度
1、对病理诊断报告内容与格式有明确规定。
1)病理号、送检标本的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标本取材部位、门诊号和(或)住院号。
2)标本的大体描述、镜下描述和病理诊断。
3)报告医师签字(盖章)、报告时间。
4)病理诊断报告内容的表述和书写应准确和完整,用中文或国际通用的规范术语。
2、有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不符合时,涉及病变部位或病变性质,需要重新审查。
3、病理诊断报告应在7个工作日内发出,疑难病例和特殊标本除外。
4、严禁出具假病理诊断报告,不得向临床医师和患方提供有病理医师签名的空白病理学报告书。
5、原始样品过小或在采集过程中挤压严重,或取材代表性不够(如肾脏穿刺未见足够数目的肾小球,肝脏穿刺标本无足够数目的汇管区等),影响正确的诊断,均需在报告中说明。
第4篇:动物医院实习病理报告
动物医院实习病理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动物医院实习病理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动物医院实习病理报告1
不知不觉,我已经快要完成在二附院近一年的实习安排。在这段不长不短的时间,回味起每一个日子,轮转过的每一个科室,感觉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收获。这一年,在每一个与白大褂相伴的日子里,我习惯了每天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习惯了每天跟别人说我去上班了,等下我马上就下班了之类的话,因为这些话说出来,就好像自己有拿工资一样的快感,虽然没有。而我自己也清楚的认识到,我已经不是那个在校园中只顾捧着书本,乳臭未干的大学生了,我也已经渐渐的融入了医院的大熔炉,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什么、证明什
第5篇:关于痣病理报告
关于痣病理报告
关于痣病理报告
关于痣病理报告
篇一:
目的探讨色素痣样病变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42例色素痣样病变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临床诊断色素痣的病例中,病理诊断为色素痣33例,其中皮内痣25例,混合痣6例,交界痣2例,脂溢性角化病5例,基底细胞癌3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结论 色素痣样病变病理诊断多数为色素痣,少数为脂溢性角化病和基底细胞癌,需手术切除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
色素样病变为皮肤科的常见及多发性病症,可发生于不同年龄组,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多生长在面部及暴露的皮肤,临床容易误诊,极少病例可发展为恶性黑色素瘤。本文对临床诊断为色素痣的4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皮肤科临床诊断色素痣患者,42
第6篇:病理
1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不考形态了。*****
细胞生长和分化受到调整的结果,是正常细胞 和损伤细胞之间的一种状态。
2适应分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3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萎缩可以使体积缩小或数量减少。
发育不全不属于萎缩。萎缩分为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4生理性萎缩---胸腺的青春期萎缩;卵巢、子宫、睾丸的更年期后萎缩
病理性萎缩:① 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因蛋白质摄入不足、消耗过多和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例如:糖尿病、结核病及肿瘤等引起全身肌肉萎缩;脑动脉粥样硬化后,血管腔狭窄,脑组织缺乏足够血液供应,引起脑萎缩。
② 压迫性萎缩:组织与器官长期受压所致。如:尿路梗阻时肾盂积水,压迫
周围肾组织,引起肾
第7篇:病理
1.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
1.(1)淤血的原因: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
(2)病变:1)肉眼:①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②呈暗红色③皮肤出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实质细胞变性。
(3)结局: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 2.描述梗死的病理变化。
2.(1)贫血性梗死:1)肉眼:①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边界清楚;④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⑤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②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③梗死边缘有充血和出血等。
(2)出血性梗死:1)肉眼:①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
第8篇:病理述职报告(精选5篇)
第1篇:病理述职报告
述 职 报 告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本人1996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1998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进修病理诊断,1999年开始参加病理诊断工作。2002年取得主治医师资格。现将我多年来工作汇报于下:
一、参加工作15年以来,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安排,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活动;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15年来,共完成外检61000例、宫颈刮片23000例、液基细胞学检查15000例、胸腹水脱落细胞学3500例、术中快速500多例。目前已熟练掌握日常外检中各系统、各器官常见疾病、常见肿瘤诊断。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及诊断技巧,能解决大部分疑难病例诊断。
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摸索,提高工作质量
记得刚回院工作时候,面对的是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