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教育时评:大学生应当成为诚信表率
北京青年报2002-08-28评论员潘洪其
国家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实行助学贷款,到现在已经快三年了。从各方面公布的数据看,助学贷款为100多万大学生解决了“上得起学”的问题,与这两年的高校扩招(解决了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有学上”的问题)相提并论,堪称两大功德无量的举措。
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不可能向受教育者免费提供,青年学生如果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被高校拒之门外,将对国家的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发展带来重大损失,因此需要用以助学贷款为主,以奖学金、勤工俭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方式为辅的一整套政策体系,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些都是十分简单的道理。但与此同时,“借债还钱,天经地义”,大学生自然也不能例外,也是十分简单的道理。前些时候,某市曾传出一条爆炸性的消息:该市工商银行从1999年9月开始向各高校发放贫困生助学贷款,目前已经按合同发放了1.8亿元。到2001年12月20日,有1250名毕业的学生进入还款期,但迄今仍有119人没有还钱。这119人毕业之后,各种通讯方式都不通知工行,原来贷款时填写的家庭住址等通讯方式也多有变更或者不详。据说,该市工行其他个人消费贷款群体中,不还钱的比例远远低于千分之一,而大学毕业生却远高于这一比例。这条消息尽管并不具有多大的普遍性,但也足以引起人们对大学生贷款后还款问题的关注。一些银行意识到风险较大,放贷逐渐趋于消极;教育部决定结合全国高等教育学历查询系统,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查询系统,方便银行和学校对那些欠款不还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追击”,这些多少都显示了人们对大学生的某种“不信任感”,而这很难说与少数大学毕业生的“赖账”行为没有关系。
与其他个人消费贷款相比,国家助学贷款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担保,只需要提供贷款介绍人和见证人,且介绍人和见证人无需承担连带责任。银行当初之所以愿意为大学生申请贷款提供如此便利的条件,正是考虑到大学生总体上是综合素质高、就业前景好、创业成功率高、预期收入相对较好的人群,对他们发放贷款风险很低。而且从长远看,帮助他们就学成才,也是为银行培育未来的优良客户。现在,方方面面都在注视着那些贷款在身的大学生,他们的信用表现将证明他们能否善待社会的善心,能否对得起银行对他们的信任,能否为弟弟妹妹们今后享受助学贷款创造良好的信誉环境,能否为全社会做出诚实守信的表率……
第2篇:南水北调应当成为建设
南水北调应当成为建设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龙头
长江水快进京了。但是,调来的水质如何,一直让人不放心。就拿笔者的老家山东来说,目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控制单元治污方案》确定的治理污染项目共324个,目前仅建成122个,其他202个项目中,有84个在建,还有118个仍未动工,未开工率达36.4%。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人类计划过的最庞大的建设工程,计划历时50年,工程将“跋山涉水”1300公里,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向北方调水。该工程调水线路和供水范围,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连接。如此浩大的工程,几乎把我国中东西南三个地区连在了一起,如果每个省每个地方都像山东这样,它的水质有保障吗?而且不用说,山东并不是做得最不好的,顶多算个平均水平,以这个水平来衡量一下,不用细算,就知道情况并不妙。
昨天,潘岳又公布了一个调查结果,这
个调查范围比年初时的环保风暴中127个项目更广,总数是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81%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45%化工石化项目为重大风险源。几乎可以断定,N个松花江事件在等着我们。但问题是,“这些项目,单个来看环保标准都是合格的,有的甚至达到了先进水平;但是,它们从整个区域规划上看,这么多项目挤在一起又是不合理的。然而,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只能够对单个建设项目作评价,不能对项目所在的区域(行业)发展规划作评价,这就造成了‘先进环保项目’引发‘重大环境事故’的悖论。”也就是说,比如每个排污的企业都达标,但都向同一条河排污,企业太多,这河水就受不了了。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就是在做整体规划,环保几乎不能介入,没有进行整体评价。
潘岳在他的文章《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说,“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以
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致力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社会形态。就中国而言,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目标就是建立一种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环境体系、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不断创新的技术体系、开放有序的贸易金融体系、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体系和开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系。”
这无疑是太好的一个社会,如果能实现,我想很多问题也就解决了。但这也是一个比较遥远的目标。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确保南水北调一类工程的安全。
我认为,还是要先从源头抓起。亡羊补牢还来得及。抓什么,抓规划。潘岳的所提出的目标很多,但我想有一条是现在我们就可以做的,这就是:应该把环境因素纳入到国民经济与宏观决策之中。综合分析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奇缺的能源、淡水、耕地、矿
产、生物五大资源以及现有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进行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变过度开发为适度开发,变无序开发为有序开发,变短期开发为持久开发。
南水北调将是个持续50年的工程,但它的作用却马上就要发挥,我们不能等,否则,接连发生的环境事件有可能就会迫使这个工程中断。应该从现在起就开始,一个一个省地做,一条流域一条河流地做。还来得及。
而且,南水北调也是一个很好的实验田,因为涉及众多流域,不同地域,不同地形,不同气候,不同的人口分布,不同经济带,等等,正可以丰富我们的规划经验。
所以,建议将南水北调作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实验田。
第3篇:大学生应当见义勇为
大学生应当见义勇为
艺术设计学院 10级 环境艺术设计一班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徐彬程、李佳隆、龚想涛、张荣波、姜梦淋(女)、黄检(女)、孔璇(女)、昌子琪(女)、万莉莎(女)、贾云芸(女)、李立科、孟亮雨等15名同学冒着生命危险,跳入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救起了两名不慎落水滑入江中的少年。其中,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教育部以授予长江大学徐彬程等15名同学“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同学“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三名牺牲大学生被追认为烈士。
我怀着激动而悲恫的心情聆听了长江大学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学习了他们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伟大精神,这个英雄群体的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