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家要努力成为一棵树的美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5-02 07:13: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批评家要努力成为一棵树的美文

批评家要努力成为一棵树的美文

批评家与批评文章,不要见风使舵,不要人云亦云,要说真话,去陈言,要发现新问题,要有自己独立的观点,要对新的电影思潮、电影现象、电影症候发言,而不是“在空中摇曳,碰见什么就往上绕”。

影评大家钟惦棐在1986年写过一篇题为《争取成为一棵树》的短论,仅有500字左右,发表在福建的《电影之友》杂志上。当时并没有像钟老的其他文章引起许多人的注意,但时过30余年,才知道文章的观点对我们批评界是多么重要。钟老在文章中先是描绘了当时批评界的“藤萝现象”。一部作品发表了,一部电影上映了,评论几十倍于此数。“处于藤萝状态的电影评论,枝条在空中摇曳,碰见什么,就往上绕,有的竟按风向绕,‘呵,我好像尝到了鲜果!’其实,被绕住的是个铜管乐器!”

钟老说:如果批评不是藤,而是树,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它扎根在自己的泥土里,和创作一起发展——抽芽,开花,结果,作家与导演们便会参照它的性状,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钟老的结论是希望批评家与批评,“争取都能成为一棵树”。

读完李建强《电影批评三论》这本新作,使我不由联想起钟老写于30多年前的这篇文章。李建强从1991年出版第一本电影评论集《不惑集》开始,在电影批评道路上不懈努力与艰苦跋涉,一步一步实践着钟老所期望的“一棵树”精神。按我的理解,钟老希望的“争取成为一棵树”,首先是要求把理论批评作为独立的学科来对待。这样说,并不是要理论批评脱离创作实践,而是指理论批评的发展不应受制于或局限于特定时期的创作艺术活动,不应恪守创作繁荣则批评繁荣、创作冷落则批评冷落的机械套路。对创作本身的过分依赖,有可能影响批评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影响它建树起完整的理论体系。从李建强主编《中国电影批评》一书开始,我以为,他已明悉批评要成为“一棵树”的道理。他在浩如烟海的报刊中搜索、遴选电影批评的研究文章,使之成为影界最为完整的第一部对电影批评本身进行研究的论文集。我注意到,影界陆续出版的构建电影批评学的专著几乎都在其之后,这本书对于我们国家建立电影批评学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钟老希望“争取成为一棵树”的.第二层意思,是要求我们的批评家与批评文章,不要见风使舵,不要人云亦云,要说真话,去陈言,要发现新问题,要有自己独立的观点,要对新的电影思潮、电影现象、电影症候发言,而不是“在空中摇曳,碰见什么就往上绕”。新的批评形式与新的创作形式,正是李建强批评实践的首选。《电影批评三论》 分为本体论、年度论、创作论三大块,个中文章发表的时间跨度较大,正好可以从中看到作者这10多年来将批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探索和思考过程。“本体论”的12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作者心目中的批评学,横岭侧峰,远近高低,直抵本原;而在“年度论”与“创作论”的15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李建强在他所理解的电影批评学的指导下对于整个中国电影发展,对于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思潮、新成绩所作的认真剖析。他在向着钟老所言的“一棵树”目标快速靠拢。

钟惦棐在《争取成为一棵树》的结尾,非常谦虚地说:“‘成为一棵树’的含义还有很多,我正在悉心领会,如系统的学识准备,先进的社会意识包括批评家本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电影艺术的负责态度——等等,我肯定还不是一个合格者。故言‘争取’。”钟老尚且如此谦虚,可见要成为“一棵树”之难。它值得我们批评工作者一辈子的努力。我愿与与电影界的评论人士共勉。

第2篇:妈妈我要成为你的另一棵树美文欣赏

妈妈我要成为你的另一棵树美文欣赏

六岁的时候我曾大病过一场。

父亲背着我去医院,长长的路,父亲就那么背着我一步步地往医院走去。那时,我对于父亲而言已经有了点分量。父亲停下了,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把背上的我往上顿了顿。我说,爸爸,你累了,放下我吧,我自己能走。说着,我就要从父亲的背上往下溜。但父亲不许,坚持着将我一路背到了医院。

后来,父亲去世了,是因为车祸。母亲在几天几夜的昏迷之后醒来。母亲对我和哥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家里的树倒啦!

母亲是上海宜川电子配件厂的一个普通工人,月薪三十多元。用这三十多元钱,母亲养大了我们兄弟三个。

我小时候是从来不去理发店的,总是在家里,由母亲来剪发。母亲每次剪发之前都会说:“阿文啊,头发长了,该剪了。”然后,母亲就把我按在板凳上。母亲的手轻轻地抚着我的乱发。再然后,我就能看见自己的头发纷纷而落。围着我脖子的是一块黑色的绸布。这块黑色的绸布永远印入了我的记忆之中。它水银一般流遍我的全身,随时都能将落发消融。

那真是一种很奇特的感觉。

多年以后,我已经被人们称作“影星”了,当我走进美发厅之后,总是觉得很不自在。我坐上转椅,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绪就会阵阵袭来。眼前的一切都开始令我烦躁不安,令我生气。那一次,理发师正在给我理发,我突然就扭过头去:

“为什么围脖子的都是白色的?你们为什么不能用一块黑绸?”我直视着理发师,问。

理发师愣了好半天也没有搞清楚我为什么会希望有一块黑色的绸。他只好摇摇头。

小时候,我身上的衣服没有一件是从商店里买的。我身上的一切几乎都是由母亲一手缝制的。在某一个时期里,我对海员服着了迷。但是,母亲却根本没有能力为我弄到一件海员服。通常,每个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就总能看见母亲为我缝制的衣服放在我的床头。就在那个新年的早晨,当我醒来,我又看见了一件蓝色的卡其布的'新上装。与往年不同的是,母亲在这件新衣上镶了几颗“海员扣”。母亲告诉我说,那几颗“海员扣”是她从父亲的一个老朋友那里要来的。

同那块黑色的绸布一样,那几颗闪闪发亮的、就像金豆子一样的“海员扣”,也从此印在了我童年的记忆中。

童年的记忆中,还有一些事情同样难忘。放学了,我一个人独自回家。在离家不远处,我总要不由自主地站下,因为我又看见母亲在生煤球炉子。浓烟把母亲给包围了。我听见母亲在剧烈地咳嗽,空洞而连绵不绝的咳声把我的心揪得紧紧的。

于是,我听见自己在说:

妈妈,我要成为你的另一棵树!

第3篇:想成为谁就努力成为谁美文

想成为谁就努力成为谁美文

我读初中时很喜欢小虎队,也就在那时,同父亲失散多年的伯父突然从台湾回到大陆,找到了我们。令我感到诧异的是,伯父竟然是小虎队成员苏有朋的数学老师。因为我长得和吴奇隆很像,伯父认为我可以成为小虎队的一员。这些戏剧性的人生际遇,似乎也编排好了我接下来的人生路。

一次,伯父跟我说:“如果你想成为小虎队那样的明星,就应该成为像乖乖虎苏有朋那样的人,因为他的能力出众,任何一方面拿出去都是出类拔萃的。”从此,我便像被伯父的话施了魔法一样,对自己严格要求起来。

因为伯父是从台湾过来的,如果用湖南话和他沟通,他是听不懂的,所以学好普通话就成了我要做好的一件大事。我和伯父经常在一起交流,这也致使我的普通话里夹杂着台湾腔儿,直到现在我讲话还有一点“台式味道”。

那时,湖南经济广播电台以“迅雷不及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楷模

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楷模

大同南郊区***中学郭***

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楷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培养人才的活动中,教师担负着特殊的使命。教师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治学态度、道德情操及思想作风等对学生都具有示范性、渗透性和权威性,起到言传身教、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看来,教师的形象是无比高大的,教师的威信是无可怀疑的,教师是真理和美德的象征,是一切美好的化身,他们确信教师是自己可资效仿的榜样。因此,育人得先正己,打铁先得自身硬,在学生面前,每位教师都应该做一面旗帜,努力成为学生的楷模。

那么,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一、乐树做人的楷模

孔子曰:“不正其身,如正人何?”柯瓦列夫也说:“儿童从小就把自己的老师看成是他们要努力学习的道德模范。所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努力不是真的要努力美文欣赏

努力不是真的要努力美文欣赏(共7篇)由网友 “kanaria” 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努力不是真的要努力美文欣赏,供大家阅读。

篇1:美文欣赏因为爱你所以努力

美文欣赏因为爱你所以努力

昨夜梦里,您带给我很多好吃的食物,并交代很多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需要我做的事情。我们像七年前一样,愉快的交谈,仔细的整理。把孩子们的衣服,玩具,分门别类的放到她们的衣柜里。画面本应很和谐,但旁边孩子们却在掉眼泪,不知为什么。

醒来后,我细细的回味,您还是那么的深爱孩子们,还是那么的不放心我是否能做个好母亲。在你眼里,我还是那个吃粮不管事的弱女子,所以,您还是那么的唠叨。

其实,七年的时间改变一个人是足够的`。从当初的依赖别人,到后来的被别人依赖;从当初的让别人给自己做好,当后来的自己给别人做好;从当初的遇事心惊胆颤,到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批评家要努力成为一棵树的美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批评家要努力成为一棵树的美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