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荡寇风云观后感
荡寇风云观后感
电影《荡寇风云》,基本上讲述了戚继光岑港之战、台州大捷的故事。下面是荡寇风云观后感快来围观吧。
荡寇风云观后感【篇一】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唯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5月27日《荡寇风云》,跟随战神戚继光一起剿灭倭寇!
《荡寇风云》是由陈嘉上执导,赵文卓、万茜、洪金宝、蒋璐霞等主演的历史电影。
明嘉靖年间,倭寇在中国沿海烧杀掳掠,战争节节失利。一代名将戚继光就此组建中国历史上首支“特种部队”戚家军,独创“鸳鸯阵”,装备“狼筅”“三眼铳”“虎蹲炮”等先进武器,与俞大猷将军联合扫平倭患,怒破千军。
戚家军凭借最先进的装备和百战百胜的战绩,及高达十余万的斩级记录,被誉为“16-17世纪东亚最强的军队”;从战队构成到训练方式做到行军作战,都对现代特种部队的建制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支史上No.1的特战队是如何炼成的?《荡寇风云》将以同类题材从未尝试过的独家视角全新揭秘。
说起戚家军就不得不提这个队伍的灵魂人物戚继光和他的扮演者赵文卓了。长得就是一张“伟光正”的脸,饰演明朝抗倭英雄那是再适合不过了,而且,但凡他的剧也都是有品有质的。
不过光有英雄不行,同样也需要国家的支持,这就不得不提另一位重量级演员洪金宝了。《荡寇风云》是洪金宝首次与赵文卓合作,功夫宗师将饰演俞大猷将军,而且会和戚继光有对手戏,这场面想想就激动。
自古便有英雄难过美人关,万茜所饰演的戚夫人也是巾帼不让须眉,与戚继光的情感主线也将是一大亮点,家国、儿女双线并行,让倭寇闻风丧胆的大将军将亲身示范宠妻宝典。
导演陈嘉上为拒绝“抗日神片”还原真实史诗,跑遍了戚继光所经历的战场以及多个历史博物馆,并邀请到了真实的日本演员小出惠介、仓田保昭饰演最强反派。
“我希望影片可以做到比《鸣梁海战》更真实,不希望因为电影的.艺术效果而牺牲掉历史本身的真实性。民族主义不需要把对手妖魔化,历史是怎样的,我就真实地把它还原。”
同时,战争动作戏也是影片的一大看点,导演陈嘉上重点选择了“岑港之战”、“台州之战”等九场大战,每一次大战均有不同的拍摄方法,耗费巨资精心打造的动作战争场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大格局战争场景。
与倭寇浪人的对抗跨越海陆,既有长途追击又有近身肉搏,恢宏磅礴的场面是视觉的盛宴。来自《浪客剑心》的服装美术班底,保证了电影同时拥有丰富的考究细节,还有赵文卓、洪金宝两大功夫巨星“双强合璧。”
荡寇风云观后感【篇二】
欣赏京北绵延不尽的长城奇观,回想明朝沿海燃烧的抗倭烽火。两件事看似南辕北辙,实则殊途同归。因为都与戚继光密切相连。要知道八达岭长城正是孟诸公所修造。无论是塞防还是海防,他都可谓是大明王朝的万里长城。但相比于北镇蓟辽的拒虏固边,他横扫东南的剿匪平寇,更为后世所称颂。《荡寇风云》所展现的正是戚继光抗倭传奇那点事儿,借助戚家军奋勇杀敌抵御外侮,来传递爱国主义价值观。
历史电影《荡寇风云》的导演陈嘉上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民族英雄戚继光,了解中国历史。可能很多年轻人会不以为然,觉得历史就等同于过去,了解过去有什么意义?这部电影就为年轻人深刻解读了历史的重要性。
电影《荡寇风云》中详实地还原了历史上明末抗倭的紧张局势,片中的人物都是有原型考证的,是属于忠于历史的拍摄。影片主要讲述明末年间地方官府腐败、明兵军心不整,倭寇趁虚而入,屡次进犯南海,正值内忧外患之时,一代名将戚继光(赵文卓饰)临危受命,与俞大猷(洪金宝 饰)共同联手,用非常手段操练新兵,以先进的武器和精绝阵法武装部队,成为史上首支“特种部队”,也就是闻名中外的“戚家军”,后来也就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南征倭寇还南海太平的传奇故事。
历史上的戚继光抗倭时间长达十二年。影片没有大而全地呈现戚继光参与的各个抗倭战役,只是截取台州战役作为横截面,利用围追堵截的各种战斗状况,表现戚家军如何以寡敌众、怎样连续奔袭歼敌。冷兵器与热兵器并用下,片子的战斗场面既有远景蔚为壮观的攻杀战守,也有中景疯狂对冲的两军交锋,以及近景逼近真实的短兵相接,看得人不禁热血沸腾、壮怀激烈。
一个戚继光带领一支“戚家军”,他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这支队伍也活成了一个人。在操练新兵的时候,戚继光运用了非常手段,使得每位战士的内心都树立了一种信心,也从精神上鼓舞了整个队伍的士气,这其中的手段,表面看似明末时期训练新兵的招数,实际上对现代的年轻人有着非凡的意义。比如鸳鸯阵法的运用,穿越到现代而言就是很好的职场宝典。戚继光作为戚家军的绝对Leader,首先是给战士们以温暖,爱兵如子,让战士们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情,上下协同一心,这也成为了战场上致胜的关键法宝;另外除了“软的策略”,也要制定“硬规矩”,明确制度,赏罚分明,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战士的兴致,另一方面也是公平的体现。
之所以“戚家军”能和“戚继光”本人一样名扬万里,其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戚继光不光自己当英雄,他没有私心,他还想让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协同作战的战士都成为英雄,这是尤为可贵的一点。回归现代而言,每一家公司团队里的领导,首先要有个人魅力,这样可以让身边的员工们得到普照,受感染,大家才有可能变成更好的人。所以说电影《荡寇风云》中关于“过去的历史”对现代也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片中当然少不了的就是赵文卓与洪金宝的功夫对决,两位功夫巨星的首次合作,功夫迷们怎能不热血沸腾?
可能很多人对历史没有兴趣,只对身边人的身边事感兴趣,那么观看《荡寇风云》这部电影绝对是最佳的选择。这种历史的真实再现,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配合,领导与下属之间关系的处理,优秀的作战方针……这些真实的活生生的例子,其实要比很多人际关系如何处理、团队意识如何养成等等工具书要有用得多,电影中“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一支队伍要活成一个人。”这种意识的树立,对当今社会有着极高的价值,也因此可以说这部历史真实再现的历史电影其实是很多机构和团体团建的观影首选,这部电影会是一堂深刻的教育课。
荡寇风云观后感【篇三】
电影《荡寇风云》,基本上讲述了戚继光岑港之战、台州大捷的故事。人物形象比较丰满,可能和中日合拍有关,日本倭兵也不是抗日神剧里的那种智障人设。戚继光和夫人王氏的戏份是亮点。不过有个缺点是,对于官员“大人”“大人”的称呼听着辣耳朵。
服装造型上,终于不是飘来飘去的飞鱼曳撒了,披风、直裰、圆领袍、比甲、袄裙、褙子都有展现,立领袄也惊鸿一瞥;缺点就是袖子有点短了。夫人的发髻很好,男性角色的网巾也是妥妥的明风。
武戏方面,火器有鸟绳枪、三孔铳、虎蹲炮等。鸳鸯阵和狼筅也有体现,戚继光研究倭刀也展现出来了。就是强行加的功夫戏略有脱节,不过很好看。戚继光在义乌练新兵的场景与综艺《咱们穿越吧》第二季的一集不谋而合,当时了解到这段历史就觉得很棒。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觉自己对中国历史所知太少,很多像戚继光这样的英雄,我只知其名,却不能说出多少关于他们的事迹。有很多都是我看过一些影视作品后查了资料才了解到的。这样的影视作品太少,我们需要这样的英雄榜样来告诉我们民族曾经的辉煌,告诉我们我们民族经历了种种苦难后是怎样延续到现在的。通晓前路,方知后路,所谓文化自信就是如此吧。
第2篇:2017荡寇风云电影观后感
2017荡寇风云电影观后感
《荡寇风云》故事发生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戚继光率领3000戚家军在台州附近的花街、新河等地与20000入侵倭寇周旋,九战九捷,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史称“台州大捷”。此战之后,倭寇不敢进犯浙江,浙江倭患基本荡平。
2017荡寇风云电影观后感【篇一】
由赵文卓、洪金宝、万茜三位主演的电影《荡寇风云》已于5月27日在各大影院上映。电影根据真人事迹改编,而影片中赵文卓饰演的戚继光与洪金宝饰演的俞大猷之间也是惺惺相惜,亦师亦友。而两人共同抗击倭寇,也在战场上结成了生死之交。
此次赵文卓与洪金宝两大中国顶级功夫巨星强强联手,戏中招式多变,动作戏完成的行云流水,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无比的功夫盛宴。赵文卓透露:“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有时候一整天就拍一个镜头,”对影片精益求精的态度令观众大为赞叹。
在此次曝光的特辑中,展现了两位民族英雄之间,勇者相逢惺惺相惜的情谊,加深了观众对“俞龙戚虎”关系的理解。二人不仅是抗倭战场上的生死之交,携手谱写抗倭传奇;更是相倚为强、良师益友的关系。陈嘉上导演说:“俞大猷在戚继光的历史里是他的老师,可以说是把抗倭的各种事情传给戚继光,造就了戚继光。”
电影《荡寇风云》根据中华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真实历史事迹改编,讲述了明嘉靖年间,倭寇在中国沿海烧杀掳掠,在剿倭战争节节失利的情况下,一代名将戚继光(赵文卓饰)组建中国历史上首支“特种部队”戚家军,独创“鸳鸯阵”,装备“狼筅”、“三眼铳”、“虎蹲炮”等先进武器,与俞大猷将军(洪金宝饰)联合扫平倭患怒破千军,实现“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志向的故事。
2017荡寇风云电影观后感【篇二】
导演陈嘉上历时两年多精心打造的英雄历史剧《荡寇风云》在端午节假期上映,还原历史经典,传承自强民族精神。宏大的历史叙述、实力派的演员阵容、高还原度的道具装备、意味深长的人物对白、这些元素完美融合到一起,成功地将《荡寇风云》打造成了一部不可多得的、体验感十足的正能量大片。
有人说,《荡寇风云》中仅人物的语言对白设计,就足以颠覆对戚继光的传统认识,比如与俞大猷“八卦”胡宗宪的是非、背黑锅时的“闷不吭声”、面对夫人时的“理亏词穷”……看似有违他的“战神”形象,却恰是这部影片最高明的地方,把人塑造成神总是容易的,真正难能可贵地把神还原为人。而这种有时直言、有时憋屈的语言对白设计,恰到好处地把人物与历史背景连接起来,让我们对人物的命运多了几分“感同身受”,无形中多了几分身临其境的代入感体验。
影片中道具装备的处理也是一大妙笔,有些道具的出场看似无意或者搞笑,细细品味却别有一番滋味。比如那个滩涂交通工具“泥马”出现时,影院里的大部分人都笑了,不少人以为这一处就是用来搞笑的,其实不然,在浙江沿海这种滩涂交通工具非常普遍,我的家乡至今仍在使用,只是可能各地叫法不太一样。这样的细节说明,剧组为拍摄该影片到浙江多地实地考察,是下了不少苦功夫的。除了“泥马”,“狼筅”的出现也让观众感到不可思议,这个不在十八般兵器之列的奇怪家伙初看总觉得假假的,不像在战场上和鸳鸯阵搭配的炉火纯青。事后补课才知道,这种武器的确是存在的,而且是戚家军抗倭专用的。一部影片能在紧凑的情节之余,巧妙地利用道具装备这些微乎寻常的细节,将地方色彩、历史知识融入其中,从而能引起观众“补课”的兴趣,实属难得。仅凭这些,《荡寇风云》的效果已经超过我的预期了。
对很多影迷来说,自己喜欢的演员参演,就是一种超值体验。相较于其他武星而言,赵文卓多了几分文气,很适合扮将帅,早年扮演英雄郑成功就已经奠定了这股气质。在大部分人看来,戚继光是一员猛将,只有猛将才能对付残暴的倭寇,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逻辑。实际上,戚继光更像一名儒将,除了军事才华,他在书法、诗文方面也颇有一番造诣。他穿着盔甲时的骁勇,穿着长衫时的风度,都被赵文卓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他和万茜搭配的“大丈夫惧内”的几个桥段。铁汉柔情,虎躯难敌夫人喵喵拳——两人的精彩对手戏,将英雄刻画得有血有肉,也把英雄夫人的任性和谅解演绎得至情至理,不少朋友纷纷表示“这部影片不适合带女朋友去看”。
当然,除了看演员的精彩演出,看历史剧的最大意义在于重温过去、反思当下。当义乌村民陈大成泪别妻儿上战场的时候、当文书小郑中箭身亡的时候、当原本贪生怕死的杨大哥战死沙场的时候,我感动得眼泪落下。应该说,这是一部一开始有点“伤”,但越看到后面越“燃”的好影片;是一部看完之后,忍不住想去补补历史的.、有感染力的好作品。
2017荡寇风云电影观后感【篇三】
《荡寇风云》,电影的主题非常好,拍摄的很认真,电影的最高潮出现在后面,戚夫人与全城老少保卫新河,场面真的激动人心,让人热泪盈眶。如果真的战斗到妇孺老幼齐上阵的那一天,你和我还会不会壁上观?戚继光血战台州城的场面,震撼人心,以不到1000人的队伍击败倭寇2万人,这几乎是奇迹,但是戚继光做到了。真了不起!!洪金宝一把年纪了,不仅亲身上阵,而且还说了一口不错的国语,这不容易,赞!!电影也有一些不足,剪辑不是很流畅,抗倭的主线不够明朗,戚继光惧内的描写与抗倭本身关系不大,应该弱化。
一场血战下来,戚夫人与戚继光应该有一个重逢的场面,可惜这么重要的镜头,被简单化了。还记得电影《傲蕾一兰》中,一兰击败俄兵,荣归故里,她缓缓的捧起一抔家乡的泥土,那场面令人难忘,那部电影也是很少超越剧本的佳作。
《荡寇风云》也远远不如《戚继光》来得那么好。尽管这部电影有一些不足,但是这样有诚意的作品与他的票房是不符的,我觉得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应该去看看这部电影,尽管抗战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是中日之间的对抗并没有真正结束,未来的日子,中国人还需要加倍努力!!
第3篇:2017年电影《荡寇风云》观后感
2017年电影《荡寇风云》观后感
电影《荡寇风云》根据中华民族英雄戚继光的事迹改编,讲述了明嘉靖年间,倭寇在中国沿海烧杀掳掠,在剿倭战争节节失利的情况下,一代名将戚继光(赵文卓饰)组建中国历史上首支“特种部队”戚家军,独创“鸳鸯阵”,装备“狼筅”、“三眼铳”、“虎蹲炮”等先进武器,与俞大猷将军(洪金宝饰)联合扫平倭患怒破千军,实现“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志向的故事。
2017年电影《荡寇风云》观后感【篇一】
明代嘉靖年间,倭寇在中国沿海烧杀掳掠,在剿倭战争节节失利的情况下,戚继光组建“戚家军”,与俞大猷将军联合扫平倭患,怒破千钧,实现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志向。《荡寇风云》还原的正是这一段时期的历史。
电影中展现的台州大捷,是戚继光抗倭历程中比较重要的战役之一。当时明军进至花街,遇倭寇大队人
第4篇:历史战争影片《荡寇风云》观后感
历史战争影片《荡寇风云》观后感
《荡寇风云》凭借120多分钟的片长,尽可能用多个桥段丰富戚继光这个人物,导演跑遍了戚继光的所有战场,参观了多个历史博物馆,同时亲赴日本松浦的王植旧址,目的就是为了尽最大可能用电影语言真实还原那段过去,在观影过程中可能会觉得冗长,却一点不觉得乏味。下面是《荡寇风云》观后感,快来围观吧。
历史战争影片《荡寇风云》观后感【篇一】
王朝正规军依仗人数优势获胜的剿匪战争,应该没有什么可看。戚继光抗倭的传奇性在于,戚家军人数较少,而且是从乡民中培养的类似于特种部队的军人。其对手倭寇的成分复杂而且战斗力惊人。在元末及至到明万历年间,倭寇构成多有不同,从日本浪人到沿海的商民甚至是日本藩主的正规部队都成为了倭寇中的一员。许多人对公元1555年72倭寇(一说53人)袭扰南京城印象深刻,这
第5篇:荡寇风云主题曲歌词
荡寇风云主题曲歌词
电影《荡寇风云》根据中华民族英雄戚继光的'事迹改编,讲述了明嘉靖年间,倭寇在中国沿海烧杀掳掠,在剿倭战争节节失利的情况下,一代名将戚继光(赵文卓饰)组建中国历史上首支“特种部队”戚家军,独创“鸳鸯阵”,装备“狼筅”、“三眼铳”、“虎蹲炮”等先进武器,与俞大猷将军(洪金宝饰)联合扫平倭患怒破千军,实现“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志向的故事。
凯歌 - 任龙欣
(电影《荡寇风云》主题曲)
作词:戚继光
作曲:曾柏钧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第6篇:电影《荡寇风云》经典语录
《荡寇风云》是由博纳影业集团 、寰亚电影、东海电影集团联合出品,陈嘉上执导,赵文卓、万茜、洪金宝、蒋璐霞等主演的一部历史电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电影《荡寇风云》的经典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荡寇风云经典语录】
1、京中再三催促,离一月破敌之日只有二十天了,最近呢,有一个文武双全的,叫戚继光的将出现。
2、我们集结了两万大军直接进攻台州。
3、上次,我们两万人大了一千倭寇,打了半年都没打赢。
4、你的新兵只有三千人,怎么去应战?
5、浙江兵怕倭寇,已经是个定局了。
【演员介绍】
戚继光 演员 赵文卓
生于将门之家,少年时期反叛不羁,屡屡闯祸,幸得严父和恩师循循善诱而成为文武全才,赴京考武举,结交了未来的贤相张居正,在政治纷争中共筹国家海洋战略。他携名将俞大猷、智囊徐文长,在腥风血雨间谱写传世兵法,创
第7篇:古装历史动作大戏《荡寇风云》观后感
古装历史动作大戏《荡寇风云》观后感
《荡寇风云》观后感讲述了一代名将戚继光南征倭寇还沿海太平的传奇故事。yuwenmi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观后感,欢迎欣赏与借鉴。
古装历史动作大戏《荡寇风云》观后感【篇一】
《荡寇风云》聚焦于台州之战。台州之战是由九次不同规模的战斗合成的战役。片中重点呈现了新河之战和花街之战。新河之战发生在1561年4月26日,花街之战则在27日。其中花街之战颇具传奇色彩:此战明军歼倭寇1000余人,斩首300余人,俘寇首2人,淹死倭寇甚多,缴获武器650余件,救出被掳男女5000余人,而戚家军仅阵亡3人。这么精彩的故事,从商业片要求的故事性和传奇性来看,绝对是选对了。那么,陈嘉上团队做了哪些工作呢?
第一, 交代了倭寇的构成和敌我双方的常规战力对比。片子展示出,倭寇的主力是松浦藩正规军
第8篇:电影《荡寇风云》主题曲 《凯歌》歌词
电影《荡寇风云》主题曲 《凯歌》歌词
《凯歌》的`歌词改编自戚继光亲笔所作的戚家军军歌。当年戚家军大破倭寇,凯旋回师,戚继光和全军将士一同赏月,当时军中无酒,戚将军即席口占《凯歌》一首,教全军将士一起唱歌,以歌代酒激励士气。对此赵文卓说:“能够亲自演唱一版主题曲,一边扮演戚继光,一边唱戚继光亲笔书写的军歌,感觉更能跟戚将军心灵相通了!”
凯歌-(电影《荡寇风云》主题曲) - 赵文卓
作词:戚继光
作曲:曾柏钧
编曲:曾柏钧
制作人:张简君伟
万众一心兮 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 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 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 身不自由
万众一心兮 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 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 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 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 赏罚信
赴水火兮 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 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 觅个封侯
上报天子兮 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 觅个封